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鹰瞳科技-B(02251) - 2024 - 中期财报
02251鹰瞳科技-B(02251)2024-09-26 17:07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93,71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7]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53,75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后亏损为81,48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加98.7%[7]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0.79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19.4%[7]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82.5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93.7百万元,同比增长13.6%[12][13] - 公司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514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上半年的5380万元人民币,但毛利率从62.3%下降至57.4%,主要由于设备维护成本和云服务费用占比增加[78]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4980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177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减少,以及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收益减少[7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为80,502千元人民币[1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综合亏损为81,039千元人民币[1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为82,730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3,951千元人民币[18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资产为1,471,627千元人民币[18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库存股份减少10,034千元人民币[1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为24,691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419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汇兑净收益为387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交易为22,589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为人民币72,58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97,927千元有所减少[1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45,952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01,503千元有所减少[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人民币344,02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99,426千元有所减少[19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47,763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876,360千元有所减少[19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收利息为人民币4,119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001千元有所增加[1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出售定期存款所得款项为人民币1,034,95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455,963千元有所减少[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其他金融资产支出为人民币1,291,30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641,216千元有所减少[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支出为人民币7,91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161千元有所增加[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其他无形资产支出为人民币1,500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支出[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9,689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997千元有所增加[192]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29,74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17,62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471,62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455,24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7]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底的18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02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眼底相机的增加以契合公司软硬件一体化方法和市场扩张战略[86] - 公司存货从2023年底的4010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282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有效的存货管理使生产与销售保持一致[86] - 公司应收账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7960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5820万元,主要由于账龄应收款项计提拨备[87][89]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减值约为2470万元,主要与激光近视治疗仪销售合约的亏损拨备有关[87][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客户A关于已售出设备的未偿还应收账款为2370万元,公司确认减值亏损2370万元[93][94] - 