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年度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中国西南部再生铜产品、通信电缆和输配电电缆制造商,2013年2月2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2014年2月21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净亏损约80580万元,2023年营业额较2022年大幅减少64.97%,每股亏损为0.18元(2022年:1.10元)[6][10] - 2023年公司营业额约为人民币837.7百万元,较2022年约人民币2,391.7百万元减少64.97%[26][27] - 2023年再生铜产品营业额约为人民币811.1百万元,较2022年约人民币2,383.3百万元减少66.0%[28][29] - 2023年再生铜产品销量为13,330公吨,较2022年的44,241公吨减少69.9%[28][29] - 2023年再生铜产品平均售价为每公吨人民币60,847元,较2022年的每公吨人民币53,870元增加13.0%[28][29] - 2023年销售送配电缆营业额为人民币3,498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5,081千元[26] - 2023年销售通信电缆营业额为人民币240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700千元[26] - 2023年销售废弃材料营业额为人民币17,797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1,675千元[26] - 2023年其他业务营业额为人民币5,075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990千元[26] - 2023年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950.0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2,679.8百万元减少64.6%[30] - 2023年销售额下降66.0%[30] - 2023年毛损约为人民币111.9百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288.1百万元;2023年毛利率为负13.4%,2022年为负12.0%[30] - 2023年其他净收入╱(开支)及收益╱(亏损)约为人民币52.0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136.1百万元大幅减少[30] - 2023年呆账拨备净值约为人民币142.0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2,222.7百万元大幅减少[30] - 2023年垫付供应商款项减值约为人民币208.1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1,948.5百万元大幅减少[30] - 2023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人民币7.2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7.9百万元减少9.0%[31] - 2023年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110.7百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95.2百万元减少43.3%[31] - 2023年财务成本约为人民币277.7百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234.2百万元增加18.6%[31] - 2023年亏损为人民币805.8百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4,763.2百万元,亏损减少主要因呆账拨备净值及垫付供应商款项减值净减少人民币3,821.1百万元[31] - 2023年末公司计息借款总额为16.523亿元,较2022年末的15.95831亿元增加约5650万元,增幅约3.54%,主要因年内应计利息及新增借款[32][40]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含3230万元抵押存款)约1830万元,2022年约240万元,同比增长约662.5%[36][39] - 2023年末存货约6450万元,较2022年的1.009亿元减少3640万元,降幅约36.08%;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0天增至32天[37][39] - 2023年末贸易及应收票据约1.463亿元,较2022年的2.365亿元减少约9020万元,降幅约38.14%;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34天降至221天[38][39] - 2023年末应付票据及计息银行和其他借款金额为2392.2万元,2022年为2351.1万元;利率均为12 - 13%和3.85 - 9.92%[32] - 2023年末租赁负债为37.9万元,2022年为223万元;利率均为3.25 - 4.76%[32] - 2022年末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金额为2.3172亿元,利率为12%,2023年无此项数据[32] - 2023年末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计息借款总额为1.652301亿元[33] - 2022年末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计息借款总额为1.595459亿元,一年以上但两年以内为37.2万元[35]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0.2,2022年为0.3;速动比率2023年为0.2,2022年为0.3;债项权益比率2023年为 - 47.1%,2022年为 - 59.1%;净债项权益比率2023年为 - 46.6%,2022年为 - 59.1%[41] - 2023年净负债约人民币3,507.2百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2,702.0百万元,主要因年内亏损约人民币805.8百万元[42][43] - 2023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抵押账面净值为人民币223,345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246,180千元;使用权资产2023年为人民币84,164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86,913千元;存货2023年为人民币26,583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27,078千元;贸易应收款项2023年为0,2022年为人民币2,720千元;银行存款2023年为人民币32,262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703,928千元[4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未平仓铜期货合约,2022年也无;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确认亏损或收益,2022年也无[4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以及租赁负债以人民币计值,但若干借款以港元计值,本金总额约为376.2百万港元[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换算中国境外实体之财务报表产生汇兑差额相当于约人民币1.8百万元[45] - 除于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投资外,公司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并无于任何其他公司股权权益中持有任何重大投资[45] - 公司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并无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或联属公司[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资本开支付款约为人民币0.5百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0.1百万元[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及土地租赁预付款的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2580万元,与2022年持平[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287名,较2022年的507名减少[46] - 