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2:37
Annual Report 2024 • 二零二四年年報 1 CONTENTS 目錄 | Corporate Profile 公司概況 | 2 | | --- | --- | | Chairman's Statement 主席報告 | 3 | |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13 | | Directo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 | 24 | | Report of the Directors 董事會報告 | 28 | | Corporate Governance Report 企業管治報告 | 51 | |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 獨立核數師報告 | 73 | |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 |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80 | |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綜合財務狀況表 | 8 ...
A股申购 | 泽润新能(301636.SZ)开启申购 专注于光伏组件接线盒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06:34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额 | 募集资金投资额 | | --- | --- | --- | --- | | | 光伏组件通用及智能接线盒扩产项目 | 30,361.39 | 30,000.00 | | 2 | 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源电池盒建设项目 | 16,268.99 | 16,000.00 | | ਤੇ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 11,137.79 | 11,000.00 | | র | 补充流动资金 | 15,000.00 | 15,000.00 | | | 合计 | 72,768.17 | 72,000.00 | 财务方面,于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97亿元、 5.22亿元、8.44亿元以及4.2亿元;公司净利润分别约为3778.39万元、8639.91万元、1.2亿元以及7533.74 万元人民币。 据招股书,泽润新能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气连接、保护和智能化技术领域,专业提供光伏组件接线盒 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自设立以来,公司始终紧跟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技术发展路线,通过持续技术创新 ...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1:0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人民币4.68亿元,较2023年减少44.1%[3] - 2024年毛损率为6.6%,2023年为13.4%[3] - 2024年呆账拨备为人民币1.21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42亿元[3] - 2024年垫付供应商款项减值为人民币723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2.081亿元[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6.52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8.058亿元[3] - 2024年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15元,2023年为人民币0.18元[3]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0.1,2023年12月31日为0.2[3]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权益比率为 - 40.0%,2023年12月31日为 - 47.1%[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9876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9.49599亿元[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549,506千元,2023年为584,739千元,同比下降约6.02%[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533,614千元,2023年为797,580千元,同比下降约33.10%[5] - 2024年总资产为1,083,120千元,2023年为1,382,319千元,同比下降约21.64%[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5,244,623千元,2023年为4,887,735千元,同比上升约7.30%[5] - 2024年净流动负债约为4,711,009,000元,2023年约为4,090,155,000元,同比上升约15.18%[5] - 2024年净负债约为4,161,503,000元,2023年约为3,507,212,000元,同比上升约18.66%[6] - 2024年和2023年分别录得亏损净额约为652,462,000元和805,780,000元[8]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为3,613,000元,须于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之债务约为1,666,374,000元[8] - 2024年未能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630,001,000元及应付票据约24,373,000元[8] - 2023年客户合约营业额为837,704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468,036千元人民币[26][27] - 2023年税前亏损为805,767千元人民币[22] - 2023年增值稅退税、政府补助及补贴为44,337千元人民币[22] - 2024年增值税退税(综合利用资源)为13,044千元,2023年为24,382千元;2024年政府补助为1,010千元,2023年为400千元;2024年政府补贴为25,000千元,2023年为19,518千元[30] - 2024年利息收入为28千元,2023年为7,085千元;2024年净外汇差额为 - 760千元,2023年为 - 666千元[30] - 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亏损)/收益为 - 52千元,2023年为119千元;2024年其他为 - 7,969千元,2023年为1,223千元[30] - 2024年其他净收入/(开支)、收益/(亏损)总计为30,301千元,2023年为52,029千元[30] - 2024年财务成本中,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开支为214,821千元,2023年为140,947千元;违约费用为135,963千元,2023年为123,531千元[33] - 2024年财务成本总计为354,055千元,2023年为277,660千元[3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498,765千元,2023年为949,599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24年为31,635千元,2023年为37,688千元[3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中,即期税项(中国企业所得税)为75千元,2023年为13千元;递延税项2024年为 - 1,152千元,2023年为0千元[3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计为 - 1,077千元,2023年为13千元[3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52,462千元,2023年为805,780千元[36] - 2024年和2023年用于计算每股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4,481,557,261股[36]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0.15元,2023年为0.18元,每股摊薄亏损与基本亏损相同[36][3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407,808千元,呆账拨备394,554千元;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419,017千元,呆账拨备317,130千元[39] - 2024年应收票据78,509千元,呆账拨备78,509千元;2023年应收票据78,509千元,呆账拨备34,104千元[39]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扣除拨备后为13,254千元,2023年为146,292千元[39][4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值拨备年初结余351,234千元,坏账拨备121,829千元;2023年年初结余281,560千元,坏账拨备141,978千元[40] - 2024年加权平均预期亏损率为96.7%,2023年为75.7%[41]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789,288千元,2023年为789,709千元[42]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789,288千元,2023年为789,709千元[44] - 2024年银行结余、物业等被冻结查封数额为192,929千元,2023年为110,711千元[45] - 2024年公司营业额为4.68亿元,较2023年的8.377亿元下跌[48] - 2024年毛损为3070万元,2023年为1.119亿元;2024年净亏损为6.535亿元,2023年为8.058亿元[48] - 2024年每股亏损为0.15元,2023年为0.18元[48] - 2024年营业额约为468.0百万元,较2023年的837.7百万元减少44.13%[68] - 2024年再生铜产品营业额约为458.1百万元,较2023年的811.1百万元减少43.52%,销量从13,330公吨减至7,192公吨,减幅46.0%,平均售价从每吨60,847元增至63,694元,增幅4.7%[69] - 2024年销售成本总额约为498.8百万元,较2023年的950.0百万元减少47.49%[70] - 2024年毛损约为30.7百万元,毛利率为负6.56%,2023年毛损约为111.9百万元,毛利率为负13.4%[71] - 2024年其他净收入╱(开支)、收益╱(亏损)为30.3百万元,较2023年的52.0百万元大幅减少[72] - 2024年呆账拨备净额约为121.8百万元,较2023年的142.0百万元大幅减少;2024年垫付供应商款项减值约为72.3百万元,较2023年的208.1百万元大幅减少[73]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6百万元,较2023年的7.2百万元减少77.8%[74] - 2024年行政开支为103.0百万元,较2023年的110.7百万元减少7.0%[75] - 2024年财务成本为354.1百万元,较2023年的277.7百万元增加27.5%[76] - 2024年亏损为652.5百万元,2023年亏损为805.8百万元,亏损减少主要因呆账拨备净额净减少及垫付供应商减值155.9百万元[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不含已抵押存款3230万元)约为360万元,2023年约为1830万元[81] - 2024年存货减少2530万元至约3920万元,2023年约为6450万元;2024年综合存货周转天数为38天,2023年为32天[81]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少约1.33亿元至约1330万元,2023年约为1.463亿元;2024年周转天数为384天,2023年为221天[83] - 2024年贸易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减少40万元至7.893亿元,2023年约为7.897亿元;2024年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为578天,2023年为462天[8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借贷总额增加1410万元至16.664亿元,2023年约为16.523亿元[84] - 2024年流动比率为0.1,速动比率为0.1;2023年流动比率为0.2,速动比率为0.2[86] - 2024年债务权益比率为 - 40.0%,净债项权益比率为 - 40.0%;2023年分别为 - 47.1%和 - 46.6%[86] - 2024年净负债为41.615亿元,2023年约为35.072亿元;年内亏损约6.525亿元[88] - 2024年已抵押资产账面净值为3.38795亿元,2023年为3.66354亿元[8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未平仓铜期货合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并无确认收益或亏损[9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中以港元计值的本金总额约为37620万港元,该年度因换算境外实体财务报表产生汇兑差额约人民币290万元[9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资本开支付款约人民币10万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50万元[94] - 