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营收4.716亿元,较2023年的3.266亿元增长44.4%[3] - 公司2024年毛利4.24亿元,较2023年的2.891亿元增长46.7%[3] - 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5800万元,较2023年的6210万元下降6.6%[3]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2.456亿元,较2023年的1.514亿元增长62.2%[3]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62元,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57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收入4.71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2.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20.83亿人民币,较年初增长4.8%;净资产为19.97亿人民币,较年初增长3.7%[8]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3.266亿元增长44.4%至2024年的4.716亿元[25] - 营业成本从2023年的3750万元增加26.9%至2024年的4760万元[31] - 毛利从2023年的2.891亿元增长46.7%至2024年的4.24亿元[36] - 税金及附加从2023年的470万元增长18.5%至2024年的560万元[37] - 销售费用从2023年的4540万元增长56.8%至2024年的7110万元[38] - 管理费用从2023年的4210万元减少15.4%至2024年的3560万元[39] - 研发费用从2023年的6210万元减少6.6%至2024年的5800万元[40] - 财务费用从2023年的 - 870万元减少175.3%至2024年的 - 2390万元[41]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 - 600万元变为2024年的700万元[42] - 公司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的2.17亿元增长87.1%至2024年的4.05亿元[43] - 公司净利润从2023年的15.14亿元增长62.2%至2024年的24.56亿元[4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从2023年的121.2亿元减少7.5%至2024年的112.13亿元[46]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从2023年的135.65亿元减少1.7%至2024年的133.3亿元[48]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从2023年的约8.67亿元减少1.5%至2024年的约8.54亿元[52] - 公司资本承担从2023年的约0.0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1.92亿元[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有314名,2023年为219名;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0.44亿元[56]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3年的959,773.15元增长至2024年的1,513,992.96元[59] - 公司2024年流动比率为16.8倍,2023年为23.9倍;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4.1%,2023年为3.0%[59] - 公司应收账款从2023年的32,686,279.66元增长至2024年的70,327,733.16元[62] - 2024年末资产总计20.83亿元,较2023年末的19.87亿元增长4.83%[63]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6.66亿元,较2023年末的5.71亿元增长16.53%[63] - 2024年末负债合计8598.20万元,较2023年末的6019.06万元增长42.85%[65] - 2024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19.97亿元,较2023年末的19.27亿元增长3.60%[65]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72亿元,较2023年的3.27亿元增长44.39%[67] - 2024年营业总成本1.94亿元,较2023年的1.83亿元增长6.06%[67] - 2024年营业利润2.86亿元,较2023年的1.72亿元增长66.04%[68] - 2024年利润总额2.86亿元,较2023年的1.73亿元增长65.34%[68] - 2024年净利润2.46亿元,较2023年的1.51亿元增长62.21%[68] - 2024年所得税费用4053.15万元,较2023年的2165.79万元增长87.15%[68] - 综合收益总额为245,559,893.33元,上年为151,378,805.98元[71]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71元/股,上年为0.44元/股[71] - 2024年度按中国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45,559,893.33元,2023年度为151,378,805.98元[81] - 2024年12月31日按中国会计准则净资产为1,997,049,397.80元,2023年为1,926,747,577.79元[81] - 2023年度按国际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51,528,713.31元,2023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1,926,675,345.63元[81] - 2023年度净利润按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为 -149,907.33元,2023年12月31日净资产差异为72,232.16元[81] - 2024年应收账款小计85,268,250.80元,坏账准备14,940,517.64元,合计70,327,733.16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0,650,659.44元、7,964,379.78元、32,686,279.66元[92] - 2024年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5,268,250.80元,占比100.00%,坏账准备14,940,517.64元,计提比例17.52%;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0,650,659.44元、100.00%、7,964,379.78元、19.59%[93] - 2024年应付账款合计31,393,102.65元,2023年为18,876,454.29元[94] - 2024年合同负债合计15,068,531.19元,2023年为12,593,113.83元[95] - 2024年其他应付款合计7,668,902.54元,2023年为9,051,099.01元[96] - 