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节能国祯(300388) - 2024 Q4 - 年度财报
300388节能国祯(300388)2025-03-18 21: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3,837,344,451.87元,较2023年减少7.04%[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667,916.40元,较2023年减少6.54%[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66,325,673.09元,较2023年增长6.14%[2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44,592,830.35元,较2023年增长77.82%[20]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6,457,317,337.04元,较2023年末增长4.44%[20]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476,523,130.35元,较2023年末增长6.68%[20]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87,704,968.08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368,809.94元[22] - 2024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118,037,869.29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557,045.30元[22] - 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823,823,733.17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373,317.78元[22]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8552413.23元,2023年为2667137.61元,2022年为99494751.56元[26]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0372077.14元,2023年为19724648.38元,2022年为18574368.09元[26]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为77125元,2022年为19457494.92元[26] - 2024年债务重组损益为 - 29600509.97元,2022年为1753824.8元[26]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342243.31元,2023年为47214801.03元,2022年为118610304.85元[2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8.37亿元,同比下滑7.0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7亿元,同比下滑6.54%;扣非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6.14%[47] - 2024年运营服务收入24.55亿元,同比增长1.62%;工程建造服务收入11.74亿元,同比下滑24.63%;设备制造销售及服务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38.9%[47] - 2024年新增工程类项目合同额14.45亿元,新增运营类项目5.4亿元[48] - 2024年公司综合融资成本降至3%,成功压降两年期以上应收款项约8000万[50] - 水污染治理营业收入为38.26亿元,占比99.71%,同比下降7.03%[57] - 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营业收入为30.82亿元,占比80.32%,同比下降14.22%[57] - 工业废水处理综合服务营业收入为4.97亿元,占比12.95%,同比增长78.05%[57] - 安徽地区营业收入为16.28亿元,占比42.43%,同比下降3.12%[57] - 运营服务营业收入为24.55亿元,占比63.97%,同比增长1.62%[57] - 工程建造服务营业收入为11.74亿元,占比30.60%,同比下降24.63%[57] - 设备制造销售及服务营业收入为1.97亿元,占比5.14%,同比增长38.90%[57] - 节能环保工程类新增订单金额为14.45亿元,确认收入订单金额为11.74亿元,期末在手订单金额为12.51亿元[60] - 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毛利率为31.38%,同比增长4.57%[58] - 工业废水处理综合服务毛利率为18.59%,同比下降11.19%[58] - 2024年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主营业务成本21.15亿元,占比77.64%,同比降19.60%;工业废水处理综合服务成本4.05亿元,占比14.85%,同比增106.40%;小城镇环境治理综合服务成本2.01亿元,占比7.38%,同比增10.40%[63] - 2024年销售费用为59,807,378.18元,较2023年的79,441,685.23元同比下降24.72%[69] - 2024年管理费用为177,388,573.94元,较2023年的174,599,975.05元同比增长1.60%[69] - 2024年财务费用为229,434,076.69元,较2023年的273,598,138.71元同比下降16.14%[69] - 2024年研发费用为25,111,057.46元,较2023年的33,009,467.34元同比下降23.93%[69]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为287人,较2023年的295人减少2.71%,占比为10.55%,较2023年的10.23%增加0.32%[2] - 2024年研发人员中本科190人,较2023年的188人增加1.06%;硕士53人,较2023年的60人减少11.67%[2] - 2024年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23人,较2023年的30人减少23.33%;30 - 40岁158人,较2023年的168人减少5.95%[2]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3397103.78元,较2023年的33654246.11元减少,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61%,较2023年的0.82%降低[3]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为33654246.1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82%;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3963160.72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58%[3] - 近三年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均为0元[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3.92亿元,同比减少0.69%;现金流出小计26.48亿元,同比减少11.66%;现金流量净额7.45亿元,同比增加77.82%[80]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70亿元,同比增加7.19%;现金流出小计6.93亿元,同比减少11.56%[80]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0.22亿元,同比增加21.05%;现金流出小计41.68亿元,同比增加19.84%[80] - 2024年投资收益 -2721.77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5.78%;资产减值 -1.20亿元,占比 -25.59%;营业外收入1065.20万元,占比2.26%;营业外支出177.65万元,占比0.38%[82] - 2024年末应收账款34.2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81%,较年初比重增加4.93%;在建工程9185.89万元,占比0.56%,比重增加0.48%[84] - 