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20.18334亿元,较2023年的23.76487亿元下降15.1%[4] - 2024年毛利为5.0554亿元,较2023年的9.79393亿元下降48.4%[4] - 2024年年内溢利为6975.5万元,较2023年的3.91553亿元下降82.2%[4]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7407.5万元,较2023年的3.96993亿元下降81.3%[4]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资产净值为80.78818亿元,较2023年的82.79316亿元下降2.4%[4] - 2024年服务成本为15.12794亿元,2023年为13.97094亿元[5] - 2024年经营溢利为1.07046亿元,较2023年的5.13162亿元大幅下降[5]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04039亿元,较2023年的5.06951亿元下降[5]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10元,2023年为0.53元[6] - 2024年摊薄每股盈利为0.10元,2023年为0.53元[6]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4364954千元,2023年为2905192千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为5031198千元,2023年为7121967千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110568千元,2023年为1467365千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3920630千元,2023年为5654602千元[7]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285584千元,2023年为8559794千元[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206396千元,2023年为278753千元[8] - 2024年净资产为8079188千元,2023年为8281041千元[8]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8078818千元,2023年为8279316千元[8]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370千元,2023年为1725千元[8] - 2024年收益为2018334千元,2023年为2376487千元[14] - 2024年12月31日,分配至未履行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总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2023年为33亿元[15] - 2024年可报告分部收益为23.36043亿元,2023年为25.2316亿元;2024年可报告分部毛利为5.01254亿元,2023年为9.72625亿元[19] - 2024年综合毛利为5.0554亿元,2023年为9.79393亿元[20] - 2024年来自中国外部客户的收益为15.79381亿元,美国为4.15422亿元;2023年中国为17.9773亿元,美国为5.66271亿元[21] - 2024年指定非流动资产在中国为16.43135亿元,美国为3.55015亿元;2023年中国为17.26507亿元,美国为3.39194亿元[22]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61181亿元,2023年为2.40522亿元[23] - 2024年财务成本为244.8万元,2023年为314.2万元[24] - 2024年员工成本为6.39224亿元,2023年为6.34133亿元[24]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为10,092千元,折旧费用为134,996千元,确认预期信贷亏损为19,140千元,存货成本为821,555千元[25] - 2024年即期税项年内拨备为74,561千元,递延税项暂时差拨回为40,277千元,所得税总计34,284千元[2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74,075,000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49,477,334股计算[26]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根据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74,075,000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经摊薄)749,477,334股计算[27]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0.03元,总计22,385千元;2023年为每股0.16元,总计119,977千元[29] - 2024年支付上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0.16元,总计119,634千元;2023年为每股0.40元,总计214,244千元[30]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资产为624,974千元,流动资产为2,021,097千元[31]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13,593千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181,168千元;应收票据为36,835千元[31]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50,222千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为47,904千元[33] - 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749,477,334股,金额为749,477千元[34] - 2024年公司收益为20.183亿元,较2023年的23.765亿元减少15.1%[62] - 2024年服务成本为15.128亿元,较2023年的13.971亿元增加8.3%[64] - 2024年毛利及毛利率分别为5.055亿元及25.0%,2023年分别为9.794亿元及41.2%[65]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612亿元,较2023年的2.405亿元减少33.0%[66]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032亿元,较2023年的1.425亿元减少27.6%[66]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亏损0.041亿元,较2023年的收益0.432亿元减少109.5%[67] - 2024年生物资产公平值变动产生亏损1.229亿元,较2023年的2.888亿元减少[68]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2790万元,较2023年的2460万元增加13.3%[69] - 2024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为3.159亿元,较2023年的2.965亿元增加6.6%[70] - 2024年研发开支为9290万元,较2023年的9690万元减少4.1%[71] - 