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荣誉与指数入选情况 - 公司于200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3年入选MSCI全球标准指数的中国指数成份股,2018年入选恒生指数成份股,2020年入选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成份股、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11] - 公司连续六年(2019 - 2024年)荣登美国杂志《制药经理人》发布的“全球制药企业50强”,连续三年(2016 - 2018年)获评《福布斯》(亚洲)“亚太最佳公司50强”[11][16][19] - 公司于2010年3月8日成为恒生综合行业指数-消费品制造业和恒生综合小市值指数成份股[14] - 公司于2018年9月10日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20] - 公司于2020年3月23日成为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成份股[21] 公司附属公司情况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包括正大天晴(持股60%)、invoX Pharma Limited(持股100%)、南京正大天晴(持股55.6%)、江苏正大丰海(持股60.898%)、江苏正大清江(持股55.588%)、北京泰德制药(持股57.6%)[24] 公司产品与业务优势 - 公司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在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处于优势地位[11] - 公司旗下正大天晴研发中心是中国唯一“新型肝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 公司产品认证情况 - 2011年9月,正大天晴的小剂量注射剂获得全国首张新版GMP证书(证书编号CN20110001)[17] - 2012年12月,北京泰德再次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对外国制药企业的GMP认证许可[1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28,866,159千元,较2023年的26,199,409千元增长约10.18%[26]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本年度盈利为4,784,550千元,较2023年的4,612,639千元增长约3.73%[26] - 2024年公司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内盈利为1,580,132千元,较2023年的484,759千元增长约225.96%[26] - 2024年公司本年度盈利为6,364,682千元,较2023年的5,097,398千元增长约24.86%[26] - 2024年公司总资产为65,408,069千元,较2023年的63,604,819千元增长约2.83%[26] - 2024年公司总负债为22,633,999千元,较2023年的25,434,866千元减少约10.99%[26] - 2024年公司净资产为42,774,070千元,较2023年的38,169,953千元增长约12.06%[26] - 2024年公司收入约288.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2%,2023年约为261.99亿元[73] - 2024年公司毛利约235.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9%,2023年约为212.10亿元[73] - 2024年中药现代制剂及西药业务分部毛利约234.5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1.0%,2023年约为211.25亿元[73] - 2024年其他业务分部毛利合计约799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6%,2023年约为8468万元[73]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持有者盈利约34.99亿元,较去年增长约50.1%[74] - 2024年基于归属母公司持有者盈利计算的每股基本盈利约19.13分,较去年增长约51.9%[74] - 2024年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约34.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3.5%[74] - 2024年末公司资金储备合共约241.07亿元,包括现金及银行结余约95.70亿元、银行存款约93.66亿元、理财产品总额约51.71亿元[75] - 2024年,抗肿瘤用药收入约1073363万元,占公司收入约37.2%,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0%[82] - 2024年,肝病用药收入约343795万元,占公司收入约11.9%,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1%[83] - 2024年,呼吸系统用药及服务收入约315171万元,占公司收入约10.9%,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2%[84] - 2024年,外科/镇痛用药收入约445817万元,占公司收入15.4%,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8.9%[85] - 2024年,心脑血管用药收入约216922万元,占公司收入约7.5%,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1.0%[86] - 2024年,其他收入约491548万元,占公司收入约17.1%,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9.6%[87] - 2024年3月完成正大青岛出售,交易对价为181972万元,录得税前收益170960万元,公司于正大青岛的权益由93%减少至26%[88] - 2024年目标公司产生盈利约158013万元,2023财年盈利约48476万元[88] - 本年度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3.5%[90]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为3499834千元,较2023年的2331939千元增长50.1%[92] - 2024年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为3456963千元,较2023年的2588783千元增长33.5%[92] - 2024年基于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计算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8.90分,较2023年的13.97分增长35.3%[93] - 2024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实际亏损净额约为10828万元[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科兴中维15.03%股权,投资成本约为5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8777万元),公允价值约为957900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约14.6%[97] - 2024年公司从科兴中维收取(税后)股息约135270万元,其中67635万元已在损益表中确认[9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的非流动权益投资约为1091153万元,2023年为156287万元[9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的流动权益投资约为7686万元,2023年为30108万元[9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的非流动金融资产约为443911万元,2023年为469970万元[10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理财产品总额合共约517147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约7.9%[100] - 2024年集团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流动权益投资亏损(净额)约920万元人民币[101] - 