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营业额为119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9.3%[12] - 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45.8%,较2020年的24.8%提升了21个百分点[12] - 公司2021年经营溢利为569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62百万港元增长817.7%[12] - 公司2021年每股亏损为15.19港仙,较2020年的每股盈利9.62港仙下降257.9%[12] - 公司2021年总资产为13,38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3%[13] - 公司2021年净资产为10,14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3.8%[13] - 公司2021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57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1.2%[13] - 公司2021年理财产品及固收类金融资产为1,09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3.6%[13] - 公司2021年负债资本比率为7.4%,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13] - 公司2021年营业额为1,19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9.3%[14] - 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45.8%,同比增长21%[15] - 公司2021年税前净利润为69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16] - 公司五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为28亿港元[16] - 公司五年内营业额从1.77亿港元增长至11.95亿港元,增幅577%[16] - 公司2021年核心业务收入达到11.95亿港元,同比增长69%[12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1.95亿港元,同比增长69%[126] - 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45.8%,较去年的24.8%上升21个百分点[134] - 公司2021年经调整EBITDA为9.47亿港元,与去年持平[136] - 公司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5.19港仙,较去年盈利9.62港仙下跌24.81港仙[129] - 公司2021年资产总值为133.82亿港元,较去年的141.26亿港元有所下降[131] - 公司2021年负债资本率为7.4%,较去年的4.1%有所上升[131] - 公司2021年因出售首钢资源股份获得现金收益14.4亿港元[128] - 公司2021年基础设施不动产基金管理业务确认基金分配,税前超额收益为2.58亿港元[134] - 公司2021年停车出行业务运营效率提升,整体毛利逐步提高[134] - 公司2021年财务成本为0.74亿港元,较去年减少4%[136] - 公司对首钢资源股份的减值拨备金额为港币16.15亿元,该拨备为会计相关调整且不影响现金流[138] - 公司2021年所得税拨备为港币124,413,000元,较去年的港币36,565,000元大幅增加[138] - 公司从首钢资源获得的投资收益为港币2.61亿元,较去年的港币3.48亿元下降了25%[139] - 停车业务2021年收入为港币6.14亿元,同比增长28%,但盈利构成发生较大变化[143] - 公司2021年税前亏损为港币9.89亿元,主要由于首钢资源减值拨备港币16.15亿元[141] - 公司2021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亏损为港币10.95亿元,较去年的盈利港币6.59亿元大幅下降[141] - 公司2021年完成修订建议重组出售,获得现金收益港币14.4亿元[138] - 公司2021年放慢产权车位产品线的增长节奏,导致该类项目投资收益大幅下降[143]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0年的37.39亿港元减少至2021年的25.73亿港元[171] - 公司负债资本比率从2020年的4.1%上升至2021年的7.4%[171] - 公司借款总值从2020年的4.83亿港元增加至2021年的7.53亿港元[171]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的定期贷款融资余额为7.53亿港元,主要用于投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25年运营权和南京建邺首程智慧城市发展基金项目[175]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的银行结余及借款利率上升/下降25个基点,将导致税前利润增加/减少455万港元[174] - 公司于2019年12月11日通过发行新股获得净收益约4.5亿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全部使用[182] - 公司于2020年1月17日通过发行新股和可转换债券获得净收益约12.56亿港元,截至2021年4月30日尚未使用[186] - 公司决定重新分配2020年1月17日募集的净收益,以投资于基础设施公募REITs,以确立市场先发地位并为未来自主发行做准备[187] - 公司计划在2023年底前投资754百万港元用于停车业务,包括资本注入、租赁押金和新停车场资产开发[189] - 公司计划在2023年底前投资314百万港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基金管理业务[189] - 公司计划在2023年底前使用188百万港元作为一般营运资金[189] - 公司已完成向富通保险配发及发行300,000,000股新普通股,净收益约450百万港元,计划在2023年底前使用270百万港元用于停车业务[193][194] - 公司已完成与Poly Platinum Enterprises Limited的认购协议,净收益约295百万港元,计划在2023年底前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停车业务扩张及技术创新[197][198] - 公司已完成向不少于6名配售股东配发及发行210,000,000股普通股,净收益约419百万港元[200] 业务发展 - 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停车出行业务和基础设施不动产基金管理业务[10] - 公司2021年剥离首钢福山资源集团部分股权,优化资产配置[9] - 公司2021年全力布局中国内地基础设施公募REITs,实现全品类覆盖[9] - 公司2020年正式更名为首程控股有限公司,聚焦停车出行业务及基础设施不动产基金管理业务[9] - 