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鹰瞳科技(02251)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携手鹰瞳科技共创眼科智能化诊疗新篇章
新浪证券· 2025-09-08 14:20
公司合作与技术部署 -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与鹰瞳科技合作部署PACS系统及启动眼底AI人工智能平台 [1][10] - PACS系统实现眼科设备全场景接入、影像数据全流程管理及诊疗服务全链条优化 [2] - 医院被授予"鹰瞳PACS系统示范医院"称号 郭海科教授被聘为应用指导专家 [6][7]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AI通过深度学习分析眼底图像 预测青光眼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早期征兆 [12] - 眼底AI技术提升筛查效率与准确性 实现早期干预并降低视力损伤风险 [12] - PACS系统优化临床工作流程 支持远程会诊与分级诊疗场景拓展 [5]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合作成为华厦眼科集团在华东地区的关键支点 为集团内医院提供可复制经验 [4] - 技术部署体现医疗数字化转型 以患者为中心提升诊疗精准度与服务质量 [4][5] - 眼底AI平台有助于构建区域医联体 强化基层诊断能力与慢病防控体系 [12] 未来发展与生态建设 - 鹰瞳科技将深化AI诊疗一体化战略 构建医疗AI诊疗生态网络 [13] - 技术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与临床实践融合 助力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13] - 双方探讨数据安全及未来合作方向 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9]
鹰瞳科技(2251.HK)2025中期业绩发布:扭亏为盈,AI诊疗一体化战略加速落地
新浪证券· 2025-09-01 14: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44.3万元人民币 [1][10] - 治疗业务收入占比达31.6% [1][10]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12.3% [6][21] 产品运营数据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检测量达330万UV,同比增长11.4%,累计发现重大阳性案例10万例 [2][11][12] - 活跃服务网点达7180个,同比增长20.7%,其中等级医院活跃地点346家(+41.8%),检测UV19.6万(+35.0%) [2][11] - 近视防控AI使用UV达281.2万(+68.1%),服务用户5.8万 [3][15] - 视觉训练AI训练UV达102.6万(+11.6%),家庭训练服务用户3.6万,到院训练服务用户23.7万 [3][16]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近视防控AI接入万语大模型,实现从治疗工具向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家庭视光师"转型 [4][23] - 新一代便携式眼底相机AI-FD16U获批,重量仅1.3kg,集成触屏、语音交互及万语大模型 [4][25] - 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升级,应用于眼底检测、近视防控、视觉训练及主检领域 [4][27] - 人工智能抗压能力检测仪上线,90秒评估5大关键指标 [4][28] - AI-FUNDUS 2.0眼底多病种诊断系统获NMPA三类认证,覆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 [5][17] - 数字遮盖疗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解决患者依从性问题 [5][35] - 新获得专利13项,累计专利总数达283项 [5][37][38] 全球化布局与学术成果 - AI服务网点覆盖欧盟、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南非、沙特、阿联酋、马来西亚、智利、墨西哥等地区 [6][19][21] - 与北京安贞医院联合开发的深度学习模型登载于《Heart》,可识别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轻度认知障碍 [6][33] - PanDerm AI皮肤癌早筛系统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将皮肤癌早筛准确率提升11% [6][31][32]
鹰瞳科技(02251)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1:47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H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2251 | 說明 | H股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3,568,013 | RMB | | 1 RMB | | 103,568,013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RMB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103,568,013 | RMB | | 1 RMB | | 103,568,013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RMB 103,568,013 備註: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 ...
