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科技(02251)

搜索文档
鹰瞳科技-B(0225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2:5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6,367千元,2023年为203,964千元;2024年销售成本为69,691千元,2023年为78,831千元;2024年毛利为86,676千元,2023年为125,133千元[4] - 2024年公司税前亏损268,701千元,2023年为145,859千元;2024年年度亏损265,073千元,2023年为145,654千元;2024年每股亏损2.50元,2023年为1.28元[4]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517,244千元,2023年为402,985千元;2024年流动资产894,222千元,2023年为1,281,927千元[4]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负债12,473千元,2023年为16,891千元;2024年流动负债122,391千元,2023年为110,237千元[4]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2.04亿元减少23.3%至2024年的1.564亿元[55]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7880万元减少11.6%至2024年的6970万元[57] - 毛利从2023年的1.251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8670万元,毛利率从61.4%降至55.4%[5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581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3220万元[59]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116亿元减少8.9%至2024年的1.017亿元[6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1.006亿元减少25.3%至2024年的7520万元[63]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9900万元增加12.7%至2024年的1.116亿元[64] - 2024年财务成本为20万元(2023年:50万元),所得税抵免为360万元(2023年:20万元)[65][66] - 2024年度亏损2.651亿元,2023年度亏损1.457亿元,亏损增加主要因亏损拨备、股份支付增加和商誉减值[67]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末的1800万元降至2024年末的1650万元,主要因计提折旧和清理损坏设备[68] - 存货从2023年末的4010万元降至2024年末的3120万元,因以销定产和加强存货管理[70] - 应收账款从2023年末的7960万元降至2024年末的4650万元,因总额减少和减值亏损增加[71] - 报告期内应收账款确认亏损拨备3920万元,核销3270万元,其中2370万元与激光近视治疗仪销售合同有关[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客户B就已售设备的未偿还应收账款为2370万元,公司确认减值亏损2370万元[74]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3年末的1740万元增至2024年末的4170万元,因其他应收款项增加[7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末的2.669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2.207亿元[7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末的8.915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6.832亿元,因日常经营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78] - 应付账款从2023年末的1750万元降至2024年末的1400万元,因以销定产控制采购和交付时间[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8.942亿人民币,流动负债为1.224亿人民币,流动资产净值为7.718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11.717亿人民币有所减少[80][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银行贷款3000万人民币,2023年无银行贷款[81] - 公司合约负债由2023年12月31日的2370万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1190万人民币[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处于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84] - 2024年度公司资本开支为7050万人民币,较2023年的1.922亿人民币减少[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担为2.769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20万人民币增加[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有248名,较2023年的339名减少;2024年度总薪酬成本为2.097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2.141亿人民币减少[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概无任何或有负债和资产押记[99][100]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6,367千元,较2023年的203,964千元有所下降[110] - 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为265,073千元,2023年为145,654千元,亏损幅度扩大[110]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的每股亏损为2.50元,2023年为1.28元[110] - 2024年公司年内综合亏损总额为265,437千元,2023年为146,824千元[11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17,244千元,2023年为402,985千元[112]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894,222千元,2023年为1,281,927千元[112]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22,391千元,2023年为110,237千元[112] - 2024年公司净资产为1,276,602千元,2023年为1,557,784千元[11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268,808千元,2023年为1,540,383千元[113] - 2024年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56,36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3,96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33%[123] - 2024年中国内地收入为146,79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94,72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62%;其他国家/地区2024年收入为9,57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2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5%[12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67,79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54,57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0%[124] - 2024年客户A收入为31,7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70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7%;客户B 2024年收入为18,482千元人民币[125] - 2024年于某时间点转移的货品或服务收入为152,65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0,94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63%;随时间推移转让的服务2024年收入为3,71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02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88%[127] - 