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甲科技:招股说明书
百甲科技百甲科技(BJ:835857)2023-02-27 19:41

发行相关 - 公司拟发行股票,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时不超过37,800,000股,全额行使时不超过43,470,000股,超额配售不超5,670,000股[7] - 每股面值1.00元,发行价格4.00元/股,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3月2日[7] - 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前发行后总股本为181,263,297股,全额行使则为186,933,297股[7] - 本次发行全部为新股发行,原股东不公开发售股份[7] - 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756万股,占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本次发行总量的20.00%,占全额行使后发行总股数的17.39%[59] -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5120万元(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17388万元(行使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12465.68万元(行使前)、14506.32万元(行使后)[59][60] 财务数据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51,130.73万元、49,428.96万元、65,195.58万元、74,209.86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6.29%、52.15%、65.42%、147.29%[20] - 报告期各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42、2.90、2.60、1.02[20]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52.14万元、5,837.08万元、 -4,374.20万元、 -15,824.35万元[21] - 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计1,295,200,594.83元,2021年为1,363,859,355.66元,2020年为1,134,103,049.13元,2019年为940,971,991.05元[53] - 2022年6月30日股东权益合计535,427,222.01元,2021年为512,980,734.63元,2020年为337,386,857.67元,2019年为289,946,140.43元[53] - 2022年1 - 6月营业收入503,827,420.89元,2021年度为996,639,908.08元,2020年度为947,768,015.73元,2019年度为771,358,994.44元[53] - 2022年1 - 6月毛利率为17.96%,2021年度为18.63%,2020年度为18.19%,2019年度为20.64%[53] - 2022年1 - 6月净利润23,016,701.55元,2021年度为50,657,636.29元,2020年度为51,220,629.77元,2019年度为33,322,613.11元[53] - 2022年1 - 6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39%,2021年度为13.79%,2020年度为16.47%,2019年度为12.19%[53] - 2022年1 - 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98%,2021年度为4.48%,2020年度为4.14%,2019年度为4.60%[55] 技术研发 - 公司“钢框架装配式低层住宅农房技术体系(汉泰房屋)”于2020年入选住建部《宜居型绿色农房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第一批)》[75] - 公司“中煤嵌入式钢结构装配住宅技术”2015年经评定为国内领先[75] - 2022年7月公司与江苏携创新能源共同申报的技术经评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7] -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领域衍生出8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境外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江苏省省级工法[79] -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BIM5D虚拟建造技术较传统作业方式可减少工期及安装费用约15%[80] -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低层房屋技术体系可减少基础作业工期1/2以上[80] 股权结构 - 本次公开发行前,刘甲铭持股比例为18.76%,刘煜持股比例为15.74%,二人合计持股34.50%[45] - 刘甲铭、刘煜于2015年签署《一致行动协议》,2022年续签,有效期至公司上市满三年后[159] - 2022年9月1日,刘甲铭与刘煜签署《补充协议》,降低实际控制人无法形成有效决议风险[159] - 2022年11月15日,刘洁、朱新颖、刘甲新、刘剑与刘甲铭、刘煜签署《一致行动协议》[162] - 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自公司上市之日起锁定60个月[162] 风险提示 -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作为被告涉诉金额为605.00万元,占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比例为11.93%[25] -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中煤钢结构被主张预期收益损失赔偿1.16亿元[27] - 公司上市后部分投资基金可能清算退出或二级市场集中转出股份,使股权结构变化、股价波动[34] - 2021年4月公司钢结构安装项目现场、7月子公司宁夏钢构生产车间各发生1起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未来仍有安全事故风险[125] - 公司客户授信管理不足,报告期有多起追偿债权案件,应收账款无法按时足额追回造成损失[121] - 报告期公司存在关联交易等事项未经审议或未及时披露情形,多次收到监管函,未来仍有内控和治理有效性问题风险[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