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联合电话会 - 消费专场
2025-11-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家电行业**:科沃斯、石头科技、德昌股份、富佳股份、春光科技、美的、兆驰股份、海信视像、TCL 电子、海尔智家[1][3][4] - **医药行业**:百诚医药、药康生物、泰格医药、艾美赛斯、必德医药、皓元生物、伊诺斯、诺斯格、普瑞斯、苏泰神[1][5][6] - **轻工行业**:洁雅股份、元菲宠物、思摩尔[2][8] - **两轮车行业**:雅迪、爱玛[2][10] - **宠物食品行业**:乖宝、中宠[11] - **生猪养殖行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巨星农牧、神农集团、德康农牧[12] - **食品饮料行业**:东鹏、卫龙[14] - **白酒行业**:茅台、五粮液、汾酒、老窖、古井、迎驾、今世缘[17] - **餐饮链行业**:啤酒及速冻食品公司[1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家电行业** - **出口情况**:越南关税优势吸引家电产业链转移,美国需求平稳且对涨价接受度高,黑五和圣诞采购周期临近,出口链公司特别是龙头企业预计业绩增长,二季度或为业绩底部[1][2][3] - **国内市场**:国内家电市场表现强劲,618 促销后仍增长,空调行业电商平台增速约 70%且线下增长良好,国家补贴政策支持,应关注内稳外强或内外均强企业[1][4] - **医药行业**:创新药产业链是关注重点,BD 带来现金,二级市场拉动一级市场投融资,资金转化为研发费用推动市场发展,关注海外 BD、有海外出口预期的创新药及科研端企业[1][5] - **轻工行业**:需关注出口链,出口商客户 2 月起未补库,关税落地后客户库存低,预计三季度剧烈补库,新关税政策重塑供应链结构,部分公司有望受益[2][7] - **两轮车行业**:内销强劲,雅迪 7 月有望高增长,爱玛受益于低基数、补库和以旧换新政策增速可能更快,两轮车公司交易空间有提升潜力[2][10] - **宠物食品行业**:二季度内销增速符合预期,自有国产品牌崛起,贸易冲突影响出口代工业务但可转嫁关税,六一八费用投放和低毛利率产品占比影响净利率但趋势向好[11] - **生猪养殖行业**:处于周期左侧,推荐有成本优势公司,下半年供应压力提升,外购仔猪养殖户盈利或收窄,反内卷政策引导和加快产能去化[12][13] - **食品饮料行业**:业绩波动因前期预期过高致股价回调,经营质量未受大影响,只是经营节奏调整[14] - **白酒行业**:近期表现优于食品行业,受政策预期影响,处于相对底部区域,新消费业绩调整或使资金流入,推荐相关品牌[17] - **餐饮链行业**:相关啤酒及速冻食品公司处于相对底部区域,三季度业绩环比改善预期下是高低切换良好选择[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东鹏**:冰柜投放费用调整对市场表现有积极影响,回调后买入机会好[15] - **卫龙**:收入渠道调整预计下半年带来积极变化,提供买入机会[16]
国产AI进展探讨
2025-11-28 09:42
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主要探讨中国人工智能(AI)行业,特别是大模型、多模态AI、AI智能体(Agent)的发展现状、商业化路径及竞争格局[1] * 核心涉及的公司包括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提及较少)、谷歌(Google)、Meta(OpenAI)等国内外科技巨头[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字节跳动的AI布局与进展 * 智能体平台“扣子平台”在国内智能体量和开发者数量上领先竞争对手[3] * 基于豆包2.0大模型的“豆豆包工坊”可生成小软件或应用,类似阿里的灵光[2][3] * 文生视频产品“即梦”日活跃用户数达300万,为国内第一,但全年平均收入仅约3,000万至4,000万[2][3] * B端业务火山云和maMAAS占据全国一半市场份额,但因优惠力度大收入不高,未来将通过增加营销、广告功能提升回报[3][4] * 豆包2.0大模型参数量提升至1T以上,增强抖音自媒体文案生成、电商营销方案等特定功能,并提升多轮交互和调用原生工具能力[2][5] * Token调用量分布:内部使用占1/3(其中80%用于搜广推和内容理解),豆包C端应用消耗14~15万亿Tokens,公有云对外输出约5~6万亿Tokens[31];即梦(原文为吉梦)日消耗Tokens从去年基本为零增长至1万亿,是今年增长最快的方向[31][32] 阿里巴巴的AI策略与优势 * 阿里“灵光”APP不再依赖通识模型操作软件,而是根据用户需求现场生成程序,旨在逐步取代部分软件功能[2][7] * 通过“千问”整合高德地图、饿了么等服务,实现流量引导,提升服务使用率,并通过会员体系(如八八会员)提供免费使用权以增强用户粘性[2][8][9][11] * 阿里在多模态能力上综合实力领先字节跳动,通常比字节早2~3个月发布相似功能,2025年下半年起差距扩大至3~6个月,在视频生成、语音模型等细分领域已超越字节[27][28] * 文生视频模型“万象2.5”能够同步生成带声音的视频,与谷歌VIO 3系列对标,在美感上不相上下甚至略有优势[30] * 阿里云服务器监控、算账及打车业务离线分析等B端场景适合Agent应用;百炼平台客户留存率和付费意愿更高[10] 腾讯的AI生态挑战 * 