2024年计入报告期初合约负债之已确认收入为18,9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00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25%[127] - 2024年其他收入总额为27,03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6,24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55%[129] - 2024年收益总额为5,14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86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63%[129] - 2024年其他亏损总额为(9,4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61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129] - 2024年税前亏损相关成本总计69,691千元,2023年为78,831千元[130] - 2024年财务成本总计229千元,2023年为545千元[132] - 2024年税项抵免总额为 - 3,628千元,2023年为 - 205千元[134]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255,458千元,2023年为132,533千元[139]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2,195,371股,2023年为103,504,772股[139] - 2024年商誉减值43,246千元,年末账面价值为83,967千元[140] - 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净值46,478千元,2023年为79,640千元[141] - 2024年应收票据为150千元,2023年无[141] - 2024年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22,749千元,2023年为16,212千元[142]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总值68,860千元,预期信贷亏损22,532千元,不同逾期阶段预期信贷亏损率分别为即期5.19%、1 - 180天34.60%、181 - 360天59.17%、360天以上100.00%;2023年12月31日账面总值91,257千元,预期信贷亏损11,817千元,对应逾期阶段预期信贷亏损率分别为即期1.57%、1 - 180天29.74%、181 - 360天58.54%、360天以上100.00%[144] - 2024年12月31日累计个别亏损拨备为217,000元,扣除亏损拨备的账面价值为217,000元;2023年分别为4,395,000元、4,595,000元[144] - 2024年其他金融资产总计341,039千元,其中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118,706千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20,733千元,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投资1,600千元;2023年总计312,250千元,对应分别为43,355千元、266,895千元、2,000千元[14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83,229千元,其中现金及银行结余683,236千元,受限制银行存款7千元;2023年为891,490千元,现金及银行结余931,298千元,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37,519千元,受限制银行存款2,289千元[146] - 2024年末以人民币计值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56,645,000元,2023年为721,089,000元[146] - 2024年应付账款合计14,004千元,其中6个月内4,848千元、6个月至1年488千元、1年以上8,668千元;2023年合计17,529千元,对应分别为11,443千元、4,483千元、1,603千元[149] - 2024年其他金融资产中流动资产91,592千元,非流动资产249,447千元;2023年分别为163,837千元、148,413千元[145] - 2023年12月31日受限制银行存款2,289,000元已抵押并于2024年解除,2024年12月31日受限制银行存款7,000元因质量担保被冻结[1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通过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服务7.10百万病例,识别出35,627例重大阳性案例,活跃服务网点数增长到7,883,同比增长39.01%[5] - 2024年公司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402.5万,同比增长352.1%,服务用户数量2.3万,同比增长61.8%[5] - 2024年公司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201.71万,家庭训练服务用户数量达1.7万,到院训练服务用户数达17.5万,覆盖全国800余家医院,帮助39.2万名患者康复[5] - 2024年公司将Airdoc - AIFUNDUS (1.0)销售给医院覆盖活跃网点数达417家,同比增长51.1%;检测次数达40.1万,同比增长65.5%;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活跃网点数达2,092家,同比增长71.3%;检测次数达103.4万,同比增长62.6%[5]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客户数量从2023年的551个减至2024年的492个,活跃服务网点数量从5671个增至7883个,同比增长39.01%,平均每次检测收费从2023年的22.60元降至2024年的15.89元,同比下降29.7%[33] - 近视防控AI产品在报告期内使用次数达402.5万,同比增长352.1%,服务用户数量2.3万,同比增长61.8%[33]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201.71万,家庭训练服务用户数1.7万,到院训练服务用户数17.5万,覆盖全国800余家医院,帮助39.2万名患者康复[33] - 报告期内,医院覆盖活跃网点数达417家,同比增长5
鹰瞳科技-B(0225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12-20 21:21
结构性存款认购情况 - 公司、北京鹰瞳及上海鹰瞳在2022年1月14日至2024年7月4日期间共认购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40次[5] - 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年利率介于1.65%至3.0%之间,与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挂钩[5] - 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的产品期限介于15天至3个月之间,保本浮动利率,可灵活赎回且不收取罚金[5] - 公司、北京鹰瞳及上海鹰瞳在2022年1月14日至2024年7月4日期间共认购厦门国际银行结构性存款,年利率介于0.80%至3.20%之间,与欧元兑美元汇率挂钩[5] - 厦门国际银行结构性存款的产品期限介于19天至29天之间,保本浮动利率,可灵活赎回且不收取罚金[5] - 公司于2022年1月14日认购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为50,000,000人民币元[6] - 公司于2022年1月21日认购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为50,000,000人民币元,认购后未偿还结余为131,000,000人民币元[6] - 公司于2022年2月7日认购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为100,000,000人民币元,认购后未偿还结余为108,000,000人民币元[6] - 公司于2022年3月1日认购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为100,000,000人民币元,认购后未偿还结余为108,000,000人民币元[6] - 公司于2022年4月11日认购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为100,000,000人民币元,认购后未偿还结余为200,000,000人民币元[6] - 公司认购厦门国际银行结构性存款,2022年7月14日至2024年4月3日期间,未偿还结余从100,000,000元增加至460,000,000元[7] - 公司认购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2023年8月3日至2024年7月4日期间,北京智能科技共进行9次认购,未偿还结余从100,000,000元增加至100,000,000元[9] - 公司已赎回全部剩余的厦门国际银行和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9][14] - 招商銀行結構性存款的40項認購事項中,有39項按獨立基準計算的最高適用百分比率超過5%但低於25%[28] - 