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联重科(01157)
icon
搜索文档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21:16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持续经营收入为454.78亿元,较2023年减少15.97亿元(3.3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本年度利润为35.21亿元,较2023年减少0.29亿元(0.8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较2023年减少0.02元;摊薄每股收益为0.41元,较2023年减少0.02元[3] - 2024年经营溢利为43.27亿元,2023年为38.35亿元[4] - 2024年税前溢利为43.83亿元,2023年为42.72亿元[4] - 2024年资产总值为1237.12亿元,2023年为1308.25亿元[9]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429.87亿元,2023年为499.96亿元[10]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09.23亿元,2023年为216.98亿元[10] - 2024年权益总额为598.02亿元,2023年为591.31亿元[10] - 2023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35.5亿元,全面收益总额为36.51亿元,非控股权益注资为 - 1600万元[11]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35.21亿元,全面收益总额为30.91亿元,非控股权益注资为900万元[12] - 2023年末公司权益总额为591.31亿元,2024年末为598.02亿元[11][12] - 2024年报告分部溢利总额128.1亿元,2023年为129.66亿元[26][27] - 2024年来自中国境内外部客户收益221.64亿元,境外233.14亿元;2023年境内290.26亿元,境外180.49亿元[29] - 2024年特定非流动资中国境内221.75亿元,境外20.27亿元;2023年境内189.31亿元,境外11.64亿元[30] - 2024年财务亏损2800万元,2023年财务收益2.84亿元;借款成本资本化利率为2.30% - 2.77%[31] - 2024年员工成本65.03亿元,2023年为54.6亿元[32]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324.83亿元,2023年为341.09亿元[33] - 2024年所得税费用3.74亿元,2023年为4.57亿元[34] - 2024年税前溢利43.83亿元,名义税项10.96亿元,实际所得税费用3.74亿元;2023年税前溢利42.72亿元,名义税项10.68亿元,实际所得税费用4.57亿元[35] - 公司于海外附属公司2024年所得税税率在9%至34%区间,2023年为15%至34%;中国法定所得税税率2024年和2023年均为25% [36] - 2024年公司及其某些附属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4 - 2026年享受15%所得税税率[36] - 2024年以86.78亿股为基数,派2023年度期末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27.77亿元;2023年以82.54亿股为基数,派2022年度期末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26.41亿元[39] - 2025年提议以截至2024年底情况派期末股息每股0.3元,总计约26.03亿元,待股东大会批准[40]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基于归属普通权益股东溢利35.21亿元,扣除1.58亿元,2023年为35.50亿元[41] - 2024年12月31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82.88亿股,2023年为82.47亿股[42]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等于每股基本盈利,2023年基于溢利35.50亿元及加权平均股数计算[43] - 2023年12月31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摊薄)为82.85亿股[44] - 2024年联营公司权益总额44.84亿元,2023年为44.97亿元[45] - 2024年其他金融资产总额20.17亿元,较2023年的26.69亿元减少[51]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6.22亿元,较2023年的17.67亿元减少[52] - 2024年应收账款355.69亿元,扣除损失准备等后为24.369亿元,较2023年的24.612亿元略减[54] - 2024年一年以上到期应收账款折现率为2.57% - 12.25%,2023年为2.57% - 18.75%[55] - 2024年公司向银行等不附追索权保理应收账款132.48亿元,2023年为100.43亿元[56] - 2024年末应收账款损失准备结余44.61亿元,较2023年末的55.14亿元减少19.1%,其中因出售应收账款核销142.9亿元(2023年为27.6亿元)[59][60] - 2024年末其他应收票据金额为9400万元,较2023年的8300万元增长13.3%[60] - 2024年末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金额为13.85亿元,较2023年的14.89亿元减少7%[60] - 2024年末附有追索权背书银行承兑票据面临的最大亏损及未折现现金流出敞口为36.75亿元,较2023年末的19.98亿元增长83.9%;不附追索权贴现应收票据4.49亿元,较2023年末的13.04亿元减少65.6%[61] - 2024年融资租赁应收款投资总额为82.17亿元,较2023年的123.64亿元减少33.5%;一年內到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为33.28亿元,较2023年的48.43亿元减少31.3%[62] - 2024年末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附追索权保理应收账款32.30亿元,2023年末无此业务[63] - 2024年末逾期融资租赁应收款合计14.18亿元,较2023年的12.94亿元增长9.6%[66] - 2024年末融资租赁应收款损失准备结余6.11亿元,较2023年末的8.29亿元减少26.3%[67] - 2024年末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合计297.63亿元,较2023年的405.13亿元减少26.5%[68] - 2024年末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219.05亿元,较2023年的317.14亿元减少30.9%[68][69] - 2023年产品质保金年初结余126百万元,当年准备191百万元,使用190百万元,年末结余127百万元;2024年准备185百万元,使用136百万元,年末结余176百万元[71] - 2024年股份激励计划费用为8.66亿元,2023年为2.79亿元[76] - 2024年应付所得税中中国所得税准备265百万元,其他地区45百万元,总计310百万元;2023年中国128百万元,其他地区26百万元,总计154百万元[77] - 2024年递延税项资产总额2772百万元,递延税项负债总额 -831百万元,抵销后资产2637百万元,负债 -696百万元[78][79] - 2024年未对税项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总计5.11亿元予以确认,2023年为4.69亿元[80] - 集团收入从2023年的470.75亿元降至2024年的454.78亿元,下降3.39%[84] - 销售及服务成本从2023年的341.09亿元降至2024年的326.68亿元,下降4.22%[85] - 毛利从2023年的129.66亿元降至2024年的128.10亿元,下降1.20%;毛利率从2023年的27.54%升至2024年的28.17%[86] - 其他收益从2023年的9.35亿元升至2024年的11.62亿元[87] - 销售费用从2023年的35.57亿元升至2024年的37.21亿元,上升4.61%[88] - 一般及管理费用从2023年的22.74亿元升至2024年的25.85亿元[89] - 财务净收益从2023年的2.84亿元变为2024年的净损失0.28亿元[90] - 本年度利润从2023年的38.15亿元增至2024年的40.09亿元,增加5.09%[91]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74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54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79亿元[92][93][94]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78亿元,同比下降3.3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21亿元,同比减少0.82%[9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混凝土机械收入80.04亿元,较2023年的85.71亿元有所下降[20] - 2024年起重机械收入146.91亿元,较2023年的191.75亿元下降明显[20] - 2024年高空机械收入68.3亿元,较2023年的57.01亿元有所增长[20] - 2024年土方工程机械收入66.66亿元,较2023年的66.47亿元略有增长[20] - 2024年农业机械收入46.46亿元,较2023年的20.89亿元大幅增长[20] - 2024年租金收入1.57亿元,较2023年的1.87亿元有所下降[20] - 2024年金融服务收入4.72亿元,较2023年的4.97亿元略有下降[20] - 2024年工程机械各子分部收入:混凝土机械80.14亿元、起重机械147.86亿元、高空机械68.33亿元、土方工程机械66.71亿元、其他40.52亿元;农业机械46.5亿元;金融服务4.72亿元[25] - 