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凯盛新能(600876) - 2024 Q4 - 年度财报
600876凯盛新能(600876)2025-03-28 22:1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凯盛新能,代码600876;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凯盛新能,代码01108[19]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谢军[14] - 董事会秘书为陈红照,证券事务代表为赵志明[16]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唐宫中路9号[17]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交易所网址为http://www.sse.com.cn、http://www.hkexnews.hk[18] - 公司聘请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为郑建利、付俊惠[20] - 中国法律顾问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香港法律顾问为李伟斌律师行[20] - H股股份过户登记处为香港证券登记有限公司[20] 母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224.21万元,年初未分配利润为 - 65,666.87万元,期末未分配利润为 - 65,442.66万元[6] - 公司拟定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利润分配[6]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45.94亿元,同比下降30.34%[22][3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0亿元,同比由盈转亏,降幅254.52%[22][30]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0.1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3.18%[2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94元/股,同比下降254.10%[2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11%,较上年减少23.02个百分点[23]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159.48万元,较2023年的2.03亿元减少[25][2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4亿元,同比下降374.48%[22]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99元/股,同比下降430.00%[23]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94亿元,同比减少20.01亿元;营业利润为-7.81亿元,同比减利12.8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10亿元,同比减利10.0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基本每股收益为-0.94元;资产负债率为64.45%,较2023年末上升5.11个百分点[38] - 营业收入45.94亿元,同比减少30.34%;营业成本47.94亿元,同比减少17.78%;销售费用1631.30万元,同比减少17.50%;管理费用1.51亿元,同比增加2.61%;财务费用1.11亿元,同比增加49.89%;研发费用1.74亿元,同比减少30.75%;其他收益5748.58万元,同比减少75.57%;信用减值损失-649.85万元,同比减少201.86%;资产减值损失-1.29亿元,同比减少42957.08%;资产处置收益339.19万元,同比减少92.48%;所得税费用-1.18亿元,同比减少421.88%[3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4亿元,同比减少374.48%;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9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63亿元,同比减少36.36%[39] - 本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45.9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0.34%,营业成本47.9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78%[41] - 销售费用1631.30万元,较2023年减少17.50%;管理费用1.51亿元,较2023年增加2.61%;研发费用1.74亿元,较2023年减少30.75%;财务费用1.11亿元,较2023年增加49.89%;所得税费用-1.18亿元,较2023年减少421.88%[52] - 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流出393,894,521.10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37,400,789.04元[56] - 报告期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净流出569,345,714.34元,较去年同期净流出减少1,188,924,527.39元[56] - 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净流入862,971,071.63元,较去年同期净流入减少493,151,043.14元[56] - 2024年末货币资金140,369,169.47元,较上期减少48.67%;应收票据651,423,089.16元,较上期增加248.22%[57] - 2024年末流动比率0.65(2023年1.20),速动比率0.41(2023年0.80),应收账款周转率3.63次(2023年5.31次),存货周转率5.40次(2023年8.03次)[58]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0,564,767.60元,99.49%为人民币,0.51%为外币[59] - 2024年末流动负债5,101,697,302.17元,较2023年末增长22.80%;非流动负债2,829,365,698.22元,较2023年末减少12.13%[60]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64.45%(2023年59.34%)[60] - 2024年营业收入45.94亿元,利润总额-7.81亿元,净利润-6.63亿元[72] - 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为64.45%,比去年同期末上升5.11个百分点[74]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4.61亿元[82] 财务指标变动原因 - 营业收入变动因光伏玻璃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滑且出货量下降;营业成本变动因大宗原料采购价格下降且出货量下降[39] - 销售费用变动因销售人员薪酬下降;管理费用变动因人员结构优化辞退福利增加;财务费用变动因带息负债存量规模增加[40] - 研发费用变动因新立项研发项目减少;其他收益变动因政府补助减少;信用减值损失变动因涉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增加[40] 业务线项目进展 - 洛阳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电池封装材料一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约14.7亿元,一期项目A线已投产,B线初步具备点火条件;北方玻璃项目已具备点火条件[31] - 洛阳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电池封装材料一期项目本报告期完成投资8.74亿元,累计完成14.71亿元;北方玻璃一期项目本报告期完成投资6.11亿元,累计完成9.00亿元[65] 公司经营成果 - 公司全年实现减亏约1.25亿元[32] 研发情况 - 全年开展研发项目54项,研发投入近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超4%;申请专利76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获得授权3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33] - 研发投入合计195,585,131.52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26%,资本化比重19.70%[53] - 公司研发人员375人,占总人数比例13.54%[54] 