2024年研发总投入约548,767万元人民币,占集团收入约19.0%,其中92.7%已计入损益表,研发费用约508,920万元人民币,占集团收入约17.6%,创新药研发投入占比超77%,投入金额同比增长约17.2%[10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分类为流动资产的现金及银行结馀约956,958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945,188万元人民币),分类为非流动资产的银行存款约936,581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731,289万元人民币)[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短期贷款约758,583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1,113,594万元人民币),长期贷款约199,675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105,794万元人民币),可转换债券债务部份约1,624万元人民币(2023年:1,648万元人民币),租赁负债总额约11,173万元人民币(2023年:36,988万元人民币),可用授信额度总额约394亿元人民币(2023年:约382亿元人民币),其中300亿元未使用(2023年:260亿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约45,939万元人民币资产抵押(2023年:约149,400万元人民币)[11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6,540,807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6,360,482万元人民币),总负债约2,263,400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2,543,487万元人民币),资产及负债比率约34.6%(2023年:约40.0%),现金净额约1,439,631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854,975万元人民币)[1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24379名雇员,回顾年度内员工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467056万元,2023年度约为人民币435303万元[113] - 2024年末扣除建议末期股息后,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14,821,515,000元人民币,2023年约为9,696,233,000元人民币[200]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约为674,031,000元人民币,2023年约为500,194,000元人民币[200] 公司产品医保与集采情况 - 2024年第十批集采产品仅占公司总收入的1%,集采风险基本出清[44] - 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款1类创新药安柏尼及安洛晴新增纳入医保目录[44] 公司产品上市与研发情况 - 安倍斯、得利妥、賽妥和帕樂坦分别于2023年2月、5月、7月和2024年12月获NMPA上市批准,2024年快速放量加速公司收入增长[52]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36个肿瘤领域创新候选药物和14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预计2025 - 2027年将有6个创新药和8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52] - TQB3616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III期研究最新数据显示ORR为40.21%,mPFS为16.62个月,mOS尚未达到,预计未来两年逐步递交上市申请[52] - TQ05105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是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JAK/ROCK抑制剂,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其多项临床研究[52] - 天晴甘美已获批3个适应症,其成分异甘草酸镁是全球第一个99.9%的纯化α体甘草酸,获多个权威指南推荐[53] - LM - 108正在中国开展II期注册临床研究,开发进度在中国同靶点项目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早期研究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展现良好安全性和疗效[54] - M701正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肿瘤引起的恶性胸水和恶性腹水,安全性和疗效优于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案[54] - FS222正在临床I期,2024年ASCO年会公布其临床I期成果,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展现抗肿瘤活性,在既往接受过PD - 1抗体治疗的转移性/晚期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ORR为47.4%,DCR为68.4%[54] - 截止报告期末,集团有7个肝病领域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含1个临床III期、6个临床II期;7个肝病领域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含3个上市申请阶段、2个关键临床、1个临床I期、1个BE实验中[56] - 集团预计肝病领域2025 - 2027年将有1个创新药和5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56] - 2023年7月,拉尼兰诺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III期的MASH药物[57] - 2024年2 - 12月有多款产品进行上市申请或获批上市,如2月安洛晴(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针对未经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上市申请等[58][59][62][63] - TQA2225正在中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FGF21融合蛋白药物[60] - 天晴速畅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布地奈德雾化剂型仿制药,2024年销售额实现稳步增长[61] - 天韻(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2021年首仿上市,2023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销售额快速增长[65] - 呼吸系统领域,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11个创新候选药物和13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预计2025 - 2027年有2个创新药和8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65] - TQC2731(TSLP单抗)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是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TSLP单抗,国内尚无TSLP单抗获批上市[65] - TDI01(ROCK2抑制剂)处于临床II期开发,II期临床试验即将完成,预计2025年启动III期注册临床试验[65] - TQC3721(PDE3/4抑制剂)已在中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是中国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PDE3/4双重抑制剂,国内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65] - TCR1672(P2X3R拮抗剂)在中国开展Ib/II期临床试验,2021年获FDA临床试验许可,有望成为中国前三获批上市的P2X3受体拮抗剂[67] - TQH2722(IL - 4Rα单抗)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拟开发多种适应症[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