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鼎亿集团投资(00508) - 2023 - 年度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的外部客户收入为12.16564亿港元,2022年为1.54679亿港元;2023年来自香港的外部客户收入为9000港元,2022年为30.5万港元[3] - 2023年总营收为12.16573亿港元,2022年为1.54984亿港元[3] - 2023年总资产为39.45亿港元,2022年为44.16亿港元[4] - 2023年总负债为26.88亿港元,2022年为29.42亿港元[4] - 2023年总权益为12.57亿港元,2022年为14.75亿港元[4] - 2023年股本数目为73.57亿股,2022年为73.57亿股;2023年股本数值为7400万港元,2022年为7400万港元[4]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500万港元,2022年亏损为1.01亿港元[4]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6港仙,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38港仙[4]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7.09港仙,2022年为20.04港仙[4] - 集团2023财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12.17亿港元,较去年增加10.62亿港元[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2023财年溢利约500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1.01亿港元[25] - 2023财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6港仙,2022年每股亏损1.38港仙[27] - 2023年证券买卖未实现出售上市证券投资变现亏损,2022年约6万港元[28] - 2023年证券买卖录得上市证券公允值变动亏损约1800万港元,2022年收益约100万港元[28] - 2023年证券买卖分类亏损约1800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100万港元[28] - 2023年贷款融资分类收入约1.41亿港元,2022年约1.48亿港元[30] - 2023年贷款融资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拨备拨回约5400万港元,2022年减值拨备约6000万港元[30] - 2023年贷款融资分类盈利约1.95亿港元,2022年约8800万港元[30]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物业发展业务收入约为10.76亿港元(2022年约为700万港元),分类利润约为7500万港元(2022年分类亏损约为1500万港元)[6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就集团物业买家获授按揭融资向银行作出的担保金额总计约为1139.4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零)[73]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约1.55亿港元增至2023年约12.17亿港元,主要因物业开发收入增加[92] - 毛利从2022年约1.53亿港元增至2023年约2.34亿港元,增幅约8100万港元或52.8%,毛利率从约98.8%降至约19.2%[93] - 其他收入从2022年约150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100万港元,主要因银行利息收入减少[94]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2022年约1100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800万港元,主要因营销开支减少[95] - 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022年约4300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3300万港元,主要因实施成本控制节省成本[95]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2年约1100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900万港元[9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持有的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约为1500万港元,较2022年的3300万港元减少[97] - 集团上市证券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亏损约1800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100万港元[9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去年约1.52亿港元增加至今年约2.06亿港元[9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资产净值约12.57亿港元,较2022年的14.75亿港元减少约2.18亿港元[99] - 2023年3月31日,总债务与权益比率为1.00,2022年为0.61;净债务与权益比率为0.84,2022年为0.51[100] - 2023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可换股债券、其他债券及承兑票据分别约为零、零、12.6亿港元及零,2022年分别约为零、8.93亿港元、2.79亿港元及600万港元[10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为约6.92亿港元,2022年约为2.63亿港元[107] 贷款融资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及业务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应收贷款本金总额约为18.37964亿港元,应收利息总额约为1.31344亿港元[35] - 应收贷款年利率介于8%至15%[3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应收贷款本金介于约1900万港元至2400万港元[36] - 贷款审批委员会由三名公司高级管理层组成,由执行董事王晓华先生领导[38] - 贷款团队由贷款融资单位和信贷风险管理单位组成,各自由一名经理领导[38] - 贷款融资业务流程包括接受贷款申请、尽职调查、信贷风险评估、发放贷款、贷后审查及收款[45] - 贷款融资业务核心管理层考虑信贷、运营、法律及合规风险[47] - 信贷风险被视为贷款融资业务的主要固有风险,公司已制定信贷风险管理系统[48] - 每笔贷款获批发放前,公司会进行身份审查、财务状况评估及公开搜索等信贷风险评估程序[49] - 提款后,公司会每季度或必要时定期审查更新信贷评估信息,积极审查监察贷款偿还情况[5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所有应收贷款被评为低违约风险或自提取后信贷风险未显著增加且未发生信贷减值,到期贷款均已全额偿还且无逾期[60][61] - 贷款融资业务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运营风险,包括建立企业管治架构、设立委员会、防止员工欺诈等[56] - 贷款融资业务受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政策约束,委员会就相关要求提建议并对违约客户发起法律诉讼[57][58] - 公司认为贷款融资业务已制定适当的贷款审批、评估及监察程序,董事会认为已制定充分严格的政策[60] - 贷款减值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参考预期信贷亏损确认[62][63] - 因疫情经济低迷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集团估计应收贷款违约率时会审慎考虑较高违约率[64] - 集团通过与借款人沟通等方式参考多方面情况,进一步独立调整计算贷款减值[65]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无应收贷款被识别为信贷减值或已撇销,董事会认为减值比率不重大[66] 