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四環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並於2010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3] - 公司致力於打造中國領先的醫美及生物製藥企業,堅持全速推進四環醫美及生物製藥雙輪驅動戰略[2][3] - 公司擁有獨立領先的自主研發技術平台,豐富的全球化產品管線,強大的產品註冊能力,高效率及低成本的全劑型生產平台和成熟卓越的銷售體系[2][3] - 公司董事會由執行董事和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包括主席車馮升醫生、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郭維城醫生等[5] - 公司的主要營業地點位於香港灣仔會展廣場辦公大樓4309室[13] - 公司的註冊辦事處位於百慕達漢密爾頓的Clarendon House[6][12] - 公司的獨立核數師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位於香港鰂魚涌太古坊一座27樓[11] - 公司的薪酬委員會由朱迅博士擔任主席,成員包括車馮升醫生、辛定華先生和曾華光先生[7] - 公司的提名委員會由曾華光先生擔任主席,成員包括郭維城醫生、辛定華先生和朱迅博士[9] - 公司的風險管理委員會由蔡耀忠先生擔任主席,成員包括郭維城醫生、辛定華先生和曾華光先生[10] 市场环境与行业影响 - 2022年上半年,全球通胀高企,市场流动性紧缩,外资加速减持中概股,导致港股表现受压[14] - 2022年下半年,预计外部风险因素影响将逐步消退,流动性逐步改善,市场逐渐回暖[14] - 2022年上半年,医美行业受疫情影响,下游终端机构运营停摆或大幅缩减,导致上游企业产品供应受影响[14] - 2022年下半年,随着疫情稳定,医美业务预计将逐步回暖,业绩实现强劲反弹[14] - 2022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受疫情影响,上游生产和发货受阻,下游医院诊疗服务量下降,整体业绩承压[15] - 2022年下半年,随着疫情缓解,医院门诊量恢复,医药行业经营状况将逐渐改善[15] - 第七批集采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48%,给相关制药企业带来持续向下压力[16] 业务战略与调整 - 公司计划剥离未达经营预期或不符合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仿制药及其他非核心医药或大健康类业务及资产,聚焦医美和生物医药板块[1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医美及生物制药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业务转型与发展,加快新产品研发和已获批产品的商业化[18] - 公司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逐步剥离未达经营预期或不符合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仿制药及其他非核心医药或大健康类业务和资产,以优化资产结构和改善长期财务表现[75][77][78] - 公司已以1.18亿元人民币出售北京轩升制药99.9%的股权,该交易有助于公司聚焦高增长性的生物医药板块并提升整体盈利水平[79][81] - 公司仿制药业务已完成其“历史使命”,未来将重点发展医美和生物制药两大战略板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79][80][8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出售北京轩升制药,该企业在2021年录得净亏损9.5万元人民币,且亏损情况可能持续[81] 医美业务 - 医美平台整体销售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大,主要因线下消费受限[19] - 乐提葆®销售渠道覆盖29个省、280个城市、2,920家医疗机构[19] - 乐提葆®50U品种于2022年开始销售,增加市场小剂量选择[19] - 独家代理的玻尿酸产品铂安润®及近20款II类皮肤护理敷料产品获批上市[19] - 引进韩国VIOL的黄金微针产品Sylfirm XTM并收购深圳易美60%股权[19] - 与蓝晶微生物成立合资公司,开发PHA微球及再生医学材料[19] - 医美业务板块渼颜空间收入为人民币98.6百万元,同比减少61.8%,占公司整体收入的6.7%[32][33] - 医美业务板块经营性利润为人民币41.6百万元,同比减少79.1%[32][33] - 公司销售模式升级,截至2022年7月31日,销售团队约80人,覆盖城市超过280家,医疗机构超过2,920家[35] - 公司通过“直营+经销”模式提升客户对接能力,头部500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100%[35] - 公司持续完善医美产品矩阵,提供轻医美综合解决方案[35] - 公司截至2022年7月31日拥有约80名销售人员,大多数曾在跨国或国内领先医美和制药公司担任关键职位,平均拥有超过10年的医美行业经验[36] - 公司已在全国280多个城市与超过25家代理商合作,覆盖超过2,920家医美机构,其中前500家领先医美机构已全面覆盖[36] - 公司独家代理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商品名:铂安润®)于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9] - 公司旗下渼颜空间与瑞士Suisselle SA达成独家代理协议,获得Cellbooster®系列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的独家代理权[39] - 公司旗下渼颜空间与韩国VIOL达成独家代理协议,获得SYLFIRM XTM黄金微针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的独家代理权[39] - 公司与蓝晶微生物签署协议,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PHA微球及基于生物制造的再生医学材料[40] - 公司预计合成生物学市场到2025年将以30%的复合年增长率高速增长[40] - 公司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的方式投资深圳易美,完成后将持有深圳易美60%的股份权益[40] - 深圳易美拥有准直型超声和浅表聚焦型超声二合一的专利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已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40] - 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方式投资深圳医美,完成后将持有60%股权[42] - 深圳医美拥有双合一专利技术,并成功应用于获批的医疗器械[42] - 公司自主研发的近20款皮肤敷料敷贴类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3][44] - 公司在国内设立了三个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设有10条生产线[45] - 2022年公司医美业务将进一步扩展,实现全产品覆盖[46] - 医美平台渼颜空间将加速2.0营销版本的升级,目标是成为覆盖爱美人士生命周期的全产品矩阵的国际化医美平台[83][86] - 