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覆盖与资质情况 - 公司已覆盖全国106家影像中心,累计服务超数亿人次[8] - 2025年2月,遂川縣總醫院共享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取得覆盖六个执业地址的“一证多址”医疗执业许可证[8] - 公司共有33张医疗机构执业牌照[34] - 公司在全国16个省、市、行政区构建影像服务网络,为互联网医院提供闭环解决方案[86] 公司数据沉淀与积累 - 十年间,公司沉淀覆盖200+病种、超千萬例的高质量医学影像数据库,日均新增2 - 3万例结构化数据[11] - 公司十年间累计清洗、整理、去隐私化并标准化了数千万例医学影像图像[13] - 公司基于106个医学影像中心网络,平均每天产生并积累2 - 3万例标准化医学影像数据[45] - 公司构建的医疗影像数据生产体系日均新增超2万例数据,居行业首位[93] 公司入选港股通与上市情况 - 2025年3月10日,公司正式入选港股通标的[11] - 2024年6月7日,公司H股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8348万港元[22] - 公司H股于2024年6月7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8348亿港元[25] 公司研发成果与合作 - 公司与影禾医脉联合研发的“MIIA觅芽”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降低60%的数据需求与50%算力成本[12] - 2024年12月,参投孵化的影禾医脉发布全球首个全模态全流程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24] - 2024年9月,与华为云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8] - 2024年10月,与联仁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8] - 2024年12月,公司参股孵化的影禾医脈发布全球首個全模態全流程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39]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76059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928914千元人民币下降18.1%[19] - 2024年公司毛利27733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32597千元人民币下降16.6%[19]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58858千元人民币,2023年溢利36574千元人民币,同比变动-260.9%[19]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45919千元人民币,2023年溢利44415千元人民币,同比变动-203.4%[19] - 2024年公司EBITDA为16524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52940千元人民币下降34.7%[19] - 2024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20718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76362千元人民币下降25.0%[19]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16921千元人民币,2023年溢利59996千元人民币,同比变动-128.2%[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760.6百万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928.9百万元同比减少18.1%[5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483.3百万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596.3百万元减少19.0%[54] - 公司毛利由2023年的约人民币332.6百万元减少16.6%至2024年的约人民币277.3百万元[55] - 公司毛利率由2023年的35.8%上升至2024年的36.5%[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销售开支约为人民币66.4百万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65.6百万元增加1.3%[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223.6百万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181.7百万元增加23.1%[57] - 2024年研发开支约为1.15亿元,较2023年的约1.28亿元减少10.2%[58] - 2024年财务成本净额约为2120万元,较2023年的约2150万元减少1.4%[59]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750万元,按25%法定或优惠税率缴税[60] - 2024年年内亏损约5890万元,2023年年内溢利约3660万元[61] - 2024年EBITDA为1.65247亿元,较2023年的2.5294亿元减少34.7%[62] - 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2.07184亿元,较2023年的2.76362亿元减少25.0%[62]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约1690万元,较2023年经调整净溢利同比减少128.2%[62] - 2024年经调整拥有人对应净亏损约400万元,较2023年同比减少105.9%[62] - 2023年和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1.888亿元和2.624亿元,增加主要因2024年度收取全球发售所得款项[68] - 2023年和2024年度,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约为2.014亿元和0.127亿元,减少因医疗行业强监管致下游付款延迟[6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结余约为4.332亿元(2023年约为2.1亿元),其中约1.514亿元为固定利率[6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29.2%,较2023年的15.7%上升13.5%,因影像中心项目利用更多银行借款[6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4.96亿元,较2023年的约3.043亿元上升63.0%,因全球发售筹集所得款项[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总额约为3.115亿元,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及无形资产[7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抵押资产约为5.506亿元[7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831名员工及511名医疗专业人员,2024年度雇员福利开支约为2.206亿元(2023年约为2.017亿元)[77] 公司业务发展与运营情况 - 过去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590万元人民币,提供5000人次义诊服务,为近500家县级医院提供云平台,发起123万余次远程会诊及云RIS服务,每1元医保支出创造8.3元社会效益[15] - 2024年新增开发18个影像中心项目,推动17个影像中心项目投入运营,累计运营106个影像中心,覆盖中国1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3] - 2024年1月1日正式发布、3月1日正式实施《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名称及编码标准》[23] - 2024年组建海外事业部,开启海外市场业务布局[23] - 