港股公告掘金 | 稳中有进!中国太平2025 中报:股东溢利增 12.2%,人寿 NBV 近 23% 高增
智通财经· 2025-08-29 00:34
重大事项 - 思路迪医药股份新型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3D1015首次人体给药成功 [1] - 深圳国际联营公司深圳航空拟分阶段进行增资扩股合共160亿元 [1] - 康哲药业创新药口服小分子JAK1抑制剂Povorcitinib获得白癜风、化脓性汗腺炎适应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1] - 瑞和数智与铁林超光科技签订框架协议 共同推进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领域业务 [1] - 中旭未来将运营及发行一款"奇迹 MU"新的手机游戏《新月大陆》 [1] - EDA集团控股与UTCPAY达成合伙协议 围绕数字资产交易、Web3技术及区块链应用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2] - 歌礼制药-B ASC30每日一次口服片在美国Ib期多剂量递增研究中展现出良好且具差异化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2] 经营业绩增长 - 诺亚控股第二季度股东应占净收益1.79亿元 同比增长79% 投资产品分销强劲增长 [1] - 携程集团-S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8.46亿元 同比增加26.43% [1] - 顺丰同城中期经调整净利润约1.6亿元 同比增长139.0% [1] - 百奥赛图-B中期股东应占溢利4799.9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北京控股中期股东应占溢利34.04亿元 同比增加8.07% [1] - 青岛港中期归母净利润28.42亿元 同比增长7.58% [1] - 新华保险中期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 同比增加33.5% [1] - 中国银河中期归母净利润64.88亿元 同比增加47.86% [1] - 中国太平中期股东溢利增12.2% 人寿NBV近23%高增 [1] - 顺丰控股中期归母净利润57.38亿元 同比增长19.37% 件量增速高于快递行业整体水平 [1] - 中芯国际中期归母净利约3.2亿美元 同比增长35.6% [1] - 商汤-W中期收入同比增长35.6% 达23.58亿元 [1] - 百济神州中期净利润9559万美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阜博集团中期净利超1亿 盈利超预期翻倍增长 AI驱动引爆增长 [1] - 中信证券中期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 同比增加29.79% [1] -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中期归母净利润39.04亿元 同比增加13.15% [1] - 周黑鸭中期股东应占溢利1.08亿元 同比增加228% [2] - 海天味业中期归母净利润39.1亿元 同比增长13.3% [2] - 达势股份中期经调整净利同比增长79.6% 门店扩张及会员增长双驱动 新市场贡献强劲 [2] - 中信建投证券中期归母净利润45.09亿元 同比增加57.77% [2] - 汇通达网络中期股东应占溢利1.39亿元 同比增加10.81% 三项核心财务指标均达历史最佳水平 [2] - 云锋金融中期股东应占溢利4.86亿港元 同比增加142.04% 总资产规模突破千亿港元大关 [2] - 九方智投控股中期股东应占溢利8.65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2] - 中国国航中期归母净亏损约18.06亿元 同比收窄35.11% [2] - 招商证券中期归母净利润51.86亿元 同比增加9.23% [2] - 大唐发电中期归母净利润约48.74亿元 同比增加50.3% [2] - 中国太保中期归母净利润为278.85亿元 同比增长11.0% [2] - 北京首都机场股份中期除税后亏损1.64亿元 同比收窄56.48% [2] - 东莞农商银行中期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2] - 中远海控中期股东应占溢利175.28亿元 同比增加3.9% [2] - 康圣环球中期毛利1.97亿元 各项业务均取得稳定进展 [2] - 东方电气中期归母净利润19.1亿元 同比增长12.91% 核电、气电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第一 [2] - 鹰瞳科技-B中期期内溢利44.3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2] - 海尔智家中期股东应占溢利120.33亿元 同比增加15.6% [2] 经营业绩下滑 - 石四药集团中期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约2.835亿港元 同比下降约58.7% [1] - 中升控股中期股东应占溢利10.11亿元 同比减少36% [1] - 理想汽车-W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0.93亿元 同比减少0.91% [1] - 华润燃气中期股东应占溢利24.03亿港元 同比下降30.5% [1] - 中兴通讯中期归母净利约50.58亿元 同比减少11.77% [2] - 深圳控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26.18亿港元 同比增加137.76% [2] -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中期归母净亏损15.34亿元 同比扩大45.54% [2] 其他业务进展 - 国富氢能中期收益1.09亿元 正积极扩展海外合作及业务布局 [2]
鹰瞳科技-B发布中期业绩 期内溢利44.3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8 23:30
财务表现 - 收入8371.3万元人民币 毛利6410.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3% [1] - 期内溢利44.3万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亏损8148.8万元人民币 同比扭亏为盈 [1] 视网膜检测AI业务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活跃服务网点从5950个增加到7180个 同比增长20.7% [1] - 医疗板块中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UV数同比增长7.2% [1] - 通过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案共检测330万病例 同比增长11.4% [1] 近视防控AI业务 - 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到281.2万次 同比增长68.1% [1] - 基于PBM-LED近视光照治疗仪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1867个眼视光门店 [1] 视觉训练AI业务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到102.6万次 同比增长11.6% [1] 新产品进展 - 推出新一代生理抗压能力检测产品"鹰瞳抗压能力检测仪" 基于无线传感技术和多模态AI演算法技术 [1] - 新产品已完成产品定型与市场测试 [1]
鹰瞳科技-B(02251)发布中期业绩 期内溢利44.3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23:28
财务业绩 - 收入8371.3万元人民币 [1] - 毛利6410.3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53% [1] - 期内溢利44.3万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亏损8148.8万元人民币 实现扭亏为盈 [1] 核心业务增长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活跃服务网点达7180个 同比增长20.7% [1] - 医疗板块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UV数同比增长7.2% [1] - 通过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案检测330万病例 同比增长11.4% [1] - 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281.2万次 同比增长68.1% [1]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102.6万次 同比增长11.6% [1] 产品渠道拓展 - 近视光照治疗仪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1867个眼视光门店 [1] - 推出新一代生理抗压能力检测产品"鹰瞳抗压能力检测仪" 基于无线传感技术和多模态AI算法 [2] - 新产品已完成产品定型与市场测试 [2]
