Workflow
星盛商业(06668) - 2024 - 中期业绩
06668星盛商业(06668)2024-08-29 20:20

集团整体收入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为人民币3.138亿元,同比增长约8.8%[1]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3.1378亿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88487亿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31380万元,同比增长约8.8%[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计合约建筑面积2,770平方米,收入313,780千元;2023年同期合约建筑面积2,946平方米,收入288,487千元[52] 公司利润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8910万元,同比下降约8.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为人民币8910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9696.2万元[2] - 2024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89,100千元,2023年为96,962千元[18] - 期内利润约为人民币8650万元,同比下降约6.0%,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8910万元,同比下降约8.1%[76] 现金及存款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短期银行存款共计约为人民币14.65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约3.9%[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32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39.1%[80] 股息宣派情况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48港元[1]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48港元,合共约48,696,000港元[17] - 2024年已宣派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3港元,合共约120,066千元;2023年已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7港元,合共约64,802千元[16][17]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48港元,2023年同期无股息[94] - 公司将在2024年11月29日至2024年12月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需在2024年11月28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前送交[94] - 预期建议中期股息将在2024年12月20日或前后派付予2024年12月2日营业结束时在册股东[94] 资产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8.414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8.55514亿元[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5.1175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4.69132亿元[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58,811千元,其中贸易应收款项15,359千元,其他应收款项43,452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3,740千元、12,911千元、40,829千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15,35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911千元[2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39,6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6,984千元[21] - 2024年6月30日法定股份数目为2,000,000,000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1,014,516,000股,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1,016,807,000股[2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为2.39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约16.5%[78] 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5184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3.67844亿元[3]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2.3760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2.7167亿元[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约为47.4%,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45.3%上升2.1个百分点[82] 业务线收入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285,119千元,2023年同期为271,316千元;租赁收入28,661千元,2023年同期为17,171千元[8] - 按运营模式类别划分,2024年委托管理服务收入209,691千元,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43,458千元,整租服务收入60,631千元;2023年分别为189,983千元、63,319千元、35,185千元[10] - 委托管理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20970万元,同比增长约10.4%,占总收入约66.8%[63]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4350万元,同比下降约31.4%,占总收入约13.8%[64] - 整租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6060万元,同比增长约72.3%,占总收入约19.4%[64] 税务情况 - 2024年即期税项中中国企业所得税净额38,532千元,递延税项 -11,158千元;2023年分别为33,781千元、 -3,966千元[14] 成本费用情况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99,022千元,其中薪金及其他福利86,376千元,以股权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402千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12,244千元;2023年分别为88,177千元、77,130千元、606千元、10,441千元[15] - 2024年物业及设备折旧585千元,投资物业折旧23,102千元;2023年分别为2,120千元、20,033千元[15] - 服务成本约为人民币15190万元,同比增长约22.6%[65] - 销售开支约为人民币1470万元,同比增长约198.5%[71] - 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3180万元,同比下降约11.4%[72] - 融资成本约为人民币1810万元,同比下降约5.0%[73] 每股盈利计算相关 - 2024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89,100千元,2023年为96,962千元[18] - 2024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12,635千元,2023年为1,016,782千元[19] 贸易款项账龄情况 - 2024年6月30日0至10天贸易应收款项为12,63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316千元[2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中0至30天为30,17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971千元[22] 商用物业服务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向54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覆盖21个城市,总合约建筑面积约2.77百万平方米,其中约47.8%由独立第三方开发或拥有[25] - 有29个已开业零售商业物业,总已开业建筑面积约为1.77百万平方米[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合约建筑面积2770千平方米,商用物业数目54个;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合约建筑面积2842千平方米,商用物业数目55个[3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动与广州从化海音星河COCO City的业主解约[32] - 2024年上半年,南京星河COCO City新增合约建筑面积3780平方米[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委托管理服务物业数目13个,合约建筑面积998千平方米;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物业数目34个,合约建筑面积1356千平方米;整租服务物业数目7个,合约建筑面积416千平方米[32] - 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北区)于2006年9月开业,购物中心面积45987平方米,停车场面积216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645平方米,采用委托管理服务模式[34] - 深圳星河第三空间于2007年5月开业,建筑面积27988平方米,采用委托管理服务模式[34] - 深圳星河中心于2008年4月开业,建筑面积72605平方米,采用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模式[34] - 深圳能肖星河COCO Park于2012年9月开业,购物中心面积79506平方米,停车场面积948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377平方米,采用委托管理服务模式[34] - 2024年1月广州魔州健康港星河COCO Park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金额为115,802[49] - 2024年5月上海浦东星河COCO Garden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金额为4,500[50] - 独立第三方物业发展商和星河控股及其关联方总计金额为1,770,906[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湾区合约建筑面积1,511平方米,收入226,573千元,占比72.2%;2023年同期合约建筑面积1,594平方米,收入231,835千元,占比80.4%[52] 运营模式情况 - 集团根据委托管理、品牌及管理输出、整租三种服务模式提供商用物业运营服务[26]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模式下,公司仅承担与项目有关的员工成本,部分由业主补偿,业主承担运营成本,该模式毛利率较高且利于地域扩展[29][30] - 整租服务模式下,公司承担运营成本并定期向业主支付租金,可使项目收入最大化但风险较高[31] 出租率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COCO Park平均出租率93.0%,2023年12月31日为94.2%,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494千平方米[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运营中零售商物业平均出租率92.5%,2023年12月31日为92.8%,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1,383千平方米[54] 公司策略及展望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优化组织能力,提升产品、运营、拓展品质[56][57][58][59][61] - 公司推行“一店一策”营运策略,做好集团级活动,提升集客能力和经营业绩[60] 重大事项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后无重大事项对公司经营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影响[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等计划[88][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均无抵押任何资产[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购回股份总数为761,000股,总代价(扣除开支前)为979,750港元,股份于2024年2月29日注销[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一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第2部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但自2024年5月8日谢日康先生辞任后,不符合上市规则第3.10(2)条及第3.21条[93] 全球发售款项使用情况 - 全球发售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7.77亿元,2021年2月18日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收取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6480万元[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作整租服务模式下零售商用物业的租赁费用和翻新已动用2.285亿元,未动用4.029亿元[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作对拥有优质商用物业的项目公司进行少数股权投资已动用3900万元,未动用4520万元[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作提升资讯科技系统已动用220万元,未动用1880万元[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作改善客户服务已动用580万元,未动用1520万元[85] 雇员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974名(2023年12月31日:891名)[87] 财务资料及报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财务资料已由核数师审阅[95]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会同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事宜[9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网站登载[95] 公司荣誉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荣获中指院“2024年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等多个称号[25] 贸易信贷期情况 - 集团贸易应收款项信贷期为10至30天,供应商授予集团的信贷期通常为30至90天[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