业务线产品数据 - 光伏玻璃生产量34203万平方米,销售量34006万平方米,库存量3918万平方米,较上年分别增减-1.00%、-6.65%、109.43%;其他功能玻璃生产量0万重箱,销售量25万重箱,库存量23万重箱,较上年分别增减-100.00%、-85.63%、-52.08%[44] - 2022年10月11日签订的光伏玻璃战略合作协议,本报告期履行金额约1.8亿元;2022年10月24日签订的光伏玻璃长期采购合同,本报告期履行金额约8.2亿元[45] - 报告期集团向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33.56亿元,约占年度营业收入73%,最大客户约占18%;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1.20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7%,最大供应商约占23%[49]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新材料行业营业收入45.48亿元,营业成本47.64亿元,毛利率-4.77%,营业收入较上年减少30.41%,营业成本较上年减少17.80%,毛利率减少16.07个百分点[43] - 光伏玻璃产品营业收入45.26亿元,营业成本47.43亿元,毛利率-4.79%,营业收入较上年减少29.11%,营业成本较上年减少15.87%,毛利率减少16.49个百分点[43] - 中国(除港澳台地区)营业收入44.42亿元,营业成本46.61亿元,毛利率-4.94%,营业收入较上年减少27.48%,营业成本较上年减少14.26%,毛利率减少16.19个百分点[43] - 直销模式营业收入43.44亿元,营业成本45.42亿元,毛利率-4.55%,营业收入较上年减少28.02%,营业成本较上年减少15.08%,毛利率减少15.92个百分点[44] - 经销模式营业收入2.04亿元,营业成本2.23亿元,毛利率-9.40%,营业收入较上年减少59.25%,营业成本较上年减少50.23%,毛利率减少19.83个百分点[44] 行业情况 - 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约277.57GW,同比增长28.3%,累计装机规模约885.68GW[85] - 2025年中国光伏产业将进入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新阶段,国内光伏装机量增速预计放缓[86]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以新能源市场为导向,发挥超薄光伏玻璃生产技术优势[87] - 2025年公司将围绕相关规划布局,推进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与国际化转型,提升先进产能比重[88] 公司风险与应对 - 公司面临行业、原燃料价格、新工程项目、信用等风险,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89][90] 公司治理相关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及监事未与公司订立服务合约,无管理合约、股份回购等事项[91]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内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守则条文[92]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或与其有关实体未从重要交易等中拥有重大权益[94] - 报告期内公司遵循相关法规完善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等权责划分[96][97] - 报告期内公司修订完善16项治理制度,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98] - 公司严格按法规要求披露信息,搭建与投资者沟通桥梁,及时回应投资者问题[98] - 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于2月5日召开,审议多项框架协议相关议案[100] - 2023年度股东会于6月25日召开,审议2023年度多项报告、利润分配预案等议案[100] - 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于12月11日召开,审议修订公司章程等议事规则议案[101] - 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于12月30日召开,审议委任陈鹏、吴丹为董事议案[101] - 董事参加董事会和股东会情况:部分董事本年应参加董事会10次,均亲自出席,出席股东会4次;袁坚等应参加8次,均亲自出席,出席股东会2次等[114][115] - 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10次,其中现场会议1次,通讯方式召开6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3次[115] - 董事会下设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战略、合规委员会,各有成员[116] - 报告期内审计(或审核)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各类报告及议案[117][118]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薪酬与考核、战略委员会各召开1次会议,合规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119][120][121][122]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10次,时任董事均积极参与[133] - 报告期末公司第十届董事会9名成员年龄范围在39 - 61岁,有3名女士[134] - 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届任期与其他董事一致,但连任时间不得超过六年[136]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有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7]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及业绩公告已经审计(或审核)委员会审阅[137] - 2024年度公司秘书叶沛森先生接受了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37] -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向董事会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138] - 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1%以上(含1%)的股东,可在股东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在收到提案后2日内发出股东会补充通知[138] 人员薪酬与持股 - 执行董事章榕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05.81万元[102] - 独立董事张雅娟、范保群、陈其锁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均为10万元[102] - 独立董事袁坚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为5万元[102] - 职工监事张平威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为37.35万元[102] - 职工监事李华东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为65.48万元[102] - 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陈红照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为69.20万元[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及关联人士无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权益或淡仓[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授予董事、监事或其配偶、十八岁以下子女认购公司或相关法团股份或债权证权利[105]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相互间不存在配偶、同居、亲属等特定关系[105] - 公司相关人员合计持有股份数量为2000[103] - 叶沛森持有股份对应数值为11.19[103] - 王蕾蕾持有股份对应数值为62.58[103] - 赵虎林持有股份对应数值为5[103] - 殷新建持有股份对应数值为88.44[103] - 杨伯民持有股份对应数值为60.12[103] - 所有人员持有股份对应数值合计为554.64[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