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汽车零部件、汽车动力系统及商用整车的销售及制造,自2018年起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之一[4][5] 公司面临的挑战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面临汽车行业产销量下滑、原材料价格高、芯片短缺等挑战,主要客户及商用整车分部业务产量明显下降[9][12] - 2022年第二季度初受疫情影响,国内上海等地汽车产业重要基地停产或半停产,冲击汽车行业及产业链[2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6,274,686,000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2.4%[16][1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372,333,000元,较2021年同期显著减少24.5%[17][1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9%,较2021年同期的6.9%减少约100个基点[17][1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人民币138,587,000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45,226,000元大幅增加[18][2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80,545,000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21,015,000元大幅增加[18][20] - 集团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62.74686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2.4%[188][189] - 集团回顾期内毛利3.72333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24.5%,毛利率从6.9%降至5.9%[191][192] - 2022年上半年集团净亏损1.38587亿元,较2021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增至8054.5万元[193][19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2.44分,较2021年同期大幅增加[194][19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8515.8万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7.7%[195][19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及亏损净亏损1643.2万元,含持作出售资产减值亏损752.7万元、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值827.5万元、出售物业等收益917.7万元[196] - 金融资产/负债公平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7,416,000元,汇兑亏损净额为人民币14,736,000元[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联营公司业绩总净亏损为人民币506,000元[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合资公司业绩总净亏损为人民币6,157,000元[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成本合计为人民币46,837,000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44%[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一般及行政开支合计为人民币275,028,000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21.8%[200] 公司经营策略 - 销售上公司鼓励拓展市场,采购上与供应商合作提升供应链,内部管理坚持事业部制优化流程降本增效[11][13] - 公司审慎推进新业务发展及集团改组计划,为核心业务可持续发展布局[15][19] - 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处理不良应收账款、存货和低效无效固定资产,跟踪降低“两金”占用和资产负债率[59][62] - 公司严控成本预算和经营投资,与银行沟通贷款授信及利率成本,降低财务成本[61][63] - 公司重视减亏防风险,细化“一企一策”,为亏损企业制定减亏目标、策略和计划并按月跟进[64][66][68] - 公司加强党的“六大建设”,推进“五基三化”和清廉企业建设[67][69] - 公司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组织专题学习,推动党员感悟“两个确立”意义,做到“两个维护”[67][69] - 公司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完善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列表[67][69] - 公司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推进清廉企业建设[71][72] - 2022年下半年公司将奋力开拓主营业务,保障全年经营目标实现[78]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新能源动力系统等产品销量[81] - 公司加速产品转型升级,向高端乘用车配套领域迈进[81] - 公司持续深化“三降”工作,精细成本管控,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88] - 公司深化治理亏损企业,加强资金和应收账款等风险管控[88] - 公司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91] - 公司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91]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8.49638亿元,同比下降6.7%,外部市场保持温和增长[24][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为28.49638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6.7%[115][119] - 2022年上半年,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业务项目研发费用增加,该分部录得经营亏损1232.7万元,2021年同期为经营溢利1242.4万元[116][119] - 2022年上半年,向其他客户的销售额约占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的32.6%[121][124]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业务动态 - 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稳定供应链体系,开拓市场,在湖北荆门投建生产基地与长城汽车合作,承接奇瑞、上汽大通新业务[22] - 2020年下半年以来,该分部开发并投产微型、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的电驱动桥,获上汽通用五菱等认可[123][125] - 公司从柳州单一生产点转型为跨省份生产集团,在广西、山东、重庆和湖北设厂[128] - 公司将于2022年下半年在湖北荆门投产,主要为长城汽车供应汽车零部件[130]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与广西地区内外不同汽车制造商的12款车型进行开发及合作[110] - 公司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生产基地年生产管理能力超200万套/件汽车零部件[129]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拥有超200万个汽车零部件的综合年生产管理能力,建设1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近1000台工业机器人[132][133] - 