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8.15亿元,较2023年增长21.62%[2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较2023年增长99.67%[2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6亿元,较2023年增长128.93%[2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88.76万元,较2023年减少95.74%[21]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18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69%[21] - 2024年末总资产30.21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3.19%[2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44元,较2023年增长100.00%[22]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8.81%,较2023年减少5.30个百分点[22]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17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99.67%[39]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397,851,000.53元,上年度为362,695,964.80元,变化幅度9.69%[175] - 本年度资本化研发投入0元,上年度为0元,变化幅度0%[175]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397,851,000.53元,上年度为362,695,964.80元,变化幅度9.69%[175]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8.81%,上年度为54.11%,减少5.30个百分点[175] - 本年度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0%,上年度为0%,增加0个百分点[175] -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49,021.72万元,占销售总额的60.14%[191] - 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境外的收入占比为44.59%[19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6,042.8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95%[19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营业收入6.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7%[25] - 2024年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营业收入1.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20%[25] - 2024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6.752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17%[37] - 2024年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出口量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公司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1.27188亿美元,同比增长71.20%[38] - 报告期内,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67,526.1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82.84%[198] 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2024年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0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送红股,以总股本401,170,400股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数439,000股计算,拟派发现金红利100,182,850.00元(含税)[4] - 2024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含中期已分配)总额160,292,560.00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90.72%[5] - 2024年度以现金为对价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13,199,788.71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173,492,348.71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98.19%[5] - 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账户所持本公司股份439,000股,不参与本次利润分配[5] -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5] 审计与报告保证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 - 公司负责人Hui Deng(邓晖)、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韦凯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韦凯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文名称为ArcSoft Corporation Limited [16]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Hui Deng(邓晖),注册地址于2007年、2015年、2018年、2022年有过变更 [16]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蒿惠美,证券事务代表为廖娟娟,联系电话均为021 - 52980418 [17]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证券时报》(www.stcn.com) [18]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18]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虹软科技,代码为688088 [19] 公司合规情况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3]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研发投入与人员情况 - 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3.97851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48.81%,年末研发人员586人,占员工总人数的62.47%[38] - 移动智能终端相关技术预计总投资规模150,000.00万元,本期投入21,714.26万元,累计投入108,962.07万元[178] - 智能驾驶等IoT领域技术预计总投资规模100,000.00万元,本期投入18,070.84万元,累计投入95,132.91万元[179] - 公司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50,000.00万元,本期投入39,785.10万元,累计投入204,094.98万元[179] - 本期研发人员数量586人,上期为566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本期为62.47%,上期为62.89%[18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为28,869.06万元,上期为26,840.95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本期为49.26万元,上期为47.42万元[182]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博士研究生24人、硕士研究生344人、本科198人、专科20人、高中及以下0人[182]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不含30岁)234人、30 - 40岁(含30岁,不含40岁)286人、40 - 50岁(含40岁,不含50岁)57人、50 - 60岁(含50岁,不含60岁)9人、60岁及以上0人[182] - 公司拥有以博士为带头人、硕士为骨干的核心研发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算法并落地商业产品[183] 