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泰医疗(02291)
icon
搜索文档
心泰医疗(02291)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8 19:3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监事会建议委任王泳女士为第二届监事会监事及监事会主席,须经股东大会普通决议案批准[3] - 待委任获股东批准,王泳女士将与公司签订服务合约,任期至第二届监事会任期届满[6] 王泳女士履历 - 王泳女士于2007年3月加入乐普医疗,担任财务总监至今,2017 - 2021年分别担任副总经理、高级副总经理[4] - 王泳女士在多家公司任职,如自2016年3月起担任四川睿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4] - 王泳女士于1996 - 2007年任职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审计部,各阶段职位不同[5] 王泳女士持股情况 - 王泳女士通过乐普医疗雇员持股平台持有公司147,221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04%[6] - 王泳女士以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191,700股乐普医疗股份,占乐普医疗已发行股本约0.01%[6] - 王泳女士通过乐普医疗雇员持股平台持有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83,955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0.10%[6] 监事酬金情况 - 王泳女士作为股东代表监事不从公司收取酬金[7] - 2022 - 2024年度支付给所有监事的总报酬均为零[9]
重大利好政策出台!港股医疗ETF(159366)高开2%,冲击3连涨
搜狐财经· 2025-06-10 11:27
医疗医药板块行情 - 港股医疗ETF(159366)早盘一度上涨超2% 冲击3连涨 成分股凯莱英上涨5 90% 微创医疗上涨5 47% 昭衍新药上涨4 73% 微创脑科学 心泰医疗等个股跟涨 [1] - 截至2025年6月9日 港股医疗ETF近1周累计上涨6 32% [1] 政策利好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提出制定药品目录调整机制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1] - 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完善有望拓宽创新药械支付渠道 结合《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意见》第二稿 加速创新药械进入医保/商保覆盖范围 促进市场拓展和可及性提高 激励企业加大新药研发投入 [1] 创新药行业前景 - 2025年为创新药至少3年行情的元年 三大因素共振:创新药重磅BD首付款屡创新高 2026年更多公司盈利 国内创新药环境边际变好 [2] - 中国创新药市场产业逻辑向上 政策支持和出海突破推动市场规模快速爆发 成为医药行业最具想象力空间和蓬勃发展的子版块 也是科技板块"新质生产力"中极具成长性的重要创新赛道 [2] 港股医疗ETF特点 - 港股医疗ETF(159366)汇聚内地稀缺的特色医疗细分龙头 布局互联网医疗 CXO 医疗器械 产品为纯港股通ETF 支持T+0交易 [2]
首批商业化植入!全球首款具有球扩瓣优势的自膨短瓣
思宇MedTech· 2025-05-27 18:52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与展望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4-5日) [1][18] ScienCrown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突破 - 全球首款且唯一兼具球扩瓣优势的自膨短瓣产品,实现100%全释放全回收及双入路(经股动脉/经心尖) [2][4][12] - 临床试验显示:即刻器械成功率98.4%、手术成功率99.2%,术后平均跨瓣压差10mmHg,有效瓣口面积≥1.5cm²,无重度瓣周漏 [7] - 创新设计包括牛心包瓣叶抗钙化、短瓣架不遮挡冠脉、12钩全挂连接及预弯型输送系统,获多项专利(如CN112089506A) [14][15][16] 主动脉瓣疾病市场与临床需求 - 中国60岁以上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占比11.5%,预计2025年AS+反流患者达930万(2022-2025年CAGR 2.6%) [8][10] - TAVR技术全球累计超80万例,中国已超1万例,但现有产品存在瓣膜扩张不良、定位不准等痛点 [10][11] 乐普心泰医疗企业背景 - 港股上市企业(02291HK),2021年获上海生物医药基金Pre-IPO轮融资 [17] -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龙头,产品线覆盖先心封堵器、左心耳封堵器、生物介入瓣膜等40余项 [17]
医药板块再迎政策利好,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涨超1%,心泰医疗涨超6%
搜狐财经· 2025-04-25 10:51
港股医疗保健板块表现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早盘冲高回落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盘中涨超1% 溢折率0.61% 涨幅居同标的首位[1] - 成分股中心泰医疗上涨超6% 晶泰控股上涨超5% 讯飞医疗科技上涨超4%[1] - 恒生医疗指数ETF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 反映医疗保健成分股表现[1]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政策 - 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 提出两阶段目标[1] - 2027年目标:突破关键技术 研发推广100款以上智能制药设备/检测仪器/制药软件 建成100个数智药械工厂 建设10个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1] - 2030年目标: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 全链条数据体系完善 生态体系健全[1] 机构投资观点 - 高质量创新药出海为核心主线 国内IND品种数量质量具备出海基础 有望延续授权引出趋势[2] - 左侧资产估值修复值得关注 CXO/消费医疗/药房等板块回撤后存修复空间[2] - 港股创新药产业困境和政策纠偏后存在长期机会 核心科技板块超跌机会显现[2]
港股开盘,恒生指数开涨2.4%,恒生科技指数开涨3.5%;心泰医疗(02291.HK)复牌后开涨8.28%;泡泡玛特(09992.HK)开涨4.6%,日前公告称公司2025年一季度收益同比增长165%-170%。
快讯· 2025-04-23 09:2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开盘上涨2 4% [1] - 恒生科技指数开盘上涨3 5% [1] 个股表现 - 心泰医疗(02291 HK)复牌后开盘上涨8 28% [1] - 泡泡玛特(09992 HK)开盘上涨4 6% [1] 公司业绩 - 泡泡玛特公告2025年一季度收益同比增长165%-170% [1]
突然暴涨47%!QDII资金回流,港股“烟蒂股”行情大热
券商中国· 2025-04-23 07:21
