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项目情况 - 2024年公司新增151个综合项目,总数达817个,临床后期及非新冠商业化生产项目分别增至66个及21个[10] - 2024年公司新增151个综合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综合项目总数达817个[17] 外部项目情况 - 2024年公司获得20个外部项目,其中13个处于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阶段[10] - 2024年公司通过“赢得分子”战略获20个外部项目,含13个临床后期及商业化生产项目[17] - 报告期末临床后期和非新冠商业化生产项目分别有66及21个,报告期内取得13个“赢得分子”临床后期及商业化生产项目[39]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同比增长9.6%至人民币18,675.4百万元,非新冠收益同比增长13.1%[10] - 2024年公司毛利同比增长12.1%,纯利同比增长10.5%至人民币3,945.4百万元[10] - 2024年公司收益同比增长9.6%,达人民币18,675.4百万元,非新冠收益同比增长13.1%[19] - 2024年公司毛利同比增长12.1%至人民币7,650.8百万元,纯利同比增长10.5%至人民币3,945.4百万元[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完成订单总量达185亿美元,三年內未完成订单总额达37亿美元[19] - 公司与MSD International进行爱尔兰疫苗设施资产交易后,移除约30亿美元未完成订单[19] - 2020 - 2024年公司收益分别为人民币5,612,384千元、10,290,050千元、15,268,660千元、17,034,255千元、18,675,371千元[15] - 2020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5.1%、46.9%、44.0%、40.1%、41.0%[15] - 公司2024年收益约为186.754亿元,较2023年的170.343亿元增长9.6%[59] - 2024年北美收益为106.958亿元,占比57.3%;欧洲为43.228亿元,占比23.1%;中国为28.204亿元,占比15.1%;其他地区为8.364亿元,占比4.5%[60] - 2024年IND前服务收益增长30.7%至70.622亿元,占总收益37.8%;早期临床开发服务收益增长5.5%至38.155亿元,占比20.4%;后期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收益减少3.2%至74.85亿元,占比40.1%[62] - 2024年五大客户收益约为54.423亿元,较2023年减少10.2%,占总收益29.1%[63] - 2024年十大客户收益约为77.877亿元,较2023年增长1.7%,占总收益41.7%[64] - 2024年生物药分部收益为147.314亿元,占比78.9%;XDC分部收益为39.44亿元,占比21.1%[66] - 公司2024年销售成本约为110.246亿元,较2023年的102.064亿元增长8.0%[66] - 公司2024年毛利约为76.508亿元,较2023年的68.279亿元增长12.1%,毛利率从40.1%增至41.0%[68]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约4.167亿元增长41.1%至2024年约5.881亿元,因美元存款利率高和手头现金平均结余增加[69] -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减值亏损从2023年约3.2亿元减少至2024年约1.518亿元,归因于信贷控制等因素[70] - 2024年录得其他亏损净额约1.816亿元,2023年为其他收益净额约0.365亿元,减幅因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亏损增加等[7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约2.94亿元增长61.1%至2024年约4.736亿元,占收益百分比从1.7%增至2.5%[72]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14.954亿元增长11.9%至2024年约16.735亿元,因员工成本等增加[7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约7.858亿元减少2.5%至2024年约7.664亿元,因自动化和运营效率提升[74]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约6.032亿元增长47.4%至2024年约8.89亿元,实际税率从23.6%改善至21.4%[78] - 纯利从2023年约35.706亿元增长10.5%至2024年约39.454亿元,纯利率基本一致[79] - 物业、厂房及设备结余从2023年约273.776亿元减少4.8%至2024年约260.705亿元,因资产处置等[81] - 无形资产从2023年约5.118亿元减少13.6%至2024年约4.424亿元,因定期摊销计划[84] - 非流动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193亿元减少25.4%至2024年12月31日的11.333亿元[87] - 流动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336亿元减少57.6%至2024年12月31日的5.236亿元[87] - 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658亿元减少13.8%至2024年12月31日的15.217亿元[88] - 合约成本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237亿元增长22.0%至2024年12月31日的14.929亿元[89]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62.927亿元轻微减少0.8%至2024年12月31日的62.407亿元[90] - 合约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4.997亿元减少61.6%至2024年12月31日的1.919亿元[91]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27.558亿元轻微增长0.8%至2024年12月31日的27.782亿元[93] - 借款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21.474亿元增长22.8%至2024年12月31日的26.362亿元[101] - 已抵押银行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800万元减少22.8%至2024年12月31日的1390万元[103]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4.9%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5.8%[106] - 2024年纯利为39.454亿人民币,2023年为35.706亿人民币[109][111] - 2024年经调整纯利为53.969亿人民币,经调整纯利率为28.9%;2023年经调整纯利为49.504亿人民币,经调整纯利率为29.1%[109]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为47.841亿人民币,应占经调整纯利率为25.6%;2023年分别为46.989亿人民币和27.6%[109] - 