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与就业 - 公司旗下学校累计培养了超过45万名高质量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1] - 公司旗下学校就业率在各地区名列前茅,并持续提升高质量就业率[1] - 公司2023届毕业生最终毕业落实率达96.97%,2024届毕业生初次毕业落实率达95.09%,较去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34] - 公司高质量就业比例显著提升,每3名毕业生中有1名高质量就业,名企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提升62%[34] - 公司2023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达到96.97%,2024届毕业生初始就业率达到95.09%,较去年增长4.4个百分点[66] - 公司高质量就业比例持续提升,2024届毕业生中每三人有一人获得高质量就业[66] - 公司通过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就业创业中心开拓超过1900家名企用人单位,提供超过2.7万个实习岗位[62] 学校发展与建设 - 公司在2024财年累计投入12.5亿元人民币用于推动申硕立项、升本建设等重大项目[17] - 公司旗下学校在2024/2025学年总在校生人数约为13.9万人,本科学生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21] - 公司旗下学校新生中本科层次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21] - 公司旗下学校跨省招生比例持续提高,录取分数线大幅提升[22] - 公司旗下学校累计投入9.2亿元人民币用于校园环境建设,包括16万平米的校舍建设[18] - 公司计划加速云南学校、东北学校申办硕士点,推进洛阳学校、广西学校升本入规[49] - 公司计划加速云南学校和东北学校的硕士项目申请,并推动洛阳学校和广西学校升级为大学[50] - 公司2024年8月31日止年度的资本开支为人民币9.208亿元,主要用于贵州学校申本升级建设及其他学校楼宇设施建设[146] - 公司2024年8月31日止年度的已订约但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为人民币5.679亿元,其中一年以内为2.145亿元,一年以上为3.534亿元[149] 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 - 公司旗下学校师资投入增长12.1%,引进高水平专家273人[18] - 公司旗下学校“双高”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博士学位)增长达73%[18] - 公司“双高”教师数量同比增长73%,并增加核心教学岗位的薪资[27] - 公司“优课优酬”机制覆盖全部8所院校,40%教师获得该项奖励,教师获奖数量增长近170%[28] - 公司新增29门省一流本科课程,其中7门参评国家级一流课程[31] - 公司教师获奖数量在省级教学竞赛和技能竞赛中增长近170%[60] 学生满意度与校园环境 - 公司旗下学校学生满意度提升至86.4%[18] - 公司学生满意度连续三年提升,满意度高的学生占比达86.4%[67] - 公司持续加大高质量投入,打造一流育人环境,全面提升校园视觉体验[67] 财务表现与资本运作 - 公司2024财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8%至24.1亿元人民币,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6.1%至7.7亿元人民币[53] - 公司学生人数相对稳定,但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生均收入呈上升趋势[50]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835.2百万元,同比增长12.2%[100] - 公司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2,411.7百万元,同比增长13.8%[100] - 公司2024年主營成本为人民币1,535.6百万元,同比增长16.9%[100][101] - 公司2024年毛利为人民币876.1百万元,同比增长8.7%[100][105] - 公司2024年其他收益及增益为人民币423.5百万元,同比增长3.8%[100][106] - 公司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40.6百万元,同比增长13.4%[100][107] - 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人民币756.0百万元,同比增长7.5%[100] - 公司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772.0百万元,同比增长6.1%[100] - 公司2024年教学相关成本同比增长31.3%[101] - 公司2024年折旧摊销成本同比增长15.7%[101] - 公司2024年8月31日的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772.0百万元,较2023年的727.5百万元增长6.1%[111] - 公司2024年8月31日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321.7百万元,较2023年的1,148.6百万元增长102.1%[111] - 公司2024年8月31日的净利潤为人民币756.0百万元,较2023年的703.3百万元增长7.5%[111] - 公司2024年8月31日的未行使购股权为7,851,350份,较2023年的13,363,620份减少41.2%[112] - 公司2024年8月31日的未归属购股权为5,512,270份,较2023年的7,851,350份减少29.8%[112] - 公司2024年8月31日的总资本为人民币2,321.7百万元,较2023年的1,148.6百万元增长102.1%[124] - 截至2024年8月31日,公司的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以及租赁负债为人民币3,504.8百万元,较2023年8月31日的人民币2,718.3百万元有所增加[125] - 公司的有息负债/总资产比率从2023年8月31日的29.4%上升至2024年8月31日的31.8%,主要由于公司保留了足够的可用资金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投资需求[127] - 公司的净有息负债/总权益比率从2023年8月31日的44.4%下降至2024年8月31日的28.8%,主要由于净有息负债规模下降及总权益金额上升[128] - 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拥有5,512,270份已获授及已归属但尚未行使的购股权,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份的0.36%[136] - 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根据购股权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为101,726,200股[136] - 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根据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103,615,170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6.72%[136]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年度,公司授出的所有购股权的公平值为人民币0元[138] - 