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目标 - 公司目标是2025年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50强[2] - 公司规划了“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发展,打造了欧洲低成本生产基地,扩充北美地区产能[10] - 公司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5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开展温室气体排放审核和能源管理审核[17] - 公司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5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26] - 2022年集团将聚焦总部全球治理和战略性布局,推进全球一致性地组织职能设计与价值创造分配机制[51] - 2022年公司将结合产业政策和行业趋势进行战略布局,提升传统产品竞争力和细分市场份额,加大新产品等研发投入[54] - 公司将对各产品线进行战略规划,提升组织运营能力和全球布局,实现全球技术等资源共享最大化[54] 财务状况 - 2021年营业额为139.19269亿人民币,除税前溢利为18.45812亿人民币,本年度溢利为15.79448亿人民币[8] - 2021年总资为296.44844亿人民币,总负债为130.89188亿人民币[9] - 集团回顾年度营业额约为139.19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约11.7%[20] - 国内营业额约为82.02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约11.0%;海外营业额约为57.18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约12.7%[20] - 公司2021年营业额约为139.19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1.7%[30] - 公司2021年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7.2%[30] - 公司2021年海外市场营业额约为57.18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12.7%,占总营业额比重从40.7%增至41.1%[30] - 公司2021年毛利约为40.84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5.8%,毛利率从31.0%降至29.3%[31] - 公司2021年投资收入约为2.85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4529万元[34] - 公司2021年其他收入约为2.25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6502万元[35] - 公司2021年分销及销售开支约为7.44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2.23亿元,占营业额比重从4.2%增至5.3%[37] - 公司2021年行政开支约为12.37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2.08亿元,占营业额比重从8.3%增至8.9%[38] - 公司2021年研发开支约为9.41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1.77亿元,占营业额比重从6.1%升至6.8%[39] - 公司2021年所得税开支约为2.66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4978万元,实际税负率从12.9%增至14.4%[42]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已抵押银行存款合计约65.38亿元,较2020年减少约3.89亿元;借贷约71.44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6.24亿元[44] - 2021年存货周转日约99日,较2020年增加约5日;流动比率约1.6,与2020年持平;资产负债率约27.4%,较2020年的约27.7%略有下降[44]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中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开支为7.33亿元[45]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13.22亿元,现金流量状况健康[45] - 2021年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日约80日,较2020年减少约12日;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约81日,较2020年缩短约5日[4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贷余额约71.44亿元,其中约24.31亿元采用固定利率计息,约47.12亿元采用浮动利率计息[4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以非功能性货币计值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95亿元[4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没有任何或有负债(2020年:无)[48] - 2021年集团资本开支约31.60亿元,较2020年的约23.62亿元增加,主要用于创新技术与产品研发、海外市场产能布局等[49] - 2021年汽车车身零部件确认营业额为125.73046亿元,占总营业额比重90.3%[14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净值约为32.04771亿元,相当于集团总资产约10.8%[144] - 2021年公司确认应收贸易账款额外净减值金额为242.5万元[14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全期预期信用亏损约为1368.8万元[144] - 2021年营业额为139.19269亿人民币,2020年为124.66858亿人民币[151] - 2021年毛利为40.83774亿人民币,2020年为38.58843亿人民币[151] - 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18.45812亿人民币,2020年为16.79575亿人民币[151] - 2021年本年度溢利为15.79448亿人民币,2020年为14.62988亿人民币[151] - 2021年本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15.51942亿人民币,2020年为14.13912亿人民币[151] - 2021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14.96507亿人民币,2020年为13.95509亿人民币[151] - 2021年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299元,2020年为人民币1.213元[151] - 2021年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292元,2020年为人民币1.210元[151] - 2021年非流动资产为14,654,002千元,2020年为12,226,100千元[152] - 2021年流动资产为14,990,842千元,2020年为14,726,748千元[152] - 2021年流动负债为9,377,444千元,2020年为9,628,197千元[152] - 2021年流动资产净值为5,613,398千元,2020年为5,346,678千元[152] - 2021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0,267,400千元,2020年为17,572,778千元[152] - 2021年总权益为16,555,656千元,2020年为15,312,895千元[153] - 