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战略与业务拓展 - 2021年公司实现中长策略计划下的重大投资,确立策略支柱,开展交易类资产策略支柱[6] - 公司确立策略支柱,为集团建构更均衡、多元业务组合[5] - 公司中長線策略聚焦利園區「核心業務」的持續策展及擴充,及投資於「增長支柱」[27] - 公司与IWG成立50/50合资企业拓展大湾区共享工作间业务[10] - 公司投资新风集团拓展内地优质医疗业务[11] - 公司收购上海静安区24层商厦上海利园拓展物业组合[9] - 公司参与土瓜湾区一个市区重建项目[6] - 公司强化核心业务,为现有物业进行大型资产提升工程[4] - 公司与IWG合作管理大湾区33个现有办公地点[16] - 公司投资新风集团,拓展投资地域至大湾区及上海以外地区[22] 项目进展情况 - 加路连山道项目将融合60,000平方呎绿地,为利园增加约30%面积,预计2026年落成[7][8] - 加路連山道項目2026年竣工,將擴大利園區物業組合規模達30%,綠地面積60,000平方呎[14] - 大埔住宅项目预计2022年第二季左右开售[12] - 大埔合资住宅发展项目2022年上半年推出,提供262个独立屋和单位[18] - 加路连山道项目土地勘测2021年四季度开始,地基工程预计2022年三季度启动,2026年竣工[61] - 上海静安项目收购商厦,有5万平方米可出租甲级写字楼及1.8万平方米商铺空间,商场资产增值工程预计2023年年中完成[62] - 港汇广场公司拥有约26%权益,2020年完成资产增值工程后业绩亮丽[63] - 大埔高端住宅项目2022年上半年推出,含262个独立屋和单位[63] - 2022年2月公司认购土瓜湾住宅项目合资公司25%权益[64] 公司物业信息 - 公司投资物业组合主要位于利园区,拥有约450万平方呎的商铺、写字楼及住宅楼面[27] - 希慎广场建筑面积约716,000平方呎,层数40,车位66个,落成年份2012年[30] - 利舞台广场建筑面积约314,000平方呎,层数26,落成年份1994年,低層翻新2013年[30] - 礼顿中心建筑面积约430,000平方呎,层数28,车位321个,落成年份1977年,翻新年份2011年[30] - 上海利园建筑面积约736,000平方呎,层数24,收购年份2022年[31] - 竹林苑建筑面积约691,000平方呎,住宅单位总数345,车位436个,落成年份1985年,翻新年份2019年[32] - 利园二期建筑面积约621,000平方呎,层数34,车位167个,落成年份1992年,翻新商場部分2019年[32] - 利园三期建筑面积约467,000平方呎,层数32,车位201个,落成年份2017年[32] - 利园五期建筑面积约132,000平方呎,层数25,落成年份1989年,翻新年份2009年[32] - 利园六期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呎,层数24,落成年份1988年,翻新年份2004年[33] 公司荣誉与社会责任 - 公司在2021年获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性基准(GRESB)「四星」、「绿色之星」称号A级评级等多项环境、社会与管治殊荣[34] - 2021年公司向旗下餐饮业及服务业租户提供逾1,000部医疗级空气净化机[24] - 2021年底前公司99%的员工接种两剂疫苗[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额为36.08亿港元,按年下跌2.7%[36][37] - 2021年财务支出下降至3.93亿港元,2020年为5.46亿港元[38] - 2021年实际有效利率为2.9%,2020年为3.0%[36][38] - 2021年营业盈利为28.35亿港元,除税前溢利为22.61亿港元,本年度溢利为19.03亿港元[39] - 2021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3.83亿港元,基本溢利为23.3亿港元[39] - 2021年净债务与权益比率为11.7%,2020年为净现金[36] - 2021年每股股息为144港仙[36] - 2021年物业价值为95.107亿港元,较2020年增长26.8%[36] - 公司信贷评级穆迪为A3,惠誉为A-[36] - 2021年营业盈利28.35亿港元,经营业务所得现金28.45亿港元,现金流出净额78.51亿港元[40] - 2021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估值951.07亿港元,较去年年底上升26.8% [44] - 2021年集团营业额及基本溢利分别按年下跌2.7%及2.8% [49] - 2021年经常性基本溢利和基本溢利均为23.3亿港元,同比降2.8% [50] - 2021年公布溢利13.83亿港元,2020年亏损25.47亿港元 [51] - 2021年物业支出比率为13.8%,较2020年升0.6个百分点 [52] - 2021年公司董事会宣布派发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117港仙,与2020年持平 [49] - 2021年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增至4.58亿港元,2020年为2.25亿港元 [44] - 公司营业支出占营业额的比率为21.4%,2020年为20.4%[67] - 财务支出下降至393百万港元,2020年为546百万港元;2021年融资活动相关财务支出为394百万港元,2020年为313百万港元;2021年实际有效利率为2.9%,2020年为3.0%[68] - 投资物业组合于2021年12月31日估值为95,107百万港元,较去年年底上升26.8%;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720百万港元,2020年为4,903百万港元[69] - 写字楼、商铺、住宅估值分别为34,707百万港元、31,868百万港元、8,712百万港元,较2020年变动+0.3%、+0.6%、-0.2%;发展中物业估值为19,820百万港元[70]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增加至458百万港元,2020年为225百万港元;应占联营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达172百万港元,2020年为12百万港元公平值亏损[71] - 2021年12月31日其他金融投资总额为1,780百万港元,2020年为789百万港元[72] - 撇除估算利息收入,按去年相同基准利息收入减少至79百万港元,2020年为242百万港元[73] - 