廈門國際銀行結構性存款的各項認購事項按獨立基準計算的最高適用百分比率超過5%但低於25%[23] - 招商銀行結構性存款的40項認購事項中,有14項合併計算後的最高適用百分比率超過25%但低於100%[22] - 公司对厦门国际银行结构性存款进行合并处理计算[60] 公司投资管理及内部控制 - 公司认为结构性存款保本、可灵活赎回且不收取任何罚金,具有低风险、流动性高及波动性低的特征,符合公司现金及财资管理政策[1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為人民幣445.8百萬元,主要由於認購理財產品[31] - 公司於2024年6月認購Ideal Venture LP發售的票據,本金為9百萬美元,屬保本且允許提前贖回[31] - 公司已悉數贖回票據,並已收取本金9百萬美元及應計利息[32] - 公司对未能遵守上市規則的行為深表歉意,並已實施補救措施[34] - 公司已委聘內部控制顧問進行全面審查,並提供整改及改善建議[37] - 公司投資管理政策及程序未及時更新,可能導致運營人員缺乏明確指引[41] - 公司因投資性質分類錯誤,財務人員未按照既定程序向董事會報告若干交易[42] - 公司已全面落实整改建议[44] - 公司完善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管理指引,明确闲置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的现金及财资管理标准及许可范围[45] - 公司需提供更多关于投资性质分类及上市规则项下相关披露规定的培训[48] - 公司已委聘同人融資有限公司作为合规顾问,直至2025年12月31日[50] - 公司更新并完善投资管理的内部报告及审批程序[47] - 公司对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的使用情况进行季度审查[45] - 公司已制定程序,要求财务人员在评估及分类金融产品及/或理财产品时咨询法律部门,并规定认购任何该等产品须经财务、内部审核及法律部门以及首席执行官共同批准[67] - 公司已制定程序,要求相关员工于适时咨询外聘核数师、法律顾问等其他专业人士,以确保遵守上市规则项下的披露规定[67] - 公司已建议每隔一至两个月向其管理层、财务人员及其他相关员工提供定期培训,以加强彼等对经修订内部控制程序、本公司投资性质的分类及上市规则下相关披露规定的理解[68] - 公司已采纳并全面落实上述建议[68] 公司业务及战略 - 公司专注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慢性眼底疾病和眼科疾病的早期检测、诊断以及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18] 公司董事会及治理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张磊先生、王林女士、和超博士及秦勇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武阳丰博士及黄彦林博士[59]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已获股东批准[62] - 公司内部控制顾问不负责识别、解决或纠正电脑系统或相关设备中的错误或缺陷[63]
鹰瞳科技-B(0225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10-16 17:14
投资组合及策略 - 公司持有New China Innovation Fund New China Product投资,投资成本为1500万美元,未变现收益为108,437千元人民币,占公司资产总值的6.44%[2]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持有IndexCap Med&Tech I L.P.投资,投资成本为1450万美元,未变现收益为103,058千元人民币,占公司资产总值的6.12%[2] - 公司持有的投资及理财产品价值占公司资产总值的5%或以上[2] - 公司已采取审慎的投资策略,密切监察市场变化,并在必要时调整其投资组合[3] - 公司拟根据需要持有该等投资,旨在产生稳定收入[3] 投资收益及表现 - 报告期内,相关投资及理财产品并无录得任何已变现收益或收取任何股息[3] 其他投资情况 - 公司于报告期内并无其他重大投资[4]
鹰瞳科技-B(0225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7:07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93,71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7]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53,75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后亏损为81,48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加98.7%[7]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0.79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19.4%[7]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82.5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93.7百万元,同比增长13.6%[12][13] - 公司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514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上半年的5380万元人民币,但毛利率从62.3%下降至57.4%,主要由于设备维护成本和云服务费用占比增加[78]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4980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177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减少,以及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收益减少[7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为80,502千元人民币[1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综合亏损为81,039千元人民币[1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为82,730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3,951千元人民币[18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资产为1,471,627千元人民币[18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库存股份减少10,034千元人民币[1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为24,691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419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汇兑净收益为387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交易为22,589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为人民币72,58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97,927千元有所减少[1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45,952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01,503千元有所减少[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人民币344,02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99,426千元有所减少[19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47,763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876,360千元有所减少[19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收利息为人民币4,119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001千元有所增加[1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出售定期存款所得款项为人民币1,034,95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455,963千元有所减少[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其他金融资产支出为人民币1,291,30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641,216千元有所减少[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支出为人民币7,91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