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24%[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3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3.03亿元[4]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三项费用预计较上年度合计减少5755.01万元,同比下降8.63%[6]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4.17亿元,较2023年的17.99亿元减少21.24%[2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2.37亿元,较2023年的 - 1.03亿元减少129.34%[2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3.03亿元,较2023年的 - 1.19亿元减少154.40%[27]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40.75万元,较2023年的1.78亿元减少66.71%[27]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49.42亿元,较2023年末的52.25亿元减少5.41%[27]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41亿元,较2023年末的28.57亿元减少7.56%[27]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14元/股,较2023年的 - 0.06元/股减少133.33%[27] - 2024年稀释每股收益为 - 0.14元/股,较2023年的 - 0.06元/股减少133.33%[27]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8.63%,较2023年的 - 3.51%减少5.12%[27] - 2024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为1588.57万元,2023年为1003.07万元[30] - 2024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05亿元、3.53亿元、2.90亿元、4.69亿元[32] - 2024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80.45万元、 - 1231.31万元、 - 4148.59万元、 - 1.91亿元[32]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640.85万元,2023年为1593.65万元,2022年为2747.31万元[34][35] - 2024年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4.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24%[89]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三项费用预计较上年度合计减少5755.01万元,同比下降8.63%[90] - 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3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3.03亿元[90] - 2024年营业收入14.17亿元,较2023年的17.99亿元同比减少21.24%[118]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05亿、3.53亿、2.90亿、4.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08亿、 - 0.12亿、 - 0.41亿、 - 1.91亿元[119] - 2024年销售费用2.23亿元,同比降3.18%;管理费用1.45亿元,同比降11.18%;财务费用 -3305.48万元,同比降6.78%;研发费用2.42亿元,同比降11.68%[136]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795人,占比41.80%;研发投入金额2.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7.05%,无研发资本化投入[138][139]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19亿元,降66.71%;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1.16亿元,升33.88%[141]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减少2.66亿元,降59.26%;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2.32亿元,降118.41%[141]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2.34亿元,降713.25%[14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8.71亿元,同比减少27.51%;现金流出小计18.12亿元,同比减少24.60%;现金流量净额5940.75万元,同比减少66.71%[145]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71亿元,同比减少6.10%;现金流出小计10.98亿元,同比减少13.58%;现金流量净额-2.26亿元,同比增加33.88%[145]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83亿元,同比减少59.26%;现金流出小计2.19亿元,同比减少13.57%;现金流量净额-3605.38万元,同比减少118.41%[14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1亿元,同比减少713.25%[145] - 2024年末固定资产4.5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9.12%,年初为1.95亿元,占比3.72%,比重增加5.40%[147] - 2024年末长期股权投资2.4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04%,年初为1.53亿元,占比2.94%,比重增加2.10%[147] - 2024年末存货4.1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45%,年初为3.98亿元,占比7.61%,比重增加0.84%[147] - 2024年末应付账款9.9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18%,年初为8.22亿元,占比15.74%,比重增加4.44%[148] - 2024年报告期投资额10.98亿元,上年同期为12.70亿元,变动幅度为-13.58%[15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重点发力物联网大交通板块,车载通信终端及铁路轨交业务稳健增长[4] - 公司海外车载终端、智慧政法及视频云等业务发展势头较好[4] - 公司严格限制系统集成业务,减少低毛利率和需垫付资金业务[4] - 公司业务结构朝着更稳健、可持续方向发展[4] - 2024年“车载终端”实现收入83577.1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9.00%[91] - 2024年汽车终端产品实现收入48248.0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4.06%,较上年同期增长35.43%[91] - 2024年轨交终端产品实现收入35329.1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4.94%,较上年同期增长5.56%[91] - 2024年“交通行业”实现收入93012.51万元,占营业总收入比重65.65%[92] - 2024年“国内销售”实现收入119813.8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84.57%[93] - 2024年国外销售实现21855.0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5.43%[93] - 2024年交通、公安、其他行业收入分别为9.30亿、3.65亿、1.2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48%、29.43%、62.95%[118] - 2024年车载终端收入8.36亿元,同比增长20.96%,其中汽车车载产品和轨交终端产品收入分别为4.82亿、3.