2024年营业收入471,643,607.84元,营业成本47,613,661.01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26,622,948.96元、37,530,806.29元[97] - 2024年所得税费用合计40,531,479.75元,2023年为21,657,881.67元[98]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利润245,559,893.33元,基本每股收益(持续经营)0.71;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51,378,805.98元、0.44[99] - 2024年和2023年无潜在已发行摊薄普通股,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100] - 执行《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未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87][88][90] - 2024年费用合计2.12亿元,较2023年的1.87亿元增长13.51%[101]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62元,合共约2.15亿元,2023年为1.98亿元[103] - 2024年封堵器分部主营业务收入4.71亿元,较2023年的3.26亿元增长44.56%[106][107] - 2024年研发费用5799.21万元,较2023年的6207.37万元下降6.57%[106][107] - 2024年利润总额2.86亿元,较2023年的1.73亿元增长65.34%[106][107] - 2024年及2023年资本化研发开支分别约为8256.38万元及7983.80万元[107] 财务报告准则变更 - 2024年4月8日董事会批准将境外财务报告披露准则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更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4] 公司产品情况 - 公司拥有29款已上市封堵器、心脏瓣膜及配件产品[5] - 公司有4款注册审评及注册准备中产品[5] - 公司有28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产品[5] - 公司在传统金属类医疗器械方面有超20年行业经验[5] - 公司拥有11款已完成商业化的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第四代MemoSorb®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于2024年8月14日获批[9] - 公司第一代左心耳封堵器和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分别于2020年及2012年成功商业化[11] - 公司第二代MemoSorb®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于2023年9月获批上市,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接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11] - 公司Bio - 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已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阶段[11] - 公司房间隔穿刺及手术配套的多款产品已商业化,部分产品处于临床准备、注册资料准备等阶段[7] - 公司主动脉及外周领域的生物可降解主动脉封堵器和栓塞用封堵器近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2] - ScienCrown®瓣膜于2024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13] - RF - Lance®射频穿刺仪和RF - Lance®一次性射频房间隔穿刺针分别于2024年4月和7月在国内获批上市[16] - 圈套器II代产品于2023年下半年取得注册证并上市销售[16] - 主动脉瓣膜球囊扩张导管于2024年底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17] - 超硬导丝于2024年第4季度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4季度获批上市[17] - 针对单纯主动脉瓣返流患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计划于2025年底开展临床试验[13] - 经心尖二尖瓣夹系统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注册申请[13] - 公司自主研发的TMVR系统即将同步进入型式检验阶段[13] - 适用于左心室辅助的经导管左心室辅助系统处于临床前型式检验阶段,并已开展批量动物实验[15] - 需要低流量支持的患者或高风险PCI的小直径经导管左心室辅助系统和高风险PCI的经导管冠脉保护左心室辅助系统将分别于近期进入型式检验阶段[15] - 报告期内公司有四款结构性心脏病通路产品获证[22] - 公司新的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于2024年8月获医疗器械注册证[27] 市场情况 - 国内约1370万患者、全球超6400万患者存在心脏动力不足问题,约50%患者将在诊断后五年内死亡[21] - 2021 - 2028年MCS全球市场规模将以10%以上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5年预计达34亿美元[21] - 美国每年采用穿刺技术手术量超30万例,中国潜在治疗人群超1000万[2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2.302亿元增长6.8%至2024年的2.459亿元,占比从70.4%降至52.2%[26][27] - 通路类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6650万元增长22.1%至2024年的8130万元,占比从20.4%降至17.2%[26][28] - 卵圆孔未闭及左心耳封堵器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2897.97万元增长396.6%至2024年的1.439亿元[26] - 其他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89.47万元下降32.8%至2024年的60.12万元[26] - 卵圆孔未闭及左心耳封堵器产品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2900万元增长396.6%至2024年的1.439亿元,占比从8.9%升至30.5%[29] - 其他产品销售收入2023年为90万元,2024年为60万元,占比从0.3%降至0.1%[30] 公司上市及运营相关 - 公司于2021年1月设立,2022年11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72] - 公司主要从事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系列封堵器生产及销售和心脏病生物瓣膜研发[72]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67亿港元[112] - 2024年已动用所得款项1
心泰医疗(02291) - 2024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