2023年工程机械各子分部收入:混凝土机械85.98亿元、起重机械192.91亿元、高空机械57.07亿元、土方工程机械66.47亿元、其他42.43亿元;农业机械20.92亿元;金融服务4.97亿元[25] 业务经营与市场地位 - 高空作业机械国内中小客户市场占有率第一,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99] - 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104] - 全球已建设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390多个二三级网点[104] - 全球海外本土化员工总人数4400多人,服务备件仓库210多个,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04] - 公司在8个国家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形成涵盖8大类、32个系列的生产体系[105] - 土方机械实现1.5 - 400吨产品型谱全覆盖,100吨以上矿用挖机市场份额跃居行业前三[99] - 烘干机稳居国内行业首位,小麦机稳居行业第二[99] - 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排名第一[101] -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实现过半的历史性突破[103] - 公司发布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刷新全球最高记录,发布95米高空作业车刷新国内最高记录[99] - 公司已实现4大主机工厂及关键零部件中心全投产,形成17个智能工厂、360余条智能产线网络,累计获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07] - 报告期内成功开发548款新产品,攻克355项关键技术,打造9款全球之最、15款行业首创产品,完成1094款产品出口认证[108] - 公司持续推进230余项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已完成200余项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搭载[109] - 公司研制出全球最大额定起重力矩23800吨米塔机,最大起重量73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110] - 公司研制出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是全球唯一满足陆地最高190米风机安装及道路行驶法规的4000吨起重机[110] - 全球最长五桥73米合规钢臂架轻混泵车布料高度达73米,搭载自主研发全新轻混动力系统[110] - 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作业高度82.3米,相对于矩形臂架刚度提升20%以上,重量降低10%以上[110] - 全球首款载重百吨矿用宽体自卸车满载百公里油耗降至200L,每年节油5万升[110] - 全球最大载重300吨混合动力电传动自卸车综合节能15%[110] - TF220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高达22kg/s,每小时可收获60到110亩,综合损失率低至0.6%以下[110]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售新能源产品达210款,累计完成20余款关键零部件和装备研发[112]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2054件,蝉联中国企业专利实力评分行行业第一[11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申请PCT国际专利574件,技术网络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112] - 2024年公司牵头发布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10项[112] 行业环境与政策 - 2025年政府加大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Q3 - 季度业绩
2024-10-30 16:30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98.50亿元,同比下降13.89%;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343.86亿元,同比下降3.18%[5]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51亿元,同比增长4.42%;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1.39亿元,同比增长9.95%[5] - 营业总收入本期发生额为34,385,739,092.48元,较上期发生额35,514,132,109.66元减少[13] - 营业总成本本期发生额为31,188,024,371.32元,较上期发生额32,164,475,216.78元降低[13] - 营业利润本期发生额为3,849,982,011.80元,较上期发生额3,326,573,029.08元增加[14] - 利润总额本期发生额为3,891,643,938.31元,较上期发生额3,375,361,737.69元增加[14] - 净利润本期发生额为3,492,352,149.85元,较上期发生额3,062,661,152.45元增加[14] 境内外收入情况 - 年初至报告期末,境内收入167.42亿元,同比下降25.54%;境外收入176.44亿元,同比增长35.42%[5]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股东总人数未提及,前十大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8.19%,持股数15.78亿股[6] 财务科目变动及原因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37.36%,主要系工程项目及支出增加[7]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36.03%,主要系偿还到期短期借款导致减少[7] - 衍生金融负债同比下降100.00%,主要系金融工具到期交割减少[7]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降49.50%,主要是本期支付了年终绩效导致余额减少[7] - 应交税费同比增长86.66%,主要系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增加[7]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长266.70%,主要系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7] 资产负债情况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128,665,701,749.82元,较期初余额130,862,389,408.99元有所下降[9] - 非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51,067,264,055.30元,较期初余额52,891,229,519.13元减少[9] - 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48,034,817,770.30元,较期初余额49,996,417,695.98元降低[10]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60,154,057,322.51元,较期初余额59,167,277,210.90元增加[12] 综合收益情况 -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本期为 -338,085,459.40元,上期为73,046,122.05元[14]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31.54亿元,上期为31.3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0.38元,上期为0.34元,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0.37元,上期为0.34元[15] - 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本期为 - 5762.38万元,上期为9692.99万元,其中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本期为 - 5762.38万元,上期为9692.99万元[15]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28.01亿元,上期为29.28亿元,归属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3.53亿元,上期为2.08亿元[15] 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419.77亿元,上期为406.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12.08亿元,上期为11.42亿元[1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26.53亿元,上期为69.60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6.30亿元,上期为 - 15.92亿元[1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87.67亿元,上期为149.47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5.05亿元,上期为 - 0.47亿元[17]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本期为 - 0.46亿元,上期为0.26亿元[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 9.73亿元,上期为 - 4.70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126.33亿元,上期为133.21亿元[1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382.07亿元,上期为356.51亿元,收到的税费返还本期为26.83亿元,上期为16.98亿元[16]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本期为87.67亿元,上期为143.89亿元,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59.43亿元,上期为105.92亿元[17]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4 16:30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3] 财务业绩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245.