鹰瞳科技(0225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22:3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8371.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4] - 公司期内溢利为44.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8148.8万元人民币[4]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10.7%至人民币83.7百万元[50] - 公司期内溢利转亏为盈,录得人民币0.4百万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81.5百万元[60] - 收入同比下降10.7%至8371.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9371万元人民币[97] - 期内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收窄至167.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8050.2万元人民币[97] - 总收入同比下降10.7%,从2024年上半年的93,710千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83,713千元[106]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大幅收窄,从80,502千元降至1,673千元,降幅97.9%[11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196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4%[4]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47.3%至人民币19.6百万元[51] - 研发开支同比下降32.2%至人民币33.2百万元[54]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下降33.8%,从人民币38.2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25.3百万元[57] - 行政开支同比下降42.6%,从人民币42.0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24.1百万元[58] - 销售成本大幅下降47.4%至1961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724.6万元人民币[97] - 研发开支下降32.2%至3319.5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898.6万元人民币[97] - 雇员福利开支大幅下降44.0%,从102,861千元降至57,617千元[108] 各业务线表现 - 视网膜检测AI产品活跃服务网点从5950个增至7180个,同比增长20.7%[5][10] - 通过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案共检测330万病例,同比增长11.4%[5][10] - 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281.2万次,同比增长68.1%[5]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102.6万次,同比增长11.6%[5] - 鹰瞳医疗板块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UV数同比增长7.2%[5][10] - 近视光照治疗仪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1867个眼视光门店[5] - 产品组合涵盖智能诊断与干预治疗,覆盖视网膜检测AI、抗压能力检测AI、近视防控AI、视觉训练AI[12] - 近视防控AI产品基于PBM-LED技术,已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13] - 鹰瞳抗压能力检测仪基于无线传感技术和多模态AI算法,实现压力水平智能量化评估[14] - 视觉训练AI产品获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提供近500种训练内容[26] - 视觉训练AI平台已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部署[26] - 公司核心产品近视光照治疗仪采用环形光斑技术并获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27] - 活跃服务网点数量从5,950个增加到7,180个同比增长20.7%[33] - 平均每次检测收费为人民币16.14元较2024年同期的21.05元同比下降23.3%[33] - 客户数量由2024年的492个调整为2025年的439个[33] - 近视防控AI产品使用次数达281.2万次,同比增长68.1%[34] - 视觉训练AI产品训练次数达102.6万次,同比增长11.6%[34] - 近视光照治疗仪覆盖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1867个眼视光门店,累计服务5.8万患者[44] - 视网膜检测AI收入同比下降17.4%,从69,314千元降至57,283千元,占总收入68.4%[106] - 近视防控AI收入同比增长39.8%,从16,116千元增至22,529千元,占总收入26.9%[106] 各地区表现 - 海外市场收入达人民币10.3百万元,占总收入12.3%[43] - 中国内地收入同比下降17.6%,从89,100千元降至73,390千元,占总收入87.7%[106] - 其他国家和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23.9%,从4,610千元增至10,323千元[106] 产品注册与认证 - Airdoc-AIFUNDUS (2.0) 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具备多病种识别能力[11] - 新一代 AI-FUNDUSCAMERA-P 系列便携式眼底相机于2025年1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商业化落地[11] - 视网膜静脉阻塞检测产品于2025年4月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5] - 青光眼检测产品于2020年6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5] - 白内障检测产品于2022年1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5] - 鹰瞳抗压能力检测仪计划于2025年7月提交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15]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AI获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 - 多病种眼底疾病AI诊断软件于2025年4月获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 - 系统支持55种病灶及疾病风险识别[21] - 便携式眼底相机AI-FD16U于2025年1月获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1] - 多模态健康扫描仪眼底相机模块于2024年8月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2] - 抗压能力检测仪完成产品定型与市场测试[23] - 近视光照治疗仪获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配套AI评估系统[24][25] - 便携式眼底相机AI-FD16U于2025年1月获得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实现商业化上市[31] - 公司核心算法平台Airdoc-AIFUNDUS (2.0)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涵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29] 研发与技术 - 基于“万语大语言模型”为三大核心产品线提供智能驱动力[13] - 万语大模型依托百万级临床数据构建高精度预测算法实现个性化近视风险评估[27] - Airdoc-AIFUNDUS核心算法覆盖15家国内医疗机构数据并通过MOA等效机制验证[2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及联合团队共发表15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多个顶级国际会议接收[30]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13项新专利累计拥有专利283项及103项软件版权[31] 财务数据其他 - 公司毛利润为6410.