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合计收入1160.311亿元,较2023年下降8.2%[6] - 2024年公司毛利110.231亿元,较2023年下降10.2%[6] - 2024年公司年内利润30.758亿元,较2023年下降18.3%[6]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1.085元,较2023年下降16.2%[6]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2256.26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3.3%[7] - 2024年末公司负债总额1746.27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7.5%[7] - 2024年末公司权益总额509.99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0.9%[7] -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额27151.8亿元,同比下降12.4%;收入11603.11亿元,同比下降8.2%;净利润307.58亿元,同比下降18.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78.87亿元,同比下降16.7%;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722.90亿元,同比下降5.5%[59] - 2024年公司完成收入11603.11亿元,较去年减少8.2%;实现净利润307.58亿元,较去年减少18.3%;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278.87亿元,较去年减少16.7%[95] - 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为686.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3%[97] - 2024年公司销售及服务成本为10500.80亿元,同比减少7.9%;实现毛利1102.31亿元,同比减少10.2%;整体毛利率为9.5%,较2023年减少0.2个百分点[98]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由去年的34.39亿元增长16.8%至40.18亿元[99] - 2024年公司其他开支由去年的12.43亿元减少31.9%至8.47亿元[100] - 2024年公司金融资产及合同资产减值净损失为67.98亿元,较去年减少4.9%[101] - 2024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为69.44亿元,同比增长1.4%,占收入比重为0.6%,较去年增长0.1个百分点[104] - 2024年公司行政开支为254.95亿元,同比减少12.0%,占收入比重为2.2%,较去年减少0.1个百分点[105] - 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由去年的300.00亿元减少11.2%至266.32亿元[106] - 2024年公司总收入1160.31亿元,同比减少8.2%,所得税前利润40.61亿元,同比减少14.6%[112] -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80.51亿元,较2023年减少103.13亿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822.89亿元,较2023年增长76.49亿元;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573.95亿元,较2023年增长302.64亿元[118] - 2024年公司资本性支出总额710.37亿元,较2023年减少5.3%[119] - 2024年年末存货余额723.72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26.6%,存货周转天数22天,较2023年增长5天[122] - 2024年年末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3594.46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85.6%,周转天数86天,较2023年增长36天,一年以上占比17.4%[122][123] - 2024年末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较2023年末增长31.3%至7731.69亿元,周转天数从169天增至233天,一年以上占比从7.5%降至6.3%[125] - 2024年末长期借款为3737.3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8.0%;短期借款为1442.31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7.3%[128] - 2024年银行借款年利率为0.50%至11.20%,长期债券固定年利率为2.18%至4.80%,其他借款年利率为2.65%至4.80%,平均融资成本率为3.57%,同比减少0.31个百分点[129] - 2024年末和2023年末浮息借款分别为3027.96亿元和2537.18亿元[131] - 2024年末负债比率为77.4%,较2023年末的74.9%增长2.5个百分点[134] - 2024年未决诉讼或有负债为25.76亿元,2023年为43.27亿元[136]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有限售条件股份从18126.67万股降至11106.69万股,比例从0.73%降至0.45%[9]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从2457092.9283万股增至2463079.8219万股,比例从99.27%增至99.55%[9] - 公司股份总数从2475219.5983万股降至2474186.5118万股[9] - 2024年12月25日,公司对43名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7,384,576股限制性股票办理回购注销[11] - 2024年12月25日,公司对14名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1,380,123股限制性股票办理回购注销,公司总股本由24,750,629,817股变更为24,741,865,118股[12] - 2025年3月13日,公司拟回购注销《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项下856,199股限制性股票[13] - 2025年3月13日,首次授予部分第二批次符合解除限售条件的激励对象调整为635人,可申请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数量调整为51,449,722股[1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二批次解除限售上市流通总数为51,449,722股[14] - 2024年全年考虑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的每股收益为1.085元,不考虑为1.085元;2024年第四季度考虑为0.301元,不考虑为0.297元[16] - 2024年全年考虑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的每股净资产为12.30元,不考虑为12.29元;2024年第四季度考虑和不考虑均为0.31元[16]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期初限售股数为181,266,700股,报告期解除限售股数为70,199,801股,报告期增加限售股数为0股,期末限售股数为111,066,899股[19] 股东相关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64,569户,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66,293户[21]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户,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户[21] -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期末持股数量为11,623,119,890股,持股比例46.98%[23]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报告期内增持529,029股,期末持股数量为4,010,733,746股,持股比例16.21%[23] - 