腾讯在AI生态上前期缺乏投入,导致基础日活用户不足,AI助手和对话功能未能有效吸引用户留存[26] * “元宝”作为对话型AI助手,难以长期留住国内用户,在生态系统方面不如千问,若不能迅速积累足够日活,其发展将受限[14][33] * 腾讯在2025年第三季度放缓了相关投入[33] 多模态AI的进展与影响(以Gemini 3为例) * Gemini 3模型在多模态理解(视频与文本高度融合)方面取得突破,能够处理复杂任务(如生成PPT),可能替代传统Office套件,标志着多模态市场进入新阶段[15][16] * 该技术将极大拓展市场需求空间,例如可实现更高级别的视频内容理解和精准推荐,提升广告投放精准度,带来巨大的B端API新增需求[21] * 谷歌凭借技术壁垒、TPU生态系统及强大的商业化版图(硬件、安卓、Google Cloud、搜索引擎),其他公司难以迅速追赶[19] * Meta需要跟进多模态技术以优化广告业务,但进展不顺利,其投入主要围绕自身业务进行低成本自用[20][24] AI商业化模式与竞争格局 * 国内公司商业化节奏更快,字节跳动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试水各种模式[9];阿里策略是通过整合自身生态系统服务,不直接收费而是流量变现[9] * C端用户需要的是具体功能(如拍题解题、智能体对话、学习和工作场景),而非多轮对话的AI聊天,因此提供专业化服务和场景功能对提高用户留存至关重要[11][12] * 拥有强大生态系统(如阿里的地图、生活服务)的公司,在提供高价值实际服务、增强用户粘性和变现能力方面更具优势[11][12] * 未来竞争格局中,千问若经营顺利市场份额有较大增长空间;腾讯的“元气平台”类似低代码智能体平台,可通过小程序实现智能体调取,但需先提升日活[13][14] 技术细节与市场观察 * 文生视频领域分为导演系(注重画面精细度、美感,转场慢)和生活类/自媒体类(强调快节奏、逼真度),国内主流模型如阿里万象2.5属导演系[29] * 国内在多模态功能(如图片修改、文字处理)上与谷歌存在差距,主要由于谷歌先进的Token处理架构[30] * 生成式大模型(参数量约0.5B到3B)在广告搜索推荐中效果显著提升,同时算力消耗与上一代模型无异,使用新硬件可大幅降低成本[25] * 谷歌Chrome AI功能月活已达1亿,广告转化效果显著,每月约有80多亿次点击[22][23];Meta计划2026年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相关领域[22][24]
影视行业点评:临近年底海外大片云集,贺岁档、春节档蓄势待发
招商证券· 2025-11-28 09: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2] 行业规模与指数表现 - 行业涵盖160只股票,总市值2021.1十亿元,流通市值1856.4十亿元,分别占市场总量的3.1%、2.0%和2.0% [2] - 行业指数近1个月绝对表现4.6%,近6个月21.3%,近12个月24.7%;相对表现分别为8.9%、3.7%和9.2% [4] 核心观点:海外大片与AI技术驱动行业增长 - 11-12月多部全球顶级IP影片集中登陆中国市场,包括《鬼灭之刃:无限城篇》《惊天魔盗团3》《疯狂动物城2》《阿凡达3》等,形成年末票房冲刺行情 [1][6] - 截至报告日,2025年11月大盘票房已达16.80亿元,在海外大片加持下,Q4电影总票房有望高于2024年同期 [1][6] - 2025年9月OpenAI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2,实现物理世界拟真度提升、多模态融合能力升级及具备叙事逻辑与镜头调度能力三大关键技术突破,催生互动式影视、微短剧等创新内容形态,重构行业生产模式 [6][7] 投资机会:关注产业链相关公司 - 进口片发行龙头直接受益于海外大片票房分成,建议关注参与《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疯狂动物城2》等片发行业务的中国电影以及聚焦中式奇幻IP开发的上海电影 [1][7] - 票务平台猫眼娱乐作为国内最大电影票务平台,有望随大盘回暖实现票务收入同比高增 [1][7] - 院线公司如万达电影、横店影视、幸福蓝海依托场景优势,有望迎来上座率与单银幕产出双升 [1][7] - 内容公司如芒果超媒、光线传媒、阅文集团凭借精品IP及优质内容储备,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1][7] 重点影片市场表现 -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全球累计票房达7.02亿美元,中国大陆票房5.65亿元,IMDb评分8.5,豆瓣评分8.7,猫眼评分9.7 [6][8] - 《疯狂动物城2》猫眼想看人数218.3万人,预售票房超1.8亿元,预测首日票房有望达2.56亿元 [6][8] - 《阿凡达3》前作《阿凡达》中国大陆票房17.15亿元,2025年重映票房17.03亿元 [6]
传媒互联网行业周报:本周《疯狂动物城2》上映,关注影视板块-20251128