港股医药医疗赛道投资趋势 - 资金正搜寻港股"烟蒂股","母凭子贵"的投资逻辑可能引发更多基金经理关注 [1] - 绿叶制药子公司博安生物单日暴涨66%,乐普医疗子公司心泰医疗单日暴涨47%,显示增量资金回流港股市场的新趋势 [2] - 港股医药医疗赛道"烟蒂股"持续被挖掘,公募一季度报告显示医疗QDII基金大幅减持美股医疗器械股,转向A股和港股医药资产 [2] 基金持仓策略变化 - 基金经理多采取直接持有母公司的策略,如买入微创医疗而非其子公司微创机器人,持仓绿叶制药而非博安生物 [3] - 截至3月末,多只A股基金将乐普医疗纳入前十大重仓股,但未持有其港股子公司心泰医疗 [3] - 子公司估值重构的飞升行情促使基金经理重新思考"母凭子贵"的投资逻辑 [3] 公司业绩表现 - 心泰医疗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44.4%;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62.22% [4] QDII基金持仓调整 - 多只重仓波士顿科学的QDII基金已将该股减持出前十大重仓股,大幅减持美股医疗器械股 [5] - 某医疗主题QDII基金美股仓位从第一大仓位降至不足30%,A股仓位升至第一大仓位,新增多只A股和港股医疗股 [6] - QDII基金凶猛减持美股、拥抱A股及港股医疗股的现象解析了港股"烟蒂股"频频跃升的原因 [6] 行业前景与投资机会 - 港股医疗板块悲观预期已充分消化,新兴技术进步如创新药、AI等推动板块修复,创金合信基金看好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新兴方向 [7] - 2025年医药医疗有望表现相对收益,估值和资金配置达历史低分位,存在反转机会 [8] - 医药行业新产业趋势如减肥药、双抗药物、ADC药物、细胞治疗等带来新投资机会,中国在生物药领域具竞争优势 [8] - 医保局支持创新,集采边际向好,医药行业IP出海受关税影响不明显 [8]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支持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加速审批上市,2025年商保政策元年和创新药企业收入爆发式增长将利好行业 [9] - 创新药出海势头强劲,一季度对外授权数量、金额及全球占比继续走高,中国企业贡献全球最亮眼数据的70% [9] - 一季度披露的2024年业绩显示,超预期和提前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业较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9]
心泰医疗(0229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21:1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1月29日在中国成立,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7] - 公司股份代号为2291,发布2024年度报告[1] - 公司上市日期为2022年11月8日,股份代號为2291[25] - 公司股份于2022年11月8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0] - 乐普医疗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证券代码为300003[10] - 安徽玛格特于2016年11月22日在中国成立,为乐普医疗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5] - Lepu India于2016年4月30日在印度注册成立,为乐普医疗的全资附属公司[8] - 委托产品相关资产转让协议于2021年1月由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与乐普医疗签订[7]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1] - 股份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13] - 公司核数师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法律顾分别为威爾遜•桑西尼•古奇•羅沙迪律師事務所和北京市海问律师事务所[25]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有上海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宁波银行[25] 股东大会信息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举行或其任何续会[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陈娟女士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长[17] - 张玉新女士于2024年3月1日重新指定为非执行董事[17] - 朱冠福先生于2024年12月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7] - 郑国瑞先生于2024年12月9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7] - 郑俊伟先生于2024年7月2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7] - 刘道志先生于2024年7月26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7] 财务报告准则及章程修订 - 2024年4月8日董事会批准将境外财务报告披露准则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更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9] - 2024年5月23日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对《公司章程》的相应修订[2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从3.266亿元增长44.4%至4.716亿元[26] - 2024年公司毛利从2.891亿元增长46.7%至4.24亿元[26]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从6210万元下降6.6%至5800万元[26] - 2024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从1.514亿元增长62.2%至2.456亿元[26]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为每股0.62元(含税),2023年为每股0.57元(含税)[2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16亿元,同比增长44.4%[31][33]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456亿元,同比增长62.2%[31][3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25亿元,同比增长35.5%[31][33] - 截至2024年末,集团总资产突破20.83亿元,净资产达19.97亿元[31][33]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716亿元,同比增长44.4%[57][58] - 2024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456亿元,同比增长62.2%[57][58]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25亿元,同比增长35.5%[57][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20.83亿元,较年初增长4.8%[57][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净资产19.97亿元,较年初增长3.7%[57][58]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3.266亿元增长44.4%至2024年的4.716亿元[101][102] - 公司营业成本从2023年的3750万元增长26.9%至2024年的4760万元[115] - 公司营业成本从2023年的3750万元增长26.9%至2024年的4760万元[117] - 