161千元有所增加[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其他无形资产支出为人民币1,500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支出[1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9,689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997千元有所增加[192]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29,74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17,62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471,62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455,24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7]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底的18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02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眼底相机的增加以契合公司软硬件一体化方法和市场扩张战略[86] - 公司存货从2023年底的4010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282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有效的存货管理使生产与销售保持一致[86] - 公司应收账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7960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5820万元,主要由于账龄应收款项计提拨备[87][89]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减值约为2470万元,主要与激光近视治疗仪销售合约的亏损拨备有关[87][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客户A关于已售出设备的未偿还应收账款为2370万元,公司确认减值亏损2370万元[93][94] - 公司预付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40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280万元,主要由于研发和一般运营用途的预付款增加[99]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2.669亿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4.458亿人民币,主要由于认购了理财产品以提高闲置现金使用率[100][10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8.915亿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5.478亿人民币,主要由于购买其他金融资产及日常业务中的现金使用[101] - 公司应付账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50万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79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根据销售需求更严格地采购原材料[101] - 公司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40万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28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为研发及一般营运目的预留的预付开支结余增加[102] - 公司流动资产为10.176亿人民币,主要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478亿人民币、定期存款1860万人民币及其他金融资产3.421亿人民币[107] - 公司流动负债为6180万人民币,主要包括应付账款790万人民币、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3790万人民币及合约负债1250万人民币[107] - 公司合约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2370万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125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履约改善及服务交付加快,收入确认加速[109] - 公司流动净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1.717亿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9.558亿人民币[109] 业务发展 - 公司活跃服务网点从3,331个增加到5,950个,同比增长78.6%[12][13] - 2024年上半年共检测了2.96百万病例,识别出15,842例重大阳性案例,累计识别重大阳性案例超过7万例[15][17] - 鹰瞳医疗收入从29.8百万元增长至36.5百万元,同比增长22.1%[15][17] - 鹰瞳眼健康收入从31.0百万元增长至38.0百万元,同比增长22.7%[15][17] - 公司形成了眼底视网膜AI、近视防控AI、视觉训练AI的医疗AI产品矩阵[16][18] - 公司研发了无创光线管理产品,增强了在近视防控领域的潜在优势[16][18] - 公司自研硬件设备已申请国家药监局注册,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申请[20] - 公司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的1.0版本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能够辅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性能领先且兼容市面上大多数眼底相机[26] - Airdoc-AIFUNDUS的2.0版本已完成临床试验并申请注册,针对多种病症[26] - Airdoc-AIFUNDUS的3.0版本专为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落的辅助诊断而设计[26] - 青光眼检测SaMD及白内障检测SaMD分别于2020年6月、2022年1月获上海市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6] - 公司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覆盖55种病灶和疾病风险,已成功售予多类医疗健康供应商,包括体检中心等[29] - 公司拥有三款自主研发的眼底相机,其中AI-FUNDUSCAMERA-P于2021年3月获上海市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证书并商业化[29] - AI-FUNDUSCAMERA-D于2022年7月获证并开启台式版本商业化[29] - AI-FUNDUSCAMERA-M整合更多生物传感器,能获取多种生理数据,已于2023年底完成研发[29] - 公司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申请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注册[21] - 公司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申请病理性近视及视网膜脱落的注册[21] - 公司推出的AI近视防控产品采用无创光线管理技术,已通过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并在2023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荣获“特别表彰金奖”[32][33] - 国家药监局于2023年6月颁布新法规,将近视治疗仪重新归类为三类医疗器械,公司正在将激光近视防控AI产品从二类升级为三类医疗器械认证[32][33] - 公司的视觉训练AI产品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包含近500种训练内容,涵盖刺激训练、精细训练、同时视训练、融合训练及立体视训练等[36] - 报告期内,公司为视觉训练AI数字疗法增加了AI眼动和AI训练指导模块,AI眼动模块能够追踪瞳孔大小、眨眼频率和视线轨迹,模拟人眼的注视、扫视和追随功能[36] - 公司的视网膜AI技术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中国首个基于视网膜的三类AI辅助诊断产品,并在《柳叶刀》系列、《英国眼科杂志》等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成果[38] - 公司的AI训练指导模块通过AI行为管理算法监控训练行为,提供实时指导,包括屏幕距离、训练姿势、红蓝眼镜佩戴等,以提升家庭训练效果[36] - 公司的训练方案推荐算法基于历史患者的检查、训练和复查数据,推荐个性化训练方案,并根据患者训练数据和复查结果调整方案细节,以提高训练依从性和有效性[37][39] - 