荆门生产基地将于2022年下半年投产,主要为长城汽车供应汽车零部件[133]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汽车动力系统业务分部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3.07844亿元,同比下降10.0%[29][31] - 2022年上半年汽车动力系统分部总收入为13.07844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0.0%[97] - 2022年上半年附属公司出售发动机约10.9万台,较2021年同期的10.5万台增加约3.9%[97] - 2022年上半年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约为7.10543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约25%[97] - 2022年上半年售予上汽通用五菱排量1.8L车型所用的NP18型号发动机约4.9万台,2021年同期约3.4万台[97] - 2022年上半年外部客户销售总额减少约32.4%至约5.97301亿元,占该分部总收入约46%[97] - 2022年上半年汽车动力系统分部经营亏损6301.3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55.5%[99]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业务动态 - 2022年4月高热效率阿特金森发动机正式量产,6月HEV混动总成正式量产[25][27]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1.6L排量发动机在东风凯马市场批量投厂,搭载2.0T发动机的整车在江淮市场批量供货[27][29] - 2022年上半年汽车动力系统主流产品1.8L发动机对大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49000台,外部市场销售60000台[29][31] - 汽车动力系统业务受客户整车件缺货、生产计划变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业务表现疲弱[25][27] - 五菱柳机目前装配线总生产能力可达每年80万台[100] - 五菱柳机LJP60高效且具成本效益的HEV混合动力总成单元于2022年6月开始量产[107] - 公司HEV混合动力解决方案相比同级别传统燃油车,油耗可节省超30%[107] - 目前有12款不同汽车制造商的车型正进行电气化开发与合作[108] - 五菱柳机LJP60型HEV混动总成于2022年6月量产,其HEV混合动力汽车比同级别传统燃油汽车节省30%以上油耗[109]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在汽车行业“新四化”商机推动下,公司有信心其不久将恢复盈利能力[113][117] 商用整车分部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商用整车业务受疫情防控、原材料稀缺等因素影响,市场容量下降,业务表现受不利影响[29][32] - 2022年上半年常规改装车销量为28,519台,稳居微型货改细分市场前列[34][35] - 2022年上半年非道路车销量为1,974台,同比温和增长,国际销售为113台[34][35] - 2022年上半年特种车销量为662台[34][35] - 2022年上半年商用整车分部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0.85759亿元,同比下降20.0%[34][3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商用整车分部总收入为人民币20.86亿元,较2021年同期大幅减少近20%[141] - 2022年上半年,五菱工业售出约3.9万辆不同型号汽车,较2021年同期的5.96万辆大幅减少34.6%[146][150] - 2022年上半年,改装车及其他类型车辆销售量减少至约3.1万辆,电动物流车销售量增加至约7900辆,2021年同期为4100辆[146][150] - 商用整车分部因业务量下降和生产成本上升,期内录得经营亏损人民币3616万元,2021年同期为经营溢利人民币1252.5万元[147][151] 商用整车分部业务动态 - 公司针对商用整车分部制定长远目标,因应行业风险采取应对策略,因新能源汽车改组方案作出策略调整[29][32] - 公司构建新能源物流车营销渠道网点超130家,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37] - 公司同意向五菱新能源现金出资人民币3.056亿元,五菱工业同意以资产和现金方式向五菱新能源出资人民币3亿元[37] - 五菱新能源将使用占地约55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经营新能源汽车业务[40][42] - 商用整车分部配备全面化汽车装配线,可生产多种特别设计车辆,客户广泛,产品销至国内外市场[148][151] - 公司电动车辆产品包括电动物流车等开始逐步推向市场[153] - 五菱工业以电动车辆产品技术为平台,探索开发适用于特定业务领域的电动车,与合作伙伴开展的共享汽车和自动驾驶项目初期反馈良好[154] - 公司开发新型商用汽车,如侧开式微型厢式运输、电动物流车及冷藏车,相信其对业务表现有利[156][158] - 公司商用整车分部工厂位于柳州、青岛及重庆,在重庆建成新生产设施扩大产能并促进地域多元化[156][158] - 公司认为商用整车分部销售下降是暂时的,原因包括芯片及电池供应短缺和转型研发成本增加[157][159] - 公司将维持现有热门车型市场份额,推广新车型提高商用整车分部盈利能力[173][174] - 公司认为商用整车业务垂直整合关键汽车零部件可增强行业竞争力[173][174] - 商用整车分部将在其他分部支持下推进新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及产能提升工作[177][180] 新能源汽车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新能源汽车首年上市销量约4,700台,2021年总销量超10,000台[49] - 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869台,同比增长57%[49] - 2020年新能源纯电动物流车上市首年销量约4700台,2021年全年销量突破万台,2022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销售7869台,同比增长57%[52] - 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电动物流车自2020年上市以来销量超20,000辆,全国经销商超130家,产品延伸至日本、美国等海外市场,2022年订单销量预计逐步增加[162][165] 新能源汽车业务动态 - 公司新能源轻物流车成功进入美国和日本市场[49] - 研发的新能源轻型物流车进入美、日市场,G105新能源轻型货车在美国实现销售,G050电动物流车样车成网红[54][56] - 2022年3月31日公司与广西汽车、五菱工业及五菱新能源订立增资协议,公司现金注资3.056亿元,五菱工业注资3亿元(含资产设备注资8486.647839万元和现金注资2.1513352161亿元)[164][166] - 公司计划以五菱新能源为平台整合重组新能源汽车相关资产及业务,五菱工业及其附属公司将成其战略重点供应商[168][170] - 增资及重组于2022年6月29日获公司独立股东批准,正按计划进行[172][174] 合资公司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广西威翔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3.12666亿元,同比下降11.9%,经营溢利净额增至625.2万元,同比增加59.9%,归属集团溢利312.6万元[178][181] - 佛吉亚座椅2022年回顾期内总收入1.22033亿元,产生经营亏损净额965.5万元,2021年同期为经营溢利净额24.3万元,归属集团亏损482.7万元[183] - 佛吉亚内饰2022年回顾期内总收入1.72923亿元,经营溢利净额增至1060.8万元,2021年同期为247.1万元,归属集团溢利530.4万元[183] - 佛吉亚排气2022年总收入降至2.10447亿元,同比减少22.4%,产生经营亏损净额382.7万元,2021
五菱汽车(00305) - 2022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