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304,416,000港元,2021年为85,521,000港元[10] - 2022年毛利率为5.8%,2021年为24.8%[10] - 2022年年内亏损为145,171,000港元,2021年为140,050,000港元[10] - 2022年每股亏损为0.59港仙,2021年为0.65港仙[10] - 2022年每股资产净值为3.54港仙,2021年为4.14港仙[10] - 2022年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20,319,072,320股,与2021年相同[12] - 2022年整体毛利约为17,747,000港元,2021年为21,201,000港元[14] - 公司2022年持续亏损约1.45171亿港元,2021年亏损约1.4005亿港元[17]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0.59港仙,2021年为0.65港仙[1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31.59851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33.63492亿港元),总负债约为24.39782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25.21991亿港元),权益总额约为7.20069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8.41501亿港元)[11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约为1.3052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2.89728亿港元),银行结存及现金约为5.22507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6.32707亿港元)[11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06(2021年3月31日:1.12)[11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9.29464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8.75888亿港元),均以人民币计值;借款的80%(2021年3月31日:82%)于一年内到期,12%(2021年3月31日:7%)于超过一年但不超过两年到期,8%(2021年3月31日:11%)于超过两年但不超过五年到期[11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可获得但尚未提取的已承诺借款融资约为1.11964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1.68288亿港元)[11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1.29(2021年3月31日:1.04)[117] - 有抵押银行借款约为2.3308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1.9818亿港元),按浮动利率计息;有抵押其他借款约为1.43101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1.39118亿港元),固定利率为6.5%[115] - 无抵押其他借款约为4.66546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4.54227亿港元),固定利率介乎3%至18%[115] - 应付非控制权益及最终控股公司免息贷款分别为约6044.6万港元(2021年3月31日:5873.7万港元)及约164.5万港元(2021年3月31日:166.6万港元)[11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所得款项净额未动用金额为4.91亿港元[121] - 2022年3月31日,集团就按揭融资向银行提供的担保约为5.17488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4.89776亿港元[131] - 2022年3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190人,2021年为170人;员工成本总额约为4610万港元,2021年约为4120万港元[13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变化原因 - 2022年收入增长主要源于柳州正和持作出售停车位、已竣工单位及零售店舖的销售[13] - 2022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因正和城E区若干有缺陷商业单位低价出售[14] - 公司业务上一财年受疫情严重影响,本年度随疫情缓解恢复正常运营[13] - 2022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1729.4万港元,无形资产减值亏损4477.3万港元,撇减待售物业2435.5万港元[17] - 2021年软件开发商向IBS HK申索服务费298.3万美元(约2322.6万港元)及相关费用[17] - 2022年2月21日高等法院下令将IBS HK清盘[17] - 终止综合入账附属公司导致2022年确认收益约1681.1万港元[20] - 2022年需对新平台计提减值2437.3万港元[2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对CBDC跨境结算系统总投资2040万港元,因经济和政治挑战计提全额减值[24] CBDC相关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CBDC相关业务收入987.8万港元,总亏损4126.5万港元,2021年亏损3390.4万港元[24] 物业开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正和城一期建筑面积约48.5万平方米,二期约51.3万平方米,公司拥有100%权益[2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发展中物业及已竣工物业总地盘面积3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8万平方米,未售可售面积37.5万平方米,自持竣工物业面积3.1万平方米[29] - 正和城一期A区建筑工程已竣工,约1.1万平方米农贸市场持作出售,约4000平方米停车位待售[32] - 正和城一期B区建筑工程已竣工,约1.9万平方米停车位及零售店舖已出售并确认收入[32] - 柳州正和物业开发分类本年度售出约44,000平方米(2021年:7,000平方米),产生分类收入约2.92亿港元(2021年:7573.3万港元),分类亏损约3434万港元(2021年:892.5万港元)[79] - C区7幢住宅及商业综合楼和3幢工作室/办公楼,其中7幢住宅及商业综合楼和2幢工作室/办公楼已竣工且大部分单位已售,1幢工作室/办公楼在建,预计2023年获竣工验收证书,约69,000平方米停车位待售[37] - D1区16幢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别墅已售且收入于过往财年确认,5幢高层公寓已竣工且大部分单位已售,约44,000平方米停车位及少量零售店待售[37] - D2区36幢别墅已竣工并于过往财年出售[43] - E区高层公寓已竣工且大部分单位已售,约26,000平方米零售店和54,000平方米停车位待售,酒店已竣工,预计2023年获竣工验收证书,集团计划特许经营,约31,000平方米计入物业、厂房及设备[46][49][54][56][58] - F区6幢住宅及商业综合楼,3幢已竣工且大部分单位及零售店已售,3幢在建,预计2022年下半年获竣工验收证书[65][67][72] - 