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持续经营收入为454.78亿元,较2023年减少15.97亿元(3.3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本年度利润为35.21亿元,较2023年减少0.29亿元(0.8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较2023年减少0.02元;摊薄每股收益为0.41元,较2023年减少0.02元[3] - 2024年经营溢利为43.27亿元,2023年为38.35亿元[4] - 2024年税前溢利为43.83亿元,2023年为42.72亿元[4] - 2024年资产总值为1237.12亿元,2023年为1308.25亿元[9]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429.87亿元,2023年为499.96亿元[10]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09.23亿元,2023年为216.98亿元[10] - 2024年权益总额为598.02亿元,2023年为591.31亿元[10] - 2023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35.5亿元,全面收益总额为36.51亿元,非控股权益注资为 - 1600万元[11]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35.21亿元,全面收益总额为30.91亿元,非控股权益注资为900万元[12] - 2023年末公司权益总额为591.31亿元,2024年末为598.02亿元[11][12] - 2024年报告分部溢利总额128.1亿元,2023年为129.66亿元[26][27] - 2024年来自中国境内外部客户收益221.64亿元,境外233.14亿元;2023年境内290.26亿元,境外180.49亿元[29] - 2024年特定非流动资中国境内221.75亿元,境外20.27亿元;2023年境内189.31亿元,境外11.64亿元[30] - 2024年财务亏损2800万元,2023年财务收益2.84亿元;借款成本资本化利率为2.30% - 2.77%[31] - 2024年员工成本65.03亿元,2023年为54.6亿元[32]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324.83亿元,2023年为341.09亿元[33] - 2024年所得税费用3.74亿元,2023年为4.57亿元[34] - 2024年税前溢利43.83亿元,名义税项10.96亿元,实际所得税费用3.74亿元;2023年税前溢利42.72亿元,名义税项10.68亿元,实际所得税费用4.57亿元[35] - 公司于海外附属公司2024年所得税税率在9%至34%区间,2023年为15%至34%;中国法定所得税税率2024年和2023年均为25% [36] - 2024年公司及其某些附属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4 - 2026年享受15%所得税税率[36] - 2024年以86.78亿股为基数,派2023年度期末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27.77亿元;2023年以82.54亿股为基数,派2022年度期末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26.41亿元[39] - 2025年提议以截至2024年底情况派期末股息每股0.3元,总计约26.03亿元,待股东大会批准[40]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基于归属普通权益股东溢利35.21亿元,扣除1.58亿元,2023年为35.50亿元[41] - 2024年12月31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82.88亿股,2023年为82.47亿股[42]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等于每股基本盈利,2023年基于溢利35.50亿元及加权平均股数计算[43] - 2023年12月31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摊薄)为82.85亿股[44] - 2024年联营公司权益总额44.84亿元,2023年为44.97亿元[45] - 2024年其他金融资产总额20.17亿元,较2023年的26.69亿元减少[51]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6.22亿元,较2023年的17.67亿元减少[52] - 2024年应收账款355.69亿元,扣除损失准备等后为24.369亿元,较2023年的24.612亿元略减[54] - 2024年一年以上到期应收账款折现率为2.57% - 12.25%,2023年为2.57% - 18.75%[55] - 2024年公司向银行等不附追索权保理应收账款132.48亿元,2023年为100.43亿元[56] - 2024年末应收账款损失准备结余44.61亿元,较2023年末的55.14亿元减少19.1%,其中因出售应收账款核销142.9亿元(2023年为27.6亿元)[59][60] - 2024年末其他应收票据金额为9400万元,较2023年的8300万元增长13.3%[60] - 2024年末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金额为13.85亿元,较2023年的14.89亿元减少7%[60] - 2024年末附有追索权背书银行承兑票据面临的最大亏损及未折现现金流出敞口为36.75亿元,较2023年末的19.98亿元增长83.9%;不附追索权贴现应收票据4.49亿元,较2023年末的13.04亿元减少65.6%[61] - 2024年融资租赁应收款投资总额为82.17亿元,较2023年的123.64亿元减少33.5%;一年內到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为33.28亿元,较2023年的48.43亿元减少31.3%[62] - 2024年末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附追索权保理应收账款32.30亿元,2023年末无此业务[63] - 2024年末逾期融资租赁应收款合计14.18亿元,较2023年的12.94亿元增长9.6%[66] - 2024年末融资租赁应收款损失准备结余6.11亿元,较2023年末的8.29亿元减少26.3%[67] - 2024年末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合计297.63亿元,较2023年的405.13亿元减少26.5%[68] - 2024年末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219.05亿元,较2023年的317.14亿元减少30.9%[68][69] - 2023年产品质保金年初结余126百万元,当年准备191百万元,使用190百万元,年末结余127百万元;2024年准备185百万元,使用136百万元,年末结余176百万元[71] - 2024年股份激励计划费用为8.66亿元,2023年为2.79亿元[76] - 