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敏实集团(00425) - 2024 - 年度财报
00425敏实集团(00425)2025-04-28 07:3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231.47123亿元,除税前溢利为28.06939亿元,本年度溢利为23.7576亿元[10] - 2024年总资为387.58936亿元,总负债为175.00005亿元[10]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04.45152亿元,非控股权益为8.13779亿元[10] - 集团回顾年度营业额约为231.47亿元,较2023年度增长约12.8%[27] - 集团中国营业额约为93.23亿元,较2023年度增长约1.3%[27] - 集团国际营业额约为138.24亿元,较2023年度增长约22.1%[2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3.19亿元,较2023年度增长约21.9%[48] - 国际市场营业额约138.24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约22.1%,占比从55.2%增至59.7%[51] - 毛利约66.98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约19.1%,毛利率从27.4%增至28.9%[52] - 投资收入约3.25亿元,较2023年度减少约3084万元[53] - 其他收入约4.60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约4494万元[54] - 其他利得与损失净损失约720.1万元,较2023年度减少约9023.9万元[55] - 分销及销售开支约10.48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约2.56亿元,占比从3.9%升至4.5%[57] - 研发开支约14.49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约5282万元,占比从6.8%降至6.3%[59] - 所得税开支约4.31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约7969.7万元,实际税负率从15.2%升至15.4%[62] - 集团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约为5646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6076.2万元减少约430.2万元[6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等价物等合计金额约为52.75亿元,较2023年的约64.59亿元减少约11.84亿元[6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约为84.19亿元,较2023年的约96.88亿元减少约12.69亿元[64] - 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32.74亿元,现金流状况健康[65] - 集团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日约为77日,较2023年度的约80日减少约3日[65] - 集团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约为91日,较2023年度的约86日增加约5日[65] - 集团存货周转日约为96日,较2023年度的约93日增加约3日[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24.3%,较2023年的约28.4%有所下降[66] - 集团资本开支约为19.12亿元,主要用于国际市场产能布局和创新产品产能扩充[75] - 集团资本开支较2023年度约32.35亿元减少约40.9%[76] 公司业务布局与市场情况 - 公司早在2006年开始全球布局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2024年整体业绩较好,利润达新高[13] - 公司在欧洲、北美、亚洲有低成本生产基地和总成工厂,可实现现地化生产[14] - 公司在中国的工厂能覆盖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并保持较好毛利率[14] - 公司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无线充电等领域早有布局且技术储备丰富[14] - 2024年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约为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约5.2%和约5.8%[16]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新车市场比重约40.9%,年销量约1286.6万辆,同比增长约35.5%[16] - 2024年插混汽车同比大幅增长约83.3%[16] -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约65.2%,同比上升约9.2个百分点,合资品牌德系、日系、美系份额分别下滑约3.2、约3.2、约2.4个百分点[17] - 回顾年度乘用车出口销量达约495.5万辆,同比增长约19.7%[17] - 全球轻型车销量为约8864万辆,同比增长约2.1%,美国市场增长约2.3%,日本市场下降约7.5%[18] - 巴西、墨西哥及印度市场同比分别增长约13.2%、约9.8%和约4.5%,泰国市场下降约26.2%[18] - 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达3290万辆,同比增长4.7%[84] - 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达2890万辆,同比增长4.9%[84] - 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约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84] - 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实现620万辆,同比增长5.8%[84] - 回顾年度全球汽车销量为8817万辆,同比增长2%[85] - 回顾年度北美地区汽车销量为1934万辆,同比增长3.3%[85] - 回顾年度欧洲市场汽车销量为1845万辆,同比增长3.6%[85] 公司业务发展与运营策略 - 公司计划有序增加在北美和东南亚等地资本开支,资金预计来自营运资金流入[20] - 公司推进多个降本专案,实现毛利率显著回升[21] - 公司电池盒业务、车身底盘结构件和智能外饰件等产品营业额保持快速增长[21] - 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化建设,优化SAP及其周边系统[22] - 公司ISO50001能源管理认证覆盖率达约86%,万元产值能耗同比降低约5.0%[23] - 公司上线八大模块的集团数字化EHS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和风险预防能力[23] - 集团在电池盒业务取得突破,获长安、安徽大众等订单[28] - 集团在车身底盘结构件业务首次突破副车架等业务,获沃尔沃等订单[28] - 集团在智能外饰件领域深化与华为合作,获多款产品订单[29] - 公司加强与中系品牌合作,拓展日系品牌国际业务份额,承接北美斯特兰蒂斯格栅总成业务和北美畅销车型行李架业务,获北美头部电动车企多个订单,承接欧洲雷诺订单[30] - 公司将GLOCAL理念应用于运营,提升北美及欧洲区业务现地化生产率,大部分订单实现现地化生产[31] - 公司中国天津、咸宁、清远、嘉兴等地工厂盈利水平显著提升,清远与泰国工厂团队协作提升整体效率和质量,墨西哥、泰国等地工厂综合能力改善[32] - 公司塞尔维亚熔铸生产线投入使用,法国及波兰电池盒工厂量产,法国工厂年内实现盈利,韩国工厂正式投产[32] - 公司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梳理异常存货,实施存货目标驱动管理,支持国际工厂生管计划与仓管能力提升[32] - 公司管控资本开支,推行轻资产战略,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整体投入[33] - 公司推行降本增效、节能降耗措施,回收利用废品废料,推进光伏发电[33] - 公司稳定电池盒等产品客户覆盖,拓展其他产品品类,应对欧洲汽车电动化放缓[34] - 公司协同各方保障产品正常交付,控制物流费用在合理水平[34] - 公司持续获取项目定点,推出滚压电池盒,研发多样化CTB路线电池盒方案,突破电芯结构件项目订单,拓展电池盒周边产品[36] - 公司多款产品市场渗透率提升,成功突破某欧系品牌全封闭式智能前脸面板项目,激光雷达罩产品在某知名科技造车公司首款车型量产[37] - 