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历史与转型 - 公司于1992年被首钢集团联合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1991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4][16] - 2016 - 2024年期间,公司完成业务转型、结构调整,更名为首程控股有限公司,布局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14][19][20] - 八年前公司开启转型,如今已成为中国智能基础设施资产服务商,未来团队面临组织进化、人才培养等挑战[40][41] 集团架构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架构包含北京首程基石投资有限公司等子公司[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2.15亿港元,2023年为8.83亿港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37.6%[26]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6.12亿港元,2023年为6.35亿港元,2024年较2023年下降约3.6%[26]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和摊薄盈利为5.76港仙,2023年为5.57港仙,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3.4%[2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138.29亿港元,较2023年的135.23亿港元有所增长;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资产为94.21亿港元,低于2023年的99.23亿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6.22亿港元,较2023年的22.63亿港元增加;理财产品及固收类金融资产为17.46亿港元,低于2023年的19.82亿港元;受限制存款为1.46亿港元,2023年无此项[30]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为31.2%,高于2023年的25.7%;负债资本比率为15.9%,高于2023年的8.0%[30] - 公司今年年末股息和特别中期股息合计达8.88亿港元,加上中期派发的2.08亿港元,全年股息总额达10.96亿港元,创2017年以来年度最高纪录;战略转型以来累计分红达51.91亿港元[31][33]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8%,有息负债总额为14.96亿港元,有息资产负债率仅10.8%,具备一周内偿还所有贷款的能力[31][33] - 2024年公司收入约12.1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7.5%,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4.1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83][84] - 2024年公司资产运营收入9.21亿港元,资产融通收入2.94亿港元,经调整EBITDA为8.54亿港元,经营溢利6.12亿港元[87] - 2024年每股基本和稀释盈利为5.76港仙,2023年为5.57港仙[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138.29亿港元,资产净值95.16亿港元[87]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1.2%,负债资本率为15.9%,2023年分别为25.7%和8.0%[87] - 2024年公司收入约为12.15亿港元,较去年的8.83亿港元上升约37.5%[98][100] - 2024年资产运营收入约为9.2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0.0%;资产融通收入约为2.9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0.7%[98][100] - 2024年整体毛利率约为41.7%,较去年的40.7%绝对值上升1.0%[98][100] - 2024年公司财务成本为1.16亿港元,较去年上升10.0%[99][101] - 2024年公司就所得税计提拨备约0.86亿港元,去年为0.07亿港元,所得税费用主要包括税率25%的企业所得税[102][105] - 2024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8.54亿港元,较去年的6.71亿港元上升27.3%[104][10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6.22亿港元,较2023年的22.63亿港元有所增加;理财产品及固收类金融资产为17.46亿港元,较2023年的19.82亿港元有所减少[1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31.2%,较2023年12月31日上升5.5个百分点;负债总值为43.13亿港元,资产总值为138.29亿港元[151][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资本比率为15.9%,较2023年12月31日上升7.9个百分点;借款总值为14.96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股本及储备为94.21亿港元[154][1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定期贷款融资余额约为3.97亿港元,主要来自投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运营权的银行贷款[157] - 2024年5月,公司以2.5%的票面利率发行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约合5.30亿港元)的3年期中期票据[1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发行的类REITs结构化资产证券产品余额约为5.69亿港元[1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首钢资源投资成本为18.34347亿港元,公允价值为19.44606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比例为14.06%,未变现公允价值亏损为2.86655亿港元,股息收取为2.09181亿港元[1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中金普洛斯REIT基金投资成本为人民币5.835亿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0025亿元,占集团总资产比例为3.83%,未变现公允价值亏损为人民币1125万元,股息收取为人民币2842.2万元[16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基础设施资产管理运营领域中,停车场、园区等业务增长明显,长租公寓、社区商业等新兴业务已开局,有望成新增长点及孵化REITs[32][34] - 2024年公司作为中国智能基础设施资产服务商,扩大停车出行、产业园区等领域资产管理规模[72][75] - 2024年公司获得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西藏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停车场经营权项目[79] - 2024年公司在京津冀、成渝、华东、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拓展停车项目,扩大「停车+充电」资产管理规模[79] - 2024年公司首个定制化项目理想汽车总部二期项目于一季度全面投入使用[80][81] - 2024年公司新增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西藏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停车场经营权项目[81] - 2024年公司与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物业公司,业务扩展至全产业链模式[80][81] - 2024年公司完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停车场经营权项目和北京丰台站停车场项目,还斩获西藏拉萨贡嘎机场停车场项目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停车场项目,202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停车场项目投入运营[113][114] - 2024 - 2025年公司完成停车管理系统“速驿客V3”迭代,2025年初将其与DeepSeek搭建,实现“智慧停车运营”升级[118][121] - 