公司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技术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首款第三类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辅助诊断产品[40] - Airdoc-AIFUNDUS 1.0 已在中国15个不同机构的数据上进行训练,覆盖广泛人群,数据涵盖性别、年龄、地理区域等多样化特征[41] - Airdoc-AIFUNDUS 包含自动质量控制功能,能实时评估视网膜影像质量,确保捕捉到可用的影像[42] - 公司在《白内障与屈光手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合作研究成果,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植入式隐形眼镜术后屈光误差预测中的应用[42] - 公司在《i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合作研究,引入半监督深度学习模型,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动分期的数据标注成本[43] - 公司自主研发的AI眼动技术有望低成本应用于眼科视觉健康领域,并构建AI视觉训练数字疗法[43]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20项新专利,包括14项发明、3项实用新型和3项外观设计[43] - 公司客户数量增长至418个,使用SaMD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活跃服务网点数量从3,331增加到5,950个,同比增长78.6%[46][47] - 公司平均每次检测收费为人民币21.05元,较2023年同期的20.87元同比增长0.9%[47] - 公司Airdoc Eye Health业务覆盖2,073个服务网点,同比增长51.2%[48][49] - 公司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到167.27万次,较2023年底增长87.9%,服务用户数量达到1.6万[48][49] - 公司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为91.89万次,家庭训练服务用户数量为0.9万,到院训练服务用户数量为6.9万[48][49] - 公司视觉训练AI产品已覆盖全国800余家医院,帮助30余万名患者康复[49] - 公司Airdoc-AIFUNDUS (1.0)在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销售显著增长,医院服务网点数量达到244个,同比增长70.6%,检测次数达到12.5万次,同比增长106.0%[53] - 公司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网点数量达到1,533个,同比增长192.0%,检测次数达到40.9万次,同比增长324.6%[53] - 公司在中国超过296个体检中心实施了AI解决方案,部分体检中心的SaMD产品复购率超过50%[53] - 公司Airdoc Medical业务通过销售Airdoc-AIFUNDUS (1.0)实现收入365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1%[53] - 医院覆盖活跃网点数量达到244家,同比增长70.6%,检测次数达到12.5万次,同比增长106.0%[54] - 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活跃网点数量达到1,533家,同比增长192.0%,检测次数达到40.9万次,同比增长324.6%[54] - 全国超过296个体检中心部署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部分体检中心软件产品复购率达到50%以上[54] - 通过销售Airdoc-AIFUNDUS (1.0)视网膜相机,来自鹰瞳医疗的收入达到人民币36.5百万元,同比增长22.1%[54] - 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云上开发部署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Airdoc-AIFUNDUS (1.0)及随访算法,检测人数达到5,297例[56] - 参与山东省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项目,筛查范围覆盖60多家医疗机构,共计筛查约6.5万人次[58] - 公司产品已进入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体检科、内分泌科、眼科及妇产科、心内科科室[55][57] - 公司基于GenAI大语言模型技术支持爱康集团推出智能AI数字人「ikkie」,实现体检知识、疾病咨询、报告解读、智能问答的交互式医疗知识问答[54] - 公司首次将眼底AI算法与国产寒武纪GPU芯片匹配,构建了AI区域基层医疗筛查、随访及转诊新模式[56] - 公司来自鹰瞳健康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9.3百万元[61] - 公司海外收入达到人民币4.6百万元,占总收入的4.9%[61] - 公司在河北省邮政储蓄银行部署了“视网膜初级筛查眼底摄像检查与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45,000名[61] - 公司来自鹰瞳眼健康业务的收入为人民币38.0百万元[62] - 公司眼健康解决方案覆盖的服务网点数量达到2,073个,同比增长51.2%[62] - 公司长沙制造基地年产能约为100,000台眼底相机[64] - 公司长沙工厂建立了可靠性实验室,拥有15种设备,可承接20余项实验项目[65] - 公司长沙制造基地于2022年10月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于2023年获得ISO13485认证[64]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8250万元人民币增长13.6%至2024年上半年的937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鹰瞳医疗业务同比增长22.1%和鹰瞳眼健康业务同比增长22.7%[71][73]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3110万元人民币增长28.3%至2024年上半年的4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硬件设备销售增加、服务网点数量增加导致运营开支增加、云服务成本增加和设备维护成本增加[76] - 公司计划通过结合近视、斜视及弱视的诊疗服务推出新业务举措,并已为全面进入海外市场做好准备,预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新市场的销售额将逐步增加[68] - 公司持续投入GenAI相关技术研发,计划在辅助问诊、疾病检测及个性化医疗建议中引入GenAI,并进一步完善长沙制造基地实验室,提升眼底视网膜AI、近视防控AI和视觉训练AI三大产品的竞争力[68] - 公司将继续努力精简成本,提高毛利率,并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将全面的人工智能治疗解决方案整合至现有的诊断技术中[68]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提供AI软件解决方案和销售硬件设备,包括眼底相机、近视防控AI产品和视觉训练产品[70][73] - 公司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员工福利开支、硬件设备成本、折旧开支和云服务费用[72][74] - 公司预计通过将大语言模型(LLM)技术融入主要服务流程,继续提高销售额[68] -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产能,扩大全球覆盖率,并推出下一代产品[68] 研发与创新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5650万元人民币减少13.3%至2024年上半年的49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研发流程的简化优化了成本[8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24,817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7,699千元人民币[184] - 公司计划开发AI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计划使用93.0百万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的6%[149] - 公司与学术及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项目计划使用77.5百万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的5%[149] 股权与股东 - 张先生持有9,109,466股H股,占公司H股权益的17.05%[111] - 张先生持有12,074,198股未上市股份,占公司未上市股份权益的24.08%[111] - 王林女士持有100,000股H股,占公司H股权益的0.19%[111] - 和超博士持有54,405股H股,占公司H股权益的0.10%[112] - 秦勇先生持有96,116股H股,占公司H股权益的0.18%[112] - 高先生持有441,678股未上市
鹰瞳科技-B(0225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2:42