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1][167][174][193]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5%[11][167]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4.8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35%[11][167]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8.2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45%[11][167] - 基本每股收益0.28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2.00%[11][167] - 稀释每股收益0.27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8.00%[11][16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8%,较上年同期增加0.25%[11][16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35亿元,同比增长1.91%;归属本公司权益股东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10.94%[18][37][174][193] - 2024年上半年按中国会计准则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本期数为22.88亿元,上期数为20.4亿元;按国际会计准则本期数为22.79亿元,上期数为20.57亿元[17][1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76亿元,税前利润总额28.57亿元[39][19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41亿元[40][19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7.58亿元[41][19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29.5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2.87亿元增长29.03%[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25.3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2.36亿元增长13.37%[66][67][68]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27.64分,较2023年同期的24.95分增长10.8%[67]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28.57亿元,2023年同期为24.85亿元[78]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6.76亿元,2023年同期为7.33亿元[78]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4.41亿元,2023年同期为3.43亿元[7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7.58亿元,2023年同期为5.39亿元[80]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700万元,2023年同期增加9.29亿元[80] 资产状况 - 报告期末总资产1306.9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13%[12][168] - 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58.42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00%[12][16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509.8亿元,较2023年末528.19亿元有所下降;流动资产总额796.74亿元,较2023年末780.06亿元有所上升[16] - 2024年6月30日杠杆比率为55.00%,较2023年末的54.80%略有上升[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509.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8.19亿元下降3.48%[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796.7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0.06亿元增长2.14%[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518.3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9.96亿元增长3.68%[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200.2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6.98亿元下降7.69%[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587.8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91.31亿元下降0.58%[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558.0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63.71亿元下降1.00%[72] - 2023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569.39亿元,2023年6月30日为558.5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1.31亿元,2024年6月30日为587.88亿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期间溢利20.56亿元,2023年下半年为14.94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2.81亿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20.76亿元,2023年下半年为15.75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7.66亿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现金股息26.41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7.77亿元[75][77] - 2023年上半年回购普通股减少权益10.85亿元[75] - 2023年上半年受限制股份计划增加权益5000万元,2023年下半年增加15.85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加4.81亿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一家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注资增加权益3.49亿元,2023年下半年增加2800万元,2024年上半年收购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减少权益5100万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附属公司宣派予非控股权益之股息减少权益1600万元,2024年上半年为1600万元[75][77] - 2023年下半年一般风险储备拨备3500万元[76] - 2023年上半年安全生产费专项储备1700万元,2023年下半年为2600万元,2024年上半年为 - 800万元[75][76][77] - 2024年6月30日商誉结余为26.05亿元,2023年为26.41亿元[101] - 2024年6月30日联营公司权益总额为44.