本年度收入增加主要因销售停车位和已竣工商铺,分类亏损增加因E区已落成待售物业撇减2435.5万港元[7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物业开发项目因可变现净值高于账面价值无需减值[79] - 酒店业务位于正和城E1区,建筑面积约31,000平方米,预计2023年开始运营[79] 物业开发业务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开发正和城二期,并在中国广西或其他省份寻找物业开发机会[79] 隐形眼镜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2022年隐形眼镜业务销售收入215.9万港元(2021年:182.9万港元),亏损4059.8万港元(2021年:1375.2万港元)[87][90] 隐形眼镜业务发展情况 - 福建优你康7条生产线预计2022年底完成安装,届时月产能达2100万件[83][8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福建优你康已取得5类软式隐形眼镜医疗器械注册,另有2类正在申请,预计2022下半年取得[84] - 福建优你康计划2022下半年提交3类新器械注册证书申请[84] -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预计2022年中通过[84] - 福建优你康已申请5项产品注册证,已取得4项,余下预计2022年二季度取得[84] 数据存储设备租赁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租赁及买卖计算机设备业务收入约21.9万港元,利润12.9万港元[9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数据存储设备租赁收入约219,000港元,分类溢利129,000港元[97] 数据存储设备租赁业务发展情况 - 2022年1月集团与Merak成立附属公司,集团持股51%,Merak持股49%,集团提供不超3亿港元无息股东贷款[88][89][91] - 附属公司计划设1000套服务器,截至2022年3月31日完成40套且全部租出[93] - 附属公司第二阶段约960套服务器安装已启动,预计6 - 9个月完成[94] - 附属公司计划设置约1000套服务器设备及配套部件,每套容量390TB,分两阶段进行,2022年3月31日已完成第一阶段40套设置且全部出租[97] - 第二阶段约960套服务器设置工作已启动,预期6 - 9个月内完成,进展根据客户需求和业务表现而定[97] 融资业务发展情况 - 集团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外资企业开展融资业务,注册资本3500万美元(约2.25亿人民币)[96] - 集团在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外商独资企业开展融资业务,注册资本35,000,000美元(约人民币225,000,000元)[98] 应收贷款及保理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上一财政年度,三名取消注册借款人的应收款项63,110,000港元终止确认[102] - 过往财政年度,融资租赁合同应收贷款累计减值亏损129,489,000港元[102] - 种植园抵押品于2022年3月31日公允价值约为人民币99,871,000元,2021年为人民币109,259,000元[105]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应收贷款确认减值亏损17,294,000港元[105] - 年内该分类利息收入约118,000港元,2021年为117,000港元;分类亏损约19,607,000港元,2021年为60,509,000港元[107] - 2022年3月31日,应收贷款扣除累计减值亏损拨备150,717,000港元后账面价值为零[107] - 应收保理款项扣除已终止确认63,110,000港元及累计减值拨备72,595,000港元后账面价值为零[107] 应收贷款及保理款项管理情况 - 公司一年走访两次种植园并对抵押品进行盘点[102] - 集团聘请中南资产评估与房地产估价(广州)有限公司评估种植园抵押品于2022年3月31日的公允价值[104] - 预期信贷亏损计算中违约概率(PD)设定为100%,违约情况下的损失(LGD)设定为100%[107] 股权交易收益情况 - 2021年5月14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出售目标公司90%股份,代价3,000,000美元(约23,400,000港元)[109][112] - 金矿27%实际股权出售产生收益约22,705,000港元,股权于2021年5月20日完成转让[110][112] 所得款项使用计划 - 2016年12月,公司以每股1.25港元的价格配售最多12.8亿股新普通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872亿港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尚未动用的所得款项净额合共约为4.91亿港元[117] - 约6500万港元将用于NGSN平台的硬件及软件,预期动用时间从2022年3月延至2024年3月[121][122] - 约2330万港元将用于NGSN技术研发,预期动用时间从2022年3月延至2024年3月[121][122] - 因EMI许可证业务终止,约5000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重新分配作一般营运资金[123] - 约6710万港元将在未来两年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123] - 约3.356亿港元将在2024年3月前用于金融科技等行业投资机会[123] 公司担保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账面价值约2.75708亿港元的物业等已抵押作借款担保[125][13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为银行按揭贷款提供的担保金额约5.17488亿港元[126]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不包括已终止合并附属公司员工)为190人,全年员工成本约4610万港元[128] 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 集团作为中国物业发展商,业务受政府法规规管,政策措施或影响集团融资、购地等能力及市场状况[135][136][137] - 投资风险包括投资目标、分析、决策、项目管理和退出风险,公司将建立审核程序降低风险[139][142] - 集团主要金融工具相关风险包括市场、信贷和流动资金风险,风险管理详情及政策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6[141][143] - 集团结算业务涉及
国际商业结算(00147)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