业务概述 - 本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的業務概述[181] - 本公司從事研究及開發(R&D)業務[181] - 本公司從事作為醫療器械的軟件(SaMD)業務[181] - 本公司的法定貨幣為人民幣[181] 公司基本情況 - H股於聯交所上市並以港元交易[181] - 本公司的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單一最大股東集團成員為張大磊先生[181]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監管藥品[181] - 報告期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181] - 本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的股份包括未上市股份及H股[182] - 董事會包括執行董事及獨立非執行董事[182] 業務表現 - 2024年上半年收入為93,710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5%,主要來自醫療、大健康和眼健康管理場景[14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為17,719千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4.4%,主要是金融資產投資收益減少[148,149] - 2024年上半年除稅前虧損為80,502千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17.7%,主要由於應收賬款減值增加和股份支付費用上升[150] - 本集團享受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2024年上半年所得稅抵免為1,242千元人民幣[152-1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宣派或派付股息[156]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虧損為0.79元人民幣,未就攀薄作出調整[157,158,1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已發行普通股加權平均數為102,119,722股[160] 資產負債情況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餘額為人民幣58,189,000元,其中6個月內的應收賬款為人民幣40,221,000元[1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其他金融資產餘額為人民幣626,270,000元,其中流動資產為人民幣342,068,000元[1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人民幣547,763,000元[1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合約承諾包括購買其他金融資產人民幣12,625,000元和出資人民幣25,000,000元[172][173] - 公司於2024年7月1日實繳出資人民幣25,000,000元[175] 會計政策變更 - 2020年修訂明確負債分類為流動或非流動的規定,包括推遲結算權的含義[143] - 本集團重新評估負債條款後,負債分類保持不變,修訂未對財務狀況或表現產生影響[144] - 修訂要求對供應商融資安排進行額外披露,但本集團無此類安排,故未產生影響[145] 股權激勵計劃 - 公司董事會決議採納2024年股權激勵計劃,待股東大會審議批准[176] 其他 - 本集團僅有一個須報告的經營分部,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開發、生產和銷售[146] - 公司將適時在聯交所及公司網站刊發2024年中期報告[177]
鹰瞳科技-B(0225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3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度财务摘要显示,北京鷹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在过去五年中稳步增长,2023年达到20.39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了约570%[6] - 公司2023年度的毛利为12.51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了约678%[6] - 2023年度公司税前亏损为14.5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了约20%[6] - 公司2023年度的净资产为155.78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了约1097%[6] - 公司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的营收增长,客户数量和单价均增加,亏损显著缩小[10] - 公司的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13.7百万元增长至人民币204.0百万元,增长率达到79.5%[23] - 公司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鹰瞳医疗、鹰瞳健康和鹰瞳眼健康)表现出色,其中鹰瞳医疗收入从2,820万人民币增长至8,460万人民币,增长率达到200.0%[24] - 鹰瞳眼健康业务的收入从4,180万人民币增长至4,440万人民币,增长率为6.1%[24]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慢性眼底疾病和眼科疾病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成功进入东南亚和中东等国际市场[8] - Airdoc的AI-视网膜影像深度算法平台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为早期慢性眼底疾病和眼科疾病的检测、诊断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支持[8] - 公司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眼底视网膜早期检测、诊断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31] - 公司推出了近视预防和控制产品以及视觉训练产品[31] - 公司提供具有检测健康风险指标能力的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包括对眼部异常、视网膜血管疾病、玻璃体异常等进行风险评估[34] 公司技术应用与研究 - Airdoc-AIFUNDUS (1.0)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表现出91.8%的敏感度和93.1%的特异度[40] - 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探索早期发现痴呆症的方法,推出AI眼底相机进行痴呆症的快速、无创、便捷和经济的筛查[66] - 公司与清华长庚医院合作开发验证了一种深度学习模型,能通过眼底图像进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筛查[69] - 公司在MICCAI 2023会议上有八篇论文被接受,其中一篇作为口头报告展示[70] - 公司成立的Airdoc-Monash研究中心完成了多个AI热点研究领域的论文,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项目中[71] 公司产品线和市场拓展 - 公司推出了基于AI的近视防控和视觉训练产品,并参与制定了中国首个桌面远视电子显示设备技术规范[72] - 公司的近视防控AI产品正在升级为三类医疗器械资质[55] - 公司开发了包括各类视功能检查和训练系统在内的产品线,推出了近500种训练内容[58] - 公司的产品强调多媒体数字化治疗,根据最新的AI技术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59] - 公司AI-FUNDUSCAMERA-M完成新版本开发并申请注册,可诊断不同类型疾病[74] 公司治理与管理团队 - 张大磊先生是我们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负责整体业务战略和公司发展管理[139] - 公司首席财务官兼联席公司秘书是杨文婷女士[189] - 公司联席公司秘书苏丽珊女士在企业服务行业拥有超过10年的经验[190] - 公司董事会认为,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有利于公司的业务运营和管理[195] - 董事会目前由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具有明显的独立性[197]
即时点评:收入快速增长,医疗AI前景广阔
国元国际控股· 2024-04-03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04亿,同比增长79.5%[1] - 毛利1.25亿,同比增长124%,毛利率达到61.3%[2] 用户数据 - 活跃网点增长139%,达到5671个[3] - 2023年共检测了683万病例,同比增长58.1%[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拥有114名研发人员[6] - 23年研发费用为1.12亿元,引入AGI提升医疗销量及价值[6]
鹰瞳科技-B(0225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1:49