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97亿元[102] - 2024年6月30日其他金融资产总额为22.5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69亿元[10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总额为33.05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033亿元[10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扣除呆账损失准备后为34.786亿元,2023年为35.494亿元[10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损失准备结余为5.39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14亿元[108] - 2024年6月30日,应收票据金额为15.5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89亿元;其他应收票据金额为1.0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0.83亿元[109] - 2024年6月30日,若票据签发银行未能到期结算票据,公司面临的最大损失及未折现现金流出敞口为12.6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98亿元[10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附追索权贴现应收票据7.6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04亿元[109] - 2024年贷款和垫款为8.68亿元,2023年为8.7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贷款和垫款为3.03亿元,2023年为2.80亿元[111] - 2024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应收款投资总额为105.9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3.6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为44.56亿元,2023年为48.43亿元[112] - 2024年6月30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1年内为47.8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57亿元[114] - 2024年6月30日,未逾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为84.8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4.98亿元;逾期总额为15.50亿元,2023年为12.94亿元[115] - 2024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应收款损失准备结余8.17亿元,较2023年末的8.29亿元略有下降[117]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计238.47亿元,较2023年末的225.04亿元有所增加,其中原材料、制成品增加,在制品减少[118]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5.85亿元,较2023年末的17.67亿元减少[119]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35.72亿元,较2023年末的136.06亿元基本持平,其中美元存款增加[121] - 2024年6月30日短期贷款及借款为88.15亿元,较2023年末的73.77亿元增加,其中短期人民币质押贷款减少,短期人民币和欧元无抵押银行贷款有变动[1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短期人民币质押银行贷款年利率为4.96%,短期人民币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区间为1.75% - 2.45%,短期欧元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区间为1.02% - 5.88%[123] - 2024年6月30日长期贷款及借款为145.95亿元,较2023年末的149.44亿元略有减少[1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长期人民币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区间为2.14% - 3.35%,长期欧元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区间为1.02% - 5.88%,长期美元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80%[125][126]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为2.96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714亿元[127]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为1550万元[134]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上市权益证券为1875万元[134]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为20万元[134]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衍生金融工具为 - 1万元[134]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非上市权益证券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余额从1995降至1875,应收票据从1489增至1550,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从27降至20,衍生工具从 -9 变为 -1,私募股权基金从208降至206[1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中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授权及已订约金额为43.0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33亿元[14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对客户银行贷款担保的最大敞口为25.7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88亿元[1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款5900万元,2023年同期为6500万元[14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融资租赁担保承担的最大敞口为16.0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58亿元;上半年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房款4万元,2023年同期为100万元[14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对保兑仓业务担保的最大敞口为6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00万元;上半年未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房款,2023年同期也无[145] - 2021 - 2024年,集团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票据面值总额54.11亿元,优先级年利率2.2% - 4.2%,劣后级年利率7% - 10%;截至2024年6月30日,因该计划未支付款项约21.5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56亿元;未发生现金流短缺[146] - 2024年6月30日,中国公认会计准则下权益总额588.25亿元,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下为587.88亿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91.68亿元和591.31亿元[151] 业务板块销售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土方机械板块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16%[21][177] - 2024年上半年高空作业机械板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17%[22][178] - 2024年上半年农业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112%[23][17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新兴业务销售规模同比超26%[24][18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9.2%,原中东、中亚、东南亚三大“主粮区”销售占比降至36%左右[25][181] 业务创新与技术发展 - 高空作业机械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以上,率先推出新一代分布式驱动电液集成控制技术等[2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19:36
