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源集团控股(02451) - 2024 - 年度业绩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年内溢利为1.161亿元,同比下降约20.3%[3] - 年内溢利(扣除以股份为基础之付款开支的影响)为1.54亿元,同比下降约5.9%[3] - 2024年收益为50.71956亿元,2023年为50.82982亿元[4] - 2024年毛利为6.65013亿元,2023年为6.81239亿元[4] - 2024年经营溢利为1.10171亿元,2023年为1.4039亿元[4] - 2024年资产总值为43.24343亿元,2023年为38.62481亿元[8] - 2024年流动净资产为1.51123亿元,2023年为8.01603亿元[8]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4.97732亿元,2023年为15.27565亿元[10] - 2024年负债总额为28.26611亿元,2023年为23.34916亿元[10] - 2024年货品销售收益为503475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17533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来自服务的收益为3720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5449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总收益为507195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82982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其他收入为88,141千元,2023年为62,720千元;其他开支2024年为12,282千元,2023年为6,522千元[22]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为15,882千元,2023年为8,728千元[23] - 2024年所用原材料及耗材开支为4,073,292千元,2023年为4,069,415千元;雇员福利开支2024年为364,282千元,2023年为330,078千元等多项开支有相应数据[24] - 2024年财务成本总额为21,983千元,2023年为21,984千元;财务收入净额2024年为16,417千元,2023年为10,677千元[2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9,363千元,2023年为5,533千元[26] - 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16,757千元,2023年为145,607千元[28][30] - 2024年已发行股份的加权平均数为395,120千股,2023年为335,859千股[28][30]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30元,2023年为0.43元[28] - 2024年就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调整为7,383千股,2023年为1,651千股[30]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2,503千股,2023年为337,510千股;每股摊薄盈利2024年为0.29元,2023年为0.43元[30]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存货分别为人民币303,068千元和254,028千元,同比增长19.3%;确认为销售成本的存货金额分别约为人民币4,076,307,000元和4,068,630,000元[31]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即期分别为人民币337,563千元和199,565千元,同比增长69.2%;扣除减值拨备后分别为312,216千元和179,838千元[32] - 2024年和2023年应收票据分别为人民币48,283千元和29,790千元,同比增长62.1%;扣除减值拨备后分别为48,086千元和29,678千元[33] - 2024年应收融资租赁款项-即期为0,2023年为人民币9,700千元,扣除减值拨备后为9,439千元[34]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非即期分别为人民币499千元和4,669千元,同比下降89.3%;扣除减值拨备后分别为486千元和4,543千元[37]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分别为人民币415,338千元和330,690千元,同比增长25.6%[38]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以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为人民币1,655,711千元和1,552,893千元,同比增长6.6%[41] - 2024年和2023年借款总额分别为人民币1,002,333千元和643,346千元,同比增长55.8%[43] - 公司2024年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增长,但净利润从2023年的1.456亿人民币减少约20.3%至2024年的1.161亿人民币[45] - 扣除股份付款开支影响后,公司2024年溢利为1.54亿人民币,较2023年仅略微减少约5.9%[45] - 电动自行车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2699.9百万元增长11.7%至2024年的3016.5百万元[68] - 电动踏板车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1021.4百万元减少30.3%至2024年的711.4百万元[68] - 集团销售成本2023年为4401.7百万元,2024年为4406.9百万元,保持相对稳定[70] - 集团毛利从2023年的681.2百万元减少2.4%至2024年的665.0百万元[71] - 集团毛利率2023年为13.4%,2024年为13.1%,保持相对稳定[72] - 集团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189.4百万元增长22.1%至2024年的231.2百万元[75] - 集团年内溢利从2023年的145.6百万元减少20.3%至2024年的116.1百万元[83] - 集团存货从2023年的254.0百万元增长19.3%至2024年的303.1百万元[84] - 集团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184.4百万元增长69.6%至2024年的312.7百万元[85] - 集团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从2023年的330.7百万元增长25.6%至2024年的415.3百万元[86]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末的9.586亿元增长约30.9%至2024年末的12.553亿元[8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末的5.453亿元减少约9.8%至2024年末的4.917亿元,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020万元[89]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末的4.456亿元增长约8.5%至2024年末的4.833亿元[90] - 