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3%、5.56%[118] - 2024年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收入分别为11.98亿、2.19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5.55%、增长15.28%[118] - 2024年交通、公安、其他行业毛利率分别为33.93%、24.21%、30.18%,同比分别变动 - 5.07%、0.68%、8.25%[122] - 2024年车载终端毛利率为36.01%,同比减少5.24%,其中汽车车载产品和轨交终端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1.61%、55.67%,同比分别变动 - 8.28%、2.32%[122] - 2024年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1.36%、29.73%,同比分别变动 - 0.86%、4.91%[122] - 2024年车载终端产品销售量553.21万件,同比减少0.81%,生产量558.44万件,同比增长1.03%,库存量17.25万件,同比增长43.43%[126] - 2024年公安行业原材料成本1.02亿元,占比10.44%,同比降37.50%;工程安装调测费用1.74亿元,占比17.88%,同比降24.76%[128][129] - 2024年交通行业原材料成本5.32亿元,占比54.54%,同比增3.15%;制造加工费用4952.89万元,占比5.07%,同比增29.01%;工程安装调测费用3018.43万元,占比3.09%,同比增18.75%[129] - 2024年其他行业原材料成本3934.51万元,占比4.03%,同比降70.75%;制造加工费用2036.40万元,占比2.09%,同比降24.87%;工程安装调测费用2500.03万元,占比2.56%,同比降72.99%[129] - 2024年原材料成本6.74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69.01%,同比降17.21%;制造加工费用6989.29万元,占比7.16%,同比增6.71%;工程安装调测费用2.30亿元,占比23.53%,同比降34.36%[131] 行业环境相关数据 - 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收入达5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到2026年将达8941亿美元[38] - 截至2024年底,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数达44.46亿户,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26.56亿户,占59.75%,同比增长13.88%,净增3.24亿户[39] - 2024年我国汽车累计销量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乘用车2756.3万辆,同比增长5.8%[4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渗透率攀升至40.9%[41] - 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国内市占率65.2%,较上年提升9.2个百分点[41] - 2024年“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上榜企业供应链收入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零部件营收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34%[42] - 2024年车联网功能新车渗透率超80%,5G网络覆盖率由6.0%增长至11.7%[43] - 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5亿辆[44] - 2024年7月确定20个城市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截至9月全国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万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7700张,测试里程超1.2亿公里[46]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铁路信息化投资约51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约6%[47] - 2024年我国公共安全方面支出2262.56亿元,完成预算的99.4%,2025年预算2428.28亿元,增长7.3%[49] - 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动环监控系统市场规模约17.54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33.11亿美元,2025 - 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9.5%[51] 公司业务优势与布局 - 公司业务聚焦“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等高价值战略赛道,致力于成为领先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52] - 公司汽车终端产品及解决方案掌握4G和5G通信技术核心能力,发力车规级通信模组等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跻身5G(V2X)车载通信第一阵营[54] - 公司具备车载前装百万数量级配套经验,乘用车车载终端有4G/5G T - Box等多种产品[55] - 公司后装车联网产品实现全球超20000种车型自适应适配[59] - 公司深耕铁路交通市场20余年,在铁路轨道车车载设备垂直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60] - 公司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18个铁路局公司[61] - 公司在电子标识领域牵头制定国家标准,获相关核心专利数百项[65] - 公司电动自行车数字号牌和射频视频一体化识别设备首批获公安部检验认证[65] - 公司“车路云”产品和解决方案具备“端 + 云”技术架构,覆盖车联网全栈式产品[69] - 公司拥有完整的C - V2X产品矩阵,覆盖车端、路端和云端[69] - 公司参与100余项智能网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及行业研究课题编撰与起草工作(含在研)[71] - 公司深耕智慧政法及视频云领域十余载,构建核心业务体系服务多警种和政府部门[72] - 公司是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拥有多种解决方案[76] - 公司深耕物联网28载,致力于成为领先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77] - 公司为全球1000+客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国内销售网络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73多个地市级服务网点,20余个省级驻外办事机构[110] 公司业务成果与进展 - 2024年12月子公司高新兴物联荣获“2024年度质量表现最佳供应商”称号[95] - 后装市场业务布局覆盖多个海外市场,2024年11月子公司获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全国第七名[96] - 轨交终端子公司调入新三板创新层并获“小巨人”称号,多款
高新兴(300098)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