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iayin Group(JFIN) - 2024 Q4 - Annual Report
JFINJiayin Group(JFIN)2025-04-28 18:18

股权结构 - 嘉银科技58%由创始人丁贵炎持有,27%由金木水火土投资持有,12%由张广林持有,3%由吴元乐持有[42] 合并可变利益实体亏损情况 - 截至2022、2023和2024年12月31日,合并可变利益实体累计亏损分别为9.65亿、6.36亿和6.14亿元(8400万美元)[47] 公司现金股息情况 - 2022、2023和2024年,公司从中国子公司获得的现金股息分别为0、1.577亿和3.037亿元(4160万美元)[50]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子公司已向母公司支付4.614亿元(6320万美元)股息[52] - 嘉银科技在2018年3月签订合同安排前向股东支付4亿元现金股息[53] 公司向海外子公司贷款情况 - 2022、2023和2024年,公司向尼日利亚海外子公司提供的贷款分别为2090万、560万和0元[51] 子公司资金相关规定 - 中国子公司和合并可变利益实体需将税后利润的10%存入法定储备基金,直至达到注册资本的50%[58] 子公司资金转出限制情况 - 香港子公司格融(香港)有限公司目前转出资金无限制[59] 集团内现金转移情况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在集团内实体间转移现金未遇困难[60] 财务报表数据 - 提供了2023和2024年12月31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数据及2022 - 2024年的合并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摘要[62] 公司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5409893千元人民币,总负债为2282279千元人民币,总净资产为3127614千元人民币[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5644766千元人民币,总负债为3264305千元人民币,总净资产为2380461千元人民币[65] 公司净收入情况 - 2024年公司净收入为105646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9757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180232千元人民币[66][67] - 2024年公司净收入较2023年下降约18.6%((1297576 - 1056468) / 1297576 * 100%)[66] - 2024年公司净收入中,中国大陆子公司贡献5827136千元人民币,境外子公司贡献39696千元人民币[66] - 2023年公司净收入中,中国大陆子公司贡献4720863千元人民币,境外子公司贡献96483千元人民币[66] 公司净现金情况 - 2024年公司净现金由经营活动提供1425488千元人民币,投资活动使用783520千元人民币,融资活动使用332687千元人民币[67] - 2023年公司净现金由经营活动提供389588千元人民币,投资活动使用105850千元人民币,融资活动使用193481千元人民币[67]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较2023年增长约266%((1425488 - 389588) / 389588 * 100%)[67] 公司证券发行备案要求 - 公司未来向外国投资者发行证券需在交易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完成备案或履行其他要求[68] -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及五项配套指引,3月31日生效,公司后续增发需在发行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69] 公司证券发行合规风险 - 2023年2月24日,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3月31日生效,公司未来发行证券可能需额外合规,无法确保及时获批或完成备案[70][71] 公司证券发行审查可能性 - 公司认为向外国投资者发行证券接受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审查可能性较低,因公司及合并可变利益实体未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业务数据对国家安全无影响,且不确定相关审查措施是否适用于海外上市中资公司[72] 公司运营审批及许可证风险 - 公司认为合并可变利益实体及其他子公司运营无需中国证监会批准,接受网络安全审查可能性较低,但公司及可变利益实体集团在线平台可能需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无法确保及时获得[72] 公司证券发行及上市监管风险 - 若公司未获监管机构批准进行证券发行或维持美国存托股份上市状态,可能面临监管行动或制裁,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75] - 若因法律法规变化需向中国证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机构获批或完成备案等程序,公司无法确保及时完成,否则可能面临监管行动或制裁[76] 公司运营模式及协议风险 - 公司是开曼群岛控股公司,主要通过子公司和与嘉银科技的合同安排在中国运营,投资者不直接持有合并可变利益实体股权,相关协议的解释和适用存在不确定性[77] - 中国政府可能影响公司在中国的运营,经济、政治、社会条件或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77] - 