毛利从2023年的2.891亿元增长46.7%至2024年的4.24亿元[127][130] - 税金及附加从2023年的470万元增长18.5%至2024年的560万元[128][131] - 公司管理费用从2023年的4210万元减少15.4%至2024年的3560万元[135] - 公司研发费用从2023年的6210万元减少6.6%至2024年的5800万元[137][139] - 公司财务费用从2023年的 - 870万元减少175.3%至2024年的 - 2390万元[138][140] - 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 - 600万元变为2024年的700万元[141][144] - 公司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的2170万元增长87.1%至2024年的4050万元[142][145] - 公司净利润从2023年的1.514亿元增长62.2%至2024年的2.456亿元[143][14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从2023年的12.12亿元减少7.5%至2024年的11.213亿元[149][152] - 公司净流动资产从2023年的13.565亿元减少1.7%至2024年的13.33亿元[154] - 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借款未偿还结余或未动用银行融资[150][153] - 2024年公司无重大收购、处置及重大投资[155] - 公司资本支出从2023年的约8670万元降至2024年的约8540万元,降幅1.5%[158][163]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从2023年的13.565亿元降至2024年的13.33亿元,降幅1.7%[159] - 公司资本承诺从2023年的约20万元增至2024年的约1920万元[165][1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收购、处置、投资及资产质押,也无重大或有负债[160][161][166][171]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3年的959773.15元增至2024年的1513992.96元[176] - 公司2024年流动比率为16.8倍,2023年为23.9倍;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4.1%,2023年为3.0%[176] 营业成本构成变化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2023年为1460万元,2024年为1450万元,基本保持稳定[118][119][123] - 人工费用从2023年的1090万元增长39.7%至2024年的1520万元[118][120][123] - 无形资产摊销从2023年的740万元增长69.1%至2024年的1260万元[118][121][12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23年为200万元,2024年为210万元,基本稳定[118][122][123] - 运输成本从2023年的120万元增长12.3%至2024年的140万元[118][122][124] - 公用事业及办公开支2023年和2024年均为100万元,基本稳定[126][129] - 其他成本分别占2023年和2024年主营业务成本的1.0%及1.7%[126][1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2.302亿元增长6.8%至2024年的2.459亿元,占比从70.4%降至52.2%[103][106][108] - 通路类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6650万元增长22.1%至2024年的8130万元,占比从20.4%降至17.2%[103][107][109] - 卵圆孔未闭及左心耳封堵器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2900万元增长396.6%至2024年的1.439亿元,占比从8.9%升至30.5%[103][110][112] - 其他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90万元降至2024年的60万元,占比从0.3%降至0.1%[103][111][113] 业务线收入增长原因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收入增长得益于原有产品稳健销售和新产品商业化[106][108] - 通路类产品收入增长归因于封堵器产品销量增加和新产品获证[107][109] 公司荣誉 - 2024年公司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一等奖等荣誉[36][39] 公司产品情况 - 过去一年7项新产品获批上市[35][38] - 公司在传统金属医疗器械方面有超20年行业经验[44][46]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有29款已上市封堵器、心脏瓣膜及配件产品[45][46]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有4款注册审评及注册准备中产品[45][46]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有28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产品[45][46] -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中MemoPart®(双铆、单铆)、MemoCarna®氧化膜单铆、MemoSorb®生物可降解等产品已商业化,部分产品处于CE注册审评中[47] -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中MemoPart®(双铆、单铆)、MemoCarna®氧化膜单铆、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系统已商业化,MemoCarna®氧化膜单铆获CE证书,部分产品处于海外临床启动准备阶段[47]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中MemoPart®(双铆、单铆)、MemoCarna®氧化膜产品已商业化,MemoCarna®氧化膜产品处于CE注册审评中,MemoSorb®生物可降解产品处于临床准备阶段[49][50] -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中MemoPart®(双铆/单铆)、MemoSorb®生物可降解产品已商业化,MemoSorb®氧化膜、NeoSorb®生物可吸收产品处于大规模临床阶段[49][50] - 左心耳封堵器中MemoLefort®系统已商业化,Bio - Lefort®生物可降解产品处于大规模临床阶段[49][50] - 主动脉瓣产品中ScienCrown®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系统已商业化,部分产品处于CE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或设计阶段[49][50] - 二尖瓣产品中MemoChord®经心尖二尖瓣修复系统处于FIM阶段,MemoClip - A®处于大规模临床阶段,MemoClip - F®处于临床准备阶段,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系统处于动物实验阶段[49][50] - 心房穿刺及手术辅助设备中RF - Lance®射频穿刺设备等多种产品已商业化,血栓保护设备处于临床准备阶段[53] - 心房穿刺及手术辅助设备中StarCross®一次性输送鞘处于注册材料准备阶段,血管闭合装置系统处于大规模临床阶段[53] - 心房穿刺及手术辅助设备中超级硬导丝处于NMPA注册审评中,介入导丝、可降解左心耳输送系统处于注册材料准备阶段[53] - 