2024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于综合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2580万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2580万元[9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共250名,2023年为287名;该年度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76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2860万元[99] - 公司2024年和2023年连续两个年度分别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6.52亿元及人民币8.06亿元[10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47.11亿元,净负债约为人民币41.62亿元[10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为人民币361.3万元,须于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之债务约为人民币16.66亿元[104][10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还款及应付票据违约分别约为人民币16.30亿元及人民币2437.3万元[105]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约为人民币1325.4万元及人民币1.46亿元[111]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逾期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约为人民币0元及人民币1.15亿元[111]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逾期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于损益内确认呆账拨备分别约为人民币1.05亿元及人民币8932.2万元[111] - 2023年12月31日逾期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结余约为1.15007亿元,无法确定其可收回性[112]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于损益内确认的呆账拨备分别约为1.05391亿元及0.89322亿元[112]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垫付供应商款项分别约为0元及0.7532亿元,其中长期未偿还垫付账款分别约为0元及0.72421亿元[113]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长期未偿还垫付账款于损益内确认减值亏损拨备分别约为0.72314亿元及2.07988亿元[1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有再生铜产品、送配电电缆、通信电缆三个可呈报经营分部[17][19] - 2024年再生铜产品分部对外销售营业额为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11-08 22:0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21,63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18.03%;总负债为5,039,85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3.07%;总权益为3,734,017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6.4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约为454.2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141.5百万元显著增长[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约为221.7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496.4百万元减少[6] - 2024年6月30日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05)元,2023年为人民币(0.11)元[4] - 2024年6月30日存货周转天数为19天,2023年为32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81天,2023年为221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300天,2023年为462天[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0.1,2023年为0.2;速动比率为0.1,2023年为0.2[4] - 2024年6月30日债项权益比率为(44.50)%,2023年为(47.1)%;净债项权益比率为(43.90)%,2023年为(46.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4542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4150万元显著增长321.0%[19] - 2024年上半年铜产品营业额为4459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2420万元增加359.0%,销量从1864公吨增至7004公吨,增幅375.8%,平均售价从每吨57809元增至63658元,增幅10.1%[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为2217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49640万元减少,呆账拨备及垫付供应商款项减值从29750万元减至2040万元[21] - 2024年6月30日计息借款总额为166082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5230.1万元轻微增加850万元[22][24][27]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含已抵押存款3230万元)为216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30万元[25] - 2024年6月30日存货减少3050万元至3400万元,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32天降至19天[25]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少2090万元至12540万元,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221天降至181天[25]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加80万元至79050万元,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462天降至300天[26] - 2024年6月30日已抵押资产账面净值为35549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635.4万元[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就换算中国境外实体之财务报表产生汇兑差额约人民币560万元[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资本开支约人民币20万元(2023年:无)[36] - 2024年6月30日,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与土地有关使用资产权利之已订约但未于综合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258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580万元)[3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33,708千元,2023年同期为10,058千元[68]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1,144千元,2023年同期为2,872千元[68]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47,790千元,2023年同期为51,600千元[68] - 2024年上半年呆账拨备净额20,347千元,2023年同期为89,390千元[68] - 2024年上半年垫付款项减值37千元,2023年同期为208,106千元[68]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151,992千元,2023年同期为136,030千元[68] - 2024年上半年税前亏损221,660千元,2023年同期为496,374千元[6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27,338千元,2023年为498,927千元[70] - 2024年基本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05元,2023年为0.11元[70] - 2024年6月30日总非流动资产为566,16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4,739千元[71] - 2024年6月30日总流动资产为739,67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97,580千元[71] - 2024年6月30日总流动负债为5,038,35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87,735千元[71] - 2024年6月30日净流动负债为4,298,68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90,155千元[71] - 2024年6月30日总非流动负债为1,50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96千元[73] - 2024年6月30日净负债为3,734,01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07,212千元[73]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值为7,813千港元,2023年为 - 187,965千港元[7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增加净额为3,342千港元,2023年为9,906千港元[75]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集团分别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2.2166亿元及4.96374亿元[8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42.98682亿元,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37.34017亿元[80]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人民币2163.2万元,须于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债务约为人民币16.60722亿元[8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及应付票据违约分别约人民币15.56225亿元及2449.7万元[80] - 2024年上半年总营业额为454,200千元,2023年同期为141,496千元,同比增长约221%[90][91][95][96] - 2024年上半年税前亏损为221,660千元,2023年同期为496,374千元,亏损幅度收窄约55.3%[90][92] - 2024年上半年再生铜产品销售额为445,883千元,2023年同期为124,221千元,同比增长约259%[95][96] - 2024年上半年送配电缆销售额为177千元,2023年同期为1,067千元,同比下降约83.4%[95][96] - 2024年上半年通信电缆销售额为42千元,2023年同期为196千元,同比下降约78.6%[95][96]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废弃材料营业额为5,011千元,2023年同期为13,710千元,同比下降约63.5%[95][9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业务营业额为3,087千元,2023年同期为2,302千元,同比增长约34.1%[95][96] - 2024年上半年增值税退税、政府补助及补贴为33,289千元,垫付供应商款项减值为37千元[90] - 2024年上半年增值税退税12,989千元,政府补助20,300千元,其他净收入33,708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552千元、464千元、10,058千元[99] - 