公司依赖与嘉银科技及其股东的合同安排进行业务运营,这些安排可能不如直接所有权有效,且未经过法院检验[78] - 公司主要依靠中国子公司的股息和其他股权分配来满足现金和融资需求,子公司支付能力受限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78] 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 - 2021年12月16日PCAOB发布报告称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总部位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022年12月15日宣布能完全检查和调查,2023年12月18日公司解聘Marcum Asia并任命德勤为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79] 证券相关法案变化 - 2022年12月29日《2023年综合拨款法案》签署成为法律,将发行人被认定为“委员会认定发行人”后SEC实施初始交易禁令的连续年数从三年减至两年[80] 公司合规风险 - 公司未按中国法规为员工福利计划供款、代扣个税,可能面临处罚[81] - 中国并购规则等法规使外国投资者收购中国公司程序复杂,可能增加公司在中国通过收购实现增长的难度[81] - 中国关于居民境外投资活动的法规可能限制公司中国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分配利润的能力,或使公司及中国居民受益所有人承担责任和处罚[81] - 公司若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可能对公司和非中国股东或美国存托股份持有人产生不利税收后果[81] - 公司可能无法获得中国子公司通过香港子公司向其支付股息的相关税收条约优惠[81] 公司法律判决执行不确定性 - 公司面临美国法院判决在开曼群岛、中国和中国香港执行的不确定性[79,82,83,84,85,86,87] 公司业务市场及运营风险 - 公司和VIE集团在中国在线消费金融市场运营,行业发展和法规变化可能影响公司业务[90] - 公司和VIE集团若无法维持和增加借款人数或贷款撮合量、无法从机构资金合作伙伴获得资金、无法提供优质用户体验等,业务和经营业绩将受不利影响[90] 公司业务模式转型情况 - 公司自2020年4月起停止为在线个人投资者认购提供新贷款,转型为全机构资金合作伙伴模式[97] - 2020年11月,公司遗留P2P贷款业务的未偿还贷款余额降至零[97] 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法规 - 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家监管机构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引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框架和基本原则[96] - 2017年12月,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 Circular 141),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施加额外限制和义务[96] - 2019年10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等九家监管机构联合发布《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CBIRC Circular 37),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提供融资担保服务[103] - 2020年7月,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施加额外限制和义务[96] - 2021年2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Circular 24)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96] - 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3号,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施加额外限制和义务[96] 公司业务合作调整情况 - 2019年第三季度起,公司通过格融云科和江西云开见明主动调整与机构资金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以符合Circular 141要求[101] - 2019年第三季度起,公司及VIE集团与部分机构资金合作伙伴合作时提供借款人个人信息,截至年报日期已基本完成信用报告直连业务调整[106] 公司海外业务拓展情况 - 2019年公司设立印尼办事处,近年来增加在印尼投资以探索当地市场业务机会[111] 公司及VIE集团平台贷款促成总量情况 - 公司及VIE集团2022 - 2024年平台贷款促成总量分别为555亿人民币、881亿人民币和1008亿人民币(138亿美元)[114] 公司及VIE集团融资担保情况 - 自2022年1月起,公司及VIE集团设立持牌融资担保公司,但最大担保负债额无法满足所有机构资金合作伙伴需求[105] 公司及VIE集团业务合作风险 - 公司及VIE集团与机构资金合作伙伴合作,资金可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若无法获得资金,业务等将受不利影响[115][116][118] - 机构资金合作伙伴审批用户贷款时可能实施额外要求,若中国法律法规限制合作,公司及VIE集团业务等将受不利影响[119] - 公司及VIE集团无法保证机构资金合作伙伴合规经营,若其违规,公司及VIE集团业务等将受不利影响[107][109] 