年报日期,集团拥有11款已商业化的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60][62] - 2024年8月14日,第四代MemoSorb®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产品取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60][62] - 第一代LAA封堵器和PFO封堵器产品分别于2020年和2012年成功商业化[63] - 2023年9月,第二代MemoSorb®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产品获批上市,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近三分之一[64] - Bio - Lefort®生物可降解LAA封堵器产品完成临床前型式检验和动物试验阶段,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阶段[64] - 第一代左心耳封堵器和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产品分别于2020年及2012年成功商业化[65] - 第二代MemoSorb®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于2023年9月获批上市,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接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65] - Bio - 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在研产品已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阶段[65] - 主动脉夹层破口封堵器和栓塞用封堵器均完成型式检验、动物实验,近期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67][68] - ScienCrown®于2024年12月取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69][70] - 用于单纯主动脉瓣返流患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计划于2025年底开展临床试验[69][70] - 经心尖二尖瓣夹系统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注册申请[69][70] - 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即将开展临床试验[69][70] - 自主研发的TMVR系统即将进入型式检验阶段[69][70] - RF - Lance®射频穿刺仪和RF - Lance®一次性射频房间隔穿刺针分别于2024年4月和7月在国内获批上市[77][80] - 截至年报日期,集团拥有九款已商业化的封堵器相关手术配套产品,圈套器II代产品于2023年下半年取得注册证并上市销售[78][80] - 公司拥有七款瓣膜手术相关配件,主动脉瓣膜球囊扩张导管于2024年底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超硬导丝2024年第4季度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4季度获批上市,血管闭合器装置系统完成动物实验和型检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79][80]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探索和开发新技术,专注结构性心脏病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丰富产品组合[83][85] - 公司将在设计理念、材料、结构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推进技术,强化产品创新性、功能性及可靠性[83][85] - 公司认为生物可降解技术应用于产品后将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和升级,利于把握市场机遇[83][85] - 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器械领域
心泰医疗(0229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营收4.716亿元,较2023年的3.266亿元增长44.4%[3] - 公司2024年毛利4.24亿元,较2023年的2.891亿元增长46.7%[3] - 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5800万元,较2023年的6210万元下降6.6%[3]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2.456亿元,较2023年的1.514亿元增长62.2%[3]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62元,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57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收入4.71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2.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20.83亿人民币,较年初增长4.8%;净资产为19.97亿人民币,较年初增长3.7%[8]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3.266亿元增长44.4%至2024年的4.716亿元[25] - 营业成本从2023年的3750万元增加26.9%至2024年的4760万元[31] - 毛利从2023年的2.891亿元增长46.7%至2024年的4.24亿元[36] - 税金及附加从2023年的470万元增长18.5%至2024年的560万元[37] - 销售费用从2023年的4540万元增长56.8%至2024年的7110万元[38] - 管理费用从2023年的4210万元减少15.4%至2024年的3560万元[39] - 研发费用从2023年的6210万元减少6.6%至2024年的5800万元[40] - 财务费用从2023年的 - 870万元减少175.3%至2024年的 - 2390万元[41]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 - 600万元变为2024年的700万元[42] - 公司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的2.17亿元增长87.1%至2024年的4.05亿元[43] - 公司净利润从2023年的15.14亿元增长62.2%至2024年的24.56亿元[4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从2023年的121.2亿元减少7.5%至2024年的112.13亿元[46]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从2023年的135.65亿元减少1.7%至2024年的133.3亿元[48]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从2023年的约8.67亿元减少1.5%至2024年的约8.54亿元[52] - 公司资本承担从2023年的约0.0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1.92亿元[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有314名,2023年为219名;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0.44亿元[56]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3年的959,773.15元增长至2024年的1,513,992.96元[59] - 