2021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2,845百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87百万港元;净投资及预支款项为1,126百万港元,2020年为285百万港元;净借贷为7,507百万港元,2020年为6,458百万港元;支付永续资本证券款项为459百万港元;银行存款收取现金为8,340百万港元,2020年为4,843百万港元;支付股息1,497百万港元,2020年为1,502百万港元;购回股份代价为146百万港元[74][75] - 2021年资本开支总现金支出为22,334百万港元,2020年为913百万港元[76] - 2021年5月公司以19,778百万港元投得香港铜锣湾加路连山道商业用地[69][76]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总额降至188.07亿港元,2020年为192.04亿港元,主要因年内发行4亿港元中期定息票据及提前偿还8亿港元银行贷款[78]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占集团债务总额约8%,其余92%从资本市场筹得,2020年占比分别为11%和89%[78] - 2021年12月31日,债务组合平均还款期约为6.1年,2020年为6.8年,约有5.31亿港元债务于2022年到期[80] - 2021年年末,集团按净债务与权益比率计算的负债率为11.7%,2020年为净现金,净利息偿付率降至9.1倍,2020年为9.8倍[8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现金及银行结存总值约84.04亿港元,2020年为249.35亿港元,投资10.14亿港元于投资级别债务证券,2020年为4.54亿港元[83] - 2021年年末,备用承诺信贷额度达55.5亿港元,2020年为54.5亿港元[83] - 2021年12月31日,定息债务比率(计入利率掉期后)为75%,2020年为88%,实际利率年末为2.9%,较去年年末的3.0%轻微下跌[83] - 2021年,集团扩展绿色融资框架范围设立可持续融资框架,年末可持续融资交易总额达约38.9亿港元,占集团债务总额约21%[87] - 2021年,集团发行4亿港元可持续发展债券,取得9.65亿港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8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写字楼业务营业额减少4.7%至17.28亿港元,商铺业务营业额增加1.3%至16.2亿港元,住宅业务营业额减少12.2%至2.6亿港元[37] - 2021年写字楼营业额17.28亿港元,同比降4.7%;商铺16.2亿港元,同比升1.3%;住宅2.6亿港元,同比降12.2% [50] - 2021年写字楼出租率94%,较2020年降1个百分点;商铺99%,升3个百分点;住宅71%,降3个百分点 [52] - 写字楼业务营业额减少4.7%至17.28亿港元(2020年:18.14亿港元),出租率94%(2020年:95%)[53] - 写字楼前三类租户为银行、金融及财富管理(23.0%)、专业及顾问服务业(13.8%)、共享工作间(13.1%)[54] - 商铺业务营业额增加1.3%至16.2亿港元(2020年:16亿港元),出租率99%(2020年:96%)[56] - 假日促销期间两大圣诞活动吸引超130万访客,租户销售交易按年增长超15%,圣诞节季度促销销售额按年增长超30%[58] - 住宅业务营业额减少12.2%至2.6亿港元(2020年:2.96亿港元),出租率71%(2020年:74%)[60]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 - 2021年,集团继续全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附录27所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中适用规定及原则[90] - 2018年起公司採納發行額外股份的一般性授權,發行股份股數不得超過已發行股數的10%,股份的市場價格折讓亦不得超過10%[91] - 2020年1月1日公司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91] - 2021年及2022年公司更新審核及風險管理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及執行委員會的職權範圍[91] - 2021年公司設立可持續融資框架,發行第一批可持續發展債券,獲得首筆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鈎的銀行貸款[91] - 董事会有10名董事,其中4名為獨立非執行董事[91] - 利蘊蓮於2011年3月獲委任為公司非執行董事,2012年3月獲委任為執行主席[92] - 呂幹威於2016年12月獲委任為集團首席營運總監,2021年10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94] - 卓百德於2012年12月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95] - 公司至少於20個工作日前發出召開股東周年大會的通知[91] - 公司在財政年度結束後2個月內提前公布經審核財務業績,3個月內刊發年報[91] - 范仁鶴於2010年1月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現年72歲[96] - 潘仲賢於2010年1月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現年67歲[96] - 王靜瑛於2018年12月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現年50歲[98] - 捷成漢於1994年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現年65歲[99] - 利憲彬於1994年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現年64歲[100] - 利乾於1988年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現年68歲[100] - 利子厚於2010年1月加入董事會,先前曾於1990 - 2007年出任董事,現年60歲[102] - 范仁鶴為薪酬委員會主席[96] - 潘仲賢為審核及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96] - 捷成漢為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99] - 首席财务总监贺树人2008年加入集团,负责财务监控管理等职务,现年56岁[103] - 商铺业务总监蔡雯慧2000年加入集团,负责零售物业组合及资产管理策划,现年49岁[103] - 写字楼及住宅业务总监叶慕贞2012年加入集团,负责管理写字楼及住宅物业组合,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