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520[1][11] - 公司开曼群岛注册办事处位于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 - 1111, Cayman Islands[7][8]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九龙观塘鸿图道51号Two Sky Parc 22楼2205 - 07室[7][8] - 公司总部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孙村工业开发区和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东川路555号紫竹信息数码港[7][8] - 公司开曼群岛证券登记总处及过户代理为Conyers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9][10] - 公司香港证券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9][10]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9][10] - 公司香港法律顾问为盛德律师事务所[10]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有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中信银行、富邦华一银行[10] 公司人员变动 - 谭淑华女士于2024年1月16日辞任公司秘书,于2024年10月16日获重选;苏丽珊女士于2024年1月16日获委任,于2024年10月16日辞任[5][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收47.5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9.18亿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6] - 2024年公司税前亏损3.89亿元人民币,2023年亏损1.24亿元人民币[16]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4.01亿元人民币,2023年亏损1.99亿元人民币[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33.4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1.16亿元人民币减少[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25.0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8.46亿元人民币减少[18] - 公司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5918.0百万元减少19.7%至2024年的人民币4754.8百万元[33][35] - 2024年净收入为18.75197亿元,2023年为26.17803亿元[59]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5918.0百万元减少19.7%至2024年的4754.8百万元[90][91][94] - 2024年税前亏损389136千元,较2023年的124375千元增加212.9%;年内亏损398477千元,较2023年的194445千元增加104.9%[90]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139.8百万元减少58.9%至2024年的57.4百万元[90][92][95]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从2023年的2214.4百万元减少24.5%至2024年的1672.8百万元,占收入比例从37.4%降至35.2%[90][93] - 公司原材料及耗材成本从2023年的22.144亿元减少24.5%至2024年的16.728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37.4%降至35.2%[96] - 公司员工成本从2023年的18.629亿元减少13.4%至2024年的16.126亿元,员工人数从28665人减至22504人[97][100] - 公司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从2023年的3.111亿元减少4.2%至2024年的2.981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5.3%增至6.3%[98][101] - 公司公用事业费用从2023年的2.259亿元减少12.7%至2024年的1.972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3.8%升至4.1%[99][102] - 公司折旧及摊销从2023年的9.286亿元减少16.3%至2024年的7.772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5.7%升至16.3%[103][107] - 公司其他开支从2023年的4.316亿元减少14.6%至2024年的3.687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7.3%升至7.8%[104][108] - 公司2024年录得其他净亏损2.037亿元,闭店及减值损失合计约2.62亿元,上年度减值亏损为1.643亿元[105][109] - 公司2024年财务成本为7110万元,主要来自租赁负债利息5920万元[106][110]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7.01亿元降至2024年的930万元[111][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27亿元,较2023年增加2.333亿元,主要因部分理财产品到期[113][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共人民币587.0百万元,预期年度收益率介乎1.22%至5.21%之间,2024年金融产品兑现数额为约人民币27.3百万元[1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短期银行借款人民币380.4百万元,固定年利率介乎0.46%至3.65%,预期1年内到期[124][1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45.0%[125][131] - 2024年集团资本开支为人民币237.8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431.6百万元,2024年新开78间餐厅[126][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以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2.3百万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作抵押取得银行借款人民币50.0百万元,抵押银行存款人民币26.1百万元作借款担保[127][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未入账或然负债、担保及针对集团的诉讼[128][134] - 