公司2024年流动比率为16.8倍,2023年为23.9倍;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4.1%,2023年为3.0%[59] - 公司应收账款从2023年的32,686,279.66元增长至2024年的70,327,733.16元[62] - 2024年末资产总计20.83亿元,较2023年末的19.87亿元增长4.83%[63]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6.66亿元,较2023年末的5.71亿元增长16.53%[63] - 2024年末负债合计8598.20万元,较2023年末的6019.06万元增长42.85%[65] - 2024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19.97亿元,较2023年末的19.27亿元增长3.60%[65]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72亿元,较2023年的3.27亿元增长44.39%[67] - 2024年营业总成本1.94亿元,较2023年的1.83亿元增长6.06%[67] - 2024年营业利润2.86亿元,较2023年的1.72亿元增长66.04%[68] - 2024年利润总额2.86亿元,较2023年的1.73亿元增长65.34%[68] - 2024年净利润2.46亿元,较2023年的1.51亿元增长62.21%[68] - 2024年所得税费用4053.15万元,较2023年的2165.79万元增长87.15%[68] - 综合收益总额为245,559,893.33元,上年为151,378,805.98元[71]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71元/股,上年为0.44元/股[71] - 2024年度按中国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45,559,893.33元,2023年度为151,378,805.98元[81] - 2024年12月31日按中国会计准则净资产为1,997,049,397.80元,2023年为1,926,747,577.79元[81] - 2023年度按国际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51,528,713.31元,2023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1,926,675,345.63元[81] - 2023年度净利润按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为 -149,907.33元,2023年12月31日净资产差异为72,232.16元[81] - 2024年应收账款小计85,268,250.80元,坏账准备14,940,517.64元,合计70,327,733.16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0,650,659.44元、7,964,379.78元、32,686,279.66元[92] - 2024年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5,268,250.80元,占比100.00%,坏账准备14,940,517.64元,计提比例17.52%;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0,650,659.44元、100.00%、7,964,379.78元、19.59%[93] - 2024年应付账款合计31,393,102.65元,2023年为18,876,454.29元[94] - 2024年合同负债合计15,068,531.19元,2023年为12,593,113.83元[95] - 2024年其他应付款合计7,668,902.54元,2023年为9,051,099.01元[96] - 2024年营业收入471,643,607.84元,营业成本47,613,661.01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26,622,948.96元、37,530,806.29元[97] - 2024年所得税费用合计40,531,479.75元,2023年为21,657,881.67元[98]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利润245,559,893.33元,基本每股收益(持续经营)0.71;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51,378,805.98元、0.44[99] - 2024年和2023年无潜在已发行摊薄普通股,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100] - 执行《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未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87][88][90] - 2024年费用合计2.12亿元,较2023年的1.87亿元增长13.51%[101]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62元,合共约2.15亿元,2023年为1.98亿元[103] - 2024年封堵器分部主营业务收入4.71亿元,较2023年的3.26亿元增长44.56%[106][107] - 2024年研发费用5799.21万元,较2023年的6207.37万元下降6.57%[106][107] - 2024年利润总额2.86亿元,较2023年的1.73亿元增长65.34%[106][107] - 2024年及2023年资本化研发开支分别约为8256.38万元及7983.80万元[107] 财务报告准则变更 - 2024年4月8日董事会批准将境外财务报告披露准则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更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4] 公司产品情况 - 公司拥有29款已上市封堵器、心脏瓣膜及配件产品[5] - 公司有4款注册审评及注册准备中产品[5] - 公司有28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产品[5] - 公司在传统金属类医疗器械方面有超20年行业经验[5] - 公司拥有11款已完成商业化的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第四代MemoSorb®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于2024年8月14日获批[9] - 公司第一代左心耳封堵器和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分别于2020年及2012年成功商业化[11] - 公司第二代MemoSorb®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于2023年9月获批上市,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接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11] - 公司Bio - 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已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阶段[11] - 公司房间隔穿刺及手术配套的多款产品已商业化,部分产品处于临床准备、注册资料准备等阶段[7] - 公司主动脉及外周领域的生物可降解主动脉封堵器和栓塞用封堵器近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2] - ScienCrown®瓣膜于2024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13] - RF - Lance®射频穿刺仪和RF - Lance®一次性射频房间隔穿刺针分别于2024年4月和7月在国内获批上市[16] - 圈套器II代产品于2023年下半年取得注册证并上市销售[16] - 主动脉瓣膜球囊扩张导管于2024年底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17] - 超硬导丝于2024年第4季度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4季度获批上市[17] - 针对单纯主动脉瓣返流患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计划于2025年底开展临床试验[13] - 经心尖二尖瓣夹系统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注册申请[13] - 公司自主研发的TMVR系统即将同步进入型式检验阶段[13] - 适用于左心室辅助的经导管左心室辅助系统处于临床前型式检验阶段,并已开展批量动物实验[15] - 需要低流量支持的患者或高风险PCI的小直径经导管左心室辅助系统和高风险PCI的经导管冠脉保护左心室辅助系统将分别于近期进入型式检验阶段[15] - 报告期内公司有四款结构性心脏病通路产品获证[22] - 公司新的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于2024年8月获医疗器械注册证[27] 市场情况 - 国内约1370万患者、全球超6400万患者存在心脏动力不足问题,约50%患者将在诊断后五年内死亡[21] - 2021 - 2028年MCS全球市场规模将以10%以上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5年预计达34亿美元[21] - 美国每年采用穿刺技术手术量超30万例,中国潜在治疗人群超1000万[2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2.302亿元增长6.8%至2024年的2.459亿元,占比从70.4%降至52.2%[26][27] - 通路类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6650万元增长22.1%至2024年的8130万元,占比从20.4%降至17.2%[26][28] - 卵圆孔未闭及左心耳封堵器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2897.97万元增长396.6%至2024年的1.439亿元[26] - 其他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89.47万元下降32.8%至2024年的60.12万元[26] - 卵圆孔未闭及左心耳封堵器产品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2900万元增长396.6%至2024年的1.439亿元,占比从8.9%升至30.5%[29] - 其他产品销售收入2023年为90万元,2024年为60万元,占比从0.3%降至0.1%[30] 公司上市及运营相关 - 公司于2021年1月设立,2022年11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72] - 公司主要从事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系列封堵器生产及销售和心脏病生物瓣膜研发[72]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67亿港元[112] - 2024年已动用所得款项1
展台直击!36家械企亮点速览 | 2025医学装备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3-18 18:14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6%,已形成22个大类1100多品类的产品体系,覆盖卫生健康各领域[1] 国际巨头创新产品 美敦力 - 展出近80款全球创新产品,包括全球首发的PulseSelect一次性心脏脉冲场消导管、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Aurora、零金属人工心脏瓣膜Avalus等[3][4] - 推出首款中国智造的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 XC、擎航EngineNav骨科导航系统及NIM-Eclipse术中神经监测系统[4] 西门子医疗 - 展示高端影像设备(CT/MRI/PET-CT)、远程诊断系统及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11] - 全球首款单源光子计数CT NAEOTOM Alpha.Prime和双源型号Alpha.Pro即将进入中国市场[13] GE医疗 - 展出超40款产品,包括3.0T英雄系列磁共振、量子CT及PET/CT MAX Apollo[14] 强生 - 携50余款创新产品参展,涵盖外科手术机器人、心电生理导管及神经介入器械[21][26] 国产企业技术突破 赛诺威盛 - 全球首创大孔径全身螺旋垂直CT Omega CT One,支持站立位扫描,自研16cm宽体探测器[5][6][8] 联影医疗 - 推出5.0T人体全身磁共振、AI原动力640层CT uCT Atlas Pro及专业医疗级助听器uOrigin[33][35][37] 东软医疗 - 发布全球首台超高清大孔径CT NeuViz Epoch Elite,空间分辨率达46.5lp/cm,83cm超大孔径[53][55] 迈瑞医疗 - 展示女娲A20超声、HyPixel UX7 4K荧光内窥镜及启元重症大模型,支持多学科协作诊疗[41][43][45] 手术机器人领域 精锋医疗 - 全球首发支气管镜机器人CP1000,覆盖多孔/单孔腔镜机器人三款产品线[80] 术锐机器人 - 国内首个获批的单孔手术机器人,适用于泌尿外科及妇科腹腔镜手术[82] 微创机器人 - 图迈单孔腔镜机器人全球首发,同步展示多孔腔镜、骨科及血管介入机器人[88][90] 瑞龙诺赋 - 国内首款分体式模块化手术机器人海山一®获批上市[95][96] 专科化解决方案 心泰医疗 - 推出氧化膜单铆封堵器Memocarnd系列、可降解封堵器MemoSorb系列及自膨式主动脉瓣膜ScienCrown[71][73][75][79] 欧谱曼迪 - 发布Stellar X 4K 3D双荧光内镜平台,集成4K+3D+双荧光同屏造影技术[58][60] 医科达 - 展示Elekta Unity 3.0磁共振放疗系统,实现0.15mm放射精度,支持生物学引导自适应放疗[46][48][50] 安科锐 - 推出AI放疗机器人CyberKnife S7,提升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51]
心泰医疗(0229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7:2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1月29日在中国成立,股份于2022年11月8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5][6] - 公司控股股东之一为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为300003 [6] - 公司实际控制人蒲忠傑博士,也是乐普医疗的实际控制人[5] - 公司注册为香港法例第622章《公司条例》所定义的非香港公司,英文名称为“LEPU ScienTech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10] - 天地和协指北京天地和协科技有限公司,于1999年11月18日在中国成立,是公司控股股东之一乐普医疗的全资附属公司[12] - 公司上市日期为2022年11月8日,股份代号为2291[18] - 公司中国法定地址为上海市松江区莘砖公路258号41幢201室[16]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九龙观塘道348号宏利广场5楼[16] - 公司于2021年1月设立,2022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主要从事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系列封堵器生产销售及生物瓣膜研发[189]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8] 