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变化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2.852亿人民币减少23.2%至2024年上半年的2.19亿人民币[1] - 公司毛损从2023年上半年的3500万人民币减少1.4%至2024年上半年的3450万人民币[1] - 公司净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的2.143亿人民币减少5.7%至2024年上半年的2.02亿人民币[1] - 公司经调整净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的2.14亿人民币减少24.7%至2024年上半年的1.611亿人民币[1] - 医院业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1.593亿元减少13.4%至2024年上半年1.378亿元,因调整营收结构和投入质子业务筹建[13] - 医用设备、软件及相关服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1.259亿元减少35.6%至2024年上半年8110万元,受需求下降和反腐政策影响[14] - 销售及安装医用设备及软件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1.043亿元减少29.8%至2024年上半年7320万元[14] - 管理及技术支持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1200万元减少82.5%至2024年上半年210万元[14] - 经营租赁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960万元减少39.6%至2024年上半年580万元,因不再为主要业务[14] - 销售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3.202亿元减少20.8%至2024年上半年2.535亿元[15] - 医用设备及软件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9540万元减少26.4%至2024年上半年7020万元,因相关收益减少[17] - 员工福利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21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5900万元,减少28.2%[18] - 药品、耗材及其他存货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73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4490万元,减少21.6%[18] - 租赁、维修及保养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63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1380万元,减少15.4%[18] - 公司毛损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50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3450万元,减少1.3%;毛利率从 - 12.3%降至 - 15.8%[19]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64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2500万元,减少5.3%[23] - 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935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7910万元,减少15.5%[24] - 研发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85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1410万元,减少23.7%[25]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20万元增至2024年同期的4360万元,增加738.5%[26]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拨回290万元变为2024年同期的拨备240万元[27] - 应收关联方款项的减值亏损拨回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50万元增至2024年同期的380万元,增加52.0%[29]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从2023年上半年的12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60万元,主要因联营公司亏损减少[30] - 公司所得税抵免从2023年上半年的410万元减少39.0%至2024年上半年的250万元,主要因递延税项减少[31] - 公司报告期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的2.143亿元减少5.7%至2024年上半年的2.02亿元[32] - 公司流动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12.045亿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12.862亿元,主要因借款和应计费用增加[3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6月30日的2.573亿元减少56.7%至2024年6月30日的1.115亿元,主要因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88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4810万元,主要因整体收入减少[3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643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4.6亿元,主要因合营企业投资等[3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141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4.483亿元,主要因全球发售所得款项[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资本开支总值约为人民币3110万元,2023年同期约为人民币4740万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人民币6.0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8.447亿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债务的20.2%(人民币5.45亿元)按固定利率计息[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债务总计人民币28.746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6.27704亿元[44]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一年內占比23.5%(人民币6.33218亿元),一年后两年內占比27.7%(人民币7.44918亿元),两年后五年內占比44.0%(人民币11.86447亿元),五年以上占比4.8%(人民币1.28417亿元)[45]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 - 15.8%,净利率为 - 92.3%;2023年同期毛利率为 - 12.3%,净利率为 - 75.1%[4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0.53,速动比率为0.50,资产负债率为62.3%;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0.30,速动比率为0.27,资产负债率为64.3%[4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691名雇员,2023年6月30日有765名雇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1.1654亿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18,98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85,179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期内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02,01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14,257千元人民币有所收窄[6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042,59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876,59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