招商证券· 2025-11-28 09:37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2] 报告核心观点 - 近期继续坚定推荐各个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包括【神州泰岳】、【南方传媒】、【分众传媒】等 [1] - 认为AI应用预计明年会是较大的投资机会,建议务必重视,AI应用将在游戏、音乐、影视、医疗制药、金融等多个领域开花结果 [1] - 建议投资者重视影视院线板块,本周《疯狂动物城2》上映有望带来新的影视热潮,多部大IP进口影片将于11、12月上映,Q4电影总票房有望高于24年同期 [5] - 文生视频技术(如Sora2)颠覆传统影视内容生产,激活行业新动力 [5] - 结合巴菲特投资谷歌,强调“AI球场论”,坚信算力龙头公司全力支持和投资AI应用的大浪潮即将到来 [6] 上周市场表现回顾 - 上周(11.17-11.23)传媒(中信)指数下降1.39%,表现优于沪深300(下降3.77%)、上证综指(下降3.90%)和深证成指(下降5.13%)[9] - 传媒板块年初至今上涨26.42%,排名所有板块第6名 [1] - 个股方面,周涨跌幅前5名的公司为宣亚国际(33.64%)、福石控股(32.12%)、视觉中国(20.67%)、蓝色光标(20.18%)、贵广网络(17.46%);后5名为凯撒文化(-11.27%)、广电网络(-11.78%)、联创股份(-12.74%)、大晟文化(-14.89%)、祥源文旅(-15.11%)[12][13] - 中概股方面,爱奇艺上涨2.40%,陌陌上涨1.90%;海外公司中,奈飞下降90.62% [14][15] 影视行业重点数据 - 电影周票房榜TOP10中,6部为中国影片,3部为美国影片,1部为日本影片;《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周票房19062.8万人民币,累计票房56454.5万人民币;《狂野时代》周票房11709.1万人民币;《惊天魔盗团3》周票房8907.8万人民币,累计票房24319.0万人民币 [16][17] - 下周排片中,《疯狂动物城2》猫眼想看人数达2285864人,备受关注 [18][19][20] - 2025年11月电影大盘票房已达11.82亿人民币,在海外大片加持下,Q4电影总票房有望高于24年同期(24年11月大盘票房为18.77亿人民币)[5] - 电视剧方面,上海东方卫视《他为什么依然单身》收视率1.571%排名第一;网播剧《四喜》播映指数82.2排名第一 [21][22][23] - 网络剧方面,《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播映指数85.2排名第一 [25][26] - 电视综艺《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播映指数75.9排名第一;网络综艺《现在就出发第3季》播映指数82.6排名第一 [27][28][29][30][31] 游戏行业重点数据 - 中国区iOS游戏畅销榜前十中腾讯发行占6款,《金铲铲之战》排名第一 [32][33][34] - 安卓游戏热玩榜中,《心动小镇》排名第一 [34] 图书行业重点数据 - 2025年10月虚构类图书畅销榜前三为《红岩》、《苍穹山记(全二册)》、《一句顶一万句(精)》[35][36][37] - 非虚构类图书畅销榜前三为《懒人经济》、《对答如流》、《接话破冰》[35][38] - 少儿类图书畅销榜前三为《赢在破局思维》、《改变孩子命运的顶尖思维》、《漫画中华文化1000问》[35][39][40]
杰瑞股份(002353):燃气轮机取得北美数据中心突破,有望形成第三曲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28 11:1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杰瑞股份维持"买入"评级 [7] 核心观点 - 公司燃气轮机成功进入北美数据中心市场,具有标志性意义,被视为第三成长曲线 [7] - 全资子公司杰瑞敏电能源集团与全球AI行业巨头签署发电机组销售合同,合同金额超1亿美元 [4][7] - 全球AI算力爆发带动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激增,燃气轮机作为核心供电设备需求持续高增 [7] -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海外油服市场景气度高,燃气轮机打开美国数据中心市场有望抬升公司估值中枢 [7] 市场与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11月27日收盘价为51.30元,一年内最高价58.00元,最低价27.54元,市净率2.4,股息率1.64% [1] - 流通A股市值为35,563百万元,每股净资产21.63元,资产负债率39.51%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3亿元、33.57亿元、38.16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8倍、16倍、14倍 [6][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2.56亿元、172.84亿元、196.4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2%、13.3%、13.6% [6] 公司优势 - 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技术平台,构建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的产品体系,零部件自研程度高 [7] - 覆盖全产业链管理体系,保障产品可靠稳定交付 [7] - 与西门子能源、贝克休斯签署燃气轮机战略合作协议,保障上游机头产品稳定供应 [7] - 深耕美国市场,拥有当地销售、生产及售后服务团队,具备良好口碑 [7] 行业前景 - AI算力爆发推动数据中心功率密度大幅提升,电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7] - 据Gartner预测,2023-2027年全球AI服务器用电量将从195太瓦时提升到500太瓦时 [7] - 传统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燃气轮机在效率、灵活性、环保性上具备显著优势,成为最优解决方案 [7]