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4] - 毛利同比增长至人民币64.1百万元,毛利率从60.3%提升至76.6%[52] - 其他收入及收益同比增长至人民币19.2百万元[53] - 毛利增长13.5%至6410.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5646.4万元人民币[97] - 金融资产减值净额改善,从2024年上半年的24,817千元减值转为2025年同期的1,319千元拨回[108] - 应收账款减值拨备减少,从22,749千元降至20,343千元[116] 资产与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683.2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599.2百万元[67]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从人民币220.7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202.3百万元[66]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人民币16.5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14.0百万元[61] - 存货从人民币31.2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34.8百万元[63]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流动部分从人民币46.5百万元略减至人民币46.4百万元[64] - 应付账款从人民币14.0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9.1百万元[68] - 银行贷款从人民币30.0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5.0百万元[7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2.3%至5.99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6.83亿元人民币[100] - 流动资产总值下降17.1%至7.42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8.94亿元人民币[100] - 计息银行借款大幅减少83.3%至500万元人民币,去年底为3000万元人民币[100] - 净资产微增0.2%至12.8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12.77亿元人民币[101] - 非控股权益增长27.2%至991.3万元人民币,去年底为779.4万元人民币[101] - 预付款项及其他资产总额为41,705千元,较2024年末的41,692千元基本持平[118] - 其他金融资产总额为375,034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10.0%(增加34,995千元)[11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99,183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12.3%(减少84,046千元)[119] - 应付账款总额为9,095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35.0%(减少4,909千元)[120]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48,979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24.6%(减少15,984千元)[121]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为171,092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44.1%(增加52,386千元)[118]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为202,342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8.3%(减少18,391千元)[118] - 一年以上账龄应付账款占比79.1%(7,193千元)[120] 运营与投资活动 - 长沙制造基地年设计产能达10万台眼底相机,配备4条自动化生产线[48] - 公司已完成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多国合规准入[49] - 公司资本承担为人民币275.8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76.9百万元略有下降[83]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95.5百万港元已按变更后用途动用[8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款项净额实际使用量为102.7百万港元,未动用结余为355.2百万港元[90] - 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以总代价人民币24.5百万元收购北京智瞳科技有限公司30%股权[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回208,000股H股,总代价约2,507千港元[94]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412,000股H股作为库存股[95] - 合约承担总额为275,838千元,包括购买基金投资5,838千元和投资承诺270,000千元[122][123] - 报告期后完成收购北京智瞳科技30%股权,总代价为24,500千元[124] 公司治理与风险 - 公司无任何或有负债[84] - 公司无任何资产押记[85] - 公司拥有193名全职雇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57.6百万元[8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93]
鹰瞳科技(02251) -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工作细则
2025-08-28 21:59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範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 人員的產生,優化董事會組成,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以下簡稱「《公司法》」)、《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以下簡稱「《上 市規則》」)、《上市規則》附錄C1所載的《企業管治守則》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性 文件及H股發行後適用的《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簡稱「《公司 章程》」),依照董事會決議,公司特設立董事會提名委員會,並結合公司實際,制定 本《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工作細則》(以下簡稱「本細 則」)。 第二條 董事會提名委員會是公司董事會下設的專門工作機構,主要職責是對公司 董事(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選擇、選擇標準和程序進行研究並向 董事會提出意見和建議。 本細則所稱的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的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以及由董 事會明確聘任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其他人員。本細則所稱「總經理」即《公司法》所 稱「經理」。 – 1 – Beijing Airdoc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 ...