2024年上半年税前亏损扣除销售成本487,992千元、员工成本10,862千元等,2023年同期分别为159,773千元、13,779千元[101]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即期税项(中国企业所得税)75千元,2023年同期无相关数据[10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221,735,000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481,557,261股计算,2023年同期亏损496,374,000元[105] - 2024年6月30日,账面价值213,088,000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已抵押,2023年12月31日为223,345,000元[107] - 2024年6月30日,26,583,000元的存货已抵押,2023年12月31日金额相同[108]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扣除呆账拨备后为125,43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6,292千元[10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790,50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89,709千元[111]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636,22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28,000千元[112] - 应付贷款2.99116亿元以黄伟萍持有的3.10317亿股公司普通股为抵押,占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6.9%(2023年12月31日为9.4%)[113] - 2024年6月30日银行融资抵押物价值35.54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6354亿元[114] - 2024年6月30日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42.0135亿元,金融负债456.4849亿元[125] - 2023年12月31日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4.7206亿元,金融负债336.7652亿元[125] - 2024年6月30日已订约但尚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物业、厂房及设备和土地使用权)为25,787千元人民币,与2023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130] - 2024年上半年从联营公司附属公司绵阳金循环金融仓储有限公司收取交付成本515千元人民币[131] - 2024年上半年交付成本为每吨28元至680元人民币,2023年为每吨28元至390元人民币[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达7,13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893千元人民币[13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出售7,004吨再生铜产品,实现再生铜产品销售营业额人民币445.9百万元[7] - 2024年上半年客户A为再生铜产品分部贡献营业额219,274千元,客户B贡献59,179千元[94] 公司运营与重整事项 - 公司已主动申请将部分营运附属公司破产重整,申请已获相关法院批准[6] - 公司预期获得充足营运资金后,将恢复通信电缆业务及送配电电缆业务[7] - 公司拟对旗下5家附属公司进行债务重整,以减少债务、释放资产价值和增加营业额能力[11] - 银联湘北债权人提交清盘呈请,相关债务约1190万元,法院驳回清盘呈请并受理破产重整申请[13] - 2024年2月22日,法院受理相关附属公司实质合并破产重整申请[15] - 2024年6月3日,铜鑫、金循环及泰越举行第二次债权人会议[15] - 2023年1月3日,公司收到游仙法院文件,法院接纳铜鑫及金循环破产重整申请,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于2023年3月28日举行[81] - 2023年5月23日,游仙法院接纳泰越破产重整申请[82] - 银联湘北涉及约人民币1190万元债务,汨罗市法院于2023年7月21日接纳其破产重整申请,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于2024年1月5日举行[83] - 2023年9月12日,湖北融晟申请预重整以准备破产重整申请[83] - 集团拟向投资者发行金额人民币4亿元的可换股债券[85] - 集团持续经营业务能力取决于相关附属公司重整、债务延期协商等多项事项[86][88] 股权与股东信息 - 2024年6月30日,俞建秋先生持有公司股份好仓33899.84万股,淡仓2亿股,概约权益百分比分别为7.57%、4.46%[41] - 2024年6月30日,邝伟信先生持有公司股份好仓327.26万股,相关股份好仓400万股,概约权益百分比为0.16%[41] - 2024年6月30日,朱玉芬女士持有公司相关股份好仓300万股,概约权益百分比为0.07%[41] - 2024年6月30日,Kwek Steven Poh Song持有公司股份好仓28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1-08 22:0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中国西南部再生铜产品、通信电缆和输配电电缆制造商,2013年2月2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2014年2月21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净亏损约80580万元,2023年营业额较2022年大幅减少64.97%,每股亏损为0.18元(2022年:1.10元)[6][10] - 2023年公司营业额约为人民币837.7百万元,较2022年约人民币2,391.7百万元减少64.97%[26][27] - 2023年再生铜产品营业额约为人民币811.1百万元,较2022年约人民币2,383.3百万元减少66.0%[28][29] - 2023年再生铜产品销量为13,330公吨,较2022年的44,241公吨减少69.9%[28][29] - 2023年再生铜产品平均售价为每公吨人民币60,847元,较2022年的每公吨人民币53,870元增加13.0%[28][29] - 2023年销售送配电缆营业额为人民币3,498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5,081千元[26] - 2023年销售通信电缆营业额为人民币240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700千元[26] - 2023年销售废弃材料营业额为人民币17,797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1,675千元[26] - 2023年其他业务营业额为人民币5,075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990千元[26] - 2023年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950.0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2,679.8百万元减少64.6%[30] - 2023年销售额下降66.0%[30] - 2023年毛损约为人民币111.9百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288.1百万元;2023年毛利率为负13.4%,2022年为负12.0%[30] - 2023年其他净收入╱(开支)及收益╱(亏损)约为人民币52.0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136.1百万元大幅减少[30] - 2023年呆账拨备净值约为人民币142.0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2,222.7百万元大幅减少[30] - 2023年垫付供应商款项减值约为人民币208.1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1,948.5百万元大幅减少[30] - 2023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人民币7.2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7.9百万元减少9.0%[31] - 2023年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110.7百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95.2百万元减少43.3%[31] - 2023年财务成本约为人民币277.7百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234.2百万元增加18.6%[31] - 2023年亏损为人民币805.8百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4,763.2百万元,亏损减少主要因呆账拨备净值及垫付供应商款项减值净减少人民币3,821.1百万元[31] - 2023年末公司计息借款总额为16.523亿元,较2022年末的15.95831亿元增加约5650万元,增幅约3.54%,主要因年内应计利息及新增借款[32][40]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含3230万元抵押存款)约1830万元,2022年约240万元,同比增长约662.5%[36][39] - 2023年末存货约6450万元,较2022年的1.009亿元减少3640万元,降幅约36.08%;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0天增至32天[37][39] - 2023年末贸易及应收票据约1.463亿元,较2022年的2.365亿元减少约9020万元,降幅约38.14%;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34天降至221天[38][39] - 2023年末应付票据及计息银行和其他借款金额为2392.2万元,2022年为2351.1万元;利率均为12 - 13%和3.85 - 9.92%[32] - 2023年末租赁负债为37.9万元,2022年为223万元;利率均为3.25 - 4.76%[32] - 2022年末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金额为2.3172亿元,利率为12%,2023年无此项数据[32] - 2023年末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计息借款总额为1.652301亿元[33] - 2022年末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计息借款总额为1.595459亿元,一年以上但两年以内为37.2万元[35]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0.2,2022年为0.3;速动比率2023年为0.2,2022年为0.3;债项权益比率2023年为 - 47.1%,2022年为 - 59.1%;净债项权益比率2023年为 - 46.6%,2022年为 - 59.1%[41] - 2023年净负债约人民币3,507.2百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2,702.0百万元,主要因年内亏损约人民币805.8百万元[42][43] - 2023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抵押账面净值为人民币223,345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246,180千元;使用权资产2023年为人民币84,164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86,913千元;存货2023年为人民币26,583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27,078千元;贸易应收款项2023年为0,2022年为人民币2,720千元;银行存款2023年为人民币32,262千元,2022年为人民币703,928千元[4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未平仓铜期货合约,2022年也无;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确认亏损或收益,2022年也无[4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以及租赁负债以人民币计值,但若干借款以港元计值,本金总额约为376.2百万港元[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换算中国境外实体之财务报表产生汇兑差额相当于约人民币1.8百万元[45] - 除于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投资外,公司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并无于任何其他公司股权权益中持有任何重大投资[45] - 