公司预付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40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280万元,主要由于研发和一般运营用途的预付款增加[99]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2.669亿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4.458亿人民币,主要由于认购了理财产品以提高闲置现金使用率[100][10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8.915亿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5.478亿人民币,主要由于购买其他金融资产及日常业务中的现金使用[101] - 公司应付账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50万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79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根据销售需求更严格地采购原材料[101] - 公司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40万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28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为研发及一般营运目的预留的预付开支结余增加[102] - 公司流动资产为10.176亿人民币,主要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478亿人民币、定期存款1860万人民币及其他金融资产3.421亿人民币[107] - 公司流动负债为6180万人民币,主要包括应付账款790万人民币、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3790万人民币及合约负债1250万人民币[107] - 公司合约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2370万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125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履约改善及服务交付加快,收入确认加速[109] - 公司流动净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1.717亿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9.558亿人民币[109] 业务发展 - 公司活跃服务网点从3,331个增加到5,950个,同比增长78.6%[12][13] - 2024年上半年共检测了2.96百万病例,识别出15,842例重大阳性案例,累计识别重大阳性案例超过7万例[15][17] - 鹰瞳医疗收入从29.8百万元增长至36.5百万元,同比增长22.1%[15][17] - 鹰瞳眼健康收入从31.0百万元增长至38.0百万元,同比增长22.7%[15][17] - 公司形成了眼底视网膜AI、近视防控AI、视觉训练AI的医疗AI产品矩阵[16][18] - 公司研发了无创光线管理产品,增强了在近视防控领域的潜在优势[16][18] - 公司自研硬件设备已申请国家药监局注册,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申请[20] - 公司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的1.0版本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能够辅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性能领先且兼容市面上大多数眼底相机[26] - Airdoc-AIFUNDUS的2.0版本已完成临床试验并申请注册,针对多种病症[26] - Airdoc-AIFUNDUS的3.0版本专为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落的辅助诊断而设计[26] - 青光眼检测SaMD及白内障检测SaMD分别于2020年6月、2022年1月获上海市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6] - 公司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覆盖55种病灶和疾病风险,已成功售予多类医疗健康供应商,包括体检中心等[29] - 公司拥有三款自主研发的眼底相机,其中AI-FUNDUSCAMERA-P于2021年3月获上海市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并商业化[29] - AI-FUNDUSCAMERA-D于2022年7月获证并开启台式版本商业化[29] - AI-FUNDUSCAMERA-M整合更多生物传感器,能获取多种生理数据,已于2023年底完成研发[29] - 公司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申请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注册[21] - 公司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申请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落的注册[21] - 公司推出的AI近视防控产品采用无创光线管理技术,已通过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并在2023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荣获“特别表彰金奖”[32][33] - 国家药监局于2023年6月颁布新法规,将近视治疗仪重新归类为三类医疗器械,公司正在将激光近视防控AI产品从二类升级为三类医疗器械认证[32][33] - 公司的视觉训练AI产品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包含近500种训练内容,涵盖刺激训练、精细训练、同时视训练、融合训练及立体视训练等[36] - 报告期内,公司为视觉训练AI数字疗法增加了AI眼动和AI训练指导模块,AI眼动模块能够追踪瞳孔大小、眨眼频率和视线轨迹,模拟人眼的注视、扫视和追随功能[36] - 公司的视网膜AI技术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中国首个基于视网膜的三类AI辅助诊断产品,并在《柳叶刀》系列、《英国眼科杂志》等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成果[38] - 公司的AI训练指导模块通过AI行为管理算法监控训练行为,提供实时指导,包括屏幕距离、训练姿势、红蓝眼镜佩戴等,以提升家庭训练效果[36] - 公司的训练方案推荐算法基于历史患者的检查、训练和复查数据,推荐个性化训练方案,并根据患者训练数据和复查结果调整方案细节,以提高训练依从性和有效性[37][39] - 公司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技术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首款第三类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辅助诊断产品[40] - Airdoc-AIFUNDUS 1.0 已在中国15个不同机构的数据上进行训练,覆盖广泛人群,数据涵盖性别、年龄、地理区域等多样化特征[41] - Airdoc-AIFUNDUS 包含自动质量控制功能,能实时评估视网膜影像质量,确保捕捉到可用的影像[42] - 公司在《白内障与屈光手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合作研究成果,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植入式隐形眼镜术后屈光误差预测中的应用[42] - 公司在《i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合作研究,引入半监督深度学习模型,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动分期的数据标注成本[43] - 