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情况 - 公司已有200余名营销认证人员,业务岗位全员通过营销认证[12] - 团队拥有近20名中级认证师和1名高级认证师[12] 激励与发展 - 2024年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13] - 公司2024年打造“三感提升,双线赋能”模式助力员工发展[14] 内部控制 - 2024年12月31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4] - 2024年12月31日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4] - 自评价基准日至报告发出日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5] - 公司建立了完善、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9] - 公司建立了规范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运行[10] - 公司坚持风险导向原则进行风险评估[15] - 公司主要经营活动有必要控制政策和程序[16] - 公司通过项目管理系统控制业务,设立内审部监管[17] - 公司制定多项财务制度强化会计控制[18] - 公司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控制资金支付审批[19] - 公司采购管理部规范采购业务流程[20] - 公司业务部门按合同立项收款,登记应收账款[22] - 公司设立内审部与内控部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30] 缺陷标准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量标准:利润总额潜在错报≥利润总额5%、资产总额潜在错报≥资产总额1%、营业收入潜在错报≥营业收入总额1%[32]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定量标准:利润总额3%≤潜在错报<利润总额5%、资产总额0.5%≤潜在错报<资产总额1%、营业收入总额0.5%≤潜在错报<营业收入总额1%[32]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定量标准:利润总额潜在错报<利润总额3%、资产总额潜在错报<资产总额0.5%、营业收入潜在错报<营业收入总额0.5%[32]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利润表有关定量标准:错报超营业收入1%为重大缺陷,超0.5%小于1%为重要缺陷,小于0.5%为一般缺陷[35]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资产管理有关定量标准:错报超资产总额1%为重大缺陷,超0.5%小于1%为重要缺陷,小于0.5%为一般缺陷[35]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性标准含控制环境无效、董监高舞弊等情形[32][33]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定性标准含未按准则选会计政策、未建制衡制度等情形[33]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性标准含违反法规、决策失误等情形[36] 缺陷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和重要缺陷[39] - 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和重要缺陷[40] 其他策略 - 公司致力于人才体系化建设,建立内外贯通招募通道[11] - 公司重视信息化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并完善设备基础[26] 资产与营收 -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合计均占公司合并报表对应总额的100%[6]
宣亚国际(300612) - 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