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46.38亿元,较2023年增长7.43%[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亿元,较2023年增长45.20%[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5亿元,较2023年增长48.57%[2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35亿元,较2023年增长8.12%[24]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36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36%[24] - 2024年末总资产71.57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71%[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80元/股,较2023年减少20.79%[2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31%,较2023年减少6.88个百分点[25]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46.38亿元,增长7.43%;净利润8.07亿元,增长13.6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68亿元,增长45.20%[31]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939,426.47元,2023年为91,718.83元,2022年为63,207.02元[28]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6,173,952.29元,2023年为23,222,210.73元,2022年为13,585,866.14元[28] - 2024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相关损益为279,984.96元,2023年为 -16,338,104.89元,2022年为12,582,836.25元[28] - 2024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为2,524,500.00元,2023年为13,019,690.42元,2022年为25,879,027.16元[28] - 2024年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1,420,984.15元[29] - 2024年所得税影响额为2,719,827.43元,2023年为1,563,311.07元,2022年为1,431,002.07元[29] - 2024年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为11,892,995.71元,2023年为13,654,841.90元,2022年为32,738,732.96元[29] - 2024年营业成本2,374,450,885.63元,同比增长4.54%;销售费用860,076,045.36元,同比增长13.32%;管理费用237,751,978.73元,同比增长8.37%;财务费用22,152,133.16元,同比减少69.50%;研发费用135,854,472.84元,同比增长10.35%[9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34,976,977.36元,同比增长8.1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29,278,594.35元,同比减少81.47%;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214,655,090.58元,同比增长1,365.37%[9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63,833.33万元,同比增长7.43%;净利润16,818.20万元,同比上升45.20%[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715,697.99万元,同比增长6.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183,579.61万元,同比减少1.36%[90] - 销售费用本期数8.60亿元,上年同期数7.59亿元,变动比例13.32%[105] - 财务费用本期数2215.21万元,上年同期数7263.99万元,变动比例 -69.50%[105] - 研发投入合计1.36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2.93%[108]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1,243,433,705.62元,占总资产比例17.37%,较上期期末增长118.72%,增加系经营积累及借入银行贷款补充运营资金所致[11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00,511,720.65元,占总资产比例1.40%,较上期期末增长477.63%,增加系购买理财增加所致[111]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373,592,887.50元,占总资产比例5.22%,较上期期末增长51.03%,增加系四季度OEM业务增加,应收OEM货款增加所致[111] - 其他流动资产本期期末数为867,294,065.77元,占总资产比例12.12%,较上期期末增长948.84%,增加系计划转让大额存单重分类所致[111]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为42,182,935.37元,占总资产比例0.59%,较上期期末增长580.44%,增加系新建产线、设备更新改造及新建仓库未完工所致[111]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1,087,220,984.01元,占总资产比例15.19%,较上期期末增长30.65%,增加系补充流动资金借入低息借款所致[111] - 应付票据本期期末数为80,178,552.00元,占总资产比例1.12%,较上期期末增长93.83%,增加系期末开具应付票据增加所致[111] - 其他应付款本期期末数为146,340,417.68元,占总资产比例2.04%,较上期期末增长64.82%,增加系南孚电池年末分红款未支付所致[111]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本期期末数为350,877,407.13元,占总资产比例4.90%,较上期期末增长78.34%,增加系下一年需归还银行借款增加所致[111] - 2023年度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45元(含税)、每10股以资本公积转增4.5股[196] - 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4元(含税),预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9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合孚能源销售收入41186.26万元,较2023年增长32.5%[44] - 2024年合孚能源净利润达1290.19万元,较2023年增长3327.71%[44] - 2024年合孚能源落地河钢集团舞阳钢铁厂159.6MW/319.2MWh储能项目[44] - 