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入为167.89亿港元,按年下跌1.6%;毛利按年下降8%至66.75亿港元[4] - 核心经营溢利为44.16亿港元,按年下跌18%;股东应占亏损为66.33亿港元[4][5] - 资本支出和行政及其他营运费用分别按年减少约35%及9%[4][5] - 2024年12月31日,可动用资金合共约340亿港元,包括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20亿港元及可动用的银行贷款约120亿港元[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短期债务及总债务较2024年6月30日分别减少94亿港元及51亿港元[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7.006亿港元,2023年溢利15.431亿港元;2024年核心经营溢利44.164亿港元,2023年为53.577亿港元[48] - 2024年12月31日综合债务净额为1246.3亿港元,6月30日为1236.571亿港元;债务净额(不包括上市附属公司)分别为1247.282亿港元和1237.761亿港元[49]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18.583亿港元,6月30日为279.901亿港元;债务净额与权益比率为57.5%,较6月30日增加2.5个百分点[51] - 2024年12月31日长期银行借贷等为1395.257亿港元,6月30日为1411.321亿港元;短期银行和其他借贷为69.626亿港元,6月30日为105.151亿港元[53] - 2024年12月31日权益减少至2166.454亿港元,6月30日为2248.888亿港元[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收入167.888亿港元,较2023年的170.655亿港元下降1.62%[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营业溢利7.311亿港元,较2023年的57.29亿港元下降87.24%[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37.237亿港元,2023年为溢利38.921亿港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本期亏损57.006亿港元,较2023年的57.72亿港元下降1.24%[57][59][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3244.23亿港元,较6月30日的3271.428亿港元下降0.83%[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1031.482亿港元,较6月30日的1162.54亿港元下降11.27%[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4275.712亿港元,较6月30日的4451.576亿港元下降3.95%[63]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零港元,2023年为每股0.2港元[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172,680.3百万港元,较6月30日的179,831.9百万港元下降3.97%[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216,645.4百万港元,较6月30日的224,888.8百万港元下降3.66%[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210,925.8百万港元,较6月30日的220,268.8百万港元下降4.24%[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及负债为427,571.2百万港元,较6月30日的445,157.6百万港元下降4.08%[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亏损5,700.6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物业项目公允价值的变动[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为146,488.3百万港元,其中32,209.1百万港元需在12个月内偿还[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1,418.2百万港元,有限制银行存款为440.1百万港元[67] - 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167.89亿港元,2023年为170.66亿港元,2024年较2023年有所下降[7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37.24亿港元,税项为19.77亿港元,本期亏损为57.01亿港元[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27.57亿港元,总负债为210.93亿港元[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非流动资产添置为2.92亿港元[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折旧及摊销为6395万港元[8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172.247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总收入107.469亿港元,综合总收入279.716亿港元[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对外收入方面,持续经营业务为170.655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为106.152亿港元,综合为276.807亿港元[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除出售终止经营业务的亏损前溢利为24.851亿港元,出售终止经营业务亏损82.571亿港元,本期亏损57.72亿港元[83] - 于2024年6月30日,持续经营业务分部资产为368.2997亿港元,总资产445.1576亿港元,总负债220.2688亿港元[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非流动资产添置持续经营业务为69.967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为2.39亿港元,综合为72.357亿港元[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折旧及摊销持续经营业务为7.684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为7.471亿港元,综合为15.155亿港元[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耗蚀亏损及亏损折让持续经营业务为4.257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为2.106亿港元,综合为6.363亿港元[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来自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香港为76.588亿港元,中国内地为89.455亿港元,其他为1.845亿港元,总额为167.888亿港元[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来自持续经营业务非流动资产香港为157.3383亿港元,中国内地为99.5236亿港元,其他为1.1131亿港元,总额为257.975亿港元[88] - 