公司股权及债券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7,356,783,015股,每股面值0.01港元,已发行股本为73,567,830港元,年内资本结构无变动[78] - 2023年6月23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协议,有条件同意发行本金总额9.8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初步转换价为每股0.40港元[79] - 假设可换股债券转股权悉數行使,公司将发行2,450,000,000股转换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3.30%,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24.98%[82]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继续探讨不同投资机会,考察资源及能源、物业开发等项目投资机遇[12] - 2018年3月集团完成收购湛江鑫泰投资有限公司100%间接股权[16] - 2022年4月19日,公司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因全球市场停滞未取得重大进展[76] - 公司计划多样化业务活动长期发展以获取更多收入来源[160] 公司管理层与组织架构 - 苏晓浓先生于2022年12月30日获委任为董事会署理主席兼提名委员会主席[109] - 王晓华61岁,有超30年投资银行及股权投资基金经验,1999年8月加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11] - 何昌衡37岁,2008 - 2013年任深圳市高智者数码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3 - 2015年任深圳市乐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起任深圳市源祥彩田加油站有限公司董事[114][115] - 周肇基55岁,2011年10月27日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任中国融保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1年12月 - 2021年3月)[116][117] - 曹貺予73岁,2014年12月12日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多家银行任职,现担任新丝路文旅有限公司及东吴水泥国际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8] - 叶志威55岁,2016年3月31日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20年法律执业经验,曾担任泛海酒店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3年12月11日 - 2023年4月21日)[120][121] - 纪家琪56岁,2017年2月20日加入公司任执行总裁,有逾20年金融市场风险管控及投资运作经验[123] - 邝雅婷33岁,2017年1月3日加入公司任投资分析师,有5年数据分析等经验[127] - 李光煜于2022年12月30日辞任执行董事主席,何昌衡同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44] - 苏晓浓为署理主席兼行政总裁[14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及报告日期,董事会有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李光煜于2022年12月30日辞任董事会主席,苏晓浓全年任行政总裁并于该日任署理主席[160] - 董事会认为苏晓浓兼任署理主席与行政总裁符合公司及股东现阶段最佳利益[160][161]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若干偏離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133]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证券交易守则,董事确认遵守规定准则[135][136] - 董事会负责整体管理公司业务,已授权管理层监管集团日常营运事务[137][138]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企业管治常规根据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制定[130][131] - 公司为董事安排适当责任保险,保障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因集团企业活动引致的法律诉讼[142] - 公司将定期检讨董事会组成,确保其拥有适当及所需专长、技能和经验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146][147] - 周肇基出任董事会超九年,董事会认为其仍属独立[148][149] - 公司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书面年度独立确认书,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15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几乎所有董事会及其相关委员会会议[15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董事会举行4次定期会议[15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一次定期董事会会议以少于14日通知召开[154] - 获委聘新董事将在委任后获简介,公司定期向董事更新业务表现资料[15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多位董事接受了培训[159] - 各董事与公司订立的服务协议固定为期2年,自委任期满自动续期1年,一方发出至少3个月通知可终止[163][164]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当时在任董事须轮值退任,每位董事须在不超过三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165] - 董事会成立了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以维持公司企业管治标准[167]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周肇基具备专业资格[169] - 守则规定审核委员会须每年与核数师至少会面2次,回顾年度内审核委员会与核数师会面1次[17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了2次会议[176]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执行董事组成[178]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就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和架构向董事会提建议[179] - 集团薪酬政策目标是维持业务表现和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平衡[181] - 董事薪酬由董事会参考薪酬委员会建议及董事表现等因素确定[18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审阅及建议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待遇等[183][18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零至港币1,000,000元薪酬范围的高级管理层雇员人数为2人[186]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苏晓浓自2022年12月30日任主席[187] - 董事会制定目标,最迟于2024年12月31日委任一名女性为董事会成员[19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女性雇员逾61%[19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董事、高级管理层、经理、雇员中男性人数分别为6、2、2、26人,女性人数分别为0、5、2、40人[19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多项工作[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