美团(03690) - 2025 Q3 - 季度业绩

2025-11-28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954.88亿元,同比增长2.0%[5]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为95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024年同期为935.77亿元人民币)[68] - 公司总收入由2024年第三季度的935.77亿元人民币增长2.0%至2025年同期的954.88亿元人民币[24] - 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86.32亿元,去年同期为利润128.65亿元[5]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期内亏损为186.32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溢利128.65亿元人民币[62][68] - 公司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97.59亿元,去年同期为经营利润136.85亿元[5]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产生经营亏损197.59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经营溢利136.85亿元人民币[68]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亏损为197.59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经营溢利136.85亿元人民币[23]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亏损为198亿元,经营亏损率为20.7%,而2024年同期经营溢利为137亿元,经营利润率为14.6%[36] - 经调整EBITDA为负人民币148.42亿元,去年同期为正人民币145.29亿元[5]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经调整EBITDA为负148.42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正145.29亿元人民币[62] - 经调整亏损净额为负人民币160.10亿元,去年同期为利润128.29亿元[5]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为251.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5%(2024年同期为367.54亿元人民币)[68] 收入和利润(环比) - 收入从2025年第二季度的918亿元环比增长4.0%至第三季度的955亿元[42][43] - 公司期内由第二季度盈利3.653亿元人民币转为第三季度亏损186亿元人民币[58] - 公司经营状况由盈转亏,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亏损为197.59亿元人民币,经营亏损率为20.7%,而第二季度经营利润为2.26亿元人民币,利润率为0.2%[53] - 毛利从2025年第二季度的304亿元下降至第三季度的252亿元[42]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同比大幅增长23.7%,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568.2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703.07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从60.7%上升至73.6%[28]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激增90.9%,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179.5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342.67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从19.2%上升至35.9%[30]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及营销开支为342.