2021年非流动负债为3,711,744千元,2020年为2,259,883千元[153] - 2021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6,022,972千元,2020年为14,944,004千元[153] - 2021年非控股权益为532,684千元,2020年为368,891千元[153] - 2021年本年度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551,942千元[155] - 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18.46亿元,2020年为16.80亿元[161] - 2021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22亿元,2020年为20.80亿元[161]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50亿元,2020年为34.12亿元[162] - 2021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9亿元,2020年为16.71亿元[162] - 2021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4.92亿元,2020年末为60.08亿元[162] - 2021年赎回其他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工具所得款项为84.40亿元,2020年为82.27亿元[162] - 2021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31.42亿元,2020年为22.13亿元[162] - 2021年偿还借贷为215.59亿元,2020年为166.80亿元[162] 市场情况 - 全球车市全年同比增长约4.6%至约8130万辆,西欧车市同比下降约1.9%至约1060万辆,美国市场销售增长约3.4%至约1508万辆[13] - 轿车市场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约7.8%和约7.1%;MP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约6.1%和约0.1%;SUV车型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约6.7%和约6.8%[13] - 德系、日系品牌市场占有率较去年同期下滑,分别占约20.6%;美系、法系品牌市场份额小幅增长,分别占约10.2%和约0.6%;韩系品牌市场占有率下滑,占约0.7%;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占逾44%[13] - 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分别完成约354.5万辆和约35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约159.5%和约157.5%,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提升至约15.5%[13] - 预计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规模有望达2300万辆,同比增长约7%[53] - 回顾年度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约1倍[53] - 预计2022年全球轻型车市场产量有望达8230万辆,同比增长约9%[53] - 预计2022年欧洲市场增长约17%,美国市场全年预计增长约16%[53] - 预计到2025年全球纯电动车产量将达1800万辆左右[53] 公司运营管理 - 公司持续开展员工赋能等项目,拥有专业团队,致力于ESG全方位经营[11] - 公司持续深化推行敏实卓越运营系统(MOS),在多个工厂运用成本统筹支柱完善成本损失模型[15] - 公司将早期产品管理模块纳入MOS评价标准,为2022年全面展开该支柱奠定基础[15] - 公司借助数字化转型,将MOS的逻辑、方法与工具分批导入相关系统[15] - 公司通过优化工艺等提升传统产品竞争力,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15] - 公司着力推动车身底盘结构件和智能外饰等新产品市场开拓[15] - 公司多款新产品如电池盒等顺利进入项目开发周期[15] - 公司数字化转型中心实现集团数字化中台,完成业务优化与四大产品线组织试点上线,并推动项目在更多工厂推广[16] - 未来工厂顶层设计项目从概念到落实全面开展,下半年一期项目量产,完成数字化建设初期阶段工作[16] - 公司以EHS管理理念深化安全管理,引入先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完成多项审核提升EHS绩效[17] - 公司更新维护授权框架体系,优化流程管控,形成基于流程的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18] - 公司开始建立审计风控模型,提前识别、管控风险[18] - 公司开展ISO37001反贿赂体系认证工作,完善反腐体系,发布商业道德守则[18] - 集团针对疫情做好防疫部署,多地工厂未造成交付风险[22] - 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应对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物流航运价格上升等问题[22] - 集团快速有效的应对措施获客户广泛认可[22] - 公司明确以创新引领发展战略,优化研发组织结构,成立创新中心并持续扩大投入[23] - 公司将通过数字化转型,进行全球应用系统切换与升级,实现数据决策和全球一体化运营[55] - 公司将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溯,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55] - 公司将构建人性化工厂和数字化技术平台,打造全国先进企业示范基地并复制经验[55] - 公司将推动MOS开展,完善运营管理,降低成本,实现全价值链覆盖[55] - 公司将提升供应链规划,串联相关系统,辅助集团整体运营能力提升[55] - 公司将平衡优化全球投资和价值链布局,开拓全球新市场并落实社会责任[55] 公司业务成果 - 回顾年度集团承接逾百亿元新产品,创历史极值[20] - 集团在创新产品方面有多项成果,如承接通用可变扰流板、蔚来塑料尾门等[20] - 集团在电池盒、铝结构件、传统产品业务开拓上取得突破,获取多个项目订单[2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多地完成铝电池盒等生产线建设并陆续量产[21] - 塞尔维亚工厂部分项目已投入量产,多个项目在调试阶段;美国工厂电镀、涂装生产线即将调试[21] - 公司成为全球最大铝电池盒供货商之一,收获多家欧洲主流车厂平台车型定点[23] - 公司在前后碰撞模块等产品取得进展并收获订单,将提供电池盒及底盘一体化结构件系统解决方案[23] - 公司在智能外饰件领域拓展新产品,获得国内激光雷达厂家及欧系、日系客户订单[23] - 公司掌握高性能铝材等三大核心材料及相关表面处理技术,铝合金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25] - 公司完成ECO - ALUMIN® PS系列铝材开发,碳排放≤3.0kgCO₂/kg[25] - 回顾年度公司新增申报且被受理专利数为628宗,其中涉外专利7项,获授权专利数为488宗[25]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秦先生透过敏实控股持有公司450,072,000股股份,约占已发行总股本的38.75%[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陈先生持有公司1,000,000股购股权,秦女士持有250,000股购股权[57][5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博士持有公司200,000股购股权[5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先生持有公司100,000股购股权[6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独立非执行董事陈教授未持有公司任何股权[61] - 截至2
敏实集团(00425)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