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青科技(001324) - 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英文版)
长青科技长青科技(SZ:001324)2025-04-29 20:27

业绩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60427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601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股[3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投入达3112.97万元[137][138] - 报告期内公司环保总投资达133.11万元[183] 用户数据 - 2024年平均客户满意度得分为95.94分,客户投诉解决率为100%[170] - 客户满意度目标≥95%,每月客户投诉不超过5起,产品首检通过率≥98%均达成[114] 未来展望 - 公司至少每三年评估一次环境应急预案的有效性[191] - 公司每年对所有应急响应团队成员进行一次培训[194] - 公司每年向外部公众定期宣传一次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应急法律法规[194] - 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实战演练以测试、评估和维持应急响应能力[19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4年公司启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37] - 公司制定新产品开发控制程序和中长期规划[139] - 公司与河海大学、成都大学分别开展弯冷成型设备和车辆地板系统安全舒适性的研发合作[162] - 公司设计的PET地板和PET加热地板采用100%可回收PET原材料,产品报废后可100%循环再利用[198] 其他新策略 - 公司修订战略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为ESG专门负责机构[52][57] - 2024年公司制定或修订108项各职能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80] 其他关键信息 - 董事会中女性董事占比55.56%[38][52][76] - 女性员工占比20.25%,中高级管理人员中女性占比32.00%[50] - 员工培训总时长11850小时,人均培训时长15小时,员工培训总支出30.43万元,安全生产总支出266.75万元,公益投资102.5万元[50] - 公司披露46份公告文件、4份定期报告和42份临时报告,对投资者问题回复率达100%[38][77][78] - 公司通过GB/T 24001 - 2016/ISO14001 - 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8] - 温室气体(范围一+范围二)排放总量为2633.03吨二氧化碳当量,每百万营收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5.72吨二氧化碳当量[39] - 可再生能源使用量为293.35吨标准煤,废弃物排放合规处置率达100%[39] - 环境相关投入为133.11万元,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均发电量303.46万kWh[42] - 拥有软件著作权17项,授权专利总数147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20项[45][50][107][160][165] - 公司获得绿色建材许可企业、国家检验产品认证、ALSTOM最佳供应商等多项荣誉[46][172][175][186] - 公司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筛选出24个重要ESG问题[65] - 公司对合规与治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等五个“双重重要性”高的问题进行重点ESG风险管理[70] - 合规与治理方面目标为无违法违规行为[71] - 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目标为零中毒、触电和火灾事故,零伤亡,职业病发病率为零,劳保设施发放率100%,每年轻伤不超过4起[71] - 审计、薪酬和提名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比66%,董事会成员平均任期3年,任期超6年的独立董事占比为0,曾在超3家上市公司任独立董事的占比为0[74] - 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董事,女性董事占比55.56%,独立董事占比33.33%[76] - 报告期内公司举办1次投资者接待日,接待4名投资者,组织1次业绩说明会,通过互动平台回复69个投资者问题,回复率100%[78] - 报告期内公司进行30次内部审计,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3.5%[82] - 报告期内公司重大腐败诉讼提案数量为零[90] - 报告期内供应商廉洁协议签署率为94.4%,员工廉洁管理规定培训覆盖率为100%[91] - 反贪培训时长790小时,参训人次790,覆盖100%员工[92] -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培训时长7.5小时,参训15人次[93] - 智能制造车间产品生产过程中不良率约0.3%[125] - 智能制造车间工业信息安全诊断为二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为二级、两化融合水平为三级[124] - 公司制定研发创新项目管理体系,原则上每年举办一次科技会议[135] - 公司与客户合作申报创新项目,如上海大剧院项目相关专利[136] - 报告期内无产品召回情况[130] - 报告期内公司光伏发电量约303.46万千瓦时,其中自用电量为238.69万千瓦时[178] - 公司在产品设计中将环境属性置于核心考虑,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采用先进材料有效降低噪音污染,通过隔热设计提高产品舒适度并降低能耗[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