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7%(2024年同期为179.53亿元人民币)[68]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31.0%,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52.9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69.37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从5.7%上升至7.3%[31] 成本和费用(环比) - 销售成本环比增长14.5%至703.07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增加6.7个百分点至73.6%[46] - 销售及营销开支环比大幅增长52.2%至342.67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增加11.4个百分点至35.9%[47]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5年第二季度的225亿元大幅增加至第三季度的343亿元[42] - 研发开支环比增长10.8%至69.37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为7.3%[48] - 一般及行政开支环比增长10.4%至29.58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为3.1%[49] - 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由第二季度的192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第三季度的2.928亿元人民币[50]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表现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为人民币674.47亿元,同比下降2.8%[7][9]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同比下降2.8%,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694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同期的674亿元人民币[27]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40.71亿元,经营亏损率为20.9%[7][11]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亏损为141亿元,亏损率20.9%,相比2024年同期经营溢利146亿元和利润率21.0%大幅恶化[37][38]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环比增长3.2%,从653亿元增至674亿元,主要受季节性因素驱动[44][45]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状况恶化,由第二季度经营利润37.21亿元人民币转为第三季度经营亏损141.07亿元人民币,经营亏损率达20.9%[54] 新业务分部表现 - 新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280.41亿元,同比增长15.9%[7][9] - 新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5.9%,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24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280亿元人民币[27] - 公司新业务分部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5.9%至人民币280亿元[18]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2.78亿元,同比扩大24.5%[7][9] - 公司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同比增加24.5%至人民币13亿元,经营亏损率环比改善2.5个百分点至4.6%[18]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由2024年第三季度的10亿元扩大至13亿元,经营亏损率由4.2%增至4.6%[37][38] - 新业务分部收入环比增长5.8%,从265亿元增至280亿元,得益于食杂零售及海外业务扩张[44][45]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收窄至12.78亿元人民币,经营亏损率环比改善2.5个百分点至4.6%[5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及整体层面将继续延续经营亏损趋势[22] 其他财务数据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金融投资之公允价值变动,由2024年第三季度收益7.652亿元转为2025年同期亏损3.899亿元[34]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金融投资之公允价值变动,由第二季度收益4.815亿元人民币转为第三季度亏损3.899亿元人民币[51] - 