公司2019年完成业务结构调整,扩大资金储备,为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 - 公司2017年完成业务转型,主营停车资产经营管理和私募基金管理业务[9] - 公司自2017年起实施战略转型,成功从传统周期性行业转型为跨越经济周期、现金流良好的基础设施资产管理领域[31] - 公司在中国停车出行领域建立了成熟的產品体系,构建了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确立了领导地位[27] - 公司基础设施不动产基金管理业务在2021年迎来新的政策红利,市场前景广阔[30] - 公司参与了中国首批REITs项目之一的首钢绿色能源(180801.SZ)的成功上市[35] - 公司与中国合作推出了规模为45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环保Pre-REITs基金[35] - 中国存量基础设施规模价值在160万亿至180万亿人民币之间,若1%证券化即可撑起万亿市场[32] - 公司通过战略投资探索“基金+基地+产业”循环发展模式,与实体产业共同成长[30] - 公司成功出售了首佳科技制造有限公司和首钢资源股权,彻底摆脱了传统产业周期的影响[26] - 公司在中国停车出行领域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提升运营效率,业务增长势头强劲[27] - 公司成功助力首钢绿能(180801.SZ)作为国家首批REITs项目之一成功上市,并设立多只战略配售基金,成为几乎所有已上市REITs项目的重要长期战略投资人[37] - 公司发起百亿规模的绿色环保Pre-REITs基金,首期与中国国寿合作,规模45亿元,拟收购优质基础设施资产进行储备和培育[37] - 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停车位短缺数量将超过8000万个,公司自2018年切入停车资产管理领域以来,已构建出全周期、全链条的综合能力[37] - 公司已形成成熟、多元的产品体系,包括交通枢纽、市政配套、商业办公等三种主流业态,并建立了特许经营、长期租赁、云端托管和委托管理为主的经营模式[39][40] - 公司业务已覆盖京津冀区域、东南区域、成渝区域、大湾区区域等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39][40] - 公司形成了领先于行业的科技服务能力,并开始向行业进行科技能力的输出[39][40] - 基础设施不动产基金管理与停车出行两个业务协同将创造更大价值,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为停车出行资产提供发展的渠道和退出的通路[41][43] - 公司通过构建扁平的组织、高效的运行规则、专业的人才队伍、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塑造集体的价值观,确保组织的高效、活力和进取[42][44] - 公司旗下的CANPLUS公司围绕中高管领导力和管理力提升,构建了中高管人才培养体系[46][47] - 公司正式启动了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核心管理团队和为公司转型做出贡献的人才[48] - 中国首批基础设施领域REITs于2021年正式上市,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54] - 截至2022年3月30日,已上市的11只中国REITs市场价值达到443.4亿人民币[57] - 自2021年6月21日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上市以来,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市基础设施公募REITs平均累计涨幅25.49%,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28.67%[58] - 美国基础设施类REITs近5年年化回报率近20%,位于各类型REITs第一梯队[58] - 公司积极布局停车出行、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不动产业务,通过跨界资源链接重新定义产品品类[55] - 公司“基础设施资产高效运营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基金管理”商业模式已具雏形[55] -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正式落地,激励核心管理人员和对公司转型做出贡献的人才[50] - 公司重视组织文化和价值观,致力于打造有使命责任、有理想信念、有行为底线的组织[50] - 公司通过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并持续完善激励机制,构建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50] - 公司未来组织建设的重点将放在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子弟兵的构建上[51] - 2021年公司停车业务收入为6.14亿港元,同比增长28%,占公司总收入的51%[69] - 公司通过智能硬件设备升级和数字化系统提升,人均管理车位数从50个增长到72个[69] - 公司投资业务在2021年贡献超额收益2.58亿港元,同时为战略投资基金的投资人带来24.9亿港元现金回报[66] - 公司通过BOT和PPP模式增加停车位供给,优化存量停车位资源效率,将低效资产转化为价值创造项目[62] - 公司帮助多家开发企业和国资平台提升停车资源运行效率,并实现资产证券化,优化负债结构[64] - 公司通过Pre-REITs基金模式在停车和产业园领域布局大规模基础资产,致力于提升资产效率与收益水平[61] - 公司非停车费收入达到6500万港元,通过多维度挖掘停车场景实现创新[69] - 公司通过运营科技系统为停车资产提效,帮助REITs原始权益人实现停车资产证券化[65] - 公司通过精准投资,机场和高铁站停车场的运营项目数量已达到23个,预计未来将快速扩张[73][75] - 2021年新增签约14个交通枢纽类项目,包括宁波机场、郑州机场等,并与北京大兴机场、首都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延长合作期限[74][75] - 公司在南京秦淮区、建邺区和重庆大渡口区初步形成区域级网格化停车驿站,未来2年内将实现BOT停车综合体项目的节点连片[80] - 保定市的城市级路侧项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统一停车信息采集,提供数据共享与决策支持服务,打造智慧静态交通新典范[80] - 公司计划在北京、天津、南京、成都、重庆、广州和深圳等城市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导入优质资源,挖掘空间潜力,提供有效供给[81] - 新建停车位的成本相比过去降低了15%,并引入电动车充电、末端物流和自助零售等综合服务模式[82] - 项目的支付率从不到80%提升至超过90%,逐步培养车主自主支付习惯[82] - 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通过BOT模式向城市核心区域、老旧小区、中心医院等区域供应增量车位,减轻政府财政压力[77][78] - 