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为32,91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0,771千港元有所减少[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全面支出总额为31,29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5,411千港元大幅减少[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亏损为1.56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2.39港仙有所改善[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持续经营业务亏损约为32,915,000港元[1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稅前虧損為35,849千港元[4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分配企業開支為17,916千港元[4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外部客戶收益為64,175千港元[4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可報告分部虧損為19,155千港元[4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國企業所得稅為474千港元[5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經營成本為48,086千港元[5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財務成本為14,448千港元[5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僱員成本為21,568千港元[5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虧損為32,675千港元[59]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为32,91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40,771,000港元有所减少[60] - 已终止业务期内溢利为240,000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4,000港元[61]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溢利为240千港元[12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64.2百万港元[13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收益为64,2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9.2%,主要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疲软导致房地产相关业务收益下降[133] - 公司楼宇建筑承包业务收益为37,9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4.4%,毛利为3,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3.8%[136] - 公司项目管理业务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无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100%,分部亏损为6,9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9%[139] - 公司特制技术支援业务收益为7,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8.6%,毛利为7,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8.6%[140] - 公司物业经纪业务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无收益,较去年同期无变化,分部亏损为6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0%[143] - 公司地热能业务收益为3,8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8%,毛损为9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5.0%[144] - 公司物业投资业务租金收入为3,200,000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分部溢利为2,3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9%[145] - 公司买卖业务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无收益,较去年同期无变化,分部亏损为8,4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1%[148] - 公司借贷业务收益为2,3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9%,分部溢利为1,200,000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149] -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无收益,去年同期为40,000港元,分部亏损约2,100,000港元,去年同期为2,000,000港元[150] - 集中供热业务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暂停运营前产生收益约10,000,000港元,去年同期为11,900,000港元,毛利约2,000,000港元,去年同期为毛损600,000港元[153] - 融资租赁业务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无收益,去年同期也无收益,但录得溢利约200,000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00,000港元[154] - 货运业务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无收益,去年同期为1,100,000港元[155]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为635,571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647,795千港元略有减少[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为927,01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958,689千港元有所减少[1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727,801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58,072千港元略有减少[10] - 公司未偿还的信托贷款约为221,297,000港元,应计利息约为42,572,000港元[17] - 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值为123,322,000元人民币(约136,929,000港元)[64] - 应收融资租赁款项净额为42,073,000港元,未偿还本金总额为42,073,000港元[66] - 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的实际年利率为6%[67] - 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为300,164,000港元,其中个人贷款总额为143,970,000港元,公司贷款总额为244,144,000港元[70] - 最大客户的贷款占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总额的10%,前五大客户占51%[70] - 公司贷款中有40,000,000港元由投资基金的独立组合账户作抵押[71] - 贷款年利率介于8%至15%,贷款期限为6至54个月[7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逾期应收贷款及利息约为433,725,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97,810,000港元有所增加[75] - 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总值中,约74,864,000港元已逾期但未计提减值拨备,较2024年3月31日的82,393,000港元有所减少[85] - 公司买卖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173,688千港元,与2024年3月31日的169,836千港元相比略有增加[79] - 公司融资租赁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4,92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815千港元有所增加[79] - 公司项目管理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43,207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2,249千港元有所增加[79] - 公司特制技术支援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13,90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1,386千港元有所减少[79] - 公司物业经纪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2,932千港元,与2024年3月31日的2,894千港元相比略有增加[79] - 公司地热能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1,567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292千港元有所增加[79] - 公司楼宇建筑承包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9,320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5,129千港元有所减少[79] - 公司集中供热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1,31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945千港元有所增加[79] - 公司确认对违约人士的减值亏损约为人民币156,973,000元(约173,688,000港元),并保持不变[91] - 公司对宁波铁工的减值亏损确认为人民币8,189,000元(约9,061,000港元),应收款项余额为人民币74,593,000元(约82,935,000港元)[92] - 公司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562,784千港元(未经审核)[94] - 地热能业务、集中供热业务及楼宇建筑承包业务的应付账款账龄分析显示,超过90天的应付账款分别为31,833千港元、67,350千港元和238,857千港元[10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约727,800,000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114,600,000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约17,400,000港元[162]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0.24,计息及免息借款/垫付款总额约406,800,000港元,资产总值约1,677,200,000港元[163] - 公司有可随时使用的财务资源,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及现有业务运营[164] - 公司持有的银行存款人民币15,000,000元(约16,600,000港元)及投资物业已抵押给银行,作为银行贷款的担保[167] - 公司持有的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约为4,300,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约19%[170] - 公司因人民币汇率上调产生汇兑收益约6,000,000港元,确认为其他全面收益[173] 业务表现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64,175千港元,同比下降39.2%[2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建筑承包服务费收入为37,835千港元,同比下降44.5%[2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供暖及工业蒸汽收入为10,003千港元,同比下降15.7%[2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数据分析服务收入为7,031千港元,同比下降26.8%[2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租金收入为3,157千港元,同比下降0.5%[2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证券及期货经纪相关服务经纪佣金及顾问收入为3,803千港元,同比增长13.4%[2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借贷利息收入为2,346千港元,同比下降16.7%[2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42千港元(香港)、99,529千港元(中国)、1,124千港元(新加坡)[26] - 楼宇建筑承包服务在中国市场收益为68,173千港元,占总收益的较大比例[26] - 地热能供暖制冷服务在中国市场收益为3,355千港元[26] - 特制技术支援服务在中国市场收益为9,610千港元[26] - 项目管理服务在中国市场收益为6,336千港元[26] - 集中供热服务在中国市场收益为11,862千港元[26] - 国际航空及海上货运服务在新加坡市场收益为1,124千港元[26]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益主要来自楼宇建筑承包、特制技术支援、项目管理和集中供热服务[26]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益确认方式主要为“某一时间点”确认,金额为99,570千港元[26]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益确认方式为“随时间推移”确认,金额为99,529千港元[26] - 公司终止了融资租赁业务,期内已终止业务的溢利为240千港元[113] - 公司以1新加坡元(约6港元)出售捷亚新加坡93%的股权,终止国际航空及海上货运服务[115] - 国际航空及海上货运服务收益为1,124千港元[116] - 国际航空及海上货运服务成本为727千港元[1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溢利为35千港元[117] 诉讼与纠纷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怀化勤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奥科瑞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价值约18,850,000元人民币的资产纠纷[123] - 河南省宝石油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及无极县宝石油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涉及合约总额约26,071,000元人民币的诉讼[124] - 陕西江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涉及合约总额约34,649,000元人民币的多宗诉讼[126] - 运城宝石油涉及合约总额约36,744,000元人民币的多宗诉讼[127] - 上海轩美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涉及合约总额约845,000元人民币的多宗诉讼[127] 未来计划与展望 - 公司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获得主要股东不少于50,000,000港元的资金支持[17] - 公司预计下半年中国政府将出台更多房地产支持政策,以稳定行业并增强买家信心[158] - 公司正在寻求参与总建筑面积约750,000平方米的工程项目,位于南京、西安及天津等地[158] - 公司计划通过与商业伙伴在大数据、智能算力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创造新的收入来源[159] - 公司计划将2023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中未使用的4,500,000港元用于探索及发展大数据及数字相关业务[178] 其他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9月30日的203名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116名,员工成本总额从27,300,000港元减少至21,300,000港元[174] - 公司未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79] - 公司未进行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175] - 公司未进行任何有关发行股本证券的集资活动[178]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80]
国华(00370)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