2024年京津冀、成渝及大湾区八个优质停车资产项目运营现金流和收益显著提升,12月成功发行优先级利率2.4%的第二期停车资产类REITs[119][121] 投资业务进展 - 公司加快投资节奏,与中国人寿等发起设立北京平准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投资基金,在北京重点区域设立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前期投资的地平线、找钢网等已上市[35][37] - 公司已投资十余家中国领先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企业,未来两到三年计划再投资40 - 50家顶级机器人公司,并成立机器人公司提供全产业链服务[36][38] - 公司管理的北京机器人基金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依托机器人公司深度布局机器人产业[74][76] - 公司依托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基金积极参与机器人行业,截至报告日已投资超十家创新公司[120] - 公司依托与战略股东成立的100亿元规模北京机器人基金投身机器人产业,投资项目涵盖十多家创新企业[122] - 公司在2025年新成立机器人公司,加强投后赋能推动优质机器人企业和产品落地应用[127] 公司管理层信息 - 赵天阳44岁,2018年1月6日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长;徐亮59岁,2018年5月21日任公司执行董事,两人均有丰富经验[44][45] - 赵天暘44岁,2018年1月6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现担任首钢集团副总经理等职[46] - 徐量59岁,2018年5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现担任首钢控股董事总经理等职[47] - 吴礼顺50岁,2023年12月5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现出任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及董事长等职[48][49] - 李浩43岁,2018年9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2022年2月15日起出任董事会副主席,现担任欧力士执行董事(分管大中华区)及大中华区总裁[51][53] - 彭吉海55岁,2023年5月25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公司薪酬委员会成员,现出任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职[52][54] - 何志恒48岁,2018年5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公司审核委员会成员,现担任CTF Services Limited执行董事及联席首席执行官等职[55] - 何智恒先生48岁,2018年5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56] - 刘景伟先生57岁,2018年1月6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58][59] - 王鑫博士47岁,2018年5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0][61] - 蔡奋强先生60岁,2018年5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3][64] - 王鑫博士于2006年自杜克大学取得会计学博士学位,1999年及2001年自清華大学分别取得会计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60][61] - 蔡奋强先生分别于1997年、1998年及2001年取得香港大学法律学士学位、法学专业证书及法律硕士学位[63][64] - 蔡先生曾管理逾160名合规人员,负责中国区逾60个城市的监管合规及金融犯罪防控工作[63][64] - 刘景伟先生于1989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年毕业于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取得硕士学位[58][59] - 王博士自2011年于香港大学任教,2014年被香港大学授予终身教职[60][61] - 蔡先生拥有超过30年的合规管理、商业犯罪防控及调查经验[63][64] 融资与评级 - 2024年5月公司成功发行首单5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票面利率2.5%[83][84] - 国内两大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继续给予公司AAA主体评级[83][84] REITs市场情况 - 2023年REITs二级市场价格超跌,2024年利好政策使发行更顺畅高效,市场估值上涨[129][131] 公司面临风险 - 公司活动面临市场、信贷和流动性等财务风险,整体风险管理计划降低潜在不利影响[132][135] - 公司业务集中在中国大陆和香港,需承担港元、美元及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133][136] - 公司持有计息资产及负债,主要面临浮动息率银行结余及借款相关现金流利率风险[134][138] 资本结构与管理 - 公司资本结构包括借款、应付债券和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整体策略与往年不变[142][144] - 董事会每半年检讨一次资本架构,公司根据建议平衡整体资本结构[143][144] - 公司通过银行及资本市场分散集资途径,融资安排配合业务特点及现金流量[145] 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 - 2024年,集团无其他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165][167] - 2024年12月18日,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与首钢控股签订买卖协议,出售6.0692764亿股首钢资源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11.92%,交易于2025年2月3日完成[166] - 2024年12月18日,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出售首鋼資源606,927,640股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约11.92%,交易于2025年2月3日完成[168] 可转换债券事项 - 2020年8月10日,公司完成与Poly Platinum的认购协议,发行本金总额3亿港元、年利率1%的可转换债券,所得款项净额约2.95亿港元[171][1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动用Poly Platinum认购事项所得款项1.46亿港元[171][172] - 2024年3月28日,公司决定重新分配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49亿港元,其中0.89亿港元用于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业务,0.6亿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71][1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将Poly Platinum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按计划全部动用[174][175]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雇员450名[178][181] - 公司为内地雇员提供薪金、奖金、医疗津贴等酬金组合及“五险一金”等福利[187] - 公司为员工安排文娱活动和员工大会,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表扬优秀表现[187] 未来发展战略 - 集团未来将加大在核心区域、重点行业和资产的投资力度[185][186] - 集团将深入参与机器人行业,构建综合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185] - 集团将加强京津冀、成渝、华东和大湾区等地区的资源配置[186] - 集团将增加对机器人、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产业的投资[186] - 公司加大在京津冀、成渝、华东、大湾区区域资源配置,投资停车出行、产业园区等中国核心资产及机器人、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行行业[189] - 公司依托北京机器人基金投资,通过机器人公司为机器人企业提供租赁、销售代理等服务,以场景生态助力产品升级
首程控股(00697)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