公司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并无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或联属公司[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资本开支付款约为人民币0.5百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0.1百万元[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及土地租赁预付款的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2580万元,与2022年持平[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287名,较2022年的507名减少[46] - 2023年度集团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860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4400万元有所下降[46] - 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的业绩载于年报第69页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77] - 集团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计入综合损益表的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人民币2,668,000元,2022年为人民币4,620,000元[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计入综合收益表的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人民币2,668,000元,2022年为人民币4,620,000元[8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没有任何可供分派储备[8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共287名,2022年为507名[8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8.6百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44.0百万元[87]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销售成本的5%[87]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合计占销售成本的21%[87]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营业额的30%[87] - 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占营业额的53%[87][88] - 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4,481,557,261股股份[9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购股计划总持有购股权数目从年初的149,483,334降至141,883,334,减少7,600,000[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为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责任保险,有预算报价将考虑投保[106][110] - 集团在2023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分别录得净亏损人民币8.0578亿元和47.63152亿元[1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40.90155亿元,净负债约为人民币35.07212亿元[150] - 报告期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1.8327亿元,一年内或按需偿还的债务约为人民币16.51922亿元[1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未能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人民币15.48亿元,应付票据约人民币0.23922亿元[15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5月31日的一年,公司生产再生铜产品21282吨,销售21058吨,销售收入达14.5亿元(未审计)[12] - 公司通信电缆业务和输配电业务因缺乏营运资金和房地产市场不佳尚未恢复,待市场稳定且获足够资金后有望恢复[12] - 公司生产设施于2023年6月1日恢复营运,截至2024年5月31日生产21,282吨再生铜产品,销售21,058吨,实现再生铜产品销售营业额14.5亿元人民币[15] 市场环境相关 - 202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由年初约67000元/吨升至年底约69000元/吨,年内最高价约72000元/吨[5][9] - 2023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5.2%,但房地产行业低迷及地缘政治紧张影响贸易[5][9][13] - 中国铜市场受经济复苏和外部挑战影响出现波动,需求在工业活动复苏下有所回升[5][9] - 中国铜行业前景积极,因政策强调可持续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铜在多领域需求有望增长[14] - 中国铜产业前景乐观,因政策强调向可持续经济转型及信息技术进步,预期需求将配合碳中和目标增长[16] - 铜产业面临严格环境法规、资源稀缺、地缘政治紧张等挑战,可能扰乱供应链及影响产能[17] - 2024年9月24日,中国三名财金主管宣布系列政策,包括下调七天逆回購操作利率2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等[17] 公司运营与发展 - 公司部分运营附属公司申请破产重整已获法院批准[7][10] - 公司首要任务是及时成功完成附属公司的破产重整,预计短期经营及财务业绩或受影响,但长期业务前景乐观[15][17] - 公司相关附属公司拟进行债务重整以减少债务、释放资产价值和提升盈利[18] - 2022年6月6日,铜鑫及金循环有意重组债务,泰越同日提交破产重整申请[18] - 2023年5月18日,泰越再次提交破产重整申请,5月25日有意重组债务[18] - 2023年8月14日,银联湘北收到涉及约1190万元债务清盘呈请民事裁定书,后法院驳回清盘呈请并接纳破产重整申请[19][21] - 2024年1月5日,银联湘北管理人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19][21] - 2023年9月7日,湖北融晟收到预重整相关决定书和通告,法院批准预重整并指定临时管理人[20][22] - 2024年2月22日公司收到法院文件,法院接纳联合管理人对相关附属公司实质合并破产重整的申请[23] - 2024年6月3日举行铜鑫、金循环及泰越第二次债权人会议[23] - 2024年9月27日,公司与投资者订立认购协议,投资者同意认购本金为人民币4亿元的可换股票据,换股价格为每股0.465港元[46] - 公司作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业务活动及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2[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呈交经审核综合业绩[57] - 除特定披露外,无董事或相关实体在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有重大权益[58]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或宣派股息[77]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及开曼群岛法例无优先购股权规定[77] - 公司向强制性公积金计划(MPF)缴纳相关工资成本的5%,每月相关收入上限为30,000港元,员工等额缴纳[81] - 董事薪酬由董事会参考职责、责任、表现及集团业绩厘定,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12[78] - 集团成立薪酬委员会制定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及架构[79] - 公司向强积金所作供款为有关工资成本的5%,受每月相关收入上限30,000港元所限,雇员供款比率相同[85] - 自采纳购股计划起,共授出164,808,334份购股以认购最多141,883,334股股份,占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的3.17% [90] - 行使根据购股计划及公司其他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11-01 22: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141,496千元,本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496,374千元,每股亏损0.11元;2022年同期营业额为1,119,215千元,净亏损523,586千元,每股亏损0.12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12,28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91千元增长413.89%;总资产为1,985,686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17.20%;总负债为(5,185,421)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1.67%;总权益为(3,199,735)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18.42%[4] - 2023年上半年亏损率为(350.80)%,2022年为(46.78)%;2023年6月30日存货周转天数为141天,2022年为20.0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095天,2022年为234.0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796天,2022年为201.0天[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0.3,速动比率为0.2;2022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0.3,速动比率为0.3;2023年6月30日债项权益比率为(50.00)%,2022年为(59.1)%;净债项权益比率为(49.60)%,2022年为(59.0)%[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因生产设施暂停运作及市场需求疲弱等因素,营业额较2022年同期骤降87.4%,录得净亏损约496.4百万元[6] - 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一年,公司生产21,282吨再生铜产品,销售21,058吨,实现再生铜产品销售营业额1,450百万元(未审核)[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340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507名有所减少[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1380万元[17] - 董事会建议不派發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派息[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141.5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119.2百万元减少87.4%[19] - 2023年上半年铜产品营业额为124.2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108.0百万元下降88.8%,销量由17174公吨降至1864公吨,降幅89.1%,平均售价由每吨64513元减至57809元,降幅10.4%[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为496.4百万元,2022年同期亏损为523.6百万元[21] - 2023年6月30日计息借款总额为1600.9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95.9百万元轻微增加5.0百万元[22][28]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不含已抵押存款502.0百万元)为12.3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百万元[26] - 存货增加41.5百万元至142.4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0.9百万元,2023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41日,2022年为20日[2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下降50.6百万元至185.9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6.5百万元,2023年上半年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为2095日,2022年为234日[27]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加125.0百万元至1488.6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13.6百万元,2023年上半年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为1796日,2022年为201日[2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0.3,速动比率为0.2,债项权益比率为 - 50.0%,净债项权益比率为 - 49.6%;2022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0.3,速动比率为0.3,债项权益比率为 - 59.1%,净债项权益比率为 - 59.0%[30] - 公司与科发就股份潜在认购的讨论仍在进行,科发拟以300百万元以上代价认购股份,所得款项拟用于偿还公司约299百万元的委托贷款[29] - 2022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27.02亿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31.997亿元,本期亏损约人民币4.964亿元[3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抵押账面净值为人民币8.507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0.66819亿元[32] - 2023年6月30日若干借款本金总额约为3.762亿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汇兑差额约人民币260万元[35] - 2022年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0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资本开支[38] - 2022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资本承担均为人民币2580万元[40] - 2024年9月27日,投资者同意认购本金额为人民币4亿元的可换股票据,换股价为每股0.465港元[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向他人授出上市规则规定须披露的购股权计划项下购股权[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141,496千元,2022年同期为1,119,215千元[72] - 2023年上半年毛损为18,277千元,2022年同期为40,610千元[72] - 2023年上半年税前亏损496,374千元,2022年同期为520,617千元[7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03,08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19,573千元[7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382,60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78,498千元[7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5,183,21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97,225千元[73] - 2023年6月30日净流动负债为3,800,60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18,727千元[7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值为187,965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为150,595千港元[77]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99,551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用为176,262千港元[77]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68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7,598千港元[77]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两个连续期间,集团分别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4.96374亿元及人民币5.23586亿元[8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净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38.00609亿元,净负债约为人民币31.99735亿元[81] - 报告期末前,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人民币1228.7万元,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债务约为人民币15.9891亿元[8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能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人民币15.74548亿元,应付票据约人民币2436.2万元[8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额为141,496千元,2022年同期为1,119,215千元[90][91][96][9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税前亏损496,374千元,2022年同期亏损520,617千元[90][91] - 2023年上半年再生铜产品、送配电缆、通信电缆对外销售分别为124,221千元、1,067千元、196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110,518千元、49千元、8,648千元[90][92][96][97] - 2023年上半年再生铜产品、送配电缆、通信电缆分部业绩分别为 - 8,541千元、 - 698千元、 - 332,032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 - 354,988千元、 - 22,809千元、 - 4,190千元[90][93]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 - 132,460千元(再生铜产品 - 1,398千元、送配电缆 - 16千元、通信电缆 - 130,046千元),2022年同期为 - 109,991千元[90][93] - 2023年上半年增值税退税、政府补助及补贴为 - 208,106千元,2022年同期为85,608千元[90][91] - 2023年上半年呆账(拨备)/拨备拨回净额为 - 356,359千元[91] - 2022年再生铜产品分部客户A、B、C营业额分别为153,897千元、148,842千元、120,564千元,2023年占集团营业额均少于10% [9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为1005.8万元,2022年同期为6370万元;集团有权获得30%已付/应付增值税净额的退税作为政府补助,部分附属公司适用增值税退税比例从50%减至30%[99]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15977.3万元、员工成本1377.9万元、物业等折旧1889.7万元、使用权资产折旧322.7万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15982.5万元、2128.7万元、2257.6万元、340.5万元,存货撇减124.6万元[100] - 2023年上半年无所得税支出,2022年同期即期税项(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96.9万元[10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49637.4万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481557261股计算;2022年同期亏损52358.5万元,股数4194689922股[104] - 2023年上半年无物业、厂房及设备重大收购事项,2022年同期为5.1万元;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24889万元的物业等已抵押,2022年12月31日为26431.6万元[106][107] - 2023年6月30日存货抵押金额为3581.7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07.8万元[10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扣除呆账拨备后为18585.5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649.4万元;预付款等资产总额53762.7万元,流动部分51177.6万元[10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14885.81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136.36万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9395.8万元,2022年为17342.52万元[110]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57454.8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3837万元;委托贷款须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年利率4.2% - 10%[112] - 应付贷款2.99116亿元以公司主要管理人员黄伟萍持有的3.10317亿股普通股为抵押,占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6.9% [113][115]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抵押的银行融资为24.88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4316亿元 [115]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1200万元由四川古杉油脂化学有限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担保,金额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 [116]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4100万元由绵阳保和佳浩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担保,金额与2022年相同,公司联营公司拥有保和佳浩20% [1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宣派中期股息,也无批准或派付应付权益股东上一财政年度股息 [118] - 2023年6月30日期末未获行使购股权数目为14.5408万份,加权平均行使价0.71港元;期末可行使购股权数目为6.7008万份,加权平均行使价0.99港元 [125] - 2022年6月30日期末未获行使购股权数目为15.6133万份,加权平均行使价0.69港元;期末可行使购股权数目为2.7808万份,加权平均行使价1.24港元 [125] - 2023年6月30日摊余成本下的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9.40125亿元,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1-01 22:35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铜销售额同比下降68.8%[5] - 2022年公司净亏损约为人民币47.632亿元[5] - 2022年公司铜产品销售量同比下降68.8%[11] - 2022年公司净亏损约为人民币47.632亿元,每股亏损为人民币1.10元[11]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3.9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02%,主要由于电解铜贸易和再生铜产品销售减少[29] - 再生铜产品销售额为23.8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4%,销量从131,864公吨减少至44,241公吨,降幅66.4%[29] - 2022年公司销售成本为26.7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6%[29] - 2022年公司毛损为2.88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12.0%,而2021年毛利为1.51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2.0%[29] - 2022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3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6%,主要由于增值税退税和政府补贴减少[30] - 2022年公司销售及分销费用为79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6%,与销售额下降一致[30] - 2022年公司行政费用为1.