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大资源(00618) - 2022 - 年度财报
00618北大资源(00618)2022-07-26 06:43

公司业务战略与布局 - 公司于2013年开始推进业务多元化战略,主要在香港及中国从事信息产品分销业务,在中国从事物业发展及物业投资业务[8] - 集团将推进深耕区域物业开发业务扩展,积极推进项目交付,控制风险保持业务运营稳定[30] - 公司未来将持续优化分销业务布局和产品结构,稳定业务规模,寻求新增长点[40] 物业发展业务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在中国内地9个城市拥有13个物业发展项目,持作出售物业、发展中物业及未开工面积合计约317万平方米[8] - 2022年3月31日,集团在中国内地9个城市拥有13个物业发展项目,持作出售物业、发展中物业及未开工面积合计约为317万平方米[27] - 物业发展业务营业额约为43.328亿元,分部业绩录得溢利约10.78亿元[24]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签约销售约25.1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37.2万平方米,平均售价约为每平方米6748元[27] - 出售集团在中国有多个物业发展项目,部分预计2022 - 2025年完工[51] 房地产市场宏观数据 - 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4.8%,销售面积达17.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 [15] - 2021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9.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4%,房地产开发投资14.8万亿元,同比增长4.4% [15] - 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1亿平方米,销售金额2.97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8%和22.7% [15] - 2022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增速较2021年同期下降24.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7.5% [15] 房地产政策动态 - 2022年1月以来各地出台地产调控新政,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松绑政策[16] ICT分销行业情况 - 2021年大量线上协同等需求被激发,推动ICT分销行业市场规模扩大[18] - 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推动ICT支出,拉动新兴ICT技术相关支出[18] - Gartner预测2022年全球IT支出预计达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1%,中国IT支出预计突破5400亿美元,涨幅7.89%[38] - IDC预测到2022年,全球65%的GDP将由数字化推动,未来三年数字化支出平均增速将达17%[38] - 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确立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38] 公司财务业绩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增加29.9%至约117.996亿元,亏损约4.337亿元,亏损幅度较上一年度有所收窄[20] - 其他收入及盈利增加约51.925亿元至约57.756亿元,主要包括处置子公司净收益约39.286亿元及处置发展中物业之盈利约17.398亿元[21] - 总销售及分销费用以及行政费用减少约1.064亿元至约7.522亿元,财务费用减少约4.823亿元至约5.485亿元[2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5.095亿元,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约为0.2353元[23] - 物业投资业务营业额增加约0.579亿元至约0.958亿元,分部亏损约3.35亿元[32] - 信息产品分销业务报告期营业额约73.71亿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21.35亿元,分部业绩溢利约4020万元[33] - 2020年集团亏损净额约18.45亿元,2022年3月31日止十五个月亏损净额约4.34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5.095亿元[73] - 2020年末集团公司拥有人应占亏绌净额约18.441亿元,2022年3月31日降至约4.621亿元,减少约75.0%[73] 公司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45.18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21.739亿元减少[43]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负债减少50.5%,至约42.54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85.918亿元[43]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为182.674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381.906亿元[4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2022年3月31日为4.621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18.441亿元[45]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每股资产净值为0.372元,2020年12月31日为 - 0.11元[45] - 2022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受限制现金总额约为6.839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18.632亿元[46] - 2022年3月31日,集团产权比率为1.89,2020年12月31日为 - 17.2;流动比率为1.19,2020年12月31日为0.94[46] - 2022年3月31日,就发展中物业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18.29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49.592亿元[46] - 2022年3月31日,约24.252亿元发展中物业、约9.123亿元持作出售物业等已抵押给银行[55]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约为31.367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78.866亿元有所下降[56] 公司出售事项 - 2022年3月25日公司将香港琥谘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出售,代价为2000万港元[25] - 2022年1月21日,公司出售出售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为2000万港元[49] - 2022年3月25日完成出售事项,集团录得收益净额约33.72亿元,集团对出售集团应收款项约34.752亿元[53] - 2022年6月10日,重庆睿和升出售重庆鑫隆睿股权事项落实完成,交易总价为10.0509999亿元[58] 公司法律诉讼 - 中信信托起诉公司附属公司,要求偿还约10.5亿元债务,案件尚未进行聆讯[59] - 上海信托起诉重庆盈丰等公司,涉及未偿还债务4.1364012762亿元,被告须于2023年12月31日前分期支付和解款项[60] - 上海信托起诉北京方正及重庆盈丰,涉及未偿还债务7.161712859亿元,被告须于2023年12月31日前分期支付和解款项[62] - 