公司在车顶集成模块上实现项目突破,为中国头部新能源车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37] - 公司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智能柱板、电动侧开门系统和超轻车门总成进入订单收获期[38] - 公司与德国西门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电动车无线充电联合项目[39] - 公司在低空经济赛道完成客户首个机型百余个零部件设计、开发和交样工作[39] - 公司在仿生机器人赛道于回顾年度完成小批量交样[39] - 公司将应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变革,打造综合竞争力,进行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86] - 公司将优化产品战略规划,提升运营能力,完善全球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87] - 美国加征关税或影响汽车行业,公司将灵活配置生产布局,平衡投资和价值链布局[88] 公司研发与专利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铝合金相关核心专利60余项,广泛应用于宝马等主机厂[40] - 公司研发的绿色材料综合减碳比例超30%,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40] - 回顾期间,公司新增申报专利449项,其中重点完善高价值专利申请63项,国际专利申请43项[41] - 回顾年度,公司新获授权专利400项,商标注册成功38项[41] 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 - 魏清莲持有750,000股本公司股份,秦荣华透过敏实控股持有450,072,000股,约占已发行总股本38.73%[90] - 叶国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持有30,000股股份及750,000份购股权[91] - 张玉霞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持有90,000股股份及900,000份购股权[92] - 秦千雅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持有250,000份购股权[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王博士持有公司150,000份购股权[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莫先生持有公司50,000份购股权[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佐古先生持有公司50,000份购股权[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孟教授持有公司50,000份购股权[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易女士持有公司280,000股股权及470,000份购股权[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刘先生持有公司100,000股股份及400,000份购股权[100] - 王博士于2005年10月26日加盟公司并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4] - 莫先生于2023年5月31日加盟公司并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5] - 佐古先生于2023年5月31日加盟公司并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孟教授于2023年10月31日加盟公司并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William Chin持有公司300,000份购股权[101] - 公司于2023年1月31日采纳新的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102] - 2022年6月13日起,魏女士兼任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103] - 于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八位成员组成[106] - 公司与各董事订立为期1 - 3年的服务合约或委任函[106] - 回顾年度,董事会举行了七次会议[108] - 企业管治守则规定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所有董事已遵从[108] - 于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莫先生、王博士、佐古先生及孟教授[109] - 于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主席为莫先生[109] - 回顾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了两次会议[109] - 审核委员会在提交集团回顾年度财务报表给董事会批准前已进行审阅,董事会知晓其对集团内控系统及内部审核职能有效性的审查[112] - 公司于2005年11月设立薪酬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由独立非执行董事莫先生、王博士、佐古先生及孟教授组成,莫先生为主席[113] - 薪酬委员会在回顾年度召集三次会议讨论薪酬相关事宜,除2024年5月2日授出的购股海外,无其他重大股份计划事宜需其审阅或批准[117] - 公司于2012年5月22日采纳2012年购股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5月22日终止,2022年5月31日采纳为期十年的2022年购股计划,2020年7月28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118] - 公司于2012年3月21日设立提名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博士、莫先生、佐古先生及孟教授组成,王博士为主席[119] - 提名委员会在回顾年度举行一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119]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制定及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多项内容[110]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制定薪酬政策提交董事会批准等多项内容[115]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制定提名政策供董事会考虑等多项内容[120] - 审核委员会需在半年及年度财务报表提呈董事会批准前进行审阅[110] - 公司于2022年12月29日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由八位董事组成,回顾年度举行了一次会议[1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四名女性董事[1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女性雇员约占30.0%,高级管理层女性成员约占33.3%[125] - 任何于递呈要求日期持有不少于公司缴入股本(附有于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权权利)十分一之任何一名或多名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应于递呈要求后2个月内举行;若董事会21天内未召开,申请人可自行召开,费用由公司偿付[129] - 提名委员会评估董事候选人时需考虑品格与诚信、资格、可计量目标等多项标准[122] - 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可从多种途径甄选董事人选,产生多个合格候选人时应排列优先次序并向董事会提建议[123] - 公司股东有权获得股息,股息宣派及金额由董事会酌情决定,受多种因素限制[126][127][128] - 董事会在考虑宣派及派付股息时,需考虑财务业绩、现金流状况等有关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因素[127][128] - 董事会可在财政年度或期间建议及/或宣派中期股息、末期股息、特别股息等[128] - 任何财政年度的末期股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