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光股份(603282) - 亚光股份:公司2024年度审计报告
亚光股份亚光股份(SH:603282)2025-04-29 23:16

业绩数据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801,484,239.32元,2023年为975,066,193.70元[8][32] - 2024年营业总成本为654,394,121.46元,2023年为792,864,512.64元[32] - 2024年净利润为100,585,506.71元,2023年为160,997,911.11元[3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76元/股,2023年为1.29元/股[32] - 2024年末资产总计26.5500344266亿美元,2023年末为27.3344919383亿美元[30] - 2024年末负债合计14.0372806812亿美元,2023年末为15.1683850017亿美元[30] - 2024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12.5127537454亿美元,2023年末为12.1661069366亿美元[30] 财务指标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合计21.0994104736亿美元,2023年末为22.8135050195亿美元[30] - 2024年末流动负债合计13.7940042888亿美元,2023年末为14.6151756286亿美元[30]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5.450623953亿美元,2023年末为4.5209869188亿美元[30] - 2024年末非流动负债合计0.2432763924亿美元,2023年末为0.5532093731亿美元[30] 审计事项 - 审计将收入的确认、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作为关键审计事项[8][11][14] - 审计认为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了公司2024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4] 现金流量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655,727,317.58元,2023年为935,736,279.05元[3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35,978,657.29元,2023年为947,218,243.09元[35]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89,562,216.59元,2023年为13,940,998.20元[35]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67,311,376.48元,2023年为265,312,575.96元[35]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1,763,215.18元,2023年为86,168,083.66元[3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29,545,785.87元,2023年为202,054,713.06元[35] 所有者权益 - 2024年公司股本上年年末余额为33,820,000元,本年增减变动金额为0元,本年年末余额为33,820,000元[37] - 2024年公司资本公积上年年末余额为25,349,078.34元,本年增减变动金额为9,657,415.1元,本年年末余额为34,957,415.1元[37] - 2024年公司专项储备上年年末余额为1,452,205.84元,本年增减变动金额为3,249,989.3元,本年年末余额为4,702,195.19元[37] - 2024年公司盈余公积上年年末余额为60,664,965.89元,本年增减变动金额为1,146,344.2元,本年年末余额为61,811,310元[37] - 2024年公司未分配利润上年年末余额为514,729,095.5元,本年增减变动金额为51,378,738元,本年年末余额为566,107,834.3元[37] 其他要点 - 公司2023年3月15日上市,发行3,350万股A股,截止2024年12月31日,注册资本13,382万元,股份总数13,382万股[52] - 重要的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在建工程、子公司等有相应认定标准[59][60] - 企业合并中介及管理费用、权益或债务性证券交易费用有相应处理方式[65] - 控制包含拥有权力、享有可变回报、能影响回报金额三要素,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66] - 公司以自身和子公司报表为基础,按统一政策和期间编制合并报表[67] - 编制合并报表需进行合并项目、抵销投资与份额等操作[68][69] - 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处置子公司等编制报表有不同处理方式[70][71][72] - 子公司持本公司股权视为库存股,子公司间持股按对应方法抵销[73] -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个别报表按支付对价计量,合并报表调整资本公积[75] - 多次交易分步取得子公司控制权,同一与非同一控制下处理不同[76][77] - 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且丧失控制权分一次交易和多次交易处置[79] - 多次交易是否作为“一揽子交易”处理有4种判断情况[81] - 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按规定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85]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86] - 现金指库存现金及可随时支付存款,现金等价物期限一般为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90]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91]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产生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92] - 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一方时确认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94] - 金融资产满足2种条件之一终止确认,金融负债义务解除终止确认[95] - 初始确认时按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3类[96] - 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等三类[101] - 衍生金融工具以签订当日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并后续计量,公允价值为正确认为资产,为负确认为负债[106] -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等金融资产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108] - 预期信用损失是以发生违约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加权平均值[109] -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指金融工具整个预计存续期内所有可能违约事件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109] - 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指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内可能违约事件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是存续期的一部分[109]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已显著增加但未减值和已发生减值,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10] -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无论有无重大融资成分,均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11] - 对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减值的应收款项单独减值测试,计提单项减值准备[112] - 对不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应收款项按组合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12] - 公司基于账龄确认信用风险特征组合,不同账龄应收款项有不同计提比例[114] - 公司通过比较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和初始确认时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考虑信用风险变化导致的内部价格指标等多方面信息[116] - 若金融工具违约风险较低,借款人短期内履行合同现金流量义务能力强,即便长期经济形势不利也未必降低其履约能力,则视为具有较低信用风险[115] - 金融资产转移包括将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转移给另一方,或转移资产但保留权利并承担支付义务两种情形[122] - 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或放弃对资产控制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123] -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将所转移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因转移收到的对价等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24]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按相对公允价值分摊账面价值,并将终止确认部分账面价值与相应对价等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24] - 既未转移也未保留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且未放弃控制的,按继续涉入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和负债[125] - 对于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公司按投资性质,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14] - 若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能全部或部分收回,直接减记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减记构成终止确认[120] - 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时,继续确认金融资产整体并将收到对价确认为金融负债[127]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别列示,满足特定条件以净额列示,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不得抵销[128] - 有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用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无活跃市场采用估值技术[131] - 估值技术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时用不可观察输入值[132] - 公允价值计量输入值分三个层次,优先使用第一层次[133] - 存货发出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采用永续盘存制,每年至少盘点一次[135][136] - 资产负债表日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计提跌价准备[137] -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领用时采用一次转销法摊销[139][140] - 根据履行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关系列示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同一合同下以净额列示[141][142] - 合同成本分履约成本和取得成本,满足条件确认为资产,账面价值高于特定差额计提减值准备[143][145] - 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含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155]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支付现金等作对价,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账面价值份额作为长投初始投资成本[157]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发行权益性证券作对价,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账面价值份额作为长投初始投资成本[157]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购买日付出资产等公允价值确定为合并成本作为长投初始投资成本[157] - 以支付现金取得长投,按实际支付购买价款作为投资成本[157] -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长投,按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157] -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长投,符合条件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157] -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长投,以放弃债权公允价值和相关成本确定入账价值[158] - 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投采用成本法核算[160] -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投采用权益法核算[160] - 投资性房地产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20年,年折旧率4.75%[172] - 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20年,年折旧率4.75%[176] - 固定资产机器设备折旧年限8 - 10年,年折旧率9.50 - 11.88%[176] - 固定资产电子设备及其他折旧年限3 - 5年,年折旧率19.00 - 31.67%[176] - 固定资产运输设备折旧年限3 - 10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9.50 - 31.67%[176] -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预计使用寿命46 - 50年[184] - 无形资产软件预计使用寿命2 - 10年[184]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生产中,非正常中断连续超过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181] -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已达预定可使用但未办竣工决算的,按估计价值转入并计提折旧[178] - 借款费用资本化需同时满足资产支出已发生、借款费用已发生、购建或生产活动已开始三个条件[179][180] -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残值一般视为零[186] - 研发支出归集范围包括研发人员职工薪酬、直接投入费用等[187] - 研究阶段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88] - 开发阶段支出满足五项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90][191] - 长期资产减值测试时可收回金额取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较高者[192] - 商誉减值测试先对不含商誉资产组测试,再对含商誉资产组测试[193][194] -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195] - 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分摊期限一年以上费用,房屋装修摊销年限3年[196][197] - 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等[198] - 短期薪酬在职工服务期间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