2024年应付所得税中中国所得税准备265百万元,其他地区45百万元,总计310百万元;2023年中国128百万元,其他地区26百万元,总计154百万元[77] - 2024年递延税项资产总额2772百万元,递延税项负债总额 -831百万元,抵销后资产2637百万元,负债 -696百万元[78][79] - 2024年未对税项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总计5.11亿元予以确认,2023年为4.69亿元[80] - 集团收入从2023年的470.75亿元降至2024年的454.78亿元,下降3.39%[84] - 销售及服务成本从2023年的341.09亿元降至2024年的326.68亿元,下降4.22%[85] - 毛利从2023年的129.66亿元降至2024年的128.10亿元,下降1.20%;毛利率从2023年的27.54%升至2024年的28.17%[86] - 其他收益从2023年的9.35亿元升至2024年的11.62亿元[87] - 销售费用从2023年的35.57亿元升至2024年的37.21亿元,上升4.61%[88] - 一般及管理费用从2023年的22.74亿元升至2024年的25.85亿元[89] - 财务净收益从2023年的2.84亿元变为2024年的净损失0.28亿元[90] - 本年度利润从2023年的38.15亿元增至2024年的40.09亿元,增加5.09%[91]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74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54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79亿元[92][93][94]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78亿元,同比下降3.3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21亿元,同比减少0.82%[9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混凝土机械收入80.04亿元,较2023年的85.71亿元有所下降[20] - 2024年起重机械收入146.91亿元,较2023年的191.75亿元下降明显[20] - 2024年高空机械收入68.3亿元,较2023年的57.01亿元有所增长[20] - 2024年土方工程机械收入66.66亿元,较2023年的66.47亿元略有增长[20] - 2024年农业机械收入46.46亿元,较2023年的20.89亿元大幅增长[20] - 2024年租金收入1.57亿元,较2023年的1.87亿元有所下降[20] - 2024年金融服务收入4.72亿元,较2023年的4.97亿元略有下降[20] - 2024年工程机械各子分部收入:混凝土机械80.14亿元、起重机械147.86亿元、高空机械68.33亿元、土方工程机械66.71亿元、其他40.52亿元;农业机械46.5亿元;金融服务4.72亿元[25] - 2023年工程机械各子分部收入:混凝土机械85.98亿元、起重机械192.91亿元、高空机械57.07亿元、土方工程机械66.47亿元、其他42.43亿元;农业机械20.92亿元;金融服务4.97亿元[25] 业务经营与市场地位 - 高空作业机械国内中小客户市场占有率第一,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99] - 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104] - 全球已建设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390多个二三级网点[104] - 全球海外本土化员工总人数4400多人,服务备件仓库210多个,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04] - 公司在8个国家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形成涵盖8大类、32个系列的生产体系[105] - 土方机械实现1.5 - 400吨产品型谱全覆盖,100吨以上矿用挖机市场份额跃居行业前三[99] - 烘干机稳居国内行业首位,小麦机稳居行业第二[99] - 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排名第一[101] -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实现过半的历史性突破[103] - 公司发布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刷新全球最高记录,发布95米高空作业车刷新国内最高记录[99] - 公司已实现4大主机工厂及关键零部件中心全投产,形成17个智能工厂、360余条智能产线网络,累计获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07] - 报告期内成功开发548款新产品,攻克355项关键技术,打造9款全球之最、15款行业首创产品,完成1094款产品出口认证[108] - 公司持续推进230余项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已完成200余项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搭载[109] - 公司研制出全球最大额定起重力矩23800吨米塔机,最大起重量73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110] - 公司研制出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是全球唯一满足陆地最高190米风机安装及道路行驶法规的4000吨起重机[110] - 全球最长五桥73米合规钢臂架轻混泵车布料高度达73米,搭载自主研发全新轻混动力系统[110] - 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作业高度82.3米,相对于矩形臂架刚度提升20%以上,重量降低10%以上[110] - 全球首款载重百吨矿用宽体自卸车满载百公里油耗降至200L,每年节油5万升[110] - 全球最大载重300吨混合动力电传动自卸车综合节能15%[110] - TF220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高达22kg/s,每小时可收获60到110亩,综合损失率低至0.6%以下[110]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售新能源产品达210款,累计完成20余款关键零部件和装备研发[112]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2054件,蝉联中国企业专利实力评分行行业第一[11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申请PCT国际专利574件,技术网络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112] - 2024年公司牵头发布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10项[112] 行业环境与政策 - 2025年政府加大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