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992亿元,短期理财投资为人民币421亿元[1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992.34亿元人民币,短期理财投资421亿元人民币[63]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21.48亿元人民币[63][64]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07.90亿元人民币[63][6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26.8%[67]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43.5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9月30日的3180.34亿元人民币,减少约63.21亿元人民币(下降1.9%)[6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708.34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9月30日的992.34亿元人民币,增长约284亿元人民币(增长40.1%)[69] - 短期理财投资从2024年12月31日的974.0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9月30日的420.54亿元人民币,减少约553.55亿元人民币(下降56.8%)[69]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302.3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9月30日的382.72亿元人民币,增长约80.33亿元人民币(增长26.6%)[69] - 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34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9月30日的31.09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3.75亿元人民币(增长79.3%)[69]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26.5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9月30日的34.64亿元人民币,增长约8.11亿元人民币(增长30.6%)[69] - 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17.51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9月30日的1506.56亿元人民币,减少约10.95亿元人民币(下降0.7%)[70] - 应付票据(非流动)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0.0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9月30日的267.31亿元人民币,减少约112.78亿元人民币(下降29.7%)[70]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1.9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9月30日的306.83亿元人民币,增长约54.9亿元人民币(增长21.8%)[70] - 报告期后公司完成发行多批次优先票据,包括总计20亿美元及约70.8亿元人民币的票据[77] 业务运营亮点 - 公司推出20个“浣熊食堂”集中式厨房,入驻品牌超过300个[13] - 公司平台已累积超过250亿条真实消费评价,过去12个月内新增接近35亿条[16] - 美团会员体系升级后支持用户拉新、流量运营等关键领域增长,并促进业务间交叉销售[19] - 美团闪购在七夕节订单量和交易金额创下历史新高,推动3C电子等高客单价品类显著增长[14] - 公司到店业务覆盖超过200个服务品类[15] - 公司在医药健康领域提供24小时即时问诊及30分钟处方药配送到家服务[17] 公司治理与指标定义 - 公司股本分为A类股份(每股十票投票权,面值0.00001美元)和B类股份(每股一票投票权,面值0.00001美元)[80] - 活跃商家定义为在特定期间内完成至少一笔交易、购买在线营销服务、处理线下付款或通过ERP系统产生订单的商家[82] - 交易金额指平台上已付款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包含配送费及增值税,不包括纯支付交易[82] - 即时配送交易笔数包括餐饮外卖及美团闪购业务的交易笔数[82] - 交易用户指在特定期间内于平台为产品或服务付款的用户账户,不论是否退款[82] - 交易确认基于付款次数,不同业务(到店、酒店、票务、共享骑行)有具体确认规则[82]
六福集团(00590) - 2026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11-28 10:30
