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俊科技(300926) - 2024 Q4 - 年度财报
300926博俊科技(300926)2025-03-31 20:25

报告基本信息 -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发布于2025年4月[2] - 报告涵盖2024年公司各方面情况,包括公司治理、财务、环境和社会责任等内容[7][8][9][10]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媒体网址为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19]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昆山开发区龙江路88号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19] - 报告备查文件备置地点为昆山市开发区龙江路88号董事会秘书办公室[1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博俊科技,代码300926[17]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伍亚林,注册及办公地址为昆山开发区龙江路88号,邮编215300[17] - 董事会秘书为周后高,证券事务代表为陈伦,联系电话0512 - 36689825,传真0512 - 55133966,邮箱ir@sh - bojun.com[18]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办公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1幢外经贸大厦901 - 22至901 - 26[20] - 签字会计师为宣陈峰、刘鹏举、李家勤[20] - 公司负责人为伍亚林,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为李晶[4] - 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30] 报告合规声明 - 所有董事均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5]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相关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承担个别和连带法律责任[4] - 公司负责人及会计相关负责人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4] - 报告涉及未来发展展望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5] - 公司在“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披露了可能发生的有关风险因素[5] 利润分配预案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419416643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42.27亿元,较2023年的26.00亿元增长62.55%[2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亿元,较2023年的3.09亿元增长98.74%[2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6322.14万元,较2023年的1.93亿元下降132.72%[21] - 2024年末资产总额70.47亿元,较2023年末的49.46亿元增长42.46%[21]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89亿元,较2023年末的17.39亿元增长43.12%[21]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7.98亿元、9.25亿元、11.39亿元、13.65亿元[23]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202.86万元,2023年为3561.56万元,2022年为 - 388.58万元[28]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705.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55%[7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11.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74%[74]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70.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46%[74] - 报告期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12%[74]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62.55%;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长98.74%[120]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70.46亿元,同比增长42.46%;净资产24.89亿元,同比增长43.12%[120] - 2024年销售费用1087.10万元,同比增14.14%;管理费用1.38亿元,同比增49.77%[141] - 2024年财务费用6619.93万元,同比增120.57%;研发费用1.61亿元,同比增90.17%[14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8.99亿元,同比增长74.56%,流出29.63亿元,同比增长101.85%,净额为 - 6322.14万元,同比下降132.72%[146]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45.26万元,同比增长211.46%,流出7.19亿元,同比增长35.74%,净额为 - 7.19亿元,同比增长35.69%[146]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8.19亿元,同比增长43.12%,流出10.96亿元,同比增长29.37%,净额为7.23亿元,同比增长70.58%[146] - 存货跌价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6259.89万元,占利润总额 - 9.31%;应收票据等坏账损失5044.13万元,占比 - 7.50%[148] - 2024年末货币资金占比降至7.50%,应收账款占比升至20.64%,固定资产占比升至29.67%[151] - 2024年末短期借款占比升至13.14%,长期借款占比升至7.52%,合同负债占比降至1.10%[151]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数为2.23亿元,较期初减少1.06亿元[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权利受限账面余额9.18亿元,账面价值8.99亿元[155]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34]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渗透率达40.9%[34] - 2010 - 2024年末机动车和汽车保有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75%和10.18%,人均汽车保有量从千人68辆增至千人250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75%[38] - 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前十厂商总销量2753.6万辆,占比87.6%;新能源汽车销量999.4万辆,占比77.7%[42]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中国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全球比重从64.8%提升至70.5%,EV渗透率突破40%[43] - 2024年欧洲和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89.0万辆和157.3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 - 