2024年集团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重大投资及重大投资或收购的具体未来计划[135][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22,504名雇员,2023年为28,665名[136][1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612.6百万元,占集团总收入约33.9%[138][14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150.7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77.1百万元[186][194] 公司会员数据 - 2024年公司会员计划新增约503万会员,累计会员超4000万[23] - 2024年公司新增付费会员近503万,累计会员总数超4000万[25] - 2024年公司新增会员近503万,累计会员总数约4200万,会员消费人数近720万,消费频次提升至3.33次,同比提高1.4倍[88][89] - 2024年畅吃卡售卡超200万张,金额超4.2亿元,畅吃卡会员消费频次较普通会员提升3倍,人均复购消费金额达488元,较普通会员提升1.5倍[88][89] 公司业务活动及布局 - 2024年呷哺呷哺品牌开展“上市十载真情回馈:复古套餐回归”活动[23] - 2024年凑凑品牌成功进入台湾地区并表现出色[23] - 2024年北京物流枢纽启用,存储容量翻倍[23] - 2024年公司在新餐厅开设数量和质量上保持行业领先[23] - 2024年公司新开65间呷哺呷哺餐厅和13间湊湊餐厅,关闭138间呷哺呷哺餐厅和73间湊湊餐厅[30][35][45][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及经营757间中国大陆境内和3间境外呷哺呷哺餐厅,181间中国大陆境内和16间境外湊湊餐厅,旗下营业餐厅总数为957间[31][32][44][45][46] - 2024年公司深化全球战略布局,在亚太地区打造“凑凑”国际形象[70] - 2024年公司在香港巩固11家餐厅运营,新开1家直营店,进入台湾市场[70] - 2024年公司在巩固香港11间门店基础上新增1间直营店,并进军台湾市场开设首间餐厅[74] 呷哺呷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呷哺呷哺餐厅一线城市有317间占比42.0%,二线城市有309间占比41.0%,三线城市及以下有202间占比16.6%,其他市场有5间占比0.4%[47] - 2023年呷哺呷哺餐厅一线城市有319间占比38.1%,二线城市有312间占比37.1%,三线城市及以下有126间占比24.2%,其他市场有3间占比0.6%[47] - 2024年呷哺呷哺餐厅净收入为243648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081423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一线城市净收入为1227399千元人民币,二线城市为754260千元人民币,三线城市及以下为417595千元人民币,其他市场为37230千元人民币[53] - 2024年呷哺呷哺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为54.8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2.2元人民币有所下降,一线城市为55.5元人民币,二线城市为52.9元人民币,三线城市及以下为53.3元人民币,其他市场为145.4元人民币[53] - 2024年呷哺呷哺餐厅翻座率为2.5倍,较2023年的2.6倍有所下降,一线城市为3.1倍,二线城市为2.2倍,三线城市及以下为1.9倍,其他市场为2.5倍[53] - 2024年呷哺呷哺及凑凑餐厅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96.3%[54][55] - 2024年呷哺呷哺同店总数为807家,一线城市312家,二线城市309家,三线城市及以下183家,其他市场3家[56] - 2024年呷哺呷哺同店销售额为2056.8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682.0百万元人民币有所下降,一线城市为1006.1百万元人民币,二线城市为659.8百万元人民币,三线城市及以下为369.2百万元人民币,其他市场为21.7百万元人民币[56] - 2024年呷哺呷哺同店销售增长率为 - 23.3%,一线城市为 - 22.3%,二线城市为 - 23.7%,三线城市及以下为 - 26.1%,其他市场为 - 3.6%[56] - 呷哺呷哺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3023.9百万元减少13.1%至2024年的2629.2百万元[91][94] 凑凑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凑凑餐厅总数为197家,较2023年的257家有所减少,其中一线城市70家(占比35.6%),二线城市108家(占比54.8%),三线城市3家(占比1.5%),其他市场16家(占比8.1%)[49] - 2024年顾客人均消费为123.5元,2023年为142.3元,较2023年下降13.2%[59][60][61] - 2024年翻台率为1.6倍,2023年为2.0倍[59][60][61] - 2024年同店数量总计254家[62] - 2024年同店销售额总计16.35亿元,2023年为24.035亿元[62] - 2024年同店销售额增长率总计为-32.0%,其中一线城市为-36.7%,二线城市为-37.6%,三线城市为-47.0%,其他市场为2.0%[62] - 湊湊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2651.9百万元减少26.5%至2024年的1948.3百万元[91][94] 其他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调料产品业务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122.0百万元增加5.7%至2024年的129.0百万元[91][94]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呷哺呷哺品牌计划开业餐厅不低于95间,翻座率至少为3倍[66][68] - 2025年凑凑采取谨慎开店策略,仅选择大陆地区优质商场开店[67][69] - 2025年凑凑将继续打造菜单,优化社群运维,以大学生为主要新客群并开发企业用户团建用餐场景[72][76] - 2025年呷哺呷哺将推出柚子盐锅底、新西兰罗姆尼羔羊排肉等新品,升级番茄、菌汤、寿喜锅底[78][81] - 2025年凑凑规划每家餐厅提供约10款新汤底供消费者选择[79][81] - 公司以“金字塔型价格原则”布局全客群市场,高端用凑凑,中价位用呷哺呷哺,同时开发轻食拓展下沉市场[77][81] - 公司以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优化供应链,降低存货成本和缺货风险,实现数据透明化[80][82] - 2025年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成为民族餐饮行业领先经营者,保持国内火锅连锁店经营商领导地位[180][182] 公司人才相关 - 2024年公司积极招聘区域和运营经理,凑凑品牌招募数十名餐厅经理候选人[83] - 呷哺呷哺品牌将加强校园招聘,与更多机构合作选拔人才[83] - 公司优化运营系统激励机制,部分部门奖金与绩效挂钩,考核周期改为每月[84] 公司营销相关 - 公司通过深化品牌价值、建立多元化沟通矩阵、加强产品价值传播构建营销竞争优势[85] - 公司利用畅
呷哺呷哺(00520)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