2024年末短期借款12.9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7.84%,较年初比重减少2.38%;长期借款54.46亿元,占比33.09%,比重增加1.38%[84] - 2024年报告期投资额6.9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56%[86] - 总部研发基地暨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2024年投入7915.13万元,期末累计投入8917.67万元,项目进度15.78%[88] - 2024年度公司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66,667,916.40元,未分配利润为2,007,248,069.44元[144] - 2024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353,201,305.28元,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5,320,130.53元[1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1,126,394,336.55元,资本公积余额为1,630,170,345.28元[145] 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以2024年12月31日总股本681,042,23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含税)[3] - 公司以699,082,985股为基数,扣除回购专户已回购股份18,040,754股后,参与分配股本数量为681,042,231股[143] -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3元人民币现金,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5月21日,除权除息日为2024年5月22日[143] - 每10股派息1.3元(含税),分配预案股本基数为681,042,231股,现金分红金额为88,535,490.03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00%[144][145]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144] 公司业务布局与规模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全国拥有百余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477万吨/日,在建规模18万吨/日,托管运营规模141万吨/日[3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管网规模4477公里/年[35] - 公司着力布局城市水环境治理综合治理、工业废水治理、村镇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业务领域[36] - 公司为客户提供环保领域的项目投资、科技研发、设计建造、设备制造与集成及项目运营服务[36] - 公司业务模式分为投资运营、环境工程EPC、水处理设备生产销售及集成、水环境治理设计咨询业务[38] - 公司拥有水治理全产业链优势,具备多种设计、咨询、施工类资质[41] - 公司控股子公司麦王环境运营6座工业水处理厂,工业水总运营规模20万吨/天[45] 公司荣誉与合作 - 2024年公司第九次获得“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连续8年入选“中国环境企业50强”[35] - 公司与国内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有企业科技创新中心[42] - 公司主持完成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1项,参与完成1项[42] - 公司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4项,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42] - 公司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和参加编制42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4项[42] - 母公司拥有在权国家专利101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拥有软件著作权21项[42] 公司运营管理特色 - 公司运营管理系统自成体系,形成自身特色的水厂运营管理体系和标准[43] - 公司在城市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形成新技术优势,相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3] - 公司在涡阳城东厂引入EMC模式完成100/215kw储能建设[51] - 智慧水务运营监管平台整合148座水厂数据,完成处置约22600余条水质异常报警[52] - 完成85座水厂进水预警指标修改,修改后真实出水超标数据占真实进水异常比例同比下降47.1%[52] - 智慧水务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发送750余次生产能耗提示[52] - 公司主持完成的项目经评估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子公司参与的项目获批立项[53] - 西宁北川项目仅用6个月完成通水,公司荣获6项荣誉,延续3A级信用评级[54] 公司研发项目情况 - 长三角典型流域厂网河湖一体化水环境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拟产出3项新技术及应用解决方案、3项创新示范工程等,预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布企业标准2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篇[70] - 面向工业园区水厂多能互补低碳提标的概念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预计获得国内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布企业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发表SCI/E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72] - “祯管家”智慧运营管控平台研究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授权或公开专利不少于1项[73] - 非洲埃塞市政污水厂工程案例设计图纸1套,在研地区项目标准化设计流程导则1篇,各专业对比分析成果导则文件1篇[73] - 国外市政污水项目投标及实施减少10%人工成本,缩短设计投标工期约15%[73] - 完成微电解等工艺包现场中试研究,形成中试总结报告[73] - 研究各工艺包适用条件等,初步形成标准工艺包[73] - 形成MBR投加混凝剂化学除磷及其对膜污染影响指导性文件,制作脉冲散气装置[74] - 开发倒伞设备运行数据监测、高效节能优化运行算法模型等[74] - 新型高效药剂研究完成论文1篇或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1至2件,形成作业手册和标准化体系文件[74] - 新型污水化学除磷药剂使出水TP稳定达到0.1mg/L以下[74] - 分析各种天气和水质下PAM性质变化和使用规律[74] - 公司开展小仓房污水处理厂低碳化运行技术研究及应用,完成低碳运营指导手册编制,发表相关技术论文1篇,申请专利1项[75] - 公司开展污水处理厂节能技术低碳化研究及应用(光伏应用),形成光伏能源项目在污水厂节能技术低碳化应用的技术研究报告[75] - 公司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AOA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完成AOA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研究报告,形成AOA工艺污水厂应用及综合调控集成技术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