技术研发成果 - 2024年度公司智能超域融合(Turbo Fusion)技术面向全机型渗透率提升,在中低端机型市场规模化落地,新增运动抓拍、AI人像光影重构等功能[40] - 公司在端侧AI计算能力方面探索生成式AI与Turbo Fusion技术深度融合,优化图像在多场景基础画质,推动影像计算智能化升级[40] - Turbo Fusion视频解决方案落地,为2025年视频方案规模化奠定基础[41] - 2024年加大AI眼镜业务投入,构建多项适配AI眼镜的高清影像处理算法[41] - 2024年持续迭代核心算法引擎,优化全场景产品矩阵布局,拓宽车型覆盖范围[43] - 2024年上半年推出基于智能SoC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有望2025年导入量产[44] - 2024年在商用货车、客车、工程机械车辆领域承接多个项目,实现相关产品量产[45] - 2024年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图像生成垂直大模型体系参数量从十亿级提升到百亿级[46] - 2024年上半年在国内智能商拍赛道上线AI模特视频生成功能[46] - 截至2024年末,PSAI完成多平台入驻,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47] 公司业务与市场情况 - 公司专注计算机视觉领域,为行业提供算法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收入源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授权许可使用[51] - 公司可提供智能手机主流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产品,从画质、隐私、美颜等方面提升笔记本电脑视频会议体验[52] - 公司在AI - XR领域可提供VR/MR/AR一站式多传感器标定等多种解决方案及AI眼镜相关解决方案[53] - 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舱外储备行车辅助和自动泊车相关视觉感知算法,舱内积累DMS、OMS视觉感知算法[54] - 公司在智能商拍领域推出PhotoStudio® AI智能商拍云工作室,提供图片和视频生成及后期处理工具[55] - 公司盈利模式为授权算法技术和销售软硬一体视觉解决方案,研发采取自主研发模式,销售采用直销方式[56] - 公司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收费模式分固定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采用计件模式[57] - 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应用软件开发,也属于计算机视觉行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8][59] - 202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作[60] - 2024年3月《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60]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Counterpoint预测2027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约40%,出货量有望达5.22亿部[63]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预计出货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其中不具备显示功能的音频眼镜及音频拍摄眼镜预计出货547万台,同比增长101.9%[64] - 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1%,达8900万辆,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出口量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65] - 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预计达2800万辆,市场渗透率预计为82%;到2030年数量将增至3800万辆,渗透率预计将达到95%[66] - 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超过70%,预计到2025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将达千亿元级别[66][67] - 从GMV角度计算电商零售商拍市场空间约为256 - 511亿元,从店铺数量角度计算商拍市场空间约为340亿元/年[68] 公司技术优势与合作 - 公司自2003年开始明确在嵌入式设备研发相关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在边缘计算技术领域积累深厚[70] - 公司基于端设备的视觉人工智能算法适用性高、运行稳定,可在边缘侧发起高效运算[71] - 公司的移动智能终端、智能驾驶和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业务从边缘侧发起运算[71] - 公司为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等智能设备以及商业拍摄领域提供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70] - 2019 - 2024年度全球出货量前五的安卓系统手机主流机型大多搭载公司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74] - 公司于2023年推出PSAI,已完成淘宝千牛、1688等主流电商平台入驻,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76]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之一,大部分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达国内外先进水平[73] - 公司是国内基于高通智能座舱平台上的主流视觉算法供应商,客户覆盖国内主要自主品牌、部分合资及外资品牌汽车主机厂商[75] - 公司成功助力雷鸟V3成为国内首款发售的AI眼镜[74] - 公司掌握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应用领域从智能手机扩展到智能汽车等多个行业[72] - 公司与高通、联发科等主流芯片公司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72] - 公司与索尼传感器、三星半导体等业内核心器件合作伙伴建立业务交流或合作关系[72] - 公司构建了完整的虹软空间计算技术体系,为AR/VR/XR领域客户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74] - 公司自主研发诸多可应用于多终端领域的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体系[79] - 公司在人体分析等技术中段平台正确率超95%,有毫秒级实时性[80] - 公司大部分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多数新创技术行业首发[81] - 公司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在除苹果外主流手机品牌大部分旗舰机型上使用[81] - 公司拥有32项原始创新核心技术,如人脸分析及识别、人体分析及美化等[83][84] - 人脸分析及识别技术用于多平台及多种解决方案和场景[83] - 人体分析及美化技术用于移动、互联网和车载平台及相关解决方案[83] - 宠物分析技术用于手机、车载平台及智慧摄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83] - 行为分析技术用于手机、车载平台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83] - 手势识别技术用于多平台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83] - 图像质量分析技术用于手机、车载平台及多种解决方案[83] 技术指标提升 - 手机版本人脸检测召回率从93.9%提升到97.70%,精度从99.2%提升到99.75%[85] - 2D Face ID在FAR≤100k时,常规和戴口罩场景FRR改善3.2% - 3.4%,不同场景整体改善2.5% - 3.3%[86] - 性别识别RGB版本精度提升3.7%,IR版本精度提升4.6%[87] - 手机移动端人体检测召回率提升到92.7%,精度提升到96.7%[88] - 车载场景人体检测召回率提升到95.3%,精度提升2.75%达98.75%[88] - 人体骨骼关键点技术整体map提升3.69%[88] - 遗留儿童检测人体版本儿童召回提升13.05%,精度提升2.45%,最终融合方案提升27.34%[88] - 行为识别儿童危险行为召回率达87.85%,整体报警召回率提升到99.2%[88] - 人脸美型耗时降低近50%[89] - 视线追踪对驾驶员视线检测覆盖到舱内23个区域[92] - 3D视线追踪技术方案在客观数据指标上总体提升20%,大角度场景下精度提升近30%[93] - 大范围视线平均误差低于1.1度[93] - 无感自标定视线精度提升方案与原有方案对比平均视线精度提升20%以上[93] - 公司内部客观测试集上,双手交互场景的手部姿态估计精度相比单独手部姿态估计算法提升接近10%[98] - 人像质量分析对不同类型遮挡判断正确率
虹软科技(688088)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