2024年新增开发18个影像中心,包括2个区域共享型、12个专科医联体型及4个运营管理型;新增4个存量到期续签项目[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开发合共118个影像中心,包括9个旗舰型、27个区域共享型、65个专科医联体型及17个运营管理型[32] - 2024年开始运营17个影像中心,包括1个区域共享型、9个专科医联体型及7个运营管理型[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运营合共106个影像中心,包括9个旗舰型、25个区域共享型、55个专科医联体型及17个运营管理型[34] - 公司开展了112场固定的医学影像专业内训课[34] - 公司影像学院统筹的兴趣课程中,开展16场亚专业学科培训,总计89场覆盖1489人次[34] - 公司开展影像技术应用培训150场,开展8期医学影像领导力培训[34] - 公司影像中心与临床科室共组织临床学术交流612场[35] - 2024年6月,公司与湘潭市直9家医院完成医学影像云平台服务协议签约[39] - 2024年公司组建海外事业部,构建覆盖香港、澳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的业务拓展网络[40] - 2024年12月,公司与香港上市公司医思健康合資设立一脈医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40]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产生收入人民币7.606亿元,主要来自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及一脉云服务[29] - 2024年影像中心服务收入约为6.057亿元,较2023年的约6.381亿元同比减少5.1%[30] - 2024年影像解决方案服务收入约为1.376亿元,其中境外业务收入为950万元,较2023年的2.784亿元同比减少50.6%[36] - 2024年一脈雲服务收入约为1730万元,较2023年的1250万元增加38.8%[39] - 2024年影像中心服务收入605,719千元,2023年为638,074千元;影像解决方案服务2024年为137,565千元,2023年为278,372千元;一脉云服务2024年为17,307千元,2023年为12,468千元[52] 公司业务模式与平台情况 - 公司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包括设备选择及配置、基础设施改造、培训、维修及保养、一脈雲平台有关服务[36] - 公司一脈雲服务按全流程整体规划,模块化分步研发,平台包括医学影像业务流程模块和运营管理模块[38] - 公司通过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及一脈雲服务构建综合一站式生态系统平台[41] 公司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目标是成为专注发展医学影像能力的领先医疗集团,计划扩大医学影像中心网络等[78] - 公司计划发展区域共享、专科医联体、运营管理型、旗舰型影像中心等[78][79] - 公司计划构建多层次、全周期医学影像生态服务体系,提升影像解决方案服务毛利率[80] - 公司计划拓展海外业务,在港澳、东南亚、中东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实施差异化区域推进路径[81] - 公司计划深化与医学影像产业上下游公司生态协同,构建开放协同产业生态系统[83] - 公司计划成立“专项产业孵化基金”,挖掘业务场景垂直延伸机会,布局关键节点企业[83] - 公司计划加强与设备提供商合作打造定制设备,与设备维修企业构建维修体系[84] - 公司计划吸引医学影像AI服务提供商加入AI集成平台,将AI算法纳入医生日常医疗活动[84] - 公司计划加强与医疗供应链服务商合作,扩大对医疗产业链参与者的触达和覆盖[85] - 公司通过汉吉健康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实现与公立医院体检预防领域价值输入[85] - 公司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专业水平,包括聚焦专病、加强学组建设、推进医技护专业能力提升计划[88] - 公司将贯彻运营导师制,优化运营SOP,合理配置审核人员,优化系统操作页面[89] - 公司计划强化一脉影像学院人才培养能力,搭建维护人才培养体系,聚焦多方面策略培育人才[90] - 公司计划持续探索数据与医疗服务融合,深化AI医疗端战略布局,提升区域智慧影像综合解决方案交付能力[91] - 公司将围绕影像服务全流程应用提升研发能力,投资促进影像中心运营的管理系统,与行业云服务平台深化合作[93] - 公司计划开发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及知识图谱的AI工具,扩大AI技术应用,打造智慧影像综合解决方案[94] - 公司计划通过宏微观双维度管理机制构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将应收账款指标嵌入绩效考核体系[95] 公司政策机遇与业务布局 - 国家出台系列利好政策,公司业务发展模式与国家战略及医改方针高度融合,获良好发展机遇[97] - 公司围绕“医学影像服务”核心,将业务网络从一二线城市延伸至县级行政区,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影像诊断服务[98] - 公司设有旗舰型、区域共享型、专科医联体型和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和影像能力传导[99] - 公司持续输出影像四大核心能力,扩大“医学影像服务专业能力”对外输出[100] - 2024年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新规将数字影像处理等纳入放射检查价格构成,公司将数智实力布局到医学影像服务全流程[102] - 公司将把握新质生产力要素,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参与国企改革协同合作[103]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陈朝阳49岁,自2024年11月起任董事长,自2023年5月起任执行董事,自2021年12月起任行政总裁,有超21年企业管理及医疗行业经验[104] - 何英飞37岁,自2021年6月起任执行董事,自2020年8月起任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在集团担任多个董事及高级管理职务[105] - 陈朝阳于1998年7月获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学士学位[105] - 何英飞于2010年12月通过专业本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主修新闻学[107] - 何英飞于2019年12月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于2014年1月获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107] - 冯勰自2021年11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21年4月起任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108] - 李飞宇自2024年11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19年3月起任副总裁兼影像医院院长[108] - 刘森林自2021年6月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在企业融资及投资方面有超13年经验[110] - 郭涛自2024年11月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自2023年11月起任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专职教师[110] - 吴晓辉于2023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有超31年经验[113] - 罗毅于2023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监管及法律服务方面有超14年经验[113]
一脉阳光(02522)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