于2024年6月30日,合营企业权益为37.5039亿港元,联营公司权益为8.5781亿港元[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170.655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106.152亿港元,综合总额276.807亿港元[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57.9275亿港元,均来自持续经营业务[90]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赎回固定利率债券收益分别为1.43亿港元和6.935亿港元[92]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即期税项分别为19.769亿港元和23.49亿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均为16.5% [93]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溢利分别为 - 66.328亿港元和5.02亿港元[95] - 2024年和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加权平均股份数目均为25.166亿股[95] - 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分别为11.163亿港元和15.734亿港元[97] - 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持作出售的处置集团资产分别为0和17.608亿港元,负债分别为0和6.981亿港元[99] - 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资产抵押分别为969.562亿港元和884.981亿港元[100] - 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财务担保合约分别为107.89亿港元和115.133亿港元[101] - 公司决定不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派发中期股息,2024年为每股0.2港元[103] 香港物业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物业发展收入为17.34亿港元,中国内地物业发展收入为66.44亿港元[4] - 香港应占合约销售约52亿港元,中国内地整体合约销售额约人民币75亿元,南部地区贡献接近60%[4] - 香港物业投资收入为16.15亿港元,分部业绩为12.02亿港元;中国内地物业投资收入为9.44亿港元,分部业绩为5.56亿港元[4] - 2024年7 - 12月,香港一手住宅楼宇买卖合约数量按年上升超70%,合约总值按年增加91%[6] - 2024年12月31日,K11 ATELIER King's Road、K11 ATELIER、万年大厦、新世界大楼出租率分别约93%、99%、93%、80%,新双子塔地标甲级写字楼项目出租率达40%[1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持有应占总楼面面积约723万平方呎土地储备可作即时发展,其中物业发展应占约346万平方呎[1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于新界持有合共约1553万平方呎待更改用途的应占农地土地面积,大部分位于北部都会区[13] - 粉岭马适路大型商住项目总楼面面积逾111万平方呎,将提供约2300个住宅单位[13] - 2024年香港整体入住率按年增长4%,旅客人次按年增长10%,达2300万人次[35] - 自2025年1月1日起重新征收3%酒店房租税[35] - 预计香港未来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供应量约10.7万伙[42] - 2025年1月集团推出“STATE PAVILIA皇都”住宅项目,提供388个单位,分阶段推出313个单位约一个月售出279伙,总成交金额接近32亿港元,最高呎价达每呎51000港元,超额认购最高95倍,是2025年首个首轮售罄楼盘[42] 中国内地物业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回顾期内,公司中国内地物业发展收入为66.44亿港元,分部业绩为26.99亿港元[17] - 广州凯旋新世界广粤观邸首开销售达20亿元,广州新世界•天馥双12专场首周房源去化率超60%,广州新世界凯粤湾60秒实现3亿元销售额[19] - 2024年,沈阳悦景新世界累计完成销售金额11亿元[19] - 回顾期内,公司中国内地整体合约销售额约75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32万平方米,平均价格超每平方米23600元,南部地区贡献近60%[2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中国内地未入账的合约销售总收入约83亿元,将在2025财年下半年及2026财年入账[21] - 回顾期内,公司中国内地项目竣工量(不包括车库)总楼面面积约78.4万平方米,2025财年预计达88.4万平方米[21] - 2025财年上半年,公司中国内地物业发展项目竣工(不包括车库)总楼面面积24.6928万平方米,物业投资及其他项目竣工(不包括车库)总楼面面积53.735万平方米[23][24] - 2025财政年度下半年中国内地物业发展预计竣工项目总面积(不包括车库)99,577平方米,(包括车库)139,747平方米[25] - 集团在中国内地物业投资收入达9.44亿港元,分部业绩为5.56亿港元[26] - 上海K11 2024年12月底整体出租率达96%,武汉汉口K11截至2024年12月31日出租率达90%[28] - 武汉光谷K11 Select截至2024年12月31日出租率达95%,客流量同比增长17%[29] - 沈阳K11 Select客流量及销售额分别同比上升4%及2%[29] - 广州云门NEW PARK截至2024年12月31日整体出租率达92%,2024年下半年累计接待客流近1500万次[30] - 广州广粤天地客流量按年增加10%,截至2024年12月31日出租率保持在97%[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于中国内地持有不包括车库的土地储备总面积约299万平方米,住宅约174万平方米[33] - 2024年中国内地旅客人次按年增长14%,北京三间酒店入住率高企,多数酒店经营毛利按年增加[37] - 2025财年集团在内地持续推出多个优质项目,深圳西丽和龙岗项目分别即将动工和已动工,将于2026年推出市场[44] - 集团在杭州打造的新世界城市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