公司业绩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203,964千元,较2022年增长79.6%[4] - 公司活跃服务网点从2,371个增加至5,671个,同比增长139.18%[15]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13.7百万元增长至204.0百万元,增长率达到79.5%[15] - 鹰瞳医疗收入增长率为200.0%,从28.2百万元增长至84.6百万元[16] - 鹰瞳健康收入增长率为6.1%,从41.8百万元增长至44.4百万元[16] - 鹰瞳眼健康收入增长率为71.9%,从43.6百万元增长至75.0百万元[16]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至100.6百万人民币,主要由于业务增长导致營销开支增加[84] - 公司行政开支增加至99.0百万人民币,主要由于新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导致的股份支付增加[86] - 年度亏损大幅收窄20.3%,2023年为145.7百万元[89] - 公司的客户数量从2022年的397个增长到2023年的673个,活跃服务网点数量从2,371增加到5,671个,同比增长139.18%[54] - 公司提供的SaMD或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平均每次检测收费为人民币22.60元,较2022年同期的每次检测人民币20.30元同比增长11.3%[54] - 鷹瞳眼健康业务覆盖1,986个网点,同比增长113.5%[57] - 鷹瞳眼健康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幣75.0百萬元[68]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人工智能软件解决方案和硬件设备销售,收入在报告期内增长79.5%[74] 产品与技术 - 公司的Airdoc-AIFUNDUS(1.0)获得了欧盟医疗器械法规(CE MDR)的认证,AI-FUNDUSCAMERA-P已获得多国监管批准或注册[8] - 公司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联合研发了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新生血管分割模型,实现了在光学相干斷層血管造影(OCTA)图像中自动、准确识别出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11] - 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近视防控AI产品,针对青少年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研发[19] - 公司开发了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涵盖眼底视网膜AI和近视防控AI产品[21] - Airdoc-AIFUNDUS是公司的核心产品,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准确检测及诊断慢性疾病,具有91.8%的靈敏度及93.1%的特異度[24] - Airdoc-AIFUNDUS (2.0)旨在辅助诊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完成临床试验并申请新适应症注册批准[25] - 公司正在开发五款SaMD用于检测和辅助诊断ICVD和ASCVD、妊娠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颅内高压相关视乳头水肿视网膜病变及贫血症[29] - 公司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技术的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覆盖55种病灶和疾病风险,销售给各类医疗健康供应商[30] - 公司拥有三款自主研发的眼底相机,结合软件产品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其中AI-FUNDUSCAMERA-P已获得上海市药监局第二类医疗器械证书[32] - 公司的AI-FUNDUSCAMERA-D是一款全自动自助的台式眼底相机,影像质量可比拟传统高端台式眼底相机,成本较低[33] - 公司的AI-FUNDUSCAMERA-M是一款整合了更多生物传感器的多模态健康扫描仪,可捕捉视网膜影像和其他生理数据,是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基础[34] - 公司在2023年推出了AI-FUNDUSCAMERA-M产品,并申请注册其全新版本,该产品具有诊断不同类型潜在疾病的能力[51] - 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得了87项新专利,包括42项发明、29项实用新型和16项外观设计[51] - 公司持续投入AGI技术研发,将其应用于产品和服务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72] - 随着长沙工厂实验室的完善,眼底AI、近视防控AI和视觉训练AI产品将更具竞争优势[73] 财务状况 - 公司的毛利率从49.1%增长至61.4%,主要因自研眼底相机生产成本较低[78] - 公司研发开支减少至111.6百万人民币,主要由于股份支付减少[82] - 2023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91,490千元,较2022年减少29.6%[140] - 2023年度流动资产净值为1,171,690千元,较2022年减少27.1%[140] - 2023年度净资产为1,557,784千元,较2022年减少6.9%[141] - 2023年度换算一家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时所产生的汇兑差额为104千元[139] - 2023年度公允价值变动为1,274千元,较2022年增加282.3%[139] - 存货增加至40.1百万元,用于眼底相机和近视治疗产品制造和销售[93]
鹰瞳科技-B(0225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5 16:39
财务表现 - 北京鷹瞳科技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82,502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0.6%[6][8][173][200] - 北京鷹瞳科技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51,364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2.7%[6] - 北京鷹瞳科技2023年上半年净资产为人民币1,665,049千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6][175] - 公司的毛利率从2022年6月30日结束的六个月的59.0%提高至62.3%[10][63] - 公司的净亏损为41,017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8.9%[173]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76,360千元[175][180] - 公司的期内综合亏损总额为38,094千元[177] - 公司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人民币61,834千元[178] 产品与技术 - 公司的亮点产品AI-FUNDUSCAMERA-P和近视治疗产品在2023年4月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荣获“特别表彰金奖”[11] - 公司的眼底相机及眼底成像方法荣获第24届中国专利奖的优秀奖[11] - 公司计划推出内部开发的治疗和控制解决方案,以实现诊断和治疗一体化[13] - 公司推出了针对豹纹状眼底的近视治疗设备,该产品在覆盖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方面表现最佳,并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专利的最高奖项[13] - 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斜视和弱视治疗产品,受到专业医生和客户的认可[13] - 公司的AI-empowered retina-based early detection产品有潜力覆盖广泛的慢性疾病[41] 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具有检测健康风险指标能力的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包括对视网膜异常、视网膜血管疾病、玻璃体异常、视网膜肿瘤等进行风险评估[17] - 公司的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覆盖55种病灶和疾病风险,销售给各类医疗健康供应商,主要包括体检中心、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和药房[27] - 公司计划扩大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疾病和病灶覆盖范围,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格雷夫斯眼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痴呆症、帕金森氏病、房颤和动脉硬化等相关风险[27] 