公司计划通过全面的产品矩阵、自研+BD双引擎驱动及海外高质量并购,打造国内医美产业领先平台[83][86] - 公司将持续优化医美业务的产能布局、营销服务内容及渠道赋能,确保收入、盈利、团队及网络覆盖的高增长[83][86] 创新药与生物制药 - 轩竹生物和惠升生物在肿瘤创新药及糖尿病新药研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1] - 轩竹生物拥有超过25个在研创新药,涵盖小分子和大分子领域,聚焦肿瘤、代谢和消化等领域[22] - 吡罗西尼(CDK4/6抑制剂)正在进行联合氟维司群的二线治疗及联合AI的一线治疗III期临床试验[22] - 安纳拉唑钠治疗消化道溃疡适应症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2] - 轩竹生物预计未来每年将有1-2个产品申报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22] - 轩竹生物与SignalChem合作开发的AXL抑制剂IND已获批,将与派安普利PD-1单抗展开联合探索试验[22] - 集团已向联交所提交申请并获批分拆轩竹生物,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2] - 分拆上市将增加轩竹生物的财务灵活性,增强其筹集外部资金的能力[22] - 轩竹生物在乳腺癌赛道布局全面,具备持续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的能力[22] - 轩竹生物的产品管线布局完善,涵盖长中短期,具备持续创新能力[22] - 轩竹生物引入多个具备同类最优(FIC)潜力的重磅品种,进一步推进抗肿瘤领域发展[22] - 惠升生物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人民币50亿元[24] - 惠升生物拥有超过40款不同阶段的糖尿病及并发症产品管线[24] - 惠升生物的5款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包括SGLT-2抑制剂加格列净等[24] - 四环医药CDMO业务板块整合了优质原料药/高级中间体生产基地,打造近百人专业研发团队[24] - 惠升生物完成A轮股权融资,吸引超过人民币5亿元投资,投后估值达人民币50亿元[27][29] - 惠升生物在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拥有40余款产品的研发管线,涵盖二代、三代、四代胰岛素及多种口服降糖药[61] - 惠升生物在2022年中期报告期内研发支出达1.308亿元人民币,并推进了多个产品的研发进展[61] - 惠升生物的四款重磅产品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包括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注射液[61] - 惠升生物的加格列净NDA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是国内第二个申请并获受理的国产1类创新SGLT-2抑制剂[62] - 惠升生物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及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的NDA也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是国内唯一一家全品类门冬胰岛素同步申请并获受理的公司[64] - 惠升生物的生物一期和生物二期建设完成后,产能将达1.2亿支,支持近100亿元人民币的年产值[65] - 惠升生物成功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人民币5亿元,投后估值为人民币50亿元[66] - 轩竹生物将加快在科创板的分拆上市,并持续推动产品研发,目标是成为国内肿瘤药领域的领先创新药公司[83][87] - 惠升生物已完成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估值为50亿元人民币,未来将快速推进糖尿病管线的研发[88][89] - 公司将继续推进糖尿病管线的研发,目标是成为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的生物医药领导者[88][89] 财务表现 - 四环医药2022年上半年总收益为人民币1,464.2百万元,同比下降23.2%[26] - 四环医药医美业务板块收入为人民币98.6百万元,同比下降61.8%[26] - 四环医药仿制药业务板块收入为人民币1,233.0百万元,同比下降18.3%[26] - 四环医药2022年上半年经营性利润为人民币203.2百万元,同比下降77.1%[26] - 四环医药2022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457.3百万元,同比增长37.1%[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加理财产品结余为人民币5,246.0百万元,扣除计息借款后为人民币4,049.0百万元[27][30] - 公司负债与资本比率为16.5%,持续维持低位[27][30] - 公司期内收益减少23.2%至约人民币1,464.2百万元,主要由于仿制药和医美产品销售下降[93] - 仿制药销售收入减少18.3%至约人民币1,233.0百万元,占总收益的84.2%[93] - 医美产品收益减少61.8%至约人民币98.6百万元[93] - 创新药及其他药品收益减少4.9%至约人民币132.6百万元[93] - 公司期内研发开支增加37.1%至约人民币457.3百万元,主要由于投入更多研发活动[94] - 公司期内亏损约人民币95.9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溢利人民币594.2百万元[9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约人民币5,095.6百万元,净现金为约人民币3,898.6百万元[101] - 公司负债与权益比率为16.5%[101] - 公司期内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约人民币136.3百万元,主要由于创新药及其他药品分部研发活动增加[96] - 公司期内投资总额约为人民币8,514.1百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国有银行的财务计划产品[103][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确认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合计约人民币150.3百万元,其中投资本金约人民币149.5百万元,利息收入约人民币0.8百万元[103][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095,645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682,425千元有所减少[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存货金额约为人民币700.7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15.3百万元略有减少,存货周转期为277天[107][10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约为人民币1,493.9