停车产业基金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架构,为后续资产证券化奠定坚实基础[76][78] - 公司通过智慧停车系统和精益运营管理,将商业停车场的缴费率从不足80%提升至超过90%[83] - 公司新建单停车位的造价比前期下降15%,并引入电动车充电服务、末端物流、自主零售等综合服务业态[83] - 公司通过自有资金加外部金融杠杆,盘活优质底层资产,成立多只停车产权基金,并计划发行停车ABS和REITs[85][87] - 公司完成基于SaaS架构的数字智能化资产管理平台V3.0的迭代升级,并在停车出行板块全面应用[89][90] - 公司采用智慧收费管理系统,实现停车场出入口无人化管理,提升车主通行效率[91][93] - 公司结合大数据分析和AI智能学习系统,构建了包含900余项分析参数的信息化投资运营指标体系[92][93] - 公司全年实现全量运营项目车位管理效率同比提升41%[95][96] - 公司在全国帮助数百个停车场完成数字化智能停车管理升级,并中标甘肃白银城市级智慧静态交通建设项目[95][96] - 公司计划从停车数智化管理扩展到城市静态交通数字化治理,构建城市静态交通数字化综合治理模式[95][96] - 公司将继续通过产品、服务和科技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98] - 公司计划在新的业务年度将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超过150亿人民币[100] - 公司目标实现停车收入和利润的倍增[100] - 公司将继续通过产品、服务和科技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100] - 公司将在新的业务年度加强区域公司的实体化建设,补足短板并充分授权[100] - 公司计划将四个大区打造成公司发展的增长极[100] - 公司将继续扩大朋友圈,通过团队努力实现业务扩展[100] - 公司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基础设施资产高效运营中心和基础设施不动产基金管理的领先者[100] - 公司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阶段,基础设施资产将迎来资产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100] - 公司将在新的业务年度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有效的合作渠道,提高业务发展效率[100] - 公司将在新的业务年度分享企业健康成长的果实给投资人和员工[100] - 停车业务持续扩展,BOT模式在多个地点实施并复制,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24] - 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基金管理业务贡献了可观且稳定的利润,管理的基金开始分享回报,推动收入快速增长[124] - 公司决定剥离首钢福山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计提减值准备16.15亿港元[125] - 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募基础设施REITs)在基础设施基金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核心业务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123] - 停车业务在京津冀、东南、成渝、大湾区四个核心区域保持良好增长,其中东南区域成为营收增长最快的区域[146] - 成渝区域在2021年承接并运营了多个停车项目,包括成都的金牛区现代都市1号港停车库项目、大邑县安仁古镇配套停车场项目、都江堰水街配套停车场项目等,以及重庆的大渡口万达广场配套立体车库项目和美德家园项目[148][149] - 公司与首都机场集团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补充协议,延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项目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停车场项目的运营期限3年[151][152] - 公司新拓展了河南郑州机场项目、浙江宁波机场项目、云南昭通机场项目、河北张家口机场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在机场停车管理规模上的领先地位[151][152] - 公司通过技术赋能,加速了“速驿客”系统的迭代,并在甘肃省白银市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上取得突破[153] - 公司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基金管理业务在2021年快速发展,新基金规模接近100亿元[156] - 公司通过“基金+基地+产业”的房地产金融模式,参与产业实体的开发、管理、运营和退出,覆盖产业资源并提升资产价值[156] - 公司在北京西长安街的长安 Mills 项目将成为首钢园区内首个服务于冬奥会及周边市民的大型商业综合体[156] - 公司在公募REITs领域的前瞻布局使其在该领域建立了先发优势[156] - 基础设施不动产基金管理业务2021年营业额为港币5.58亿元,同比增长162%,税前利润为港币4.28亿元,同比增长131%[157] - 公司新增基金规模近百亿,部分股权投资基金进入退出分配期,带来可观超额回报[157] - 公司通过战略配售投资首批6支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并在下半年通过私募证券基金投资第二批公募REITs产品[163] - 公司与中国寿险及首钢基金联合发起规模为人民币45亿元的绿色基础设施发展基金[165] - 公司旗下北京西长安街“六工汇”项目将成为首钢园区服务于冬奥会及周边市民的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157] - 公司通过Pre-REITs基金收购、平台运营管理、公募REITs发行退出及战略配售投资,形成全链条布局[165] - 公司旗下停车业务及城市更新资产被公认为优质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底层资产[162] - 公司通过基金投资辐射产业资源,提升资产价值,实现由基金管理向资产管理的转变[158] - 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及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进行新增投资[160] - 公司通过基金投资获得首批税前超额收益约港币2.58亿元[161] 停车业务 - 2021年,中国停车位缺口超过8000万个,停车难和停车乱问题日益突出[36] - 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停车位短缺数量将超过800
首程控股(00697) - 2021 - 年度财报