资产总值从2023年末的38.625亿元增长约12.0%至2024年末的43.243亿元,负债总额从23.349亿元增长约21.1%至28.266亿元,资产负债率从60.5%增至65.4%,流动比率从1.44倍降至1.06倍[9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末的9.95亿元减少约44.3%至2024年末的5.545亿元,杠杆比率从42.6%增至68.1%[93]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从2023年末的6.433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10.023亿元,占总负债比例从27.6%升至35.5%[94] - 银行授信从2023年末的16.65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25.35亿元,已动用金额从9.216亿元增至11.164亿元[95] - 资本开支从2023年的2.033亿元增长约113.2%至2024年的4.334亿元[96] - 员工数量从2023年末的2906名增至2024年末的3085名,员工开支从2023年的4.781亿元增长约4.0%至2024年的4.974亿元[98] 股息分配 - 公司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5港元,2023年为零[3] - 公司董事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5港元,总金额约6150万港元[40] - 董事会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5港元,合共约6150万港元[1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9年2月1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3年10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11][13] - 公司功能货币为港元,位于中国的集团实体功能货币为人民币,综合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列示[13] 会计准则相关 - 多项新订或修订准则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对集团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15][16] - 集团尚未提早采用部分新会计准则及诠释,预计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可能影响综合全面亏损表呈列[17] 客户与经营分部情况 - 2023年及2024年,无单个客户收益占集团收益10%以上[19] - 集团仅有一个可呈报经营分部,负责开发、制造和销售电动车及相关配件[20] - 集团90%以上的收益、经营溢利、非流动资产及负债来自中国[21]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729项专利,2024年新增313项专利申请并获得247项新专利授权[46][47] - 公司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1.894亿人民币增加约22.1%至2024年的2.312亿人民币[47] - 2024年公司推出30多款新车型,新车型结合智能电池系统及防滑安全的牵引力控制系统[48] - 公司重庆智能生产工厂于2024年11月开始试运行,一期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力达200万辆[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线下分销网络覆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328个城市,拥有超1400家经销商及超12800家线下零售店[50] - 2023年公司与哈啰单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4年成为滴滴青桔电动两轮车主要供应商并与美团建立伙伴关系[52]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际客户66家,新进7个国家[53] - 2025年公司计划优先发展高端电助力自行车,扩展至电动出行领域生态系统服务[56] - 公司计划改进数字化电池管理系统,构建创新驱动型产品生态系统[58] - 公司建立统一研发平台,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协议,简化开发流程[58] - 公司计划进行战略性智能制造转型,2026年前获国家级认可[59] - 公司围绕“一部车骑十年”营销主题,加强与消费者互动,重视综艺娱乐营销[54] - 公司开展“全国安全公益行”活动,自主研发技术获“2024 ESG时代先锋案例”殊荣[55] - 2024年12月公司推出「LYVA」品牌并在杭州西湖开设首家自营门店,截至公告日期,LYVA自营门店数量达四家[61] - 公司将发展高端电助力自行车品牌「LYVA」,进军人民币10,000元级别的高端电助力自行车市场[62] - 公司售后业务线将为市面上约400百万辆电动车提供智能设备改装服务[64] 市场情况 - 2025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预计强劲增长,市场竞争将转向质量驱动的差异化竞争[57] - 全球电助力自行车市场价值预计从2024年的35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6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10%[60] - 全球电助力自行车市场中,亚太地区约占63%,欧洲占31.4%,北美占3.9%[60] 股份计划相关 - 公司于2023年7月20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于2023年8月21日有条件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计划[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对应16,736,000股相关股份的购股权,占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总数约4.08%,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已授予108名合资格参与者[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对应15,321,275股相关股份的购股权,占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总数约3.7%,尚未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行使[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3,212,500份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涉及3,212,500股首次公开发售后奖励股份,占截至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总数约0.8%,已以零代价授予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计划项下107名合资格参与者[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陈郭胜未行使的购股权为1,726,600份[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未行使的购股权为3,129,400份,报告期间内行使140,280份,行使前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5.30港元[103][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其他雇员(除五名最高薪酬人士外)未行使的购股权为13,606,600份,报告期间内行使1,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