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34.4百万元有所增加,主要由于应收第三方款项增加[109][1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净值约为人民币3,337.0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304.9百万元有所增加,主要由于厂房兴建及购置新设备[109][1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无形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635.9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95.9百万元有所增加,主要由于药品研发项目的收购及自主开发[109][1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为人民币2,234.6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971.3百万元有所增加,主要由于应付按金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109][1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商誉的账面净值约为人民币28.4百万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10][113]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3.466亿元,其中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开支约为2.647亿元,购买或自研无形资产的开支约为8190万元[122] - 公司研发投入的资本开支约为1.319亿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开支约为6900万元,购买及自研无形资产的开支约为6290万元[122]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资本承诺总额约为人民币3.923亿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11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总资本开支约为3.466亿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开支为2.647亿元,无形资产的开支为8190万元[122]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研发资本开支为1.319亿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开支为6900万元,无形资产的开支为6290万元[122]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员工总数为3896人,期内薪金总额及相关成本约为3.782亿元,其中包括奖金约1420万元[12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资本承诺总额为3.923亿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11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资本开支为3.466亿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开支为2.647亿元,无形资产的开支为8190万元[122]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研发资本开支为1.319亿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开支为6900万元,无形资产的开支为6290万元[122]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员工总数为3896人,期内薪金总额及相关成本为3.782亿元,其中包括奖金1420万元[126]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共有3,896名员工,总薪资及相关成本约为3.78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3.426亿元人民币增长10.4%[13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1,464,19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2%[199]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1,003,68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6%[199] - 2022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457,26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1%[199]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03,17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7.1%[19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0,37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3.4%[19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51,94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5%[19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财务开支为99,40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0.1%[19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234,25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19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98,097千元人民币[19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136,277千元人民币[199]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车冯升医生持有公司55.02%的股份(好仓),并持有0.05%的淡仓[134] - 公司董事郭维城医生持有公司55.02%的股份(好仓)[135] - 公司董事张炯龙医生持有公司55.02%的股份(好仓)[135] - 公司董事蔡耀忠先生持有公司0.06%的股份(好仓)[135] - 公司董事陈燕玲女士持有公司0.04%的股份(好仓)[135] - 辛定华先生持有3,000,000股
四环医药(00460) - 2022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