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7.9%,主要由于逾期未缴税款附加费增加6,620万元人民币[30] - 2022年公司财务成本为2.3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7%,主要由于逾期借款额外利息增加8,670万元人民币[30] - 2022年公司亏损为47.632亿元人民币,而2021年亏损为9,55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毛利减少、坏账拨备增加21.191亿元人民币及预付供应商款项减值增加19.485亿元人民币[3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包括股东权益、应付票据、有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租赁负债和可转换债券的负债部分[31]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定息借款总额为1,595,83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799,964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32]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金额为1,338,37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185,554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32]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租赁负债金额为2,23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7,158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32]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可换股债券金额为231,72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585,733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32]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借款总额为1,595,459千元人民币[33]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的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借款总额为1,796,752千元人民币[34] - 公司于2017年8月11日向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亨富投资有限公司发行了本金总额为600,000,00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36]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与华融签订了第二份修订契据,延长了华融可换股债券的到期日[38] - 华融于2021年12月31日豁免了华融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项下的转换权[38] - 华融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并可能进一步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40] - 公司完成华融认购事项,发行500,000,000股股份,认购价为每股0.465港元,总认购金额为232,500,000港元[40] - 公司完成Prosper Rich认购事项,发行525,537,194股股份,认购价为每股0.465港元,总认购金额为244,374,795港元[41][4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4百万元,较2021年的12.0百万元大幅减少[44] - 公司存货减少人民币88.6百万元至100.9百万元,存货周转天数从12.2天增加至19.8天,主要由于铜产品市场需求减少[44] - 公司与华融和Prosper Rich分别签署抵销契据,将认购款项抵销可换股债券的未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40][42] - 公司与Prosper Rich达成协议,双方无条件解除并免除与Prosper Rich可换股债券相关的所有申索、债务及要求[43]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少约人民币2,075百万元至约人民币236.5百万元,周转天数从105.0天增加至176.4天,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导致客户流动性紧张[46]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加人民币269.9百万元至人民币1,613.6百万元,周转天数从58.2天增加至91.6天,主要由于电解铜供应商采购减少[46] - 公司总计息借款减少人民币204.2百万元至人民币1,595.8百万元,主要由于可换股债券的本金和应计利息通过发行普通股结算[46] - 流动比率从1.2下降至0.3,速动比率从1.2下降至0.3,显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显著下降[47] - 债务权益比率从105.3%下降至-59.1%,净债务权益比率从104.6%下降至-59.0%,主要由于年亏损达人民币4,763.2百万元[47][48] - 抵押资产账面净值从人民币2,024,846千元减少至人民币1,066,819千元,主要由于物业、厂房及设备及存货减少[49]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并无任何未平仓铜期货合约,且未确认任何收益或亏损[50]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结余中,约0.1百万港元及4,534美元(合共相当于约人民币0.1百万元)存于香港银行[50]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的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约为227.7百万港元[50]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就换算中国境外实体之财务报表产生汇兑差额人民币39.7百万元[50]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资本开支为人民币0.1百万元,主要用于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以及土地使用权[51]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25.8百万元,涉及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及土地租赁预付款[51]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51] - 公司于2023年5月19日收到联交所关于恢复股份买卖的指引,若未能在2024年10月2日前达成复牌指引,可能面临除牌风险[51] - 公司连续两年净亏损,2022年净亏损为人民币47.63亿元,2021年净亏损为人民币9547.7万元[17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33.19亿元,净负债约为人民币27.02亿元[17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239.1万元,而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负债约为人民币15.94亿元[178] - 公司未能偿还的可换股债券、委托贷款、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及应付票据分别为人民币2.32亿元、3.06亿元、9.82亿元及2351.1万元[178] 破产重整 - 公司已为部分运营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并获得法院批准[6][7] - 破产重整旨在减少子公司债务并释放其优质资产的内在价值和商业潜力[7]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绵阳铜鑫铜业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绵阳金循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11]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绵阳保和泰越通信线缆有限公司也申请破产重整[13]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湖南银联湘北铜业有限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涉及金额约人民币1190万元,申请破产重整[14] - 公司希望通过债务重整减少相关附属公司的债务,释放资产价值并提升盈利能力[12][15] - 公司认为相关附属公司持有的资产具有战略价值,且所在行业前景看好[12][15] - 公司希望通过债务重整改善相关附属公司及集团的财务状况[12][15] - 公司希望通过债务重整维护员工福利并为当地社区作出贡献[12][15]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绵阳保和泰越通信线缆有限公司(泰越)于2023年5月18日向法院提交自愿破产重整申请[16]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湖南银联湘北铜业有限公司(银联湘北)因未能偿还约人民币11.9百万元债务,收到债权人汨之源提出的清盘呈请[16] - 法院驳回汨之源的清盘呈请,并接受银联湘北的破产重整申请[17][22]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湖北融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湖北融晟)于2023年9月12日收到法院关于预重整的决定和通知[18][22] - 法院批准湖北融晟的预重整,并指定湖北公顺会计师事务所为临时管理人[19][22] - 绵阳铜鑫铜业有限公司和绵阳金循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债务重整申请已获法院受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于2023年3月28日举行[52][53] - 绵阳保和泰越通信线缆有限公司于2023年5月18日提交破产重整申请,法院于2023年5月23日受理[54][56] - 湖南银联湘北铜业有限公司涉及约1190万元人民币的债务,法院驳回清盘呈请并接受其破产重整申请[55][56] - 湖北融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预重整申请获法院批准,指定湖北公顺会计师事务所为临时管理人[57] - 报告期后,公司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总余额为26.1万元人民币,多项资产被查封,包括账面价值为7885.6万元人民币的物业、厂房及设备,4331.7万元人民币的使用权资产,以及238.4万元人民币的存货[57] 业务前景与市场需求 - 公司预计短期内运营和财务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8] - 公司对未来铜产品需求保持信心,特别是在新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高科技家电及电子设备等领域[8][9] - 公司预计短期内运营和财务业绩将受到破产重整的不利影响,但对长期业务前景充满信心,特别是铜产品的需求将保持强劲[20][23] -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GDP达到人民币91.3万亿元,同比增长5.2%[21][23] - 公司预计中国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将继续推动制造业发展,特别是在5G、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基础设施领域,铜需求将持续增长[24][25]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俞建秋先生是公司的创始人,担任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负责公司整体业务及策略[58] - 俞建秋先生拥有超过20年的石油化工、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企业运营及管理经验[58] - 俞建秋先生曾担任古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主席兼首席行政总裁,该公司于2007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58] - 鄺伟信先生是公司的执行董事,负责公司企业及策略发展,并担任多家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董事[58] - 鄺伟信先生曾担任古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总裁[58] - 鄺伟信先生自2011年起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涉及时尚鞋履、服装、太阳能和教育服务等行业[58] - 