财务总体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1306.5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71亿元,降幅0.1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为245.3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4.60亿元,增幅1.9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22.8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25亿元,增幅10.9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盈利为0.28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0.03元[2] - 2024年上半年收入245.35亿元,销售及服务成本175.89亿元,毛利69.46亿元[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29.5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2.87亿元有所增加[4] - 2024年上半年报告分部溢利总额6,946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6,716百万元[17]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2,857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2,485百万元[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45.35亿元,同比增长1.91%;归母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10.94%[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35亿元,同比增长1.91%;归属股东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10.94%[66] 资产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509.80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8.19亿元减少[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796.7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0.06亿元增加[9] - 2024年6月30日联营公司账面价值总额44.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97亿元[32]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证券公允价值20.1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17亿元[32] - 2024年6月30日上市权益证券公允价值31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00万元[33][3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401.83亿元,扣除呆账损失准备和一年以后到期款项后为251.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410.08亿元和246.12亿元[35] - 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44.5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43亿元[37] - 2024年6月30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100.3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7.92亿元[39] - 2024年6月30日未逾期金额为84.85亿元,逾期总额为15.5亿元;2023年12月31日未逾期金额为104.98亿元,逾期总额为12.94亿元[40]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额为238.4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5.04亿元[40][41]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5.8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67亿元[42]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为296.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7.14亿元[43] - 2024年6月30日已作出财务担保为3800万元,应付股息为27.77亿元,其他预提费用和其他应付款为33.48亿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4300万元、0和31.26亿元[4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按发票日期计算,1个月内到期或按要求偿还为44.28亿元,1 - 3个月内到期为104.23亿元,3 - 6个月内到期为107.81亿元,6 - 12个月内到期为40.13亿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82.88亿元、112.61亿元、91.59亿元和30.06亿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5.72亿元[67] 成本与费用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3,219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2,640百万元[19] - 2024年上半年财务净成本119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财务净收益123百万元[21]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17,589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17,359百万元[2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322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249百万元[23] 业务收入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并提供融资租赁服务[12] - 2024年上半年租赁收入48百万元,金融服务收入207百万元,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产品收入24,280百万元[14][15] - 2024年上半年混凝土机械收入4,210百万元,2023年为4,555百万元[15] - 2024年上半年起重机收入8,228百万元,2023年为9,979百万元[15] - 2024年上半年高空作业机械收入3,953百万元,2023年为3,355百万元[15] - 2024年上半年土方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16%[52] - 2024年上半年高空作业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17%[53] - 2024年上半年农业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112%[5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新兴业务销售规模同比超26%[55] - 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9.2%,原三大“主粮区”销售占比降至36%左右[56] 每股盈利计算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按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22.81亿元和加权平均已发行普通股股数82.54亿股计算[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摊薄盈利按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22.81亿元以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84.24亿股计算[27] 销售政策 - 信用销售信用期一般为开票日起一至六个月,客户首付比例为产品价格5% - 30%;分期付款销售付款期为六至六十个月,首付比例同样为5% - 30%[36] - 公司通过融资租赁附属公司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合同期限一至六年,客户首付比例为产品价格的5% - 50%[38] 税收情况 - 中国法定所得税税率为25%,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海外附属公司所得税税率在15% - 34%区间[26] 股息情况 - 公司以86.78亿股普通股为基数,就2023年度宣派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计27.77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尚未支付[46] - 公司以82.54亿股普通股为基数,就2022年度宣派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计26.41亿元,已于2023年12月31日前全额支付[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会不建议派中期股息[73] 员工持股计划 - 2020年公司向不超1200名员工授予390449924份受限制股份,2023年向不超1500名员工授予423956766份受限制股份[47] - 员工持股计划二期受限制股份在特定绩效条件下分三阶段解锁,比例分别为40%、30%和30%[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限制性股份解锁,2023年同期解锁117134977股[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股份激励计划费用4.81亿元,2023年同期为3800万元[48] 产品技术与研发 - 高空作业机械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以上[5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建成投产12个智能工厂和230余条智能产线[58] - 