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401.53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460.7亿港元,变动 - 12.8%[6] - 可拨归公司股东溢利账目所示为151.86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35.78亿港元,变动 + 11.8%;基础溢利为148.18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74.82亿港元,变动 - 15.2%[6] - 可拨归公司股东每股基本溢利账目所示为5.24港元,2020年同期为4.69港元,变动 + 11.7%;基础溢利为5.11港元,2020年同期为6.03港元,变动 - 15.3%[6] - 中期股息每股1.25港元,与2020年同期相同[6] - 撇除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影响后,可拨归公司股东基础溢利为148.18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74.82亿港元[11] - 账目所示可拨归公司股东溢利为151.86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35.78亿港元;每股溢利为5.24港元,2020年同期为4.69港元[12] - 期内账目所示溢利包括扣除递延税项及非控股权益后之投资物业公平值增加8.72亿港元,2020年同期公平值减少38.33亿港元[12] - 2021年公司收入40153百万港元,2020年为46070百万港元[67] - 2021年公司毛利19900百万港元,2020年为24501百万港元[67] - 2021年公司税前溢利18982百万港元,2020年为18115百万港元[67] - 2021年公司本期溢利15514百万港元,2020年为13975百万港元[67][68] - 2021年公司基本每股溢利为5.24港元,2020年为4.69港元[67]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为402864百万港元,6月30日为395879百万港元[6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605547百万港元,6月30日为599626百万港元[69] - 2021年公司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4016百万港元,2020年为15960百万港元[70] - 2021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净额为2324百万港元,2020年为3325百万港元[70] - 2021年公司融资活动现金支出净额为5800百万港元,2020年为21774百万港元[7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总额收入401.53亿港元,业绩171.73亿港元;2020年同期收入460.7亿港元,业绩211.78亿港元[76][78] - 2021年营业溢利169.07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210.23亿港元[76][78] - 2021年本期溢利135.6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26.26亿港元[76][78] - 2021年净财务支出9.17亿港元,2020年为10.17亿港元[86] - 2021年物业销售成本89.4亿港元,2020年为116.74亿港元[87] - 2021年所得税项总支出34.68亿港元,2020年为41.4亿港元[88] - 2021年公司可拨归公司股东溢利151.86亿港元,2020年为135.78亿港元[89] - 2021年每股基本溢利按期内已发行加权平均股数28.97780274亿股计算,与2020年相同[89] - 2021年公司以不包括投资物业估值变动净额影响的可拨归公司股东基础溢利148.18亿港元计算每股溢利,2020年为174.82亿港元[90] - 2021年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净额影响为 - 3.68亿港元,2020年为39.04亿港元[90] - 2021年和2020年中期后宣派之中期股息均为每股1.25港元,金额均为36.22亿港元[91] - 2021年和2020年中期内批准及支付上一财政年度之末期股息均为每股3.7港元,金额均为107.22亿港元[92] - 2021年7月1日投资物业总值395.879亿港元,12月31日增至402.864亿港元[9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未计入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影响之可拨归公司股东基础溢利为148.1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 [11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计入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净额影响后可拨归公司股东溢利为151.8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 [11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业务分部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12%至459.33亿港元,总营业溢利减少19%至195.43亿港元[119] - 2021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总额为6008亿港元,较6月30日增加70亿港元,负债比率为17.5%,6月30日为16%,利息覆盖率为13倍[12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债项总额为1228.64亿港元,净债项为1049.55亿港元[126] 租金收入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租金总收入为126.28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23.61亿港元,变动 + 2.2%;租金净收入为97.28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94.96亿港元,变动 + 2.4%[6] - 回顾期内,总租金收入按年上升2%至126.28亿港元,净租金收入按年上升2%至97.28亿港元[15] - 回顾期内,公司在香港的总租金收入按年减少3%至港币89.28亿元[21] - 内地总租金收入按年上升12%至人民币27.81亿元,增幅主要来自零售物业组合[29] - 