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总结 - 2023 - 2024年上市公司培养基与CDMO业务双向转化客户销售金额超2.6亿元,占报告期内收入比例为48.21%[17] - 2024年公司因CDMO生产平台有关固定资产未充分利用而计提减值[7] - 2024年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近60%,标的公司前十大客户占比仅25%左右[30] - 2023年至2024年,医疗器械CRO板块实现收入6745.66万元和5565.22万元,占标的公司收入比例分别为21.92%和17.70%[62] - 标的公司2024年药效学收入18,823.20万元,同比增加12.96%[99] - 标的公司2025年上半年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服务收入12,679.33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5.89%[99] - 2022 - 2024年,标的公司临床前CRO业务收入复合增速达12.62%,远超同期同行业0.87%的平均水平[99] - 2025年上半年标的公司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国外业务收入6,896.49万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增加157.44%[100] - 2025年上半年标的公司美国地区收入同比增加152.75%[100] 用户数据 - 截至2024年底,247个使用公司细胞培养基产品的药品研发管线中,141个处于临床前阶段[7] - 公司调研的29个标的公司客户管线中,约69.0%的管线现阶段培养基使用从临床前延续下来[31] - 头豹研究院调研的58个有效药品管线中,临床前到临床阶段约88.4%选同一家供应商,临床到商业化阶段约90.4%选同一家供应商[32] - 市场随机调研的60个国内III期临床或商业化阶段的大分子生物药管线中,临床前到临床阶段约82.2%的产品管线会选同一家CRO/CDMO服务商,临床到商业化阶段约81.1%会选同一家[11] 未来展望 - 公司业务围绕“培养基+CDMO”开展,并购后将实现“培养基+CRDMO”业务构建[29][34][36] - 奥浦迈将优化CDMO业务项目结构提高高附加值订单占比[89] - 奥浦迈依托澎立生物国际化布局拓展海外CDMO市场[89] - 奥浦迈将通过资源整合挖掘澎立生物客户CDMO服务需求[8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干细胞复苏与处理技术使复苏后细胞活率超90%,传统技术复苏率低于60%[64] - 小鼠清髓与骨髓移植技术将重建成功率大幅提升至领先水平[64] - 表达人源细胞因子的新型重度免疫缺陷小鼠构造技术显著降低GVHD风险[64] - 多器官肿瘤原位接种技术实现高成功率和缩短建模周期[64] - 脾脏内注射引起的肝转移模型构建技术显著提升模型构建成功率和重复性[64] - 抗体偶联药物(ADC)产品评价体系可进行从分子到系统层面深度解析[64][65] - 溶瘤病毒产品评价体系能量化溶瘤效果并精准监测免疫重塑[65] - 组织切片培养平台可动态监测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与效应[65] - 体内转染CAR - T评价平台构筑了CAR - T体内评价技术壁垒[65] - 公司自主搭建的免疫炎症评价平台成为业内领先平台[6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通过并购澎立生物,切入临床前药效及药代动力学服务体系,延伸战略链条[18] - 2025年公司通过与国内某CRO公司合作将培养基产品进入默沙东的供应商体系[48] - 2024年标的公司战略性收购美国SAMM Solutions公司业务强化北美市场布局[48] 其他新策略 - 公司确立“产品 + 服务”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两项业务协同显著[17] - 上市公司将维持标的公司现有组织架构稳定,强化对其管理与控制[62] - 公司制定交易后医疗器械CRO业务发展规划,将独立发展贡献营收[105]
奥浦迈(688293) - 关于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