持续推进150余项行业领先的全工艺流程成套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完成140余项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搭载,其中70项为行业首创[58] - 2024年上半年近300款产品通过国际认证,海外产品上市197款[59] - 报告期内在研科研项目1684项,其中“三化”新技术研究项目260项,已实现样机验证77项[59] - 主机新产品上市361款,其中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以上产品114款,新能源产品22款[59] - 完成45款关键零部件批量搭载主机[59] - 数字化开展71项项目,已实现样机验证11项[60] - 智能化开展101项项目,已实现样机验证38项;绿色化开展88项项目,已实现样机验证28项[60] - 上半年上市新能源主机产品22款,100吨纯电动伸缩臂履带起重机等一批新能源主机完成下线[61] - 三电零部件下线抗振等级高于国标1.7倍的120kVA电机驱动器等产品[61] - 新研制上市的动力换挡200马力PG2004拖拉机作业效率提升15%,燃油经济性提高8.6%[62] - 国产最大喂入量18kg/s级的TF180多谷物联合收获机损失率最低可达0.1%,平均损失率优于行业水平25%以上[62] - 全球首台10公斤级混合动力联合收割机TE100 - DH收割速度提升10%、节能30%,每天多收粮16000斤、省燃油70升,每年增收5万元[62]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全球专利近900件,同比增长26.1%,其中发明专利463件,占总量比56.3%[63] - 公司主导工程机械领域7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居行业首位[63] 海外业务布局 - 全球建设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370多个二级网点,海外本土化员工超3000人,产品覆盖超140个国家和地区[56] 现金流量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76亿元,税前利润总额28.57亿元[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41亿元[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7.58亿元[70] 企业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所有守则条文,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角色未分开[71]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报告期内董事及监事全面遵守[72] 证券交易与报告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财务报告[74] - 业绩公告将在港交所及公司网站刊发,公司将适时向H股持有人寄发2024年中期报告[74] 权益证券投资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因权益证券投资取得股利1300万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33] 公司能力建设 - 公司强化风险控制、供应链体系、极致服务能力和海外人才梯队建设[64][65]
海外扩张,开启新时代
建银国际证券· 2024-05-09 15: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评级为优于大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化与创新突飞猛进 [1] - 产品突破与利润率扩张推动利润加速增长 [1] - 中国需求趋于稳定,基础设施支出将继续支持中国的建筑活动,而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迷 [1] - 预计中联重科将在2024-2026年实现22%的利润复合年增长率 [2] 公司概况 - 中联重科是一家专注于重型设备制造的公司,拥有10年投资银行从业经验的资深研究分析师进行了研究 [1] - 过去三年,公司的全球化举措取得了关键里程碑,包括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7%,在全球市场取得了重大产品突破,以及覆盖100多个国家的强大销售网络 [1] - 展望未来,预计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机会将保持充足,中联重科有望保持强劲的海外发展势头并实现盈利能力的强劲增长 [1] 财务数据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收入将分别达到56,593百万元、64,192百万元和73,089百万元,同比增长20.2%、13.4%和13.9%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净利润将分别达到4,722百万元、5,608百万元和6,422百万元,同比增长34.7%、18.8%和14.5%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每股收益将分别为0.57元、0.68元和0.78元,同比增长34.7%、18.8%和14.5%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市盈率将分别为9.4倍、7.9倍和6.9倍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股息回报率将分别为5.6%、6.7%和7.6%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股本回报率将分别为8.2%、9.4%和10.3%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净负债率将分别为9.8%、11.8%和13.8% [2]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9 16:56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7.73亿元,同比增长12.9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13.06%[8] - 境内收入60.71亿元,同比下降9.32%;境外收入57.03亿元,同比增长52.85%,其中出口收入同比增长60.95%[9] - 营业总收入为117.73亿元,较上期的104.26亿元增长12.93%[19] - 净利润为10.20亿元,较上期的8.59亿元增长18.83%[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1元,上期为0.1元[19]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329.9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6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71.9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40%[8]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 790.8974715371 亿元,期初余额为 779.7115988986 亿元[18] - 非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 539.0201347589 亿元,期初余额为 528.9122951913 亿元[18]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 1329.917606296 亿元,期初余额为 1308.6238940899 亿元[18] - 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 495.0516787856 亿元,期初余额为 499.9641769598 亿元[18] - 非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 234.4016235475 亿元,期初余额为 216.9869450211 亿元[18] - 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 729.4533023331 亿元,期初余额为 716.9511219809 亿元[18]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 600.4643039629 亿元,期初余额为 591.672772109 亿元[18]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 260.1173972754 亿元,期初余额为 246.1218667956 亿元[18] - 存货期末余额为 243.23643283 亿元,期初余额为 225.0350094599 亿元[18] 股东情况 - 前十大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8.19%,持股数15.78亿股[12] 财务科目变动及原因 - 应收票据增加81.04%,主要系应收商业承兑票据增加[15] - 投资性房地产减少36.01%,主要系投资性房地产转自用固定资产[15] - 短期借款减少70.02%,主要系偿还到期的短期借款[15]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51.10%,主要系发放上年绩效奖金导致减少[15]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42.45%,主要系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16] - 管理费用增加40.51%,主要系本期股份支付费用增加[17] - 现金流量净额为 -1101.51%,主要因偿还债务增加和借款减少[18] 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7亿元,较上期的2.86亿元增长7.36%[2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9.71亿元,上期为 -12.22亿元[3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3.73亿元,上期为1.37亿元[3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01.79亿元,较上期的117.77亿元下降13.57%[21]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12.69亿元,较上期的4.82亿元增长163.20%[2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75.47亿元,较上期的106.90亿元下降29.40%[23]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7.52亿元,较上期的13.93亿元增长25.76%[25]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本期为 -22,905,301.54,上期为 12,358,363.33[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2,060,373,244.93,上期为 -786,604,690.85[35]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 13,605,851,906.73,上期为 13,790,932,148.03[3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 11,545,478,661.80,上期为 13,004,327,457.18[35]
中联重科(0115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稱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为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5]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銀盆南路361号,联系电话为(86 731) 85650157[5] - 公司A股股票代号为000157,H股股票代号为1157[5] 公司发展战略 - 2023年是中聯重科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领域转型升级的一年[8] - 公司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竞相发展,鍛造可持续竞争力;保持技术和产品的持续领先,加速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11] - 公司将加速在研、产、供、销、服及海外业务的全面落地,实现数据驱动、数字实融合[11] - 公司将继续严控业务风险,完善流程叠加、端对端的风控管理体系,确保业务质量持续提升[11] - 公司将深化完善“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的海外战略,实现海外经营业绩的更大跨越,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1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为470.75亿元,同比增长13.08%[14] - 202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6亿元,同比增长52.04%[14] - 2023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为27.13亿元,同比增长11.87%[14] - 公司2023年末总资产为1308.62亿元,同比增长5.92%[14] - 公司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淨资产为564.07亿元,同比增长3.04%[14] - 公司2023年每股基本淨利潤为0.43元,同比增长59.26%[14] - 公司2023年每股攤薄淨利潤为0.43元,同比增长55.56%[14] - 公司2023年槓桿比率为54.80%[14] 产品和市场发展 - 高空作业机械迅速跻身行业国产龙头之列,国内市场中小客户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28] - 新产品如叉装车、蜘蛛车、玻璃安装机器人等实现批量上市,填补行业空白[29] - 礦山機械专注露天矿山市场,加快市场拓展与团队建设,推出首台百吨级全国产化电传动矿用自卸车[30] - 加速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深耕提质,持续创新技术产品,加速智能制造升级[32] - 农机产业加速转型提质升级,推出行业首款混合动力小麦收割机等新产品[34] - 智慧农业持续推进数字农艺技术研发,实现大田作物种植全程数字化应用推广[35] - 乾混砂浆新材料业务稳步推进,推出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36] 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 公司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围绕核心业务场景持续取得突破,构建端对端、全球化的数字支撑体系[44] - 公司已建成投产11个智能工厂,加速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46] - 液压阀和攪拌车智能工厂获评工信部2023年度绿色工厂,持续智造更优质产品[47] - 公司已完成132项技术在智能生产线搭载,61项为行业首创,加速智能化升级[48] - 公司新产品下线130款、上市394款,全年共开发289项技术,其中77.5%为三化技术[52] 员工和股东关系 - 公司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激励,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培育有为的干部员工队伍,激发管理团队及核心骨干的积极性[66] - 公司公布股份回购计划,所有回购股份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第二期),旨在使核心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67] - 公司核心管理层采纳了持股计划(第二期),旨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员工凝聚力,吸引优秀管理人才,有效推动公司长期发展[122] 市场预测和展望 - 公司预计2023年底工程机械市场将加快复苏,2024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有望受到政府政策支持产生积极影响[69] - 公司预计2024年海外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市场将持续增长,海外市场具有成长性特征,国产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71] - 公司预计2024年農業機械市場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推动农业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73]
2023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海外业务高增
国泰君安· 2024-04-07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70.8亿元,归母净利润35.1亿元,毛利率27.5%,净利率8.0%[1] - 公司计划派发现金红利3.20元,总分红超过27亿,分红率约80%,股息率达3.99%[1] - 公司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机械、高空机械均实现营收与毛利率同比提升,海外市场拓展取得佳绩[2]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毛利润、净利润分别为47,075亿、12,966亿、3,506亿人民币,2024年预期营业收入为58,527亿人民币[5] 业务展望 - 公司在海外市场布局顺利,业绩符合预期,传统优势业务稳中提质,新兴业务增长迅速,维持增持评级[1] - 2024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复苏,政策多措并举,包括增发国债、推进设备更新方案等[3]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起重机、混凝土机械需求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4] 投资建议 - 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分析师具备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保证报告准确独立[6] 市场指数 - 报告中列举了多个海外当地市场指数,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的指数名称[14] - 沪深300、恒生指数、日经225等亚洲指数被提及[14] - 美洲指数包括标普500、加拿大S&P/TSX、墨西哥BOLSA等[14] - 欧洲指数有希腊雅典ASE、奥地利ATX、西班牙IBEX35等[14] - 澳洲指数包括澳大利亚标普200、新西兰50等[14]
中联重科(0115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8:58
