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收为6.9207亿人民币,总资产为28.2262亿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为2433万人民币,纳税1873万人民币[59] - 2024年股票回购金额(不含交易费用)为8307万人民币,现金股息支付金额为4324万人民币[59] - 报告期内研发投资为9264万元人民币,研发费用占收入的百分比为13.39%[200]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费用占收入的13.39%,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43%[18] - 公司在圆柱电池设备领域积累超420项专利申请,含52项授权发明专利[18] - 圆柱全极耳电池自动生产线达到360ppm[40] - 圆柱无极耳电池自动装配线全球首发[40] - 有效发明专利为103项,知识产权持有量为633项[61]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数量为430人[200] 公司荣誉 - 公司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证[16]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0] - 公司被评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40] - 公司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40] - 公司获得“2024锂电池设备杰出品牌”“2024新能源智能制造企业30强”等多个奖项和荣誉[74] - 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 市场扩张与并购 - 2024年公司收购New Cohesion扩大业务范围,收购其51%的股份推动业务深度整合[65][95] - 2025年4月,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全资子公司作为海外运营总部[100] 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 - 2024年推出一系列新产品[65] - 公司建立工程技术研究院,下设5大研发方向,设立23个专业实验室,配备超200套先进设备,提供119项分析测试项目[194] - 公司依托工程技术研究院建立“四链融合”协同创新体系,形成“3 + 1”创新模式[196] 其他新策略 - 2025年1月制定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报告期内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证书,启动数字化转型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认证标准化工作[153][179][181] - 公司构建“四链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新能源先进电池和激光产业领先技术产业化[79] - 公司通过“产业链龙头引领+平台支撑+生态共建”模式形成全链服务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80] - 公司与WIIDI联合推出“激光应用与高端设备创新中心”,聚焦四个关键领域,首个标杆项目已正式启动[88] - 公司积极推进公共验证测试平台建设,成立武汉易智新城科技测试有限公司[89] - 公司与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新能源电池设备和激光应用技术创新[90] - 报告期内实现系统集成、高速飞行作业等技术的商业化[91] 公司治理 - 独立董事比例为33.33%[62] - 咨询/投诉解决率为100%,互动平台回复数为104条,投资者热线会话数为74次[62] - 召开3次股东大会(15项提案)、7次董事会会议(36项提案)和4次监事会会议(17项提案)[62] - 公司制定《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建立高效决策和监督机制[142] - 公司建立多元化投资者沟通平台,加强与投资者沟通[143] - 公司严格遵守利润分配政策,实施“提升质量、效率和注重回报”专项行动[144] 环境与社会责任 - 环境违规和处罚为0次,环境投资为1.18亿人民币,自消费光伏发电量为958.33MWh,总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1+2)为1095.03tCO2e,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范围1+2)为0.016tCO2e/每1万人民币营收[61] - 员工培训覆盖率达100%,总培训时长8350.75小时,人均8.35小时[124] - 安全培训覆盖率达100%,新员工信息安全培训覆盖率达100%,考核通过率100%,零信息安全事故或违规[122][177] - 2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258.48千瓦,报告期内自耗光伏电量958329.29千瓦时,占总发电量77.53%[128] - 零税务违规,无对中小企业逾期付款情况[151]
ST逸飞(688646) - 逸飞激光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