流动资产为677,16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9,801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286,17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04,517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非流动负债为2,276,29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62,694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2][6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157,28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69,18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3]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2.1898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85179亿元有所下降[7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5369.6万元,2023年同期为5485.9万元[71]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250.3万元,2023年同期为412.8万元[7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0.25元,2023年同期为0.30元[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6989.9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598.4万元有所减少[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2131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7069亿元有所减少[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法定、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716,338千股,金额为716,338千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12月31日,数目为676,918千股,金额为676,918千元人民币[77] 医院业务成果 - 广州医院累计接诊超9万人次,累计手术量突破2000台,累计完成放疗患者超1400人[3]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广州医院为全国近50家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培训近160名质子放疗专业技术人员[3] - 2024年上半年广州医院获中国抗癌协会授予三大基地牌匾及“第三届中国美好医院建设示范奖”[3] - 上海影像中心获“论文交流最佳壁报”奖,专家入选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淋巴瘤工作委员会[3] - 广州医院乳腺外科医师团队论文在《BMC Surgery》发表,创新研究成果在国际粒子放射治疗年会上获赞誉[5] - 广州医院质子治疗设备完成临床试验,2024年上半年已向国家卫健委提交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申请[6] 业务发展与创新 - 公司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国产创新放疗设备的肿瘤放疗应用示范”项目[5] - 2024年上半年嘉和云影像重大升级,放疗云平台升级至V2.0版本,远程影像诊断平台客户月活量创新高,合作医院新签约数量攀升[6] - 集团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策略开辟新市场,下半年加速数字化建设,探索创新业务模式[6] - 集团AI业务上半年获脑部三维可视化医学图像软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多项产品正申请注册证,AI软件商业化落地实现销售收入[7] - 业绩期内集团新取得一项发明专利,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体现医疗AI专业实力[7] 业务合作与拓展 - 集团与知名保险机构搭建海外医疗服务支持桥梁,探索特色诊疗与保险产品融合[8] - 上海地区以肿瘤患者为核心,针对企业客户推出健康筛查套餐,预计2024年下半年获更多企业和保险公司客户[9] - 广州与上海两地医疗机构加速资源整合,推出全方位合作方案[9] 社会责任与公益活动 - 2024年集团资助的“广州泰和医学人文研究教育基金”从119份申请中选出16个创新课题资助[10] - 集团旗下上海门诊部护理团队参与公益,广州医院在特殊时刻关怀患儿,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举办系列活动[10]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将聚焦医疗核心能力,深化与国际机构学术互动,树立品牌形象[11] - 公司将以云平台等科技为核心发展,应对医疗AI挑战,扩大市场份额[11] 资金状况与安排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9款保本低风险金融产品,公允价值合计2.072亿元,预期年收益率0.5% - 5.5%,预计年底前全部赎回[36] - 公司未来流动资金需求将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银行贷款及资本市场筹资满足[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669.2万元,联营公司增资为人民币2.60099亿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总额人民币10.31亿元由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及上海美中嘉和医学影像诊断有限公司100%已发行股本抵押;人民币8.017亿元由广州泰和肿瘤医院80%已发行股本抵押;借款总额人民币8.117亿元由上海影像中心和上海门诊部收入抵押;人民币3460万元银行及其他借款由控股股东兼董事会主席杨建宇博士提供担保[41] - 公司H股于2024年1月9日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4.6636亿港元[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2.6115亿港元,未动用2.0521亿港元[54] - 原计划偿债占比59.4%、上海医院建设占比30.6%、营运资金及其他占比10% [54] - 董事会建议更改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偿债占比降至49.4%、营运资金及其他升至20% [55] - 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完全动用所得款项净额[54][55][56] - 公司未使用的授信额度约10.31亿元,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2.07亿元[67] - 公司正以新贷款重组现有贷款,加强成本控制以维持流动资金[67] - 基于现金流量预测,董事认为公司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财务责任,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报恰当[67] 公司治理与合规 - 2024年8月29日施波濤调任非执行董事并辞任董秘,潘立臣将接任[51] - 2024年8月29日董事会建议修订公司章程细则,需股东大会批准[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无库存股份[50] - 上市后公众持股量约16.73%,获联交所豁免遵守至少25%的规定[57]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劳资纠纷、合规问题,遵守企业管治和证券交易标准守则[49][58][59] - 公司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60]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吴国贤先生担任主席[60] - 公司独立核数师未审核本公告内所含会计信息,但审核委员会连同管理层已审阅集团会计政策及常规[60] - 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已对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财务资料进行审阅[60] 股权与权益 - 2023年公司向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配发及发行28,195,000股股份,对价为3亿元人民币,超出股本部分2.71805亿元确认为股本储备[77] - 2024年
美中嘉和(02453) - 2024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