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8年,2017年5月19日在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2] - 公司控股股东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2005年6月在联交所挂牌上市,2007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及其他收入为38.75亿港元,2023年为61.32亿港元;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2.31亿港元,2023年为14.70亿港元[11][1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股东权益为6000万港元,2023年为3.27亿港元;2024年资产总额为145.15亿港元,2023年为182.11亿港元[11]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0.66港元,2023年为0.32港元[13] - 2024年公司亏损12.314亿港元,2023年亏损14.695亿港元[2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总额约为181.55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5.8%[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资产管理及顾问服务费收入为368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90万港元,增幅2.5%[32] - 2024年自营交易收益为1000万港元,2023年为4580万港元[32] - 2024年12月31日,房地产、国企及制造业企业客户被授予的贷款本金分别为6.94亿港元、5.02亿港元及0.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为7.98亿港元、5.20亿港元及0.55亿港元[34] - 报告期内,集团向五大客户授出的贷款总额为11.96亿港元,占报告期内集团授出贷款总额的98.8%,单一最大客户获贷5.02亿港元,占41.4%;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3.01亿港元、86.5%、5.20亿港元、34.6%[34] - 报告期内,短期贷款年利率介乎5.25%至9.51%,长期贷款年利率介乎6.5%至7.0%;2023年12月31日,短期贷款年利率介乎5.25%至8.784%,长期贷款年利率介乎5.5%至7.0%[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贷款及垫款等利息收入为258.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427.3百万港元减少约39.5%;自营交易亏损为473.5百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53.5百万港元[36] - 2024年12月31日,固定收益证券投资余额为5,876.8百万港元,占67.0%;2023年12月31日为8,093.8百万港元,占72.8%[37] - 2024年公司总收益及其他收入合计为387.5百万港元,2023年为613.2百万港元[39] - 公司2024年亏损约为1,231.4百万港元,2023年亏损1,469.5百万港元[39] - 2024年营业支出及融资成本为1,622.8百万港元,2023年为2,075.3百万港元,融资成本下降了23.0%[40] - 2024年佣金及经纪支出占营业支出的1.5%,融资成本占34.0%,员工成本占25.3%等;2023年对应占比分别为1.2%、34.6%、19.2%等[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累计减值拨备11274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59040万港元[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53580万港元,债务投资减值损失36520万港元[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第三阶段借款人所欠未偿还本金总额69880万港元,占集团贷款及垫款总额约57.7%[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第二阶段债务及第三阶段债务公允价值总额分别为27940万港元及2820万港元[4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27850万港元至157790万港元[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减少36400万港元至36944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6倍[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总额为1164900万港元,最终控股公司的后偿贷款达100000万港元[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1319.6%,2023年为787.5%[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证券经纪业务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912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960万港元,增幅11.7%[23] - 2024年保证金客户账户数目增至9741个,保证金贷款利息收入为601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4900万港元,降幅44.9%[25] - 2024年联交所新股数量为71只,较2023年减少2.7%,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为87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88.9%[28] - 2024年公司企业融资及承销服务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5150万港元,较2023年的2520万港元增加2630万港元,增幅104.2%[29] 基金业务表现 - 2024年交银国际中国动力基金和交银国际龙腾核心增长基金分别录得24.24%和17.34%全年正收益[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交银国际龙腾核心增长基金收益率为17.34%,排名位于香港市场同类产品前1/3;交银国际中国动力基金收益率为24.24%,排名位于香港市场同类产品前10%[31] 市场环境情况 - 2024年全球股市整体波动增长,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0万亿人民币,增速5% [17] - 2024年香港股票二级市场四季度震荡回暖,一级市场IPO融资规模较上年明显回升,融资额重回全球第四[17]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将积极化解经营风险,拓展新增业务收入,推动可持续发展[19] 公司基金设立情况 - 公司在多地设立20逾只交银科创股权投资系列基金,在海南设立首只母基金,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设立18只QFLP基金及1只QDIE基金[31] 公司人员变动 - 肖霆于2025年1月20日起获委任为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64][69] - 单增建于2025年3月31日辞任非执行董事[64] - 汪永庆于2024年3月27日起获委任非执行董事,于2025年1月20日辞任[64] - 谢洁于2024年3月27日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64] - 