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与时间范围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2] - 上年同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2] - 报告期末为2024年12月31日[12] - 期初、年初为2024年1月1日[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1009.54亿元,较2023年增长2.41%[1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5亿元,较2023年增长144.93%[1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00亿元,较2023年下降23.94%[18] - 2024年末总资产827.07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15%[18]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31.8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71%[18]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9.54亿元,同比增长2.41%;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营业成本897.59亿元,同比增长0.01%[45] - 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合计77.73亿元,同比减少0.33%[46] - 研发投入45.69亿元,占营收比重4.53%,占净资产比重13.77%[4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入62.00亿元,同比减少23.94%[47] - 2024年电子元器件直接材料金额764.26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87.27%,同比增0.39%[52] - 2024年电子元器件直接人工金额38.94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4.45%,同比降3.91%[52] - 2024年销售费用6.20亿元,同比增17.36%[57] - 2024年管理费用22.00亿元,同比降0.13%[57] - 2024年财务费用0.71亿元,同比降79.90%,因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增加[57] - 2024年研发费用48.82亿元,同比增3.52%[57]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2568人,较2023年的12377人增长1.54%,占比为15.36%,较2023年的15.21%增长0.15%[59]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4569383945.08元,较2023年的4572855380.03元下降0.08%,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53%,较2023年的4.64%下降0.11%[59]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87061772095.75元,较2023年的80166508468.96元增长8.60%,现金流出小计为80861319913.91元,较2023年的72014620225.58元增长12.28%,现金流量净额为6200452181.84元,较2023年的8151888243.38元下降23.94%[61]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6293851949.50元,较2023年的5194943904.22元增长213.65%,现金流出小计为21539783874.54元,较2023年的12778336083.57元增长68.56%,现金流量净额为 - 5245931925.04元,较2023年的 - 7583392179.35元增长30.82%[61]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3711467799.59元,较2023年的29078690255.10元增长15.93%,现金流出小计为36001703325.76元,较2023年的27304205611.87元增长31.85%,现金流量净额为 - 2290235526.17元,较2023年的1774484643.23元下降229.06%[61][62] - 投资收益为109040057.77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3.93%,主要是大额存单等产品及外汇衍生品投资收益[65]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1043887.97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48%,主要是持有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65] - 资产减值为 - 643065577.73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 - 23.18%,主要是对部分存货及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5] - 营业外收入为33583222.26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21%,主要是无法支付的款项及收取的违约金[65]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为17466492869.05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1.12%,较年初的14737312329.71元及占比19.98%增长1.14%[67]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为178.81亿元,占总资产21.62%,较年初增加4.77%,因四季度营收规模同比增长[68] - 2024年末存货为104.79亿元,占总资产12.67%,较年初减少1.97%[68] - 2024年末固定资产为218.03亿元,占总资产26.36%,较年初减少3.89%,因报告期内处置固定资产增加[68] - 2024年末短期借款为77.13亿元,占总资产9.33%,较年初增加2.26%,因经营需要银行借款增加[68] - 2024年末长期借款为13.41亿元,占总资产1.62%,较年初减少7.37%,因部分长期借款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科目[68] - 2024年末应付账款为219.62亿元,占总资产26.55%,较年初增加2.71%,因四季度营收规模增长[68] - 2024年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9.23亿元,占总资产5.95%,较年初增加4.50%,因部分长期借款转入[68] - 报告期投资额为41.30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88.90亿元,变动幅度为 - 53.55%[73] - 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权利受限合计金额为69.01亿元[72] - 2024年衍生品交易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141.13万元,确认投资收益7,631.22万元,合计收益3,490.10万元[7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电子元器件营收985.46亿元,占比97.61%,同比增长2.77%;其他业务收入24.08亿元,占比2.39%,同比减少10.41%[48] - 精密零组件营收150.51亿元,占比14.90%,同比增长15.85%;智能声学整机营收262.96亿元,占比26.05%,同比增长8.73%;智能硬件营收571.99亿元,占比56.66%,同比减少2.57%[48] - 境内营收93.79亿元,占比9.29%,同比增长30.63%;境外营收915.75亿元,占比90.71%,同比增长0.20%[48] - 直销营收1003.99亿元,占比99.45%,同比增长2.28%;经销营收5.55亿元,占比0.55%,同比增长35.48%[48] - 