鹰瞳科技中期业绩预期盈利
经济观察报· 2025-08-21 10:10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中期实现盈利 2024年同期净亏损约8150万元 2025年有望实现不高于50万净溢利 [1] 运营效率提升 - 采用AI驱动全业务链条实现从前端获客到后端服务的运营效率提升 [1] - 人机协同缩短业务周转周期提升资源投入产出比 [1] 成本管控优化 - 通过AI管理工具对采购人力运营等核心成本项进行动态监测与精准调控 [1] - 从被动节流转向主动提效有效压缩非核心支出占比 [1] 财务管理强化 - 强化信用期管控加速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1] - 减少资金占用成本促进财务稳健 [1] 数据状态说明 - 公告所载资料基于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初步评估 可能进一步调整 [1] - 最终中期业绩数据预计于2025年8月底前按上市规则刊发 [1]
研判2025!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市场规模分析:行业市场规模达76亿元,技术赋能精准诊疗与早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9:28
行业概述 - 人工智能+医疗影像是指利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X光、CT、MRI、超声等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处理 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治疗规划及预后评估的技术 [2] - 核心功能包括辅助诊断、治疗规划、预后评估、筛查与早期检测等 [2]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行业市场规模达76亿元 同比增长109.94% [1][11] - AI技术能从海量影像中快速发现微小病灶 实现多种疾病的精准早筛 [1][11] - AI医学影像产品类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软硬件结合模式逐渐成为医疗机构优选方案 [1][11]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医疗影像设备、芯片、服务器、存储设备、影像采集与处理软件、云服务、网络运营平台、算法与数据平台等硬件设备及软件平台 [4] - 产业链中游为人工智能+医疗影像的开发制造环节 [4]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医疗机构、体检与影像中心、科研与教育机构等领域 [4] 政策环境 - 202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优化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研究组建人工智能、医用机器人等前沿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 [8] - 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 [10] - 2024年11月工信部等十二部门发布《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 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医疗等领域规模部署 [10] - 国家药监局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 医疗器械审批周期缩短40% [22] 竞争格局 - 设备厂商如联影医疗和万东医疗依托硬件优势构建"设备+AI"一体化生态 通过探测器与AI软件捆绑销售抢占市场 [13] - 纯AI企业如推想科技和深瞳科技以高精度病灶识别和跨病种泛化能力为核心技术壁垒 通过向医院提供订阅服务实现商业化 [13] - 互联网巨头如腾讯觅影、平安好医生和百度灵医布局C端健康管理+B端医院合作的双线模式 凭借大数据整合与多场景适配能力推动应用 [13] - 科研机构如清华大学和中科院自动化所聚焦算法底层创新 通过技术授权和孵化初创企业参与产业生态建设 [14] 重点企业 - 联影医疗2024年营业收入103.00亿元 同比下降9.73% 研发投入22.61亿元 同比增长17.84% 推出"元智"医疗大模型 支持10+影像模态、300种处理任务 复杂病灶诊断精准度超95% [15] - 数坤科技原创研发"数字心""数字脑""数字肝"等解决方案 产品覆盖全国近3000家医疗健康机构 多模态医疗大模型ShukunGPT在CMB评测榜取得SOTA排名第一 [17][19] - 腾讯觅影具备筛查可疑食管癌、宫颈癌、早期肺癌等多病种能力 青光眼AI、肺炎AI获国家药监局三类证 [15] - 科大讯飞聚焦医疗AI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 提供医院智慧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获ISO、HIPAA等70+项安全认证 [15] 发展趋势 - 多模态数据整合将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与临床数据进行融合分析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个性化治疗效果 [20] - AI模型可解释性通过可视化技术增强医生对AI诊断结果的信任度 [20] - 应用场景从辅助诊断拓展到全流程管理 包括医疗影像的质控和管理 [21] - 医保支付体系纳入更多AI医疗服务 慢病管理纳入DRG付费 推动商业化模式多元化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