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28,698,864,088股,拟按每股0.21元派发现金红利,合计60.27亿元[4]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46,456,804千元,较2023年增长5.21%[8] - 2024年净利润为15,663,893千元,较2023年增长7.51%[8] - 2024年资产总额为512,823,630千元,较2023年增长8.70%[8]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168,773,774千元,较2023年增长4.85%[8]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0.43元/股,较2023年增长4.88%[8] - 2024年营业成本为193,763,279千元,2023年为186,136,608千元[10] - 2024年销售费用为5,528,620千元,2023年为5,149,546千元[1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127,503千元,2023年为14,721,616千元[10]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4.57亿元,增幅为5.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3.88亿元,增幅为5.77%[60][65] - 2024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为5128.24亿元,增幅为8.7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687.74亿元,增幅为4.85%,资产负债率为59.01%,比年初增加0.66个百分点[65] - 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65] - 营业成本1937.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0%,主要因铁路装备营业收入增长[67][68] - 销售费用55.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6%;管理费用155.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2%;研发费用159.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5%[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1.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27%[67] - 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延伸产业营业收入2464.57亿元,毛利率21.38%,较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70] - 铁路装备营业收入1104.61亿元,毛利率24.72%,较上年增加1.00个百分点[73] - 中国大陆营业收入2181.20亿元,较上年增长5.61%;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283.37亿元,较上年增长2.18%[75] - 按订单销售营业收入2464.57亿元,毛利率21.38%,较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75] - 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21%,铁路装备、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44.82%、18.43%、35.05%、1.70%[78] - 2024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为103.1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6.88%;向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189.3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8.26%[83] - 国铁集团是公司最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3.96%[84]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约7.36%,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约11.62%,财务费用为 - 0.12亿元,上年同期为 - 2.12亿元[86][87]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5936698千元,资本化研发投入748890千元,研发投入合计16685588千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77%,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4.49%[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入271.28亿元,上年同期为147.2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170.38亿元,上年同期为111.77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94.45亿元,上年同期为53.67亿元[92] - 其他流动资产期末数73.66亿元,占比1.44%,较上期增加39.75%;债权投资期末数6.06亿元,占比0.12%,较上期减少61.70%;使用权资产期末数26.19亿元,占比0.51%,较上期增加39.31%[96] - 开发支出期末数9.57亿元,占比0.19%,较上期增加33.66%;长期待摊费用期末数4.53亿元,占比0.09%,较上期增加70.28%;应付票据期末数473.48亿元,占比9.23%,较上期增加76.43%[96] - 租赁负债期末数21.37亿元,占比0.42%,较上期增加38.30%[96] - 2024年末外币金融资产合计130.64亿元,外币金融负债合计121.08亿元[102] - 2024年重大资本性开支合计281.34亿元,2023年为219.99亿元[10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订约但未产生的资本承担为37.32亿元[10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抵押合计93.78亿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债券及票据总额174.98亿元,2023年为260.01亿元[10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224.17亿元,比年初增加10.38亿元,增幅4.86%[11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8932728千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38664千元,期末数8222272千元[11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2808190千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变动 -102419千元,期末数2703385千元[118]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11498099千元,公允价值变动93264千元,期末数8353838千元[118]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数219564千元,其他变动3276千元,期末数222840千元[118] - 四方股份公司注册资本7103383千元,2024年1 - 12月净利润3133578千元,营业收入40859482千元[122] - 长客股份公司注册资本6277764千元,2024年1 - 12月净利润2626148千元,营业收入33395921千元[122] - 株洲所注册资本9126840千元,2024年1 - 12月净利润1574693千元,营业收入58956755千元[122] - 2023年度公司总股数28,698,864,088股,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7.4亿元(含税),现金分红占2023年度净利润比例为49.01%[155] - 2024年度公司总股数28,698,864,088股,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0.27亿元(含税),现金分红占2024年度净利润比例为48.65%[156] - 