五矿国际起诉东莞亿辉等公司,涉及未偿还债务14.5851342166亿元,二审诉讼仍在进行中[63] - 五矿国际起诉武汉天合等公司追讨约6.31亿元信托贷款,一审判决武汉天合等偿还本金6.2亿元及利息等,二审仍在进行中[64] 公司股息政策 - 报告期内公司未派中期股息,董事会也不建议派末期股息[66] - 公司制定股息支付政策,会定期检讨[126] 公司财报相关情况 - 独立核数师因年初结余及持续经营基准事项对2021/22年财报不发表意见[69] - 公司认为若行动计划按计划实施、业务等无重大不利变动且能提供支持证据,可解决中正天恒对2021/22年财报的审计修改,后续财报将剔除其不发表意见[79] - 审核委员会认同公司观点,认为后续财报将剔除中正天恒不发表意见中的审计修改[80] 公司资金获取与运营策略 - 公司考虑出售股权或质押物业获取资金,2022年3月31日发展中及已完成待售物业账面价值分别约75.513亿元及30.937亿元[74] - 2021年12月公司就约11.188亿元未偿还债务与贷款方订立调解协议,需于2023年12月31日前分期还款[75] - 公司制定业务策略计划,包括加快物业预售和实施成本控制措施,董事认为集团有充足营运资金[77][78] 公司企业管治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作为自身管治常规守则,但未遵守第D.1.2、D.2.1、D.2.6及F.2.2条[82] - 公司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标准操守准则,除部分前董事外,其他董事确认报告期内遵守相关标准守则[83] - 2022年3月31日,公司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4] - 董事会负责集团策略发展等重大事宜,报告期内召开4次定期会议,必要时另开会议[86] - 董事会下设薪酬、提名和审核三个委员会[88] - 2021年10月8日张旋龙辞任主席,曾刚辞任总裁;同日黄启豪获委任主席,石磊获委任行政总裁[89][94] - 2021年11月10日孙敏、马建斌、廖航被罢免,张旋龙辞任执行董事[89] - 2021年11月12日曾刚辞任执行董事[89] - 2021年12月7日邱伯瑜辞任非执行董事;12月8日宁睿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9]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有五名具独立性的非执行董事,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有专业资格或相关财务知识[95]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检讨及讨论董事薪酬政策及待遇[96] - 公司缺乏每月报告系统,整改后各附属公司管理层向董事会提交每月报告[92] - 各新委任董事均获提供入职培训及资料,现任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89][92] - 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职责获董事会批准并书面订明[94]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制定薪酬政策等,无个别董事参与厘定本身薪酬[96] - 2021年9月30日起,刘家荣先生及赖雅明先生辞任薪酬委员会职务;10月8日起,张旋龙先生辞任,钟卫民先生获任主席,黄启豪先生及钱志浩先生获任成员[98] - 报告期内,薪酬500,001元至1,000,000元的高级管理人员有1人,2,000,001元至3,000,000元的有2人[99] - 董事会于2013年4月30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2022年3月31日董事会9名董事中5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无女性董事,未来拟维持至少一名[102]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28日采纳公司董事提名政策,提名委员会负责制定政策、程序及标准[100][102] - 评估及甄选董事候选人考虑性格诚信、资历等准则,提名委员会可酌情提名[103] - 提名程序包括物色候选人、要求提供资料、评估资格、排序、开会推荐等[105]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就委任、重委任董事及继任计划提建议[106]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成员变动,2021年9月30日起部分成员辞任,10月8日起部分成员获委任或辞任,12月8日起部分成员变动[108] - 2022年3月31日审核委员会仅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朱健宏、钱志浩及华一春[109]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共召开四次会议,审阅相关报告、业绩,讨论内部监控并会见独立核数师[111] - 审核委员会成员于报告期内出席会议情况,部分成员出席率为3/3,部分成员因辞任不适用[112] - 董事会对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并汇报[113] - 公司因资源集团涉嫌挪用资金及曾刚不当行为,委聘外聘内部监控顾问公司进行审查,已解决识别的内部监控缺陷[115] - 公司已采纳内幕消息政策、集团内部通知政策及程序,整改举报政策及系统[116] 公司股东相关情况 - 公司定期与股东沟通,2022年3月1日股东大会仅黄启豪和钟卫民出席[120] - 股东可通过公司网站获取财务及披露资料[121]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大会[124] - 代表公司全体股东表决权5%或不少于100名股东可请求在股东大会提呈决议案[125] 公司组织章程 - 报告期内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新公司细则未变更[127] 公司ESG报告相关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按联交所主板证券上市规则附录27编制[131]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131] - 企业管治常规刊于此年年报第20至32页的“企业管治报告”[132] - 报告范围和编制方法与上年基本一致,报告期含十五个月数据,因覆盖期不同不列出以往数据比较[134] - 公司将ESG承诺视为企业社会责任一部分,制定核心治理框架确保与战略增长一致[136] - 董事会监管所有ESG事宜,ESG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并向董事会报告[137][138] - 公司重视与投资者及股东、客户等持份者沟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期望并融入ESG战略[141] - 公司通过发放问卷调查鉴别ESG事宜,将结果分析呈列重要性矩阵[144] - 公司重要ESG议题包括环境与自然资源、雇佣待遇及福利等[145] - 公司认为重要范畴评估结果仍适用,将持续定期监察业务及ESG表现[146] 公司环境管理 - 公司设定2030年环境目标,用电量、用水量降低5%,非危险废物降低8%,温室气体排放降低10%[150] -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氮氧化物排放90.63公斤,硫氧化物排放2.21公斤,颗粒物排放6.67公斤[153] -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399.43吨二氧化碳当量,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902.93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302.36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密度为1.46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157] - 公司无害废弃物排放密度为0.13吨/雇员[162] - 公司重视环境管理,制定环保规章和制度,各部门执行环保政策,环保人员持续审视政策和程序[148] - 公司针对废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