公司及VIE集团重复借款人贷款占比情况 - 2022 - 2024年公司和VIE集团平台促成的贷款总额中,重复借款人的贷款占比分别为71.6%、75.0%和74.2%[122] 贷款利率相关规定 - 若贷款利率超过36%/年,超出部分无效;若超过24%/年但不超过36%/年,超出部分为自然债务,24%/年部分可强制执行[126]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情况 - 2025年4月21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1%,公司和VIE集团无法保证该利率或利息和费率上限未来不会下降[129] 公司及VIE集团业务受监管影响情况 - 2019年第二季度起,因监管要求减少个人投资者、业务量和借款人数,公司和VIE集团平台的贷款促成量下降[134] - 2020年4月公司和VIE集团停止使用个人投资者为贷款提供资金,对2020年业务和财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134] 公司及VIE集团用户服务风险 - 若公司和VIE集团用户服务代表服务不佳或热线等待时间过长,可能影响品牌和借款人忠诚度[121] 公司及VIE集团负面宣传风险 - 任何关于公司、在线消费金融行业或第三方合作伙伴的负面宣传,都可能对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24] - 中国在线消费金融行业负面宣传可能影响公司声誉,不合规行为会影响行业整体声誉[125] 公司及VIE集团业务受信贷周期影响情况 - 公司和VIE集团业务受信贷周期影响,经济恶化可能导致借款人违约或逾期风险增加[133] 公司及VIE集团业务受宏观因素影响情况 - 中国宏观、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和监管环境变化,可能影响借款人贷款意愿和资金合作伙伴放贷意愿[134] 公司及VIE集团借款人信息风险 - 公司和VIE集团获取的借款人信息可能不准确、不完整或不可靠,影响信用评估准确性和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而损害声誉和业务[137][139] 公司及VIE集团信用评估模型风险 - 公司和VIE集团依赖的信用评估模型可能存在缺陷,无法有效评估信用风险和预测违约率,导致财务报表可能重大错报[140][141] 公司及VIE集团借款人信息核实义务 - 公司和VIE集团有核实借款人信息和检测欺诈的义务,若未履行可能承担责任,声誉也会受损[143] 公司及VIE集团贷款违约风险 - 公司和VIE集团不对借款人使用贷款设限,不禁止其产生其他债务,增加贷款违约风险[146] - 借款人破产或财务困境时,无担保贷款平等受偿,有担保贷款中其他债权人行使权利可能影响公司和VIE集团资金合作伙伴收回贷款[147] 公司及VIE集团平台欺诈风险 - 公司和VIE集团平台的欺诈活动会影响运营结果、品牌和声誉,导致贷款业务量下降,增加成本[148] 公司及VIE集团风险管理系统风险 - 公司和VIE集团的风险管理系统可能不足,影响平台可靠性,损害声誉和业务[149] 公司及VIE集团中期业绩波动风险 - 公司和VIE集团的中期业绩可能因多种变量大幅波动,无法准确预示未来表现,还可能对美国存托股票价格产生不利影响[150][151] 公司及VIE集团市场竞争风险 - 公司和VIE集团面临来自其他在线消费金融平台和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竞争对手可能资源更多、更具适应性[152][153] - 竞争对手可能更擅长开发新产品或响应新技术,可能压低价格或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条款,影响公司和VIE集团市场份额和业务[154] 公司及VIE集团业务风险概述 - 公司和VIE集团面临多种风险,包括用户增长、贷款业务、运营费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155] 公司品牌推广和营销成本风险 - 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成本可能较高,且不一定能带来即时或足够的收入增长,可能影响公司运营和财务状况[158] 中国信用基础设施情况 - 中国信用基础设施仍在发展中,建立广泛适用、可靠和复杂的信用体系可能是一个长期过程[159] 公司及VIE集团服务费率风险 - 公司和VIE集团的服务费率可能下降,这可能对业务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60] 公司业务对高管依赖风险 - 公司业务依赖高级管理层,关键高管离职可能导致业务严重中断、增长受限和额外费用[161] 公司运营受外部因素影响风险 - 自然灾害、健康疫情等可能导致公司运营中断,如办公室临时关闭和服务暂停,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63] 公司员工和第三方服务风险 - 员工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不当行为、错误和功能故障可能损害公司业务和声誉[167] 公司网络安全风险 - 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等可能导致公司平台机密信息泄露和资金挪用,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68] 公司个人信息保护合规风险 - 公司需遵守中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若无法满足要求,可能产生额外成本和责任[174] 公司网络安全法规违规风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生效,公司若违反该法,可能面临网站关闭、吊销营业执照、冻结资产和罚款等处罚,罚款金额公司约为1万至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