业绩总结 - 2026上半财年收入为68.43亿港元,同比增长25.6%[6] - 经营溢利为7.8亿港元,同比增长45.4%[11] - 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6.19亿港元,同比增长42.5%[11] - 每股基本盈利为1.05港元,同比增长41.9%[12] - 拟派中期股息为0.55港元,派息比率为52%[12] - 毛利为23.73亿港元,同比增长33.2%[11] - 毛利率为34.7%,较上年增加2.0个百分点[11] - 总经营开支占收入比率为19.1%,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11]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总资产为18592百万港元,较2025年3月31日增长3.9%[14] - 总负债为5042百万港元,较2025年3月31日增长6.0%[14] - 股东权益为13629百万港元,较2025年3月31日增长3.2%[14]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1.18亿港元,同比下降41.6%[13] - 存货为122.68亿港元,同比增长14.2%[13] 市场表现 - 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收入为3859百万港元,较2025上半财年增长9.9%[20] - 内地市场收入为2984百万港元,较2025上半财年增长54.2%[20] - 零售业务收入为5255百万港元,较2025上半财年增长12.8%[25] - 批发业务收入为1117百万港元,较2025上半财年增长190.6%[25] - 内地零售收入占比为55.8%,较2025上半财年的61.5%有所下降[51] 同店销售与产品表现 - 2026上半财年整体同店销售增长(SSSG)为+8%[54] - 内地市场整体同店销售增长为+11%[54] - 定价首饰在2026上半财年的同店销售增长为+22%[54] - 黄金及铂金类产品在2026上半财年的同店销售增长为+3%[54] - 2026上半财年定价首饰的平均售价为14,600元,较2025上半财年增长25.4%[61] 会员与客户关系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会员总数超过900万,同比增长20%[148] - 2026上半财年,会员占集团零售销售额的贡献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153] - 近年举办接近11,000个VIP工作坊,增强客户关系[150] - 会员在超级会员月期间占集团零售销售额的贡献同比增长41%[150] 未来展望与战略 - 2026财年计划新增20家海外品牌店[80] - 2026财年总资本开支预算为1亿港元,其中店铺装修占75百万港元[80] - 2026至2028财年,公司将专注于市场导向产品[88] - 通过多种线上线下激励活动,持续吸引新客户并提升活跃度[154]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 2026财年共获12项可持续发展认证及奖项[180] - 集团三度获颁「ESG约章」嘉许[182] - 参与「乐施米义卖大行动2025」并荣膺集体订米筹款奖冠军[186]
OpenReview大瓜!原来我的评审低,是好友打的分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1-28 09:10
学术评审系统漏洞事件 - OpenReview平台出现系统级漏洞,允许用户通过替换网址字符查看ICLR、NeurIPS、ICML、ACL等AI顶会论文的审稿人身份及评分[4] - 漏洞暴露了学术评审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包括审稿人未理解论文出发点、个人恩怨和恶性竞争导致的低分现象[2] - 平台统计显示存在196个可疑审稿人、120个频繁合作关系和81,782个写作风格相似配对[5] 可疑审稿行为数据 - 评分极端不一致的审稿人平均分在2.67-5.33之间,评分标准差高达3.16-3.77[5] - 存在异常高置信度的审稿行为,其中一个审稿人给出8.00平均分且标准差为0.00[5] - 最高可疑度评分(5分)的审稿人普遍表现出极端不一致评分、异常高置信度和过度评分范围等行为特征[5]
瑞银展望-全球AI浪潮vs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共振
瑞银· 2025-11-28 09:42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AI行业是半导体需求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数据中心和端侧应用均需大量半导体产品,预示着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或将持续三年以上[1] - 中国半导体市场与全球市场关联性高,受益于AI基础设施、云计算等发展,预计将重获投资者青睐,国产替代力量增强[1][4] - 2025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17%,2026年增速预计提升至22%[2] 全球半导体市场展望 - DRAM、NAND Flash及HBM等市场呈现上升趋势,HBM在AI加速卡中的应用显示强劲需求[1][3] - 2025年二季度约50%受访存储器厂商和其他晶圆厂表示将继续扩张资本支出[1][8] - 苹果17系列市场反馈积极,加单信号明确,折叠屏手机将发布,DRAM和NAND价格上涨[3][13] 中国半导体市场与AI基础设施 - 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资本支出将增长1.5%,2026年增速可能达到5%左右[5] - 