2024年财务成本为240万元,较2023年的310万元减少22.1%[72]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430万元,较2023年的1.154亿元减少70.3%,实际税率从22.8%增至33.3%[73] - 2024年年内溢利为6980万元,较2023年的3.916亿元减少82.2%,净利率从16.5%降至3.5%[74]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652亿元,较2023年的28.629亿元减少66.3%[76]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14.0%,较2023年的17.4%下降[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2652名雇员,报告期内员工成本总额约6.392亿元,2023年同期为6.341亿元[104] - 2024年集团资本开支涉及2.64亿元,2023年为1.869亿元[110]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溢利分派计划,每股普通股股息0.03元,建议末期股息总金额约22385229元[113] - 2023年每股普通股股息0.16元,末期股息总金额为119977000元[1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非临床研究服务收益19.175亿元,占比95.0%;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收益0.999亿元,占比5.0%;销售实验模型收益0.009亿元[63] 业务发展与技术创新 - 2024年北京设施通过FDA GLP的现场检查,这是北京设施接受FDA的第3次GLP现场检查,也是公司两个设施第5次通过FDA GLP检查[37] - 公司具备中国NMPA、美国FDA、经合组织OECD、韩国MFDS、日本PMDA等GLP资质[38] - 公司在眼科药物评价方面开发和优化更多眼科疾病模型,完善新的检查评价指标[39] - 公司建立不同种属动物的听觉功能评价以及大动物的内耳圆窗注射给药技术等,提升耳科药物评价方法和技术[40] - 公司完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各类给药方式,增加精神类药物新模型建立和行为学评价方法[41] - 公司建立GLP - 1、GCG等受体亲和力检测、HP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等[41] - 公司建立GLP - 1R/GCGR/GIPR靶点药物的系统性非临床评价方法和完整非临床研究体系[42] - 小分子药物加强体外代谢平台建设,针对不同药物建立多种检测方法;大分子药物服务能力全面,涵盖多种药物类型,分析方法有大量技术创新[43] - 公司紧跟前沿药物热门产品,更新完善创新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体系和思路,参与跟进最新药物评价指导原则制定[44] - 集成化新药研发平台以服务创新药物研发为核心,为新药研发机构早期提供关键信息和技术支持[45] - 公司拥有一站式新药开发解决方案,药物发现平台具备生物药早期发现服务能力,建立多个前沿技术平台[46] - 蛋白质和抗体研发平台可实现300 - 500mg级的抗体瞬时表达,提供多种重组蛋白表达和纯化服务[46] - 抗体发现平台提供多种高通量抗体发现技术,ADC研发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双抗平台支持多种双抗结构构建[47] - 2024年公司作为国创中心参建单位,承担药物概念验证平台的新药评价子平台建设工作[48] - 公司临床服务板块在I期、IIT早期临床研究领域优势凸显,在特色领域积累丰富经验,提供一站式临床运营服务[49] - 公司临床样本检测板块业绩良好增长,服务项目种类持续提升,涵盖多种创新药物的临床样本分析及药物代谢研究[49] - 2024年11月临床检测实验室新址建设竣工,2025年1月完成整体功能性迁移,产能显著提升[50] - 2024年非人灵长类实验模型整体存栏数量平稳增长,主要管理指标进一步提升和优化[52] - 公司在基因编辑方面针对纳米抗体小鼠平台进行抗体多样性与亲和力升级,并利用初代纳米抗体小鼠进行纳米抗体筛选[52] - 公司在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基础上加入肝细胞缺陷编辑,升级为“肝脏人源化小鼠模型”,已进入小鼠体内“人肝功能评价”最后阶段[52] - 公司申请了一项细胞模型专利(ZL 2023 1 1309170.3),并升级基因编辑工具为业界独创“HINI平台”[52] - 2024年公司业务向“人源多功能干细胞生产”以及“类器官平台”方向拓展[53] - 公司成功建立骨肉瘤类器官体外药物敏感性测试,未来计划将该平台推向市场[54] - 公司计划加大投入开展类器官及类器官诱导试剂盒的生产并推向市场[54] - 公司完成所有相关检测方法的开发与验证,构建生物技术药物质量研究关键技术平台,申请并公开专利12项[55] - 公司业务主要检定方法均通过CNAS认证和GLP认证[55] 业务运营与市场情况 - 公司2024年整体在手订单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签署订单金额约为人民币18.4亿元[35] - 公司2024年度来自海外客户的签署订单金额约为人民币3.8亿元[35] - 公司2024年营销工作重点包括新增客户及新签约项目数量增长、多领域新签约项目数量上涨等[35] - 国内CRO行业处于转型期,企业有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国际化服务、兼并重组等趋势[79][80][81]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是以药物非临床评价服务为核心,打造黄金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CRO公司[82] - 2025年公司将在药物非临床服务多关键领域发力,完善药理及毒理学研究和评价能力,推进人工智能工作流程优化[83] - 公司将以现有药理毒理学技术体系为基础,丰富完善评价平台及技术体系,拓展医疗器械、兽药及宠物药评价能力[84] - 药物发现服务板块将整合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早期研发服务,构建多种平台和模型[84] - 公司推进国际化,打通上下游链条,加强海外市场推广,增强国际业务团队建设,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84][85] - 2025年公司将聚焦战略需求,强化人员建设,引进培养高端及复合型人才,优化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85] - 公司推进人力资源数字化建设,加强各模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利用大数据支持人才战略决策[85] - 药物临床服务方面,公司将加强创新药早期临床品牌建设,借助非临床业务资源提供精准临床开发策略[86] - 公司拓宽临床检测服务范围,增加医学检验实验室能力与资质,扩大检测团队规模[86] - 公司增强临床运营队伍建设,通过高效管理和内部培训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运营质量[86] - 公司将加大创新投入,特别是在新实验模型和类器官的建设与应用方面[88] - 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出更多免疫细胞人源化小鼠模型[88] - 公司为满足客户海外申报需求,持续提升中美双注册能力[87] - 公司将优化非人灵长类种群结构,提高产出率,确保实验模型稳定供应[88] - 公司将大力开展老龄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开发,针对肥胖、糖尿病等领域[88] - 公司
昭衍新药(06127) - 2024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