鄺先生拥有超过10年的亚洲企业融资及股票资本市场经验,曾担任多家投资银行的高管职位[59] - 朱玉芬女士拥有超过20年的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主要负责公司财务报告及会计事务[59] - 朱玉芬女士自2009年7月起担任绵阳金鑫铜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财务[59] - 高强先生自2019年1月起担任雅薇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59] - 高强先生自2019年3月起担任星玖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59] - 高强先生目前担任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民间艺术专项基金秘书长[59] - 高强先生目前担任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名誉馆长[59] - 高强先生于2022年9月2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59] - 李伟先生于2022年6月28日被任命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验[60] - 方光华先生于2022年10月13日被任命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建筑、土木工程和银行业务经验[60] - 俞礽忠先生于2022年10月13日被任命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21年的审计、会计和财务管理经验[60] - 公司是中国西南部再生铜产品制造商,自2013年起开始销售通信电缆和送配电电缆,2015年起开展电解铜贸易活动[63][66]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履历详情载于报告“董事及高级管理层”一节[6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已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确认其独立性[69]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变动情况除“董事及高级管理层”一节所披露者外,无其他变动[69] - 公司董事于合约的权益除财务报表明细披露外,无其他重大权益[69] - 公司拟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获膺选连任的董事中,无不可在一年内终止的长期服务合约[69] - 俞建秋先生持有公司股份6,204,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0.14%[72] - 俞建秋先生通过其全资拥有的公司时建持有公司股份532,794,4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89%[72][73] - 黄伟萍先生通过其全资拥有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10,317,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92%[72][73] - 鄺偉信先生持有公司股份3,272,6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0.07%[72] - 朱玉芬女士持有公司相关股份3,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0.07%[75] - 鄺偉信先生持有公司相关股份4,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0.09%[75] - Quaetus Capital Pte Ltd持有公司普通股280,312,902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25%[79] - 绵阳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普通股717,994,56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6.02%[79] - 亨富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普通股557,627,268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2.44%[79] - 绵阳园城融合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普通股50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16%[79] - Quaestus Capital Pte Ltd 持有公司280,312,902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25%[80] - 绵阳富乐持有公司694,470,566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5.49%[80] - 亨富持有公司557,627,268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2.44%[80] - 绵阳园城持有公司50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15%[80] - 绵阳科技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10,317,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92%[81]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90,485,295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7.64%[81] - 华融持有公司90,485,295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02%[84] - 时建与华融订立的股份押记涉及20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4.46%[84] - 绵阳园城与华融订立的股份押记涉及50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15%[84] - 公司董事会未建议或宣布支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2021年的任何股息[87]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详情载于年报第77页的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88]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28[91]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年度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人民币4,620,000元,较2021年的6,596,000元有所下降[93]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没有任何可供分派储备[93] - 公司股本变动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35[91] - 公司董事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酬详情分别载于财务报表附注12[91] - 公司香港全体雇员参加了强积金计划,供款为相关工资成本的5%,受每月相关收入上限30,000港元所限[93]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16[88] - 公司未就2021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或宣派任何股息[89] - 公司未就全部或任何主要部分业务订立或现存任何管理及行政合约[93] - 公司2022年员工总数为507名,较2021年的592名减少14.4%[94] - 2022年员工成本为人民币4400万元,较2021年的4490万元减少2%[94] - 最大供应商占销售成本的16%,五大供应商合计占销售成本的37%[94] - 最大客户占营业额的29%,五大客户合计占营业额的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10-02 22:31
财务状况 - 于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的净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4,298,682,000元,而净负债则约为人民币3,734,017,000元[9] - 于报告期末前,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人民币21,632,000元,而应于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债务约为人民币1,660,722,000元[9] - 本集团未能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以及应付票据分别约人民币1,556,225,000元及人民币24,497,000元[9] - 本集团面临多项诉讼而冻结数个银行户口以及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及存货遭查封[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中有人民幣26,583千元已予抵押作為銀行融資[32] - 集團計息借款總額為1,660.8百萬人民幣[60] - 集團有來自國有企業的300.0百萬人民幣委託貸款[60] - 集團流動比率為0.1,速動比率為0.1[61] - 集團債項權益比率為-44.5%,淨債項權益比率為-43.9%[61] - 集團部分資產用於抵押銀行融資、應付票據融資等[62] 经营业绩 - 營業額為4.54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1.8%[1] - 毛損為3.379億人民幣,同比增加85.1%[1] - 應收供應商款項減值為3,700萬人民幣[1] - 應佔聯營公司虧損為1.52億人民幣,同比增加17.9%[1] - 稅前虧損為22.166億人民幣,同比減少55.4%[1] - 存貨為3.400億人民幣,同比減少47.4%[2] - 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為1.254億人民幣,同比減少14.3%[2] - 預付款、其他應收款項及其他資產為5.183億人民幣,同比減少1.9%[2] - 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為7.905億人民幣,同比增加0.1%[3] - 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為24.497億人民幣,同比增加2.4%[3] - 營業額由約人民幣141.5百萬元增加至約人民幣454.2百萬元[41] - 虧損由約人民幣496.4百萬元減少至約人民幣221.7百萬元[41] - 已出售7,004噸再生銅產品,實現再生銅產品銷售營業額人民幣445.9百萬元[42] - 通信電纜業務及送配電纜業務尚未恢復運作[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營業額為4.542億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增長321.0%[5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銷售再生銅產品收入為4.459億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增加359.0%[5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虧損為2.217億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減少[55] 政府补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有權獲得相等於30%已付/應付增值稅淨額的退稅作為政府補助[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收到地方政府補助人民幣20,300千元,作為對附屬公司的即時財政援助[26] 债务重组 - 本集團正進行債務重整,包括全資附屬公司綿陽銅鑫銅業有限公司、綿陽金循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以及間接全資附屬公司綿陽保和泰越通信線纜有限公司[9,10] - 上述重整牽涉向中國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人民法院提交自願破產重整申請[9,10] - 游仙法院已接受上述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9,10] - 公司已成功完成相關附屬公司的重整[13] - 公司通過自願向法院提交破產重整申請,獲得批准後將為相關附屬公司提供一個平台,以減少其債務[46] - 相關附屬公司持有的資產具有戰略價值,公司有信心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期間內實現增長[46] - 公司希望通過債務重整改善相關附屬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46] - 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銀聯湘北的債權人湖南汨之源集團以其未能償還到期債務為由提交清盤申請,銀聯湘北申請以破產重整代替,法院已受理[47] - 法院指定湖南利誠資產清算管理有限公司為銀聯湘北的管理人,並於2024年1月5日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47] - 公司於2023年9月12日收到法院批准進行預重整的決定[48] - 公司於2024年2月21日收到法院通知,批准相關附屬公司實質合併破產重整[49] - 公司於2024年6月3日召開了第二次債權人會議,討論了重整進展情況[49] 融资计划 - 公司已與華融就延長華融可換股債券的到期日進行磋商[12] - 公司正在解決公司的未決訴訟,以解除銀行賬戶的凍結令和財產的查封令[13] - 公司已積極尋求其他融資安排,包括向投資者發行人民幣400百萬元的可換股債券[13] - 公司已成功與境外借貸人就債務延期進行協商[13] - 公司已成功獲取新的資金來源[13] - 本公司與投資者訂立認購協議,據此,投資者同意認購本公司將發行本金額為人民幣400,000,000元的可換股票據[70] 公司治理 - 俞建秋先生為本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72] - 公司董事會成員包括4位執行董事和3位獨立非執行董事[80] - 俞建秋先生擔任公司主席[80] - 公司於2024年10月2日發布公告[80] 其他 - 截至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10-02 22:30