华为发布芯片迭代规划及HBM集群能力路线图,设备板块因成长确定性和稳定竞争格局备受关注[1][5] - 2025年光刻机进口额下滑但采购单价提高,表明中国获取高端光刻机能力增强,高端光刻机进口比例低但作为投资先行指标[6][7] 智能驾驶与汽车半导体 - 预测2029年500套以上SoC渗透率达1/3,100套以上SoC渗透率接近90%[3][9] - 中国公司在500套左右应用上国产替代能力强,将成为增长动能,预计2029年中国厂商在中国车企中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0%以上[9][10][18] - 国内头部ADAS、SoC厂商装机量已近1,000万台,未来两到三年内有望再增1,000万台,数据量对训练AI模型至关重要[10] 产业链细分领域动态 - PCB行业受益于AI算力高速增长,需求仍处高速成长阶段尚未见顶,未来1-2年内供需总体平衡,高端略微紧缺[14][15] - BT封装基板供应商产能已满,价格上调幅度足以覆盖原材料上涨,利润率将同比显著改善;传统覆铜板正经历温和涨价周期[19] - 14纳米及以下芯片流片成功率不到10%,技术节点缩小难度增加,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迭代周期缩短,新进入者时间窗口有限[15][17] 潜在催化剂与竞争格局 - 未来12个月潜在催化剂包括AI大模型发布、存储和先进逻辑产能扩展、关键半导体设备进步及国产替代能力提高[11][12]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和SoC厂商研发投入强度高,每年研发费用接近新势力车企,需要大量复用芯片才能带来较好投资回报比[10][16] - 头部厂商领先优势较难被颠覆,中国市场产业格局将逐渐固定,头部ADAS相关SoC厂商有望维持优势[17]
中国人寿20251127
2025-11-28 09:42
**中国人寿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业务与渠道表现** * 公司个险渠道新单保费在2024年初经历负增长后逐季度回升,三季度表现良好[7] 预计2026年个险渠道将有较好发展[7] * 银保渠道保持高增速,在个险渠道承压时起到战略支撑作用,确保公司业务价值和保费规模稳定[2][7] 预计2026年个险和银保渠道能保持高增速[7] * 公司对2026年分红险销售恢复增长充满信心,因其预定利率下调幅度较小且具有浮动收益共享特性[2][4] 公司将加强代理人销售引导,促进浮动收益型业务转型[2][6] **二、 代理人队伍与运营策略** * 个险队伍人力总体保持稳定、小幅波动状态,公司侧重提升队伍质态[8] 中高产能人员占比、人均产能、留存率及收入均呈现稳定向上的趋势[2][8] 专业化、职业化改革以及队伍年轻化调整效果显著[2][8]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和自身政策定力,以客户为中心,推行多元产品策略,避免集中于单一产品潜在风险[19] 应对“反内卷”问题[19] * 对于开门红,公司按惯例提前筹备,包括市场需求摸底、产品准备、代理人培训等[6] 2026年一季度将积极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6] **三、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公司参与洪湖二期和三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总计投入400多亿元,自2024年至今业绩表现良好[2][9] 未来是否继续投资将取决于市场形势、估值情况和监管批复[2][9] * 面对债市低位震荡,公司坚持支付匹配原则,支付缺口处于较好水平[10] 坚持中性灵活配置策略,把握阶段性反弹机会,优选具有相对性价比的信用品种[10] * 公司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将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加大公开市场权益配置[5][11] 关注市场波动,加强战术灵活性,实现风格再平衡,坚持均衡、多元策略,重点关注优质新质生产力领域及高股息股票[5][11][12] * 公开市场权益投资规模将随总投资资产扩大而持续扩大,具体比例根据市场形势和估值变化进行战术调整[13] * 在不动产投资方面,公司坚持稳健审慎风格,风险敞口非常小,不足总投资的2%,主要布局于优质一二线城市优质资产[3] 目前无万科相关投资敞口[3] **四、 产品发展与监管应对** * 《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对公司发展健康险具有重要意义,为健康险分红形态的规范化回归[15] 公司已做好产品储备,计划于2026年推出分红型健康险[5][15][16] * 《人身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与公司现行做法基本一致,不会产生直接影响[17] * 在普惠金融业务上,公司坚持商业运行逻辑和保本微利原则,审慎选择项目,注重可及性与可持续发展[18] **五、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关注资本市场和股东回报,积极研究回购或增持相关政策,如有相关安排需征询大股东意见并及时披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