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0.39亿元,同比增长3.13%[28][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01亿元,同比增长21.40%[28] - 铁路装备业务营业收入为419.85亿元,同比增长46.99%[31][33]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营业收入为163.75亿元,同比下降14.05%[31][33] - 新产业业务营业收入为300.42亿元,同比下降18.47%[31][33] - 现代服务业务营业收入为16.38亿元,同比下降42.32%[31][33] - 公司研发费用为57.95亿元,同比增长20.94%[29] -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为1,401亿元,其中新签海外订单为298亿元[3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489.16亿元,占销售总额的54.33%[35]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为35.93亿元,占采购总额的6.44%[3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184.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1478亿元[3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1242.4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590.7亿元[3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287.7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629.6亿元[38] - 债权投资减少62.02%,至60101.5万元,上年期末为158249万元[40][41] - 其他流动资产增加39.62%,至735910.5万元,上年期末为527095.2万元[40][41] - 其他应收款增加41.10%,至315019.8万元,上年期末为223253.5万元[40][41] - 在建工程增加49.72%,至676581万元,上年期末为451895.6万元[40][41] - 应交税费减少44.08%,至184443.6万元,上年期末为329810.1万元[40][41] - 公司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58.35%减少至58.31%[43] -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2162.1亿元,比年初增加24.2亿元,增幅1.13%[5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7,768,559千元,本期购买金额为5,392,000千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6,789,125千元[5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数为2,881,955千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28,780千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1,845千元[53]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数为8,824,218千元[53]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数为220,931千元,其他变动为1,367千元[53] - 四方股份公司2024年1-6月营业收入为16,989,157千元,净利润为1,903,870千元[55] - 长客股份公司2024年1-6月营业收入为13,523,528千元,净利润为1,415,311千元[55] - 株机公司2024年1-6月营业收入为8,008,828千元,净利润为506,482千元[55] - 株洲所2024年1-6月营业收入为22,192,202千元,净利润为1,619,553千元[5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900.39亿元,同比增长3.13%[9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成本为852.69亿元,同比增长2.68%[9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57.95亿元,同比增长20.95%[9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55.12亿元,同比增长21.40%[9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01亿元,同比增长21.40%[9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为2555.70亿元,同比增长2.06%[9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为240.23亿元,同比下降3.37%[9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为1999.07亿元,同比增长1.72%[9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母公司流动资产合计为213.86亿元,同比下降40.00%[9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母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259.20亿元,同比增长0.66%[9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45,139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4,780,023千元有所改善[10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08,492,044千元,同比增长31.56%[10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424,254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906,961千元有所减少[10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76,637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6,295,720千元有所减少[10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3,581,865千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2,485,160千元[10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4,227,631千元,同比增长15.42%[9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股,相比2023年同期的0.12元/股有所增长[9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65,245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37,557千元有所增加[10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为-189,000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88,637千元有所减少[10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212,867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78,330千元有所减少[10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2,043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408,479千元人民币有所改善[10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0,907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3,625,726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02] - 2024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64,447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6,457,252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102]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23,258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5,790,894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102] - 2024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99,906,611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196,523,31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03] - 2024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为83,024,056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84,566,375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03] - 2024年上半年少数股东权益为39,516,717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35,549,94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03] - 2024年上半年资本公积为42,500,237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41,568,178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0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收益为-873,280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300,051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03] - 2024年上半年专项储备为49,957千元人民币,与2023年同期持平[10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90,985,91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增加10,000,000千元人民币[10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少2,279,852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利润分配[10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3,460,35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增加[10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为1,382千元人民币,主要为资本公积的增加[10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少5,928,773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对股东的分配[10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0,105,92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5,951,258千元人民币[10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10,30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增加[105]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铁路装备业务,涵盖机车、动车组、货车和轨道工程机械[11]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11] - 公司深化与国铁集团的战略合作,融入国铁修程修制改革,提升全寿命周期服务能力[11] - 公司在全球经济向好和“双碳”战略推进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呈现新特点,市场需求稳定增长[9] - 公司优化业务结构,建立和完善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向“制造+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9] - 公司铁路客运创历史同期新高,用户对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提出更高要求[9] -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为建设制造强国和交通强国贡献力量[9] - 公司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六化”的标準智能市域列车和车地一体化机电系统集成等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13] - 新产业业务已形成以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为重要增长极,光伏、储能、氢能、环保、工业数字、汽车电驱系统及零部件、船舶电驱动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业务为重要增长点的新兴业态[14] - 公司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综合利用产业基金、境内外资金管理平台,为产业拓展和结构优化提供系统化金融解决方案[15] - 公司按照“轻资产、重效益、可持续”理念,推进境外绿地投资、合资合作等各项工作,完成了“五个转变”[16] - 公司动车组产品包括时速200公里及以下、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及以上各类电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组[17] - 公司机车产品包括最大牵引功率达28800KW、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的各类直流传动、交流传动的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和混合动力机车[17] - 公司客车产品包括时速120-160公里座车、卧车、餐车、行李车、发电车、特种车、高原车及双层铁路客车[17] - 公司货车产品包括各类铁路敞车、棚车、平车、罐车、漏斗车及其他特种货物运输货车[19] - 公司城市轨道车辆产品包括地铁车辆、轻轨车辆、市域(通勤)车辆、单轨车、磁浮车及有轨电车、电子导向胶轮车、自导向胶轮车[19] - 公司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即根据客户的订货合同来安排、组织生产[20] - 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稳居全球第一[24] - 2023年度,公司“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5] - 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鐵列車正式發佈,較傳統地鐵車輛減重11%[25] - 全球最大功率的20MW海上半直驅風力發電機研發成功[25] - 2024年上半年,雅萬高鐵累計發送旅客突破350萬人次[26] - 中老鐵路動車組累計安全運行超200萬公里,運送旅客超550萬人次[26]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注册变更[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按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编制[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未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2] - 公司拥有11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行业研发机构,18家海外研发中心[25] - 公司坚持“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的创新思路,形成“技术集中研究、产品联合开发、能力共建共享”的两级研发管理模式[22] - 公司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通过“中车购”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实现采购业务公开、透明及可追溯性管理[21] - 公司将天津装备公司所持津浦产业园公司49%股权以30,215.51万元转让至中车科技园[54] - 公司无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56] - 公司境外经营面临国家安全审查升级、贸易保护主义、人工短缺、部件供应短缺和项目成本增加等风险[61] - 公司轨道交通部分板块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正在进行业务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62] - 公司2024年3月19日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024年6月18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63] - 公司2024年2月22日聘任马云双为总裁,林存增、王锋、刘可安为副总裁[64][65] - 报告期内公司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66] - 报告期内公司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6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数、薪酬情况及培训计划无重大变动[67] - 公司严格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并在某些方面实施更严格的管治行为[68] - 公司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已审阅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中期简明合并财务报告和中期报告[70] - 中国中车承诺解决与时代电气的同业竞争问题,提供购买选择权和优先购买权[71] - 中车集团承诺避免与中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