本财年上半年,集团总租金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2%至126.28亿港元,净租金收入增加2%至97.28亿港元[121] - 集团内地出租物业组合租金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18%至33.74亿港元,净租金收入增加20%至27.66亿港元[121] - 集团香港物业组合租金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3%至89.28亿港元,净租金收入减少3%至67.15亿港元[121] 物业销售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回顾期内,来自物业销售的溢利为76.58亿港元,2020年同期为123.66亿港元;合约销售额约230亿港元[14] - 回顾期内,公司在香港的合约销售总额约港币206亿元[18] - 2021年物业销售香港收入169.64亿港元,业绩70.12亿港元;内地收入3.41亿港元,业绩1.78亿港元;2020年香港收入233.74亿港元,业绩104.49亿港元,内地收入15.9亿港元,业绩8.91亿港元[76][78] - 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香港及内地物业销售收入分别为169.97亿港元及14.65亿港元,香港物业销售溢利减少33%至70.36亿港元,内地减少12.6亿港元至6.22亿港元[12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确认合约物业销售收入金额为345亿港元,预计165亿港元及125亿港元分别于本财年下半年及下一财年确认为收入[120] 土地储备相关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的土地储备约5780万平方呎,其中发展中物业约2360万平方呎,已落成物业约3420万平方呎[17] - 2021年10月,公司为十四乡大型住宅项目完成契约修订,项目总楼面面積增加约100万平方呎至约580万平方呎[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内地土地储备合共7110万平方呎,约5360万平方呎是发展中物业,43%将发展为住宅,1750万平方呎为已落成物业[26] 物业项目进展相关数据 - 回顾期内,公司在香港有四个住宅项目交付买家,按所佔总楼面面積计算约120万平方呎,约2.2万平方呎零售楼面落成[19] - 预计本财政年度下半年约140万平方呎物业落成,其中约130万平方呎为供出售住宅物业[20] - 发展中的新优质物业投资项目约500万平方呎,高铁西九龙总站上盖项目将提供260万平方呎写字楼和60万平方呎零售楼面[24] - 巧明街98号项目预计2023年落成,提供65万平方呎写字楼,零售基座预计2024年开业,届时连同APM商场提供近110万平方呎购物总汇[25] - 元朗站发展项目预计2023年开业,将为形点增添10.7万平方呎零售楼面,扩充后形点零售楼面将增至约110万平方呎[25] - 回顾期内,内地合约销售额约人民币20亿元,有三个项目竣工,总楼面约220万平方呎,本财政年度下半年预计落成约320万平方呎[27] - 上海ITC余下一期中220米写字楼预计2022年中落成,370米写字楼、约250万平方呎商场及Andaz Shanghai ITC酒店2023年起分阶段落成[31] - 南京国金中心商场总楼面面积逾100万平方呎,预计2022年中起分阶段开业[31] - 杭州国际金融中心总楼面面积超900万平方呎,建筑工程按计划进行[32] - 广州毗邻广州南站综合项目总楼面面积达930万平方呎,2025年起分阶段落成,公司将持有逾40%楼面作长线投资[32] - 北京新东安广场写字楼翻新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32] - 元朗形点商场扩充部分和观塘写字楼暨零售发展项目2023年启用和落成[58] - 上海ITC写字楼预计2022年中落成,南京安达仕酒店和南京国金中心商场2022年下半年分期开业[58] - 2025/26财年结日前,上海ITC及杭州国际金融中心等多个地标综合项目将全面落成[58] 其他业务相关数据 - 数码通5G科技馆自2021年5月启用已接待约40万名访客,安排逾200间中学学生到访[37] - 新意网自置的荃灣MEGA Gateway及將軍澳MEGA IDC第一期预计未来12 - 18个月启用,落成后数据中心总楼面面积将由140万平方呎增至近300万平方呎,设施电力容量由70兆瓦增至280兆瓦[39] - 南京安达仕酒店预计2022年下半年分期开业,苏州四季酒店计划2023年分阶段开幕[35] - 集团于2021年4月与香港国际机场签署协议,延长香港商用航空中心专营权[40] - 一田进一步扩阔货品种类,利用科技提升顾客满意度,将继续扩展店铺网络[40] 集团财务状况及融资相关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净债项与股东权益比率为17.5%,利息覆盖率达13倍[42] - 集团首次订立与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的贷款,总额达86.5亿港元,为期4年[42] - 集团发行了14亿港元的三年期债券及6.9亿港元的七年期债券[42] - 2021年12月31日金融投资非流动资产总计31.53亿港元,流动资产总计8.34亿港元[98] - 2021年12月31日其他非流动资产中应收放款总额62.62亿港元,较6月30日的68.52亿港元减少[100] - 2021年12月31日业务及其他应收账项总计24.991亿港元,较6月30日的18.373亿港元增加[101] - 2021年12月31日业务应收账项中,少于30天占63%,31 - 60天占16%,61 - 90天占5%,超过90天占16%[101] - 2021年12月31日业务应付账项为33.13亿港元,较6月30日的27.08亿港元有所增加;其他应付账款及应付费用为248.58亿港元,较6月30日的229.37亿港元增加[103] - 2021年12月31日业务应付账项账龄中,少于30天占67%(6月30日为64%),31 - 60天占10%(6月30日为7%),61 - 90天占2%(6月30日为3%),超过90天占21%(6月30日为26%)[10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及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数为28.98亿股,金额为707.03亿港元[104] - 2020年12月,集团完成收购联营公司附属公司50%权益,总作价7.51亿港元[106] - 2021年与合营企业交易中,利息收入为5200万港元(2020年为4900万港元),租金收入为100万港元(2020年为100万港元),租金支付为2300万港元(2020年为3100万港元),提供服务其他收益为2300万港元(2020年为1500万港元),货物购置及服务为4.53亿港元(2020年为2.39亿港元)[106] - 2021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及物业、机器及设备已签约但未在账目中备付的资本承担为84.41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