市场拓展与合作 - 公司在湖南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建造第二个制造基地,年生产力约为每年100,000台眼底相机[44] -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143家医院和525家基层医疗机构销售了Airdoc-AIFUNDUS (1.0)视网膜相机,2023年首六个月收入达到人民币29.8百万元[48] - 公司的Airdoc Health覆盖了眾多大健康场景,提供慢性疾病的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使更多终端用户可以享受高品质的健康服务[49] - 公司完成将未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章程文件修订已获股东批准[147] 股权结构 - 张先生是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实益拥有人,持有未上市股份约为17,248,854股,占公司股份的22.22%[91]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股本为103,568千元[176] - 公司的股本溢价为1,827,965千元[177] - 公司的未上市股份由多个股东持有,包括复星国际、亚东北辰、平安医疗科技等[97][106][109] 其他信息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涉及任何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158] - 公司董事信息变动包括高斐先生和王謐女士辞任,王林女士和朱艇遥女士被任命为董事[159] - 公司截至本中期报告日期未有其他股权激励计划或授予需要披露[157]
鹰瞳科技-B(0225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22:56
公司业绩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82,502千元,同比增长120.6%[4] - 公司毛利率提高至62.3%,较去年同期的59.0%有所增长[8] - 公司通过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完成2.96百万例检测,服务网点达到3,331个[5] - 公司的Airdoc-AIFUNDUS(1.0)产品销售覆盖143家医院和525家基层医疗机构[5] - 公司计划推出内部开发治疗及干预解决方案,实现诊断及治疗一体化[11] - 公司的AI-FUNDUSCAMERA-P及近视治疗产品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表彰金奖”[9] - 公司的产品获得《柳叶刀》等著名医学杂志认可,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10] - 公司的眼底相机及自动化眼底成像方法获得第24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0] - 公司的产品组合包括SaMD、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及硬件设备,形成基于人工智能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13] - 公司开发的Airdoc-AIFUNDUS产品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8] - Airdoc-AIFUNDUS (2.0)旨在辅助诊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9] - 公司的青光眼检测SaMD产品已获得上海市药监局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21] - 公司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技术的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覆盖55种病灶和疾病[24] - 公司拥有三款自主研发的眼底相机,包括AI-FUNDUSCAMERA-P、AI-FUNDUSCAMERA-D和AI-FUNDUSCAMERA-M[25][26][27] - 公司计划扩大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疾病及病灶覆盖范围,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格雷夫斯眼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相关风险[24] - 公司正升级AI-FUNDUSCAMERA-M,预计将获得47项新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28][34] - 公司的SaMD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服务网点数量从2,681增加至3,331,平均每次检测收费为人民币20.87元,同比增长8.1%[37] - 公司建立了一支由103名成员组成的内部销售及营销团队,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支持[38] - 公司在2022年开始建造第二个制造基地,位于湖南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工厂已通过最后测试,年生产力达到每年10万台眼底相机[39] - 公司计划继续拓宽销售渠道,力争大幅提升鹰瞳医疗、鹰瞳健康和鹰瞳眼健康的销售增长,并将大语言模型技术融入主要服务流程以提高销售额[46] 财务状况 - 公司收入在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达到82.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20.6%[51] - 毛利率从59.0%增加至62.3%,主要由于收入增加和运营效率提升[54] - 公司研发开支在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56,517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8.8%[56] - 销售及分销开支在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44.3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9.3%[58] - 公司行政开支在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40.6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28.0%[60] - 公司期内录得所得税为488,000元[61] - 公司期内净亏损为41.0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58.9%[62]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在2023年6月30日为16.8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7.4百万人民币[64] - 公司存货在2023年6月30日为54.6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25.0百万人民币[6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2023年6月30日为876.4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391.9百万人民币[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408.8百万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76.4百万元[73] - 公司的合同负债由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8.2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6.5百万元[76] - 公司的流动资产净值由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11.2百万元减少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318.6百万元[77] 公司治理及其他 - 公司已採納企業管治守則第2部所載之守則條文作為其自身的企業管治守則[81] - 公司股份于2021年11月5日在联交所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550.7百万港元[97] - 公司未建议向股东派付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9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0] - 公司審核委員會已審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并建议董事会批准[101] - 公司将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适时寄发给股东,并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02] - 截至2023年6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