2024年经调整每股基本盈利为1.17元,摊薄盈利为1.12元;2023年分别为1.13元和1.06元[109] - 2024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65.478亿人民币,利润率为35.1%;2023年分别为56.132亿人民币和33.0%[111] - 2024年经调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79.993亿人民币,利润率为42.8%;2023年分别为69.930亿人民币和41.1%[111] 项目开发能力 - 公司将mAb项目从DNA到正式新药临床(IND)的开发时间缩减至九个月,报告期末已成功支持超600个IND申报项目[10] - 公司将mAb项目从DNA到IND的开发周期缩减至仅九个月,近期一个自身免疫疾病项目仅6个月完成,截至报告期末赋能超600个IND申报项目[29] 临床后期及非新冠商业化生产项目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临床后期及非新冠商业化生产项目分别达66个和21个,2024年完成16个工艺性能确认(PPQ)项目,原液(DS)及制剂(DP)生产达成PPQ成功率超98%[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临床后期及非新冠商业化生产业务项目数分别达66个及21个[17] - 集团设施的原液和制剂生产达成工艺性能确认(PPQ)成功率超过98%,报告期内16个PPQ项目成功完成[39] ADC及其他生物偶联药物iCMC项目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药明合联在全球获得194个进行中的ADC及其他生物偶联药物iCMC项目[11] - 截至报告期末,药明合联在全球获得194个进行中的ADC及其他生物偶联药物iCMC项目,其中34个项目处于第II期及后期阶段[46] 监管检查与审核情况 - 自2017年起公司顺利完成42项监管检查,其中22项来自欧盟EMA及美国FDA,已完成全球客户超1,500次优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审核及约200次欧盟质量授权人审核[11] - 自2017年起公司顺利完成42项监管检查,其中22项来自欧盟EMA及美国FDA,且均无重大问题及数据可靠性问题;接受全球客户超1500次GMP审核和约200次欧盟QP审核[44] 基地建设与业务开展情况 - 中国杭州基地原液设施的三组5,000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成功通过GMP放行,成都推出微生物及病毒平台业务单元并完成基地总体规划[11] - 爱尔兰三个设施均取得爱尔兰健康产品监督管理局(HPRA)的GMP认证,完成多个16,000升规模PPQ生产,2024年开始商业化生产[11] - 中国杭州基地原液设施三組5000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通过GMP放行,总产能增至23000升[47] - 欧洲爱尔兰基地生产设施MFG6.2于报告期内首次成功完成环境监测性能确认(EMPQ),工程批生产于2024年底进行,2025年初完成[47] - 美国波士顿研究服务中心开设,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生产设施MFG11完成设施设计优化,安装6个6000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和一条下游产线[47] 业务部门组建情况 - 公司组建全球生物研究(GBR)业务部门,拥有约800名科学家[22] 技术平台项目推进情况 - 公司在超150个双特异性抗体项目推进超70种不同构型,WuXiBody™截至报告期末达成超50项合作[23] - 公司的WuXia™每年可赋能150个综合CMC项目,已交付超1000个细胞株,包括5个商业化产品[30] - 公司的WuXiUP™可运用1000至2000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达到相当于10000至20000升不锈钢反应器的批次产量,应用于超140个工艺,产能达20至100克/升,赋能超10个IND审批项目[32] - 公司的WuXiUI™为超35个细胞株的产量在同等培养时间内提高3到6倍,报告期内完成首次2000升GMP生产放大[3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WuXiHigh™平台为超100个项目(最高达230毫克/毫升)提供定制解决方案[34] 合作协议情况 - 公司与GSK、Candid Therapeutics、BioNTech、Medigene等达成多项研究服务或战略合作协议[26] - 公司通过FIP研究服务赋能Aadi Bioscience研发三款临床前阶段的新一代ADC[26] - 公司客户同润生物将B细胞耗竭疗法CN201授权给Merck,其开发依托公司的WuXiBody™、TCE平台和WuXiUP™平台[36] 公司运营改善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执行超260项改善项目和活动,达成提效、节本、减库存及加速交付[51] 公司获奖与入选指数情况 - 公司连续第七年获“CDMO领军企业奖”等多个奖项,爱尔兰基地获2024生命科学行业奖“最佳工程项目/设施”[54] - 报告期内公司入选2024年MSCI ESG领导者指数以及恒生ESG 50指数[54]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数达12575人,其中科研人员4383人,关键人才留任率约95.8%[113] - 2024年员工成本约为50.733亿人民币,2023年约为44.866亿人民币[113] 资产出售协议情况 - 2025年1月公司及附属公司与MSD International订立协议出售疫苗生产设施相关资产[115] 公司管理层情况 - 执行董事陈智胜博士52岁,于2014年2月及2016年1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116] - 李革博士58岁,自2014年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自2000年12月起担任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17] - 周伟昌博士61岁,2024年3月退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调任非执行董事等职,曾于2012年12月加入集团[118] - 曹彦凌先生41岁,2016年5月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曾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119][121] - 缪静雯女士38岁,2024年11月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14年10月加入Temasek Capital (China) Holdings Pte. Ltd. [122] - William Robert Keller先生77岁,2017年5月1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多家公司
药明生物(02269)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