2023年度集团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860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4400万元有所下降[46] - 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的业绩载于年报第69页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77] - 集团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计入综合损益表的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人民币2,668,000元,2022年为人民币4,620,000元[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计入综合收益表的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人民币2,668,000元,2022年为人民币4,620,000元[8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没有任何可供分派储备[8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共287名,2022年为507名[8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8.6百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44.0百万元[87]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销售成本的5%[87]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合计占销售成本的21%[87]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营业额的30%[87] - 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占营业额的53%[87][88] - 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4,481,557,261股股份[9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购股计划总持有购股权数目从年初的149,483,334降至141,883,334,减少7,600,000[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为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责任保险,有预算报价将考虑投保[106][110] - 集团在2023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分别录得净亏损人民币8.0578亿元和47.63152亿元[1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40.90155亿元,净负债约为人民币35.07212亿元[150] - 报告期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1.8327亿元,一年内或按需偿还的债务约为人民币16.51922亿元[1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未能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人民币15.48亿元,应付票据约人民币0.23922亿元[15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5月31日的一年,公司生产再生铜产品21282吨,销售21058吨,销售收入达14.5亿元(未审计)[12] - 公司通信电缆业务和输配电业务因缺乏营运资金和房地产市场不佳尚未恢复,待市场稳定且获足够资金后有望恢复[12] - 公司生产设施于2023年6月1日恢复营运,截至2024年5月31日生产21,282吨再生铜产品,销售21,058吨,实现再生铜产品销售营业额14.5亿元人民币[15] 市场环境相关 - 202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由年初约67000元/吨升至年底约69000元/吨,年内最高价约72000元/吨[5][9] - 2023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5.2%,但房地产行业低迷及地缘政治紧张影响贸易[5][9][13] - 中国铜市场受经济复苏和外部挑战影响出现波动,需求在工业活动复苏下有所回升[5][9] - 中国铜行业前景积极,因政策强调可持续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铜在多领域需求有望增长[14] - 中国铜产业前景乐观,因政策强调向可持续经济转型及信息技术进步,预期需求将配合碳中和目标增长[16] - 铜产业面临严格环境法规、资源稀缺、地缘政治紧张等挑战,可能扰乱供应链及影响产能[17] - 2024年9月24日,中国三名财金主管宣布系列政策,包括下调七天逆回購操作利率2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等[17] 公司运营与发展 - 公司部分运营附属公司申请破产重整已获法院批准[7][10] - 公司首要任务是及时成功完成附属公司的破产重整,预计短期经营及财务业绩或受影响,但长期业务前景乐观[15][17] - 公司相关附属公司拟进行债务重整以减少债务、释放资产价值和提升盈利[18] - 2022年6月6日,铜鑫及金循环有意重组债务,泰越同日提交破产重整申请[18] - 2023年5月18日,泰越再次提交破产重整申请,5月25日有意重组债务[18] - 2023年8月14日,银联湘北收到涉及约1190万元债务清盘呈请民事裁定书,后法院驳回清盘呈请并接纳破产重整申请[19][21] - 2024年1月5日,银联湘北管理人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19][21] - 2023年9月7日,湖北融晟收到预重整相关决定书和通告,法院批准预重整并指定临时管理人[20][22] - 2024年2月22日公司收到法院文件,法院接纳联合管理人对相关附属公司实质合并破产重整的申请[23] - 2024年6月3日举行铜鑫、金循环及泰越第二次债权人会议[23] - 2024年9月27日,公司与投资者订立认购协议,投资者同意认购本金为人民币4亿元的可换股票据,换股价格为每股0.465港元[46] - 公司作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业务活动及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2[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呈交经审核综合业绩[57] - 除特定披露外,无董事或相关实体在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有重大权益[58]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或宣派股息[77]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及开曼群岛法例无优先购股权规定[77] - 公司向强制性公积金计划(MPF)缴纳相关工资成本的5%,每月相关收入上限为30,000港元,员工等额缴纳[81] - 董事薪酬由董事会参考职责、责任、表现及集团业绩厘定,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12[78] - 集团成立薪酬委员会制定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及架构[79] - 公司向强积金所作供款为有关工资成本的5%,受每月相关收入上限30,000港元所限,雇员供款比率相同[85] - 自采纳购股计划起,共授出164,808,334份购股以认购最多141,883,334股股份,占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的3.17% [90] - 行使根据购股计划及公司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