谭岳衡于2025年1月20日起不再担任董事长[64] - 朱忱于2022年7月获委任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2024年3月调任非执行董事并辞任首席执行官[70] - 谢洁于2024年3月获委任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72] - 王贤家于2022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2023年12月调任执行董事并获委任为副行政总裁兼首席风险官[74] - 谭岳衡于2007年2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07年6月获委任为副董事长,2016年10月调任执行董事,2016年7月至2025年1月担任董事长[75] - 谢湧海于2014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马宁于2016年10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8] - 林志军于2016年10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0] 人员背景信息 - 朱忱1993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9年11月入选上海领军金才[71] - 谢洁2000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及硕士学位,2020年7月起任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24年5月起任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董事、副会长[73] - 王贤家1999年6月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75] 财务报告相关 - 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报告及集团经审核合并财务报表[85]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集团五大客户应占收益占本年度总收益少于30%,五大供应商应占采购额占本年度总采购额少于30%[92][93] 公司储备与分派情况 - 于2024年12月31日,公司概无可供分派储备(2023年:无)[95] 慈善捐款情况 - 本年度内,集团概无任何慈善捐款[96] 公众持股量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按上市规则要求维持规定公眾持股量不少于已发行股份的25%[98]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并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99] 人员辞任原因 - 汪永庆因工作调动于2025年1月20日辞任董事[100] 人员兼职情况 - 林志军自2024年9月起担任中国建设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王贤家于2024年10月辞任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02] 股票挂钩协议情况 - 本年度内公司概无订立股票挂钩协议,年末亦无股票挂钩协议存续[110] 董事持股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谭岳衡在本公司股份中持有好仓2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07%[115]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单增建、朱忱、汪永庆、谢洁、王贤家、谭岳衡在交通银行股份中持有好仓,数量分别为18万、19万、18万、18万、11万、24.4万和14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相关类别总数及总数概约百分比均为0.00%[115]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主要股东交通银行和好仓20亿股,占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3.14%[117] - 2024年12月31日,主要股东交银代理人持有好仓20亿股,占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3.14%[117] 董事权益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协议使董事通过收购股份或债务证券获利,董事及其配偶、子女无认购公司证券权利或未行使相关权利[116] 公司与交通银行协议情况 - 公司与交通银行于2017年4月25日订立金融服务框架协议,自上市日期生效,原持续至2019年12月31日,后续自动续期至2025年12月31日[119] - 金融服务框架协议下,本集团向交通银行集团提供证券经纪结算及认购新股、投资顾问及管理服务、承销等金融服务[120] - 金融服务框架协议下,交通银行集团向本集团提供存款、客户转介、基金产品分销及综合服务[120] - 2024年公司自交通银行集团所得收益年度上限为3.085亿港元,实际金额为2070万港元[121] - 2024年公司向交通银行集团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年度上限为9710万港元,实际金额为730万港元[121] - 2017年4月25日公司与交通银行订立金融服务框架协议,规定交易需按公平等条款进行[121] - 2017年4月25日公司与交通银行订立衍生品交易框架协议,协议自动续期至2025年12月31日[124] - 2024年衍生品交易框架协议下公司交易收益或亏损年度上限为1.032亿港元,实际金额为0 [126] - 2024年衍生品交易框架协议下入账列为金融资产的最大公允价值年度上限为7020万港元,实际金额为0 [126] - 2024年衍生品交易框架协议下入账列为金融负债的最大公允价值年度上限为7020万港元,实际金额为0 [126] - 2017年4月25日公司与交通银行订立物业租赁框架协议,协议自动续期至2025年12月31日[127] - 2024年公司从交通银行集团租赁物业的使用权资产总值年度上限为1.24亿港元,实际支付金额为6520万港元[12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未发现交通银行香港分行及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2024年有违反转介协议及进一步转介协议条款的情况[123] 金融科技服务协议情况 - 金融科技服务框架协议自2020年12月24日起生效,后续自动续期至2025年12月31日[128] - 2024年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服务年度上限为12.5亿人民币,实际金额为1.317亿人民币(1.411亿港元);信息系统咨询服务年度上限为10亿人民币,实际金额为0 [129] 数字人民币营销服务协议情况 - 数字人民币营销服务框架协议首份有效期为2024年3月6日至2025年3月3日,第二份为2025年3月4日至2026年3月3日[130][131] - 2024年3月6日至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营销服务框架协议下交银金融科技收取服务费及预付营销资金年度上限为3491.4万人民币,实际金额为100万人民币(110万港元)[131][132] 关联交易合规情况 - 独立非执行董事和核数师确认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持续关连交易合规[133][134] 公司内部管理办法 - 公司制定ESG工作组管理办法,推行“绿色办公室小贴士”[135] - 公司人力资源部编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重大劳动纠纷[135]
交银国际(03329)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