合孚能源完成皖维高新10MW/20MWh、安徽天成新材料7.5MW/15MWh储能项目建设[44] - 电池制造与销售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4,139,084,595.77元,营业成本1,957,415,762.90元,毛利率52.71%,收入同比增7.5%,成本同比增3.98%,毛利率同比增1.64%[95] - 代理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492,741,185.39元,营业成本413,608,368.68元,毛利率16.06%,收入同比增5.58%,成本同比增6.83%,毛利率同比降0.98%[95] - 2024年碱性电池生产量338,575.00万只,同比增8.20%;销售量333,196.10万只,同比增7.60%;库存量39,610.07万只,同比增6.15%[97] - 2024年碳性电池销售量29,722.42万只,同比增25.44%;库存量5,756.74万只,同比增26.27%[97] - 2024年其他电池生产量8,105.62万只,同比降6.02%;销售量12,596.81万只,同比增15.19%;库存量2,518.35万只,同比增29.52%[97] - 碱性电池本期金额35.85亿元,占总成本比例54%,较上年同期增长157%[99] - 境内营业收入38.40亿元,营业成本17.40亿元,毛利率54.70%,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5.43%[9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9.6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0.85%,关联方销售额为0[101][10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9.2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0.54%,关联方采购额为0[103][104] - 电池制造直接材料本期金额17.15亿元,占比87.62%,较上年同期增长4.38%[100] - 代理业务采购成本本期金额4.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3%[100] 公司业务发展动态 - 报告期公司新建4条2.5亿只/条的生产线,1条已投入使用[32] - 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聚能环5代电池产品[31] - 公司完成改善二百余项降本增效[36] - 2024年公司2B业务获历史性突破[37] - 2023年联合开发的隔膜用于生产并推向市场[38] - 丰蓝1号连续六年成为燃气灶电池领导品牌[39] - 公司对超2000个经销商评估,优化并结构性调整超10%[42] - 公司确立打造“智造南孚”“科技南孚”“世界南孚”发展战略,从四个维度推动企业进阶[135] - 公司计划 2025 年推出聚能环 5 代产品,提升品类价值[138] - 2024 年公司实施新增 10 亿只电池产能计划,提升生产和服务能力[143] - 公司将聚焦碱性电池业务,开发新型化学电池,满足特定领域需求[137] - 公司以并购重组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切入新质生产力赛道[137] - 公司推进组织变革和业务模式创新,提升组织效率和电池技术[139] - 公司推动供应链整合,平抑原材料波动影响[140] - 公司巩固碱性电池市场领导地位,强化消费者认知[141] - 公司推进渠道网络建设,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平台[142] - 公司探索 2B 端微型电池和 2C 端新消费品领域业务[144] 行业市场情况 - “十二五”以来我国一次电池产业规模保持世界首位[48] - 2027年全球电池市场规模将达2501.6亿美元,2022 - 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15.8%[49] - 2018 - 2022年全球锌锰(碱性 + 碳性)一次电池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2%,2022 - 2029年预计为3.9%[49] - 我国电池出口额由2016年的120.73亿美元升至2023年的707.6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8.74%[49] - 发达国家碱性电池占干电池市场份额80%且仍在提高,我国碱性电池免征4%消费税[54] - 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出口数量164.66亿个,同比增长19.69%,出口金额96.85亿元,同比增长15.10%[55] - 2024年我国圆柱型碱性锌锰电池出口数量136.67亿个,同比增长20.07%,出口金额88.81亿元,同比增长14.76%[55] - 2024年我国家电市场全渠道零售额达9071亿元,同比增长6.4% [62] - 2023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7157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8000亿元 [64] - 2023年全国玩具零售规模为906.9亿元,同比增长2.7% [66] - 中国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68亿元增长到2022年3174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60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63% [67] - 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5.38亿台,同比增长6.1% [68] - 户均家用电器数量从2022年8.9个提升到2023年9.0个 [61] 公司基本信息与架构 - 公司是国内消费电池市场头部品牌制造商,占据绝大部分零售市场份额 [72] - 公司专注家居电器小电池领域,提供多品类电池产品及代理业务 [73] - 南孚电池拥有多项专利,深耕多领域电池市场,将巩固优势并开发新品类 [75] - 公司在国内碱性电池市场,“南孚牌”碱锰电池产品连续32年(1993年 - 2024年)销量第一[85] - 公司线下分销网络近50%的终端在县级及以下市场[86] -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品牌销售和OEM代工销售两大模式,细分为10种类型[79] -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适量备货”的生产模式,结合“按销售预估生产”和“按订单生产”[78] - 公司采购模式分原辅材料采购和外购商品采购,有健全的供应商开发与发展流程制度[76] - 公司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制度和流程[83][84] - 公司通过和原材料供应商长期战略合作降低供应风险和成本,储备原材料降低价格上升成本增长风险[77] - 公司品牌销售国内有南孚、丰蓝等品牌,国际有NANFU、Richplus等品牌[79] - 公司国内OEM代工主要客户为华为、美的等国内知名电子设备厂商,以人民币结算[81] - 公司OEM出口主要客户为国际知名电子设备生产厂商等,以外币结算[82] - 2022年1月和5月公司分别完成亚锦科技36%股权和15%股权收购,合计持有51%股权,1月完成原有百货零售业务置出,主营业务转为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90] -
安孚科技(603031)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