报告期间公司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39] - 公司有息负债/总资产从2023年8月31日的29.4%上升至2024年8月31日的31.8%,主要由于未提前偿还银行借款[143] - 公司杠杆比率从2023年8月31日的76.9%上升至2024年8月31日的85.2%,主要由于有息负债规模上升[146] - 公司2024年8月31日的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以及租赁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5.048亿元,其中8000万美元为美元计价,其余为人民币计价[144] - 公司2024年8月31日的净有息负债/总权益从2023年8月31日的44.4%下降至28.8%,主要由于净有息负债规模减少和总权益增加[147]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8月31日的76.9%上升至2024年8月31日的85.2%,主要由于有息负债规模增加[168] - 2024财年资本支出为9.208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贵州学校升级为本科大学、其他学校建筑和设施建设、土地购置及家具设备采购[169] - 2024年8月31日,公司抵押资产包括附属公司股权及金额为9.28105亿元人民币的按金(2023年8月31日为1.96726亿元人民币)[171] - 2024财年公司购买了掉期衍生品以对冲美元贷款的汇率和浮动利率波动风险,并行使了2023年购买的1100万美元看涨期权[171] - 公司董事会决议派发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233元,较2023年同期的每股人民币0.096元大幅增加[199] - 末期股息将以代息股份形式派发,旨在保留现金用于业务发展和运营需求,同时避免增加资本负债比率[199] - 末期股息将以人民币计算并转换为港币,汇率为2024年11月21日至2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汇率平均值(1人民币=1.08182港币),最终每股股息为港币0.25206元[200] 政策与法规 -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鼓励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153] -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位证书与普通本科具有同等效力[153] - 2022年2月,教育部提出2022年职业教育工作重点,包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升级[155] - 2022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优先发展,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156] -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159] - 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建设5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160] - 2023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过去五年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果,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162] - 202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163] - 2021-2025年期间,中国计划开展不少于7500万人次的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农民工不少于3000万人次[174] - 2022年《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职业教育[175] - 2023-2025年期间,中国计划建立约50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培育超过1万家产教融合型企业[181]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育品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183] 学校分类登记与税收政策 - 公司旗下东北学校、广西学校、云南学校和贵州学校正在根据相关省级部门的指导进行分类登记[191] - 公司尚未开始对集团下其他学校进行分类登记[191] - 分类登记过程中可能涉及相关税费的缴纳,具体金额和政策尚不确定[191] - 2021年实施条例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190] - 新建、扩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地方政府应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给予用地优惠[190] - 2021年实施条例未涉及具体的税收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因此未来民办学校享受的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195] - 公司未被禁止收购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或通过结构性合约对其进行控制[196] - 公司无计划收购提供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或提供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196] - 结构性合约可能被视为与公司下属民办学校利益关联方的交易,可能产生重大合规成本[196] - 如果公司下属民办学校选择注册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政府主管部门将每年审查其相关交易[196] - 政府审查可能导致公司修改或终止结构性合约,并可能受到处罚[196]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运营尚未受到2021年实施条例的影响[196] 购股权与股息 - 公司持有19,692,100份购股权,其中1,319,100份购股权受特定归属期限制[193] - 公司持有19,692,100份购股权,其中600,000份购股权受特定归属期限制[193] - 公司预计未来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将加剧,计划持续提升院校办学层次、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应对需求减少的冲击[199] - 公司计划抓住专科学校升本科、本科学校申请硕士授予权的机遇,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199]
新高教集团(02001)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