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中国重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87 亿元和 13.11 亿元[7] - 2024 年交易后中国船舶总资产 4036.39 亿元,营业收入 1333.51 亿元;中国重工总资产 2221.38 亿元,营业收入 554.36 亿元[45][46] - 2023 年中国重工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合计 10.48 亿元,2024 年计提减少 9.11 亿元扭亏为盈[48][49] - 2024 年中国船舶交易前基本每股收益 0.81 元,交易后 0.65 元;中国重工交易前 0.057 元,交易后 0.1081 元[1][55] 市场与行业 - 船舶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造船三大指标增长[10] - 本轮周期我国船舶制造业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行业迎来发展机遇[17] - 2024 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全球市场份额达 78.5%[179] - 2024 年中国造船完工量 5025.33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9.03%;新接订单量 12903.36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55.28%;手持订单量 24251.32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47.42%[183] 交易与重组 - 2024 年 9 月 2 日中国船舶集团启动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15] - 本次交易换股比例为 1:0.1339[76] - 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资产、营收规模和手持订单数将领跑全球[19] - 本次交易可规范上市公司同业竞争,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7] 未来展望 - 存续公司将推动业务整合,提升盈利水平和股东回报率[65][66] - 存续公司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67] - 存续公司将健全内控体系,强化风控能力[68] - 存续公司将强化股东回报,保障股东权益[69] 企业优势 - 中国船舶下属江南造船气体船和 LNG 船、外高桥造船大中型邮轮和集装箱船等具备领先优势[23] - 中国重工下属大连造船 VLCC 和超大型/大型/中型集装箱船、北海造船 VLOC 和散货船等具备领先优势[23] -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摘取造船工业“三颗明珠”,业务、财务、技术实力大幅提升[19] 员工与管理 - 2024 年 12 月 5 日,吸收合并双方召开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员工安置方案[33] - 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全体在册员工将由中国船舶接收并签订劳动合同[33] - 2025 年 5 月 22 日和 6 月 3 日,中国船舶分别召开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议案[35]
中国重工(601989)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申请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的核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