财务状况 - 于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0.2,而2022年12月31日则为0.35[1] - 于2023年12月31日债项权益比率为-47.1%,而2022年12月31日则为-59.1%[1] - 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净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4,090,155,000元,净负债约为人民币3,507,212,000元[8] - 本集团未能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以及应付票据分别约人民币1,548,000,000元及人民币23,922,000元[8] - 本集团多家附属公司的银行账户及资产被冻结或查封,面临多项诉讼[8] - 本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8] - 本集团正与现有债务持有人进行重整,以期改善财务状况[9,10] - 本集团已联络因本集团违反相关借贷条约中订明交叉违约条款之银行及金融机构[11] - 本集团已积极寻求其他融资安排以期获取新资金,包括但不限于向投资者发行金额为人民币400百万元的可换股债券[11] - 本集团已努力改善本集团之营运表现及透过成本控制措施改善现金流量,并透过营运资金管理维持充足流动资金[11] - 本集团正在解决本集团之未决诉讼以解除银行户口的冻结令和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及存货的查封令[11] - 本公司董事认为,未来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财务计划及措施将足以偿还所有该等负债[11] - 本集团能否继续实行其计划及措施仍然有重大不确定性,取决于本集团成功完成相关附属公司之重整、与境外借贷人就债务延期进行协商、与已违反交叉违约条款之银行及金融机构合作、成功获取新资金来源,以及成功解决本集团之未决诉讼[12] - 公司于2023年及2022年连续两个年度分别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805,780,000元及人民币4,763,152,000元[87]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净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4,090,155,000元,净负债约为人民币3,507,212,000元[87]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人民币18,327,000元,而须于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债务约为人民币1,651,922,000元[87]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存在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还款和应付票据违约分别约为人民币1,548,000,000元及人民币23,922,000元[87]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面临多项诉讼,导致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以及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及存货被查封[87] 业务表现 - 营业额较2022年减少65.0%至人民币837.7百万元[1] - 毛损率为13.4%,而去年毛损率则为12.0%[1] - 年內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人民幣805.8百萬元,而去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則為人民幣4,763.2百萬元[1] - 年內每股虧損為人民幣0.18元,而去年每股虧損則為人民幣1.10元[1]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全面虧損總額為人民幣807.615百萬元[4] - 2023年营业额为8.377亿人民币,较2022年下降64.9%[23] - 再生铜产品销售收入为8.111亿人民币,占总营业额的96.8%[25] - 2023年向外部客户销售再生铜产品收入为8.339亿人民币[25] - 2023年向外部客户销售送配电缆收入为349.8万人民币,通信电缆收入为24万人民币[25] - 2023年分部间销售为674.7万人民币[25] - 2023年分部业绩亏损4.908亿人民币,主要由于再生铜产品业务亏损[25] - 2023年财务成本为2.409亿人民币[25] - 2023年呆账准备净计提1.419亿人民币[25] - 2023年墊付供应商款项减值2.081亿人民币[25] - 2023年存货计提减值准备0.251亿人民币[25] - 2023年销售再生铜产品收入为人民币2,383,263千元[26] - 2023年销售送配电缆收入为人民币5,081千元[26] - 2023年销售通信电缆收入为人民币700千元[26] - 2023年获得增值税退税人民币24,382千元[28] - 2023年获得政府补助人民币400千元[28] - 2023年获得政府补贴人民币19,518千元[28] - 2023年财务成本为人民币277,660千元[30] - 2023年计提呆账准备人民币141,978千元[31] - 2023年员工成本为人民币28,552千元[31]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37,688千元[31] - 即期税项 - 中国企业所得税年内扣除为人民币13千元[33] - 遣延税项为人民币0千元[3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虧損為人民幣805,780千元[34] - 用於計算每股基本虧損的普通股加權平均數為4,481,557,261股[34] - 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0.18元[34] 资产负债情况 -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已抵押存款人民幣672,657千元作為應付票據的抵押[40] - 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減值撥備年末結餘為人民幣351,234千元[37] - 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淨值為人民幣146,292千元[36] - 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餘額為人民幣789,709千元[40] - 已就銀行融資、應付票據融資、來自保理人的所得款項及租賃負債作出抵押的資
中国金属利用(0163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10-02 22:27
财务状况 - 营业额为1.41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87.4%[2] - 毛损为1.827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54.9%[2] - 期內虧損為4.9637億人民幣,同比減少5.2%[2] - 淨流動負債為38.0061億人民幣[3] - 淨負債為31.9974億人民幣[4] - 股本儲備為-35.6335億人民幣[4] - 於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的淨流動負債約為人民幣3,800,609,000元,而淨負債則約為人民幣3,199,735,000元[8] - 於報告期末前,本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約為人民幣12,287,000元,而應於一年內或按要求偿還的債務約為人民幣1,598,910,000元[8] - 本集團未能偿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以及應付票據分別約人民幣1,574,548,000元及人民幣24,362,000元[8] - 流动比率为0.3[67] - 速动比率为0.2[67] - 债项权益比率为-50.0%[67] - 净债项权益比率为-49.6%[67] - 负债净額約為人民幣3,199.7百萬元[68] 政府补助及税务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有权获得相等于30%已付/应付增值税净额的退税作为政府补助[1] - 本集团於中國的運營附屬公司收到地方政府補助,作為對該等附屬公司的即時財政援助,以供用於一般營運[2] - 本集團於本期間及過往期間並無賺取須繳納香港利得稅的任何應課稅溢利[3] - 本公司的中國附屬公司須繳納各附屬公司適用的中國企業所得稅[4] 资产负债情况 - 於2023年6月30日,人民幣35,817,000元的存貨已予抵押,作為本集團獲授銀行融資的擔保[6] - 於2023年6月30日,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的賬齡超過180天為人民幣163,648,000元[7] - 於2023年6月30日,預付款、其他應收款項及其他資產的非流動部分為人民幣25,851,000元[8] - 於2023年6月30日,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的賬齡超過180天為人民幣163,648,000元[9] - 於2023年6月30日,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的非流動部分為人民幣25,851,000元[10] - 已抵押資產包括物業、廠房及設備、使用權資產、存貨、應收款項及銀行存款[69,70] 业务分部情况 - 公司分為再生銅產品、送配電纜和通信電纜三個經營分部[13][14][15] - 管理層根據可呈報分部的經調整稅前溢利評估分部表現[14] - 公司營業額為1.415億人民幣,其中再生銅產品占1.402億人民幣[16] - 再生銅產品分部虧損3.228億人民幣,主要由於增值稅退稅、政府補助及補貼減少3.016億人民幣,以及呆賬撤備淨額增加8.939億人民幣[1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營業額為11.192億人民幣,其中再生銅產品占11.105億人民幣[1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再生銅產品分部虧損3.550億人民幣,主要由於呆賬撤備淨額增加3.705億人民幣[1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三大主要客戶分別為客戶A、B和C,占營業額的13.8%、13.3%和10.8%[19] 经营情况 - 呆賬撥備淨額為8.939億人民幣[2] - 墊付供應商款項減值為2.0811億人民幣[2] - 財務成本為1.3603億人民幣,同比增加8.1%[2] - 本集團於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兩個連續期間分別錄得淨虧損約人民幣496,374,000元及人民幣523,586,000元[8] - 本集團面臨多項訴訟而凍結數個銀行戶口以及物業、廠房及設備、使用權資產及存貨遭查封[8] - 公司已就進一步延長華融可換股債券的到期日與華融進行磋商[2] - 公司已聯繫因違反相關借貸條約中的交叉違約條款的銀行和金融機構[3] - 公司正積極尋求其他融資安排,包括向投資者發行人民幣400百萬元的可換股債券[4] - 公司正努力改善經營表現,通過成本控制和營運資金管理維持充足流動性[5] - 公司正在解決相關訴訟,以解除銀行賬戶凍結和財產查封[6] - 公司相信未來經營現金流和財務計劃足以償還所有負債,認為按持續經營基準編制財務報表是恰當的[11] - 公司持續經營的能力取決於成功重整相關附屬公司、與境外借貸人達成債務延期、解決交叉違約問題、維持與供應商的業務關係、獲得新融資以及解決未決訴訟等[11] - 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下降87.4%,為人民幣141.5百萬元[55] - 再生銅產品銷售收入下降88.8%,為人民幣124.2百萬元[56] - 再生銅產品銷量下降89.1%,為1,864公吨[56] - 再生銅產品平均銷售價格下降10.4%,為每吨人民幣57,809元[56] - 部分附屬公司在破產重整期間暫停生產,導致業績受到不利影響[56] - 員工人數由去年末的507人減少至340人[52] - 員工成本約為人民幣13.8百萬元[52] - 董事會建議不派發中期股息[53] - 期內虧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