若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通过,预期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8月14日或之前派付[157] - 每10股派息2.1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6,026,761千元,占合并报表净利润比率48.65%[160]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17,506,307千元,年均净利润11,917,513千元,现金分红比例146.90%[16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铁路装备业务机车、客车、动车组、货车业务收入分别为236.27亿元、63.08亿元、624.32亿元、180.94亿元,销售机车642台、客车321辆、动车组1940辆、货车31554辆[78]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中城市轨道车辆收入401.34亿元,销售城轨车辆5540辆[78] - 新产业业务中非轨道交通零部件业务收入为628.10亿元[78] 公司业务布局与模式 -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等业务[29] - 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包括机车、动车组等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包括城市轨道车辆等业务[30][31] - 新产业业务包括机电业务和新兴产业业务,数智产业设置事业部和科技公司并制定发展规划[33] - 现代服务业业务包括金融类、物流贸易类和其他业务,产融平台发力,物流业务拓展应用,电商平台优化发展[34] - 国际业务加快平台公司能力建设,完成“五个转变”,践行“五本模式”[35] - 动车组包括时速200公里及以下、200 - 250公里、300 - 350公里及以上各类电动和内燃动车组,用于干线和城际铁路客运[36] - 机车最大牵引功率达28,800KW,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用于干线铁路客货运[36] - 客车时速120 - 160公里,用于干线铁路客运[36] - 公司经营模式依靠自身技术等完成轨道交通和清洁能源装备的制造、修理、研发及交付[38] - 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货合同安排生产[39] - 采购模式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结合,集中采购在“中车购”平台完成[39][40] - 机电产品包括牵引电传动等系统,与整机产品配套或独立提供给第三方[37] - 公司产品价值以生产高速动车组等制造修理和清洁能源装备及配套产品制造为核心,以金融等产品为补充[46] - 公司形成“技术集中研究、产品联合开发、能力共建共享”的两级研发管理模式[46] - 公司以响应用户需求等为宗旨,通过投标和商务谈判签订供货合同形成订单实现销售[42] - 公司拥有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研发基地,具备完整产业链和生产体系[42] - 公司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行业地位持续巩固[43] 公司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4年CR450动车组样车全球发布,系列化新能源机车精彩亮相,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试跑,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成功下线[16] - 2024年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6] - 2024年公司推进重大产品研制,复兴号高速列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时速400公里CR450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等[52] - 2024年公司主持参与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00项,新增授权专利2707项,其中发明专利1733项、海外专利206项,获“1金、1银、4优秀”专利奖成绩[52] - 2024年新立轨道交通装备等研发项目569项,围绕3个产业方向立项31项,首批资助项目16项[91] 公司发展战略与目标 -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收官之年,公司将聚焦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18] - 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打造“六化”业务发展体系、“五力”经营管理体系、“五大保障”党建引领体系[138] - 铁路装备业务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稳固全球行业规模第一位[139]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能力[140] - 新产业业务发展以“风光储氢”为核心的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和以新能源汽车部件为核心的低碳零碳交通装备[141] - 现代服务业业务聚焦服务主业实业,优化金融业务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系统解决方案[142] - 国际业务扩大海外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拓展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领域国际市场空间[143] - 国际业务提高境外DLS业务和新产业的占比,形成全球化管控模式[143] - 2025年公司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战略目标落实[146] 行业环境与市场情况 - 报告期中国铁路客货运均创历史最好水平[25] - 2024年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25年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公司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1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等研发应用,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125]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推进“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1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27] - 要巩固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128]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129] -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约70万公里,其中国家铁路网规模达20万公里左右,高铁7万公里、普速铁路13万公里[130] - 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132]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136] - 2024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136] - 2024年全国铁路货物运输总量51.7亿吨,比上年增长2.8%[136]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运输总量4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9%[136] - 2024年25个城市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新增运营线路25条,新开通段或既有线路延伸段26段[136] - 2024年新增大运能系统(地铁)738.26公里,占比77.46%[136] - 2024年新增中运能系统(市域快轨)171.82公里,占比18.03%[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