财务表现 - 2023年中聯重科的收入为人民币470.75亿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54.44亿元(即13.08%)[1] - 2023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本年度利润为人民币35.50亿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12.03亿元(即51.26%)[1]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43.05分,与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27.80分相比增加人民币15.25分[1] - 董事会建议2023年末期股利为每股人民币0.32元[2] - 2023年经营溢利为人民币3,835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2,082百万元[3]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3,916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1,654百万元[5] 资产状况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78,006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4,404百万元[6] - 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49,996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1,603百万元[7] - 2023年资产净值为人民币59,131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2,192百万元[7] - 2023年本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權益总额为人民币56,371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1,666百万元[7]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总权益为59,131百万人民币,其中包括股本、盈余、公积、法定储备等各项资金[9] 业务拓展 -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两大主要产品线,其中2023年工程机械收入为46,391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有所增长[14] - 公司设立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三大主要分部,分别负责研发、生产和销售相关产品,以及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15][16][21]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已经支付完毕二零二零年度期末每股人民币0.32元的现金股息[39]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已经支付完毕二零二一年度期末每股人民币0.32元的现金股息[40] 税务情况 - 公司符合相关规定的研发费用可以税前加计扣除100%[34] - 2023年公司在海外附属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在15%至34%区间[33] - 2023年公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附属公司适用的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32] - 本公司预计在香港新税法生效后,将按低于15%的本地实际税率在香港缴纳新的补足税[36] 股东权益 - 本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期末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32元,总计约人民币27.77亿元[41] - 每股基本盈利按照本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35.37亿元计算,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为82.47亿股[42] - 每股攤薄盈利按照本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35.37亿元计算,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为82.85亿股[42] 现金流 - 2023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43亿元,主要包括:虚拟金融资产处置所得款项88.96亿元,已收利息4.21亿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处置所得款项0.98亿元,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处置所得款项0.84亿元,质押银行存款增加4.73亿元[84] - 2023年融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6.44亿元,主要包括: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资产163.44亿元,分派股东股利26.41亿元,已付利息6.81亿元,回购自身股份支付10.85亿元,增加银行及其他借款所得款项165.38亿元,非控股股东注资3.76亿元,授予限制性股票所得款项13.44亿元[85]
中联重科(01157)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0 16:56
营业收入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14.39亿元,同比增长22.35%;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355.14亿元,同比增长15.87%[8] - 2023年年初到报告期末营业总收入355.14亿元,较上期的306.49亿元有所增加[30] 净利润情况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15亿元,同比增长79.98%;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8.55亿元,同比增长31.65%[8] - 公司本期净利润为30.63亿元,上期为22.16亿元,同比增长38.29%[32] 收入区域分布 - 年初至报告期末,境内收入224.85亿元,同比下降6.90%;境外收入130.29亿元,同比增长100.53%[11] - 本报告期,境内收入67.83亿元,同比增长0.66%;境外收入46.56亿元,同比增长78.33%[12] 资产与权益情况 - 报告期末总资产1367.3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6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541.2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13%[10]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803.69亿元,较2023年1月1日的735.86亿元有所增加[19][20]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563.61亿元,较2023年1月1日的499.67亿元有所增加[21][22]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563.83亿元,较2023年1月1日的483.91亿元有所增加[23][24]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235.17亿元,较2023年1月1日的181.86亿元有所增加[25][26] 财务科目变动及原因 - 应收票据减少50.63%,主要系收到的商业承兑汇票减少[17] - 存货增加54.32%,主要系海外市场增长增加海外铺货以及房地产公司购买土地增加[17] - 研发费用增加43.42%,主要系研发投入增加[17] - 财务费用减少73.51%,主要系汇兑净损益减少[17] - 投资收益增加41.34%,主要系联营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增加[17] 现金流量情况 - 现金流量净额为 -104.54%,主要因偿还债务及回购股票增加[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11.42亿元,上期为11.26亿元,同比增长1.45%[3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5.92亿元,上期为 - 20.99亿元,亏损有所收窄[3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0.47亿元,上期为10.35亿元,由正转负[3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356.51亿元,上期为369.71亿元,同比下降3.57%[37]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本期为143.89亿元,上期为160.05亿元,同比下降10.09%[39]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105.92亿元,上期为94.69亿元,同比增长11.86%[3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133.21亿元,上期为134.14亿元,同比下降0.69%[39] 其他财务指标 - 2023年年初到报告期末营业总成本321.64亿元,较上期的286.61亿元有所增加[30] - 2023年年初到报告期末研发费用25.68亿元,较上期的17.90亿元有所增加[30] - 2023年9月30日存货为219.17亿元,较2023年1月1日的142.03亿元有所增加[19]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268.51亿元,较2023年1月1日的279.15亿元有所减少[19]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31.36亿元,上期为17.12亿元,同比增长83.15%[34]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本期均为0.34元,上期均为0.25元[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