国新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增持123,341,567股,期末持股数量为742,605,892股,持股比例3.00%[23]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增持162,516,837股,期末持股数量为619,264,325股,持股比例2.50%[2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减持28,017,126股,期末持股数量为514,285,344股,持股比例2.08%[23] -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期末持股数量为230,435,700股,持股比例0.93%[23] -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报告期内增持67,811,563股,期末持股数量为193,002,605股,持股比例0.78%[23]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报告期内增持100,549,648股,期末持股数量为177,334,519股,持股比例0.72%[23] -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期初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数量合计125,191,042股,比例0.51%,期末为193,002,605股,比例0.78%[30]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期初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数量合计76,784,871股,比例0.31%,期末为177,334,519股,比例0.72%[30] -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退出转融通出借,期末转融通出借股份且尚未归还数量为0,信用账户持股以及转融通出借尚未归还的股份数量为0[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铁工持有A股11,458,725,890股,约占全部已发行A股的55.80%,约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46.31%[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BlackRock, Inc.持有H股好仓250,020,003股,约占全部已发行H股的5.94%,约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1.01%;持有淡仓35,479,000股,约占全部已发行H股的0.08%,约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0.14%[34]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3月7日,单位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为陈文健,主要经营建筑工程等业务[36] -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46.98%的股权[39]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中铁工90%的股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中铁工10%的股权[40] - 截至报告期末,除HKSCC Nominees Limited外,公司无其他持股在百分之十以上的法人股东[43] 公司业务成果与荣誉 - 2024年公司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参与主场外交活动,建成重点工程[45] - 2024年公司交付全球首台大直径会“爬陡坡”的隧道掘进机等一批“国之重器”,为交通强国战略贡献力量[45] - 6家所属企业获国资委「科改」「双百」行动考核标杆或优秀成绩[46] - 7项工程入选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46] - 12项管理创新成果获评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46] - 10项工程获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施工技术竞赛一等奖[47] - 公司连续19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5位,《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9位;连续16年获上交所上市公司考核A级,连续11年获上交所资讯披露A类评价结果[59] - 公司TBM/盾构产销连续8年世界第一,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排名建筑央企第一[63] - 公司拥有各类资质及许可4052项,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84项,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占全国数量50%以上[67] - 公司拥有3个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0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52个省部研发中心(实验室)[68] - 公司累计获鲁班奖246项、国优工程奖546项(含金质奖4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200项等多项荣誉[70] - 2024年ENR全球150家最大设计企业排名第28位,225家最大国际设计企业排名第139位[70] - 2024年51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准,11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准,202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准[81] - 依托“崇太长江隧道”打造九大智慧建造体系,推动盾构隧道智慧建造进入V2.0时代[81] - 研制全球首台大直径会“爬陡坡”的隧道掘进机“永宁号”,填补大倾角斜井施工建设领域技术空白[81] - 报告期内公司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240项、授权专利9745项、省部级工法1416项,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2] - 公司获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3385项,PCT等海外专利296项[82] - 公司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82] 行业宏观数据 - 2024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6,501.1亿元,同比增长3.85%;竣工产值135,238.8亿元,同比降低1.65%;新签合同额337,500.5亿元,同比下降5.2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83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0.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37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2.63%;实现利润7,513亿元,同比下降9.8%[49] - 202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49] - 2024年全国累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公里,新增运营线路25条[49] - 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49] - 202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新签合同额2,67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完成营业额1,659.7亿美元,同比增长3.1%[51] - 2024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36.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