公司治理结构 - 执行董事为陈娟女士(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有张昱昕女士、付山先生、郑国锐先生[1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陈嘉丽女士、郑玉峰先生等,刘道志先生于2024年7月26日辞任,郑军伟先生于同日获委任[14] - 监事有王兴林先生、王晓勇女士、钱卫东先生[14] - 审计委员会主席为陈嘉丽女士,成员有郑国锐先生、郑玉峰先生[14] - 薪酬委员会主席为郑玉峰先生,成员有陈娟女士、付山先生等[14] - 提名委员会主席为陈娟女士,成员有郑国锐先生、陈嘉丽女士等[14] - 2024年7月26日起,刘道志辞任独董,郑军伟获任,相关委员会成员相应变更[128] - 自2024年7月26日起,刘道志辞任独立董事,郑军伟获委任为独立董事[129] - 陈娟担任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董事认为此安排有利于集团业务前景且不损害权力平衡[146][148] - 董事会将不时检讨董事会架构及组成以保持高标准企业管治常规[150] - 公司董事及监事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51] - 审计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5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49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664亿元增长49.7%[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26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477亿元增长53.4%[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费用为217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2760万元减少21.3%[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7560万元增长85.6%[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491亿元,同比增长49.7%;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同比增长85.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35亿元,同比增长67.8%[38][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21.495亿元,较报告期初增长8.2%;净资产18.809亿元,较报告期初减少2.4%[38][39] -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源于医疗器械经销和直销,从2023年上半年1.664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2.491亿元,增幅49.7%[77][7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2.491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664亿元增长49.7%[79]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2024年上半年营收1.28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252亿元增长2.7%,占比从75.3%降至51.6%[79][81] - 通路类产品2024年上半年营收4034.62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3377.79万元增长19.4%,占比从20.3%降至16.2%[79][81] - 卵圆孔未闭及左心耳封堵器产品2024年上半年营收7976.32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681.70万元增长1070.1%,占比从4.1%升至32.0%[79][83] - 其他产品2024年上半年营收42.05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57.18万元减少26.5%,占比从0.3%降至0.2%[79][83] - 公司营业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1860万元增加20.5%至2024年上半年的2240万元[83] - 202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为2243.03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861.80万元增加20.5%[86]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862.29万元增加17.5%至2024年上半年的1013.30万元,主要因产品销量增加[86][87][88] - 人工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443.13万元增加31.8%至2024年上半年的584.25万元,源于产品产销量增加[87][88] - 无形资产摊销从2023年上半年的327.58万元增加28.9%至2024年上半年的422.30万元,因部分产品专利及注册证开始摊销[87][88] - 运输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61.29万元增加21.3%至2024年上半年的74.36万元,因产品销量增加[90] - 公用事业及办公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55.53万元下降26.4%至2024年上半年的40.88万元,因部分费用递延至2023年上半年支付[90] - 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1.48亿元增加53.4%至2024年上半年的2.27亿元,与整体收入增长相符[90] - 税金及附加从2023年上半年的250万元增加14.6%至2024年上半年的280万元,因产品销量增加[90] - 销售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1990万元增加58.3%至2024年上半年的3150万元,因扩充营销团队和新产品商业化[92] - 管理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2070万元下降11.0%至2024年上半年的1840万元,因咨询和审计费用减少[93] - 销售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1990万元增加58.3%至2024年上半年的3150万元,主要因营销团队扩大和新产品商业化[94] - 管理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2070万元减少11.0%至2024年上半年的1840万元,主要因咨询服务费和核数师薪酬减少[95] - 研发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2760万元减少21.3%至2024年上半年的2170万元,主要因人工、材料动力及制造检验、设计及临床试验费用减少[97] - 财务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 - 280万元减少404.7%至2024年上半年的 - 1410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和汇兑损失减少[97]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上半年的30万元增加2618.2%至2024年上半年的710万元,主要因业务增长致应收账款余额增加[97] - 