公司自主研发的AI眼动技术有望低成本应用于眼科视觉健康领域,并构建AI视觉训练数字疗法[43]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20项新专利,包括14项发明、3项实用新型和3项外观设计[43] - 公司客户数量增长至418个,使用SaMD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活跃服务网点数量从3,331增加到5,950个,同比增长78.6%[46][47] - 公司平均每次检测收费为人民币21.05元,较2023年同期的20.87元同比增长0.9%[47] - 公司Airdoc Eye Health业务覆盖2,073个服务网点,同比增长51.2%[48][49] - 公司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到167.27万次,较2023年底增长87.9%,服务用户数量达到1.6万[48][49] - 公司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为91.89万次,家庭训练服务用户数量为0.9万,到院训练服务用户数量为6.9万[48][49] - 公司视觉训练AI产品已覆盖全国800余家医院,帮助30余万名患者康复[49] - 公司Airdoc-AIFUNDUS (1.0)在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销售显著增长,医院服务网点数量达到244个,同比增长70.6%,检测次数达到12.5万次,同比增长106.0%[53] - 公司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网点数量达到1,533个,同比增长192.0%,检测次数达到40.9万次,同比增长324.6%[53] - 公司在中国超过296个体检中心实施了AI解决方案,部分体检中心的SaMD产品复购率超过50%[53] - 公司Airdoc Medical业务通过销售Airdoc-AIFUNDUS (1.0)实现收入365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1%[53] - 医院覆盖活跃网点数量达到244家,同比增长70.6%,检测次数达到12.5万次,同比增长106.0%[54] - 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活跃网点数量达到1,533家,同比增长192.0%,检测次数达到40.9万次,同比增长324.6%[54] - 全国超过296个体检中心部署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部分体检中心软件产品复购率达到50%以上[54] - 通过销售Airdoc-AIFUNDUS (1.0)视网膜相机,来自鹰瞳医疗的收入达到人民币36.5百万元,同比增长22.1%[54] - 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云上开发部署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Airdoc-AIFUNDUS (1.0)及随访算法,检测人数达到5,297例[56] - 参与山东省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项目,筛查范围覆盖60多家医疗机构,共计筛查约6.5万人次[58] - 公司产品已进入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体检科、内分泌科、眼科及妇产科、心内科科室[55][57] - 公司基于GenAI大语言模型技术支持爱康集团推出智能AI数字人「ikkie」,实现体检知识、疾病咨询、报告解读、智能问答的交互式医疗知识问答[54] - 公司首次将眼底AI算法与国产寒武纪GPU芯片匹配,构建了AI区域基层医疗筛查、随访及转诊新模式[56] - 公司来自鹰瞳健康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9.3百万元[61] - 公司海外收入达到人民币4.6百万元,占总收入的4.9%[61] - 公司在河北省邮政储蓄银行部署了“视网膜初级筛查眼底摄像检查与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45,000名[61] - 公司来自鹰瞳眼健康业务的收入为人民币38.0百万元[62] - 公司眼健康解决方案覆盖的服务网点数量达到2,073个,同比增长51.2%[62] - 公司长沙制造基地年产能约为100,000台眼底相机[64] - 公司长沙工厂建立了可靠性实验室,拥有15种设备,可承接20余项实验项目[65] - 公司长沙制造基地于2022年10月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于2023年获得ISO13485认证[64]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8250万元人民币增长13.6%至2024年上半年的937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鹰瞳医疗业务同比增长22.1%和鹰瞳眼健康业务同比增长22.7%[71][73]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3110万元人民币增长28.3%至2024年上半年的4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硬件设备销售增加、服务网点数量增加导致运营开支增加、云服务成本增加和设备维护成本增加[76] - 公司计划通过结合近视、斜视及弱视的诊疗服务推出新业务举措,并已为全面进入海外市场做好准备,预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新市场的销售额将逐步增加[68] - 公司持续投入GenAI相关技术研发,计划在辅助问诊、疾病检测及个性化医疗建议中引入GenAI,并进一步完善长沙制造基地实验室,提升眼底视网膜AI、近视防控AI和视觉训练AI三大产品的竞争力[68] - 公司将继续努力精简成本,提高毛利率,并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将全面的人工智能治疗解决方案整合至现有的诊断技术中[68]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提供AI软件解决方案和销售硬件设备,包括眼底相机、近视防控AI产品和视觉训练产品[70][73] - 公司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员工福利开支、硬件设备成本、折旧开支和云服务费用[72][74] - 公司预计通过将大语言模型(LLM)技术融入主要服务流程,继续提高销售额[68] -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产能,扩大全球覆盖率,并推出下一代产品[68] 研发与创新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5650万元人民币减少13.3%至2024年上半年的49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研发流程的简化优化了成本[8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24,817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7,699千元人民币[184] - 公司计划开发AI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计划使用93.0百万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的6%[149] - 公司与学术及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项目计划使用77.5百万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的5%[149] 股权与股东 - 张先生持有9,109,466股H股,占公司H股权益的17.05%[111] - 张先生持有12,074,198股未上市股份,占公司未上市股份权益的24.08%[111] - 王林女士持有100,000股H股,占公司H股权益的0.19%[111] - 和超博士持有54,405股H股,占公司H股权益的0.10%[112] - 秦勇先生持有96,116股H股,占公司H股权益的0.18%[112] - 高先生持有441,678股未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