电子元器件销售量495967.23万只,同比增长15.74%;生产量503833.02万只,同比增长18.50%;库存量46388.60万只,同比增长20.42%[51] 主营业务与行业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业务,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8]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35]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2.4亿部,同比增长约6.1%;智能可穿戴产品出货量约1.9亿部,同比微降约1.3%;TWS智能无线耳机出货量约2.8亿部,同比增长约14%[30] - 2024年全球VR、MR和AR设备出货量约760万台,同比增长约12%;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210%,总量首次突破200万台[32]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业务,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116] - 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12.6亿部,同比增长约2.3%,2024 - 2029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1.6%[87] - 至2028年,全球VR、MR设备出货量有望达1530万部,2025 - 2028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24%[88] - 至2028年,全球AR设备出货量有望达690万部,2025 - 2028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78%[88] - 2025年全球TWS智能无线耳机产品出货量有望达3亿部,同比增长约6.8%,2025 - 2028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4%[90] - 2025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望达1.95亿部,同比增长约1.1%,2025 - 2028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0.4%[90] 公司优势与发展战略 - 公司在声学、光学等领域有创新性竞争优势,与领先客户合作良好,在多领域占据领先市场地位[36][37] - 公司荣获2024年度中国电子元器件骨干企业百强榜单第6位、中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第18位等多项荣誉[37] - 公司具有行业领先的精密制造与智能制造能力,构建了GPS歌尔制造体系[38] - 公司建立多种技术融合平台和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39] -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共申请专利2,663项,其中发明专利2,236项;获得专利授权1,83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87项[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4,872项,其中国外专利申请4,362项,发明专利申请20,132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1,73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196项[39] - 公司将积极应对AI与新兴智能硬件融合趋势,拓展新兴业务推动持续健康发展[33] - 公司积极进行战略创新转型,拓展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业务,探索AI技术应用[40][41] - 公司将深化“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战略,发挥业务协同效应[94] - 公司实行大客户战略,维护核心客户关系,与国际一流客户合作共赢[95]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实施人才战略[95] - 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终端需求有望继续增长,公司将把握新兴智能硬件和AI融合契机[97][98] - 公司加强在声学等领域技术和产品研发,增强精密零组件领域核心竞争力[99] - 公司围绕战略客户进行业务布局等,提升服务能力巩固合作关系[100] - 公司把握AI与新兴智能硬件融合机会,打造新业务增长点[101] - 公司强化精益运营,做好重点项目交付,支持业绩目标达成[102] - 公司继续投入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强化人才战略和核心竞争力[103] - 2025年公司将加强现金管理,优化账期,管控资本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106] 公司面临风险 - 全球经济有待复苏,部分智能硬件产品增速放缓,可能影响公司业绩[107] - 公司客户结构相对集中,主要客户经营或合作关系变化可能带来业务波动[108] - 公司进出口业务以美元结算为主,汇率显著波动可能带来汇率风险[109] - 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人才竞争激烈,核心技术人才流失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发展[110] 公司治理与制度 - 2024年4月8日、5月7 - 9日、7月17 - 18日公司接待投资者调研,谈论经营和业务发展等内容[113] - 2024年12月27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114] - 报告期内公司修订8个相关制度,制定2个新制度[127] - 公司目前有七名董事,其中独立董事三名,占比超三分之一[129] - 监事会有三名监事,其中职工监事两名[129] - 本年度公司共披露181份公告文件[132] - 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1.88%,召开日期为2024年02月01日[137] - 2023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1.53%,召开日期为2024年05月21日[137] - 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3.83%,召开日期为2024年07月15日[137] - 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2.89%,召开日期为2024年09月30日[137] - 2024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6.06%,召开日期为2024年11月19日[137] - 2024年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三次至第二十二次会议,共10次[164] - 董事姜滨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10次,现场出席9次,通讯出席1次,缺席0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65] - 董事李友波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10次,现场出席4次,通讯出席6次,缺席0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65] - 董事段会禄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10次,现场出席5次,通讯出席5次,缺席0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66] - 董事刘耀诚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10次,现场出席3次,通讯出席7次,缺席0次,出席股东大会3次[166] - 董事王琨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3次,现场出席1次,通讯出席2次,
歌尔股份(002241)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