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1150万元增加107.3%至2024年上半年的2390万元,主要因业务业绩增长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99][104] - 净利润从2023年上半年的7560万元增加85.6%至2024年上半年的1.402亿元[100][10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12亿元减少10.5%至10.842亿元,主要因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及汇兑损益[10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未偿还借款或未使用银行信贷额度[103] - 公司预计结合经营活动现金流和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满足未来流动资金需求,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使用金融工具进行对冲[101][10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2.12亿元减少10.5%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842亿元[107] - 截至2023年及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无借款未偿还结余或未动用银行融资[108]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3.565亿元减少9.6%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259亿元[1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收购及处置及重大投资[110]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人民币2980万元增加4.0%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人民币3100万元[110] - 公司资本承担由2023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20万元增长至2024年6月30日约人民币1960万元[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39名全职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219名[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员工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5210万元[112] - 公司租赁负债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59773.15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680072.03元[1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5.6倍及23.9倍[117][1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2.5%及3.0%[1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6月30日无库存股[120] - 2024年6月30日,无董事、监事或高管在相关股份或债权证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1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或附属公司未订立使董事或监事获益安排,无人获认购权益[12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46,749,997股[123][124] - 2024年6月30日,蒲博士持有2.8亿股H股,占发行股本总额80.75%[123] - 2024年6月30日,乐普医疗直接持有2.772亿股H股,间接持有280万股H股,共占80.75%[123][124] - 除已披露外,2024年6月30日无其他人士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126] - 2024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为1,144,150,461.38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67,171,281.00元减少[160] - 2024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71,601,780.81元,2023年12月31日无此项[16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73,216,367.46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686,279.66元增加[160]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为23,703,078.05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1,979,622.28元减少[160] - 2024年6月30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2,278,934.48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50,143.68元增加[160]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73,022,269.63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9,422,490.46元增加[16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为1,491,742,452.48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15,768,421.66元增加[1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1.494663289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8693821617亿元增长约8.18%[1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6.577238764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7116979451亿元增长约15.15%[1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形资产为7290.85687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754.676073万元下降约6%[1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开发支出为2.407889002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409677571亿元增长约18%[1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2.658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