2.0%和7.2%,美国EV渗透率为9.8%与2023年基本持平[43] - EVTank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239.7万辆,中国达1649.7万辆,2030年全球有望达4405.0万辆[45] - 《美国汽车新闻》2024年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营业收入合计3806.66亿美元,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名列第四[49] - 2024年全国有9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比2023年增加2个,45个城市超200万辆,26个城市超300万辆,6个城市超500万辆[38] - 2024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1056.1亿美元,近五年保持稳定增长[60] - 2024年末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预计未来继续平稳增长[61] - 2025年预计中国国内汽车零售销量达2343万辆,较上年增长2%[120] -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营收规模10.65万亿元,超越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181] -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当年汽车总销量20%左右[176] - 2022年新能源车型渗透率达25.64%,提前实现2025规划任务[176] - 至2025、2030和2035年,我国混动新车占传统燃油乘用车的比例分别达50%、75%和100%[176] - 至2025、2030和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的比例分别达20%、40%、50%以上[176] 行业发展趋势 -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历起步(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成长(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壮大(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快速发展(本世纪初至今)四个阶段[53] - 我国已形成长三角、西南、珠三角、东北、中部、京津冀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55] - 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国内零部件厂商市场份额上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对高端零部件需求增加[60] - 外资零部件企业巨头近年在我国新增工厂和研发中心,自主零部件企业形成有竞争力龙头产品[60] -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规模呈增长趋势,预计未来保持一定增速[60] - 汽车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体系演进,零部件供货集成化、模块化[62] - 轻量化是汽车发展重要途径,铝制等轻量化零部件市场空间大[63][64] -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趋势显著[65] 公司业务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专业制造企业,掌握多项关键生产工艺和技术[75] - 公司通过IATF16949:2016等多项体系认证及邓白氏注册认证[76][77] - 2024年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 - 公司零部件产品应用于理想、赛力斯等知名汽车企业车型[77] - 公司通过拓展产品类别、绑定头部客户实现量价齐升[74] - 公司在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行业形成一定竞争优势,未来有望扩大市场份额[74][77] - 公司致力于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产销,拥有技术研发和模具开发优势[105] - 公司开发的模具包括级进模、串联线、多工位传递模、自动化连线单动模和热成型模具[105] - 公司以国内外先进的冲压、焊接、注塑工艺为基础,形成自有冲压、焊接、嵌件注塑等核心技术[105] - 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模具开发和设计人才,形成契合公司工艺、设备的模具开发体系[105] - 公司已成熟运用冲压、焊接等多道关键工序工艺技术,搭建一体化生产线[113] - 公司通过IATF16949:2016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主要客户为大型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商[114] - 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控制生产成本,保证成本优势[111] - 公司将冲压和注塑在一个组织框架下结合,拓展生产线、节约成本[112] - 公司试验检测实验室拥有先进设备,保障产品质量[114] - 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产品远销北美、欧洲等地[115] - 公司精准运用CAE、CAD、CAM等软件进行生产模拟分析[117] - 公司拥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均为自主申请[110] - 公司处于长三角、西南、京津冀、珠三角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192]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以产定采”采购模式,主要原材料为汽车用钢材,与供应商签年度价格协议[78]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生产模式,按订单和饱和度制定计划,部分工序外协加工[79] - 外协加工包括零部件表面处理工序外协和模具外协,不涉及核心工艺[81] -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客户为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商[84]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39.51亿元,占比93.47%,同比增长65.25%[129] - 2024年冲压业务收入38.60亿元,占比91.33%,同比增长66.49%[130] - 2024年国内收入40.91亿元,占比96.78%,同比增长65.41%[130] - 2024年公司自销收入42.27亿元,占比100%,同比增长62.55%[130] - 汽车行业营业收入39.51亿元,同比增65.25%,营业成本30.53亿元,同比增61.22%,毛利率22.73%,同比增1.93%[132] - 冲压业务营业收入38.60亿元,同比增66.49%,营业成本29.88亿元,同比增62.10%,毛利率22.59%,同比增2.09%[132] - 汽车行业销售量39901.63万个,同比增13.15%,生产量40838.53万个,同比增13.77%,库存量3857.97万个,同比增32.07%[133] - 汽车行业直接材料成本19.68亿元,占比64.47%,同比增0.77%;直接人工成本2.27亿元,占比7.45%,同比增0.52%[135] 公司业务线介绍 - 冲压业务覆盖面向一级供应商的精密零部件和面向整车厂的车身模块化产品及模具[85] - 商品模业务是对外销售定制化商品模具,公司有自主开发能力和先进设备[90] - 注塑业务主要是汽车天窗、门窗等系统的注塑组件,采用嵌件注塑成型[91] - 白车身业务指车身模块化及仪表台骨架等总成,2018年起拓展该业务[92] - 公司白车身业务开发了侧围、地板等模块化产品,可实现多车型拓展[92] - 公司各系列零部件最终配套整车厂商相关车型[97] - 公司主要一级供应商客户包括凯毅德、伟巴斯特、麦格纳等,主要整车厂客户有理想、吉利、比亚迪等[98] 公司专利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专利94项,2024年度新增15项专利技术[106] - 公司的专利取得方式均为自主申请[106][107] - 公司专利类型包括发明和实